上篇——灰犀牛
7月14—15日,中央召開金融工作會議。
會議的主要內容之一,是應對系統性金融風險。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三項任務”釋放什么信號?--金融--人民網
三論之外,還有這篇: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把好金融風險防控每一道關--觀點--人民網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需要增強憂患意識。金融十分重要,也極易產生風險。金融業鏈條長,市場信息不對稱,價值實現過程曲折,又易受外部因素干擾,面對經濟周期波動和社會預期快速變化等不確定條件,利益誘惑大,參與者行為變化快。而且,金融領域風險點多面廣,隱蔽性、突發性、傳染性、危害性強,必須格外小心,審慎管理。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金融會議的評論員文章中,第一次使用了“灰犀牛”這個詞(“灰犀牛”,比喻發生概率大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相對于黑天鵝事件的難以預見性和偶發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隨機突發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號和跡象之后出現的大概率事件):
政治局會議涉及的“三只灰犀牛”都有啥_WE言堂_WE言堂_全景網
《第一財經》歸納的灰犀牛主要有三個:1、房地產的泡沫;2、貨幣貶值、資金外流;3、銀行不良資產的增加。證券市場周刊歸納的灰犀牛也有三個:1、地產泡沫;2、金融亂象;3、地方債務。
此外,還有這一篇:
堅決守住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面對影子銀行、房地產泡沫、國企高杠桿等問題,首先是把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強化風險意識,既要防范“黑天鵝”,更要防范“灰犀牛”。完善風險識別、預警、發現、處置機制,筑牢風險防線,維護金融安全。其次是支持經濟去杠桿。發揮國有大型銀行的主導作用,嚴格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控總量的關系。分類施策,支持國有企業降杠桿和處置“僵尸企業”。第三是強化防范風險主體責任。履行好管理職責,嚴格規范經營和市場交易行為,守住防范風險的源頭防線。穩妥探索綜合經營和產融結合,加強防火墻建設,強化風險隔離。嚴格分支機構、子公司和從業隊伍管理,嚴禁參與非法金融活動。
歸納一下,建行行長提出灰犀牛包括:1、影子銀行;2、房地產泡沫;3、國企高杠桿。
在后面我們會看到,這些灰犀牛,看起來是不相干的幾件事情,其實是有內在關聯的一系列金融風險。
這次金融工作會議的大背景,是實體凋敝,金融暴走,M2/GDP數值不斷上漲,貨幣大量脫離實體生產進入投機環節,推動債務增加,刺激泡沫,醞釀通貨膨脹。
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參看拙作《實體凋敝、金融暴走》:
歸納起來,實體經濟因為有效需求不足,陷入長期低迷。地方政府為了拉動內需、增加就業、出政績、增加財政收入,大搞鐵公基。國有企業為了實現社會責任,貸款維持生產,保持基本就業。外加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管理層挖門盜洞,跑冒滴漏。于是就有了地方債務危機和僵尸企業問題。
與之對應,銀行為了利潤和政治任務,為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提供大量貸款。貸款受限以后,通過表外業務繼續為地方政府、國有企業籌資。廣義貨幣和表外業務迅速增加。
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63.13萬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個和2.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51.02萬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2個和9.6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6.7萬億元,同比增長6.6%。上半年凈回籠現金1326億元。
1991年,中國的廣義貨幣總量大約是1.9萬億。2002年,經過軟著陸,成立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大量處理不良,積極財政政策,廣義貨幣總量達到18.5萬億。2012年,管理層曾經感嘆貨幣太多。2008年,搞出4萬億,2012年廣義貨幣總量達到97萬億。新一屆管理層也感嘆貨幣太多,潛在金融風險太大,想收縮貨幣,結果2013年出了錢荒——差點引爆金融危機,結算了從1991年-2013年間22年積累下來的總賬。從那以后,心有余悸,再也不敢隨便收縮貨幣。結果現在的廣義貨幣總量達到163萬億。
雖然如此,現任管理層的還是限制了一些貸款業務。否則按照1991-2012的速率,目前的廣義貨幣總量應該是304萬億(1991-1995年速率),或者181萬億(2002-2006年速率)。盡管印鈔速率下降,但是GDP速率下降更快。出現貨幣增長遙遙領先于經濟增長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壟斷時代,技術儲備耗盡,壟斷成型,投資、消費兩不旺。
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貸款業務受限,表外業務迅猛發展。
目前,銀行業表內外資產規模已經“五五開”。《報告》指出,截至2016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表外業務余額為253.52萬億元,其表外資產規模相當于銀行業表內總資產規模109.16%,比上年末提高12.04個百分點。按銀監會定義,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按照現行的會計準則不計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夠引起當期損益變動的業務。表外業務分為四類:擔保承諾類、代理投融資服務類、中介服務類、其他類。《報告》并未一一列舉表外具體業務的規模,但指出253.5萬億的表外業務中,擔保類19.03萬億元,承諾類16.08萬億元,金融資產服務類164.63萬元。按銀行業協會最新數據,銀行業托管資產達121.92萬億元,這可能占到了央行所統計的金融資產服務類的大頭。“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管理仍然較為薄弱,表內外風險可能出現交叉傳染。”《報告》指出。
當然,因為不知道央行具體統計口徑,所以估計這254萬億之中,有大量交叉重疊的同業業務,比如A銀行發行理財,募集10億資金,轉手賣給B銀行,B銀行把這10億連本帶利借給C企業。不考慮利息的話,這就形成30億表外業務。C企業要是還不上債務,破產清算,A、B銀行,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當然,最終的風險還是屬于還有買了A銀行理財的大眾。
地方政府和一些國有企業深陷債務泥潭,不斷借新還舊,債臺高筑。最終的趨勢是它們甚至難以償還利息。
雖然經濟停滯,貨幣量可是不斷高速增長。
這些資金去哪里呢?
前一段,一部分沖進債市了。沖進債市的部分,成為推動254萬億表外業務的重要因素。
另一部分輾轉沖進樓市,于是房價扶搖直上。各地開始了房地產的大躍進。于是,在其他實體凋敝的時代,房地產企業成了銀行重要客戶,也成了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的重要客戶。結果,不用說二三線城市,連山溝里蓋的都是房子。如果不是18億畝紅線卡死,以全球基建霸主的實力,中國可能就見不到耕地。
這樣的蓋法,房子當然過剩。怎么辦?只好想法設法,去庫存。全國人民踴躍為國接盤。
房貸一度成為的貸款的重頭戲。毫無疑問,這些房貸解放了大批處在房地產利益鏈條上負債累累的企業,也極大地改善了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
夏斌參事在文中提出:
對于金融機構將不良資產打包、或搭配其他金融產品,以理財、信托的方式或者通過同業市場銷售給老百姓的,更要密切關注、加強監管。對金融產品的結構特征,要有充分的信息披露,要嚴防有些金融機構把風險偷偷轉嫁給老百姓。現在P2P行業發展中已經有很多教訓。不能從經驗出發,用固定的“預期收益率”忽悠老百姓。必須認識到,同一個金融產品,在不同的經濟歷史周期,其投資回報率可能是不一樣的。
其實,如果房地產滯銷,也會成為不良資產。不過,在宏觀政策的積極推動下,在全國人民紛紛解囊,踴躍購房,結果許多房地產企業暫時解套了。地方政府也可以繼續賣地,搞鐵公基,拉動GDP了,于是經濟形勢一度出現好轉。
如何看待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長6.9%,財政赤字 1551 億元?有哪些可能的原因?
問題是,要讓老百姓們有后續償還房貸的還款能力,就要保持經濟在相對高的規模繼續運行。要經濟在相對高的水平運行,這就意味著日后有更高的價位的更多的樓盤,需要老百姓們去接。在老百姓們杠桿率迅速上升之后,他們日后就是想再次接盤,他們就是有這個心,有這個力嗎?不僅如此,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除非經濟再次爆發性增長,老百姓收入大幅提升,否則內需主動嚴重不足——許多人已經提前透支了未來的若干年消費能力,他們只能壓縮開支,這必然導致消費不足。
前財長樓繼偉:中國居民部門杠桿率已經升至接近50%;樓繼偉:當美聯儲開始縮表全球金融系統將面臨真正壓力測試;樓繼偉:中國政府負債率要考量非標準PPP項目和政府引導基金;樓繼偉:中國政府部門杠桿率將進一步上升;樓繼偉:隨著人口結構變化中國經濟長期來看將跟隨L型增長軌跡;樓繼偉:中國經濟的劉易斯拐點還沒有來到;樓繼偉:通過延遲退休及提高城鎮化中國勞動人口可以恢復增長;樓繼偉:部分地方政府債違約是好事說明中央政府不會兜底;樓繼偉:部分地方政府債已經違約;樓繼偉:去杠桿進程不應該太快;樓繼偉:中國家庭杠桿率已經升至接近50%
須知,勞動者的收入,永遠小于投資者希望他們消費的商品——中間的差額,就是資本追求的利潤。
如果地方政府、開發商、僵尸企業甩鍋,老百姓接盤以后,地方政府、僵尸企業的投資持續萎縮,老百姓遲早也還不起貸款。絕大多數老百姓償還貸款的能力來著工資,工資來自投資。當然,內貿為主中小企業也好不到哪里去,政府投資下降,僵尸企業職工消費下降,全社會有效需求下降,它們的利潤也會下降。
房企去不干凈庫存,地方政府就賣不動地,還不上地方債,銀行壞賬增加。房企去干凈庫存,老百姓還不上貸款,銀行還是壞賬增加。老百姓把房企和地方政府的債務接過來,如果要讓他們有足夠的收入還房貸,地方政府就要欠更多的債拉動GDP,房企就要買更多的地,蓋更多的樓。
未來,政府很可能要面臨兩個艱難的選擇:要么是掀起新一輪鐵公基投資高潮,讓勞動者有能力支付現在欠下的房貸,并在未來面臨更多的地方債和更大的去庫存。要么就是經濟蕭條,勞動者們無力償還他們欠下的房貸。
這是一個正反饋系統,一個惡性循環。各種債務不斷滾雪球,銀行遲早都是壞賬增加,難逃干系。這樣下去,最終必然難逃房地產全面過剩的厄運。
最高領導人發話,一錘定音。
在房子也不讓炒了以后,那些沒有進入樓市的資金去哪里呢?
有人欠債,必然有債主。既然地方政府、國有企業、房企、老百姓,都在滾雪球的債務游戲中,那么債主是誰?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部人是誰?這個問題不展開講。
統計局:2016年基尼系數為0.465 較2015年有所上升
我們只需要記住,有一小部分人,獲得了大量的貨幣(也就是其他社會成員的債務),這些人的資金既不會毫無代價地替地方政府、僵尸企業和房奴償債,也不會老老實實地待著,而是會通過各種手段(主要是金融手段),謀求更多的的利潤。他們手中的這些錢,就是熱錢。
這就產生了所謂的資金空轉、脫實入虛現象。
為了讓這些人的錢脫虛入實,投入實體經濟,刺激新的投資,增加就業,減少金融投機的副作用,掌柜的費勁了心思,最高領導人的也操了不少心:
你們只投機不投資,是不是因為金融投資限制太多?那好,我們搞金融創新。——結果,到處都是高利貸,各種金融案件層出不窮,P2P成了騙子的代名詞。
現在流行的共享單車,將來什么結局,一樣不好說。反正人傻錢多,先燒著再說吧,只要貨幣寬松,將來總會找到接盤俠的。
還有,前面提到的254萬億的表外業務,不知道怎么收場。
從前兩年的金融創新,到現在的加強金融監管。其中的辛酸,誰能理解?
你們只投機不投資,是不是國內市場飽和?那好,我們搞帶路。
你們只投機不投資,是不是覺得國內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那好,我們搞經濟新區。
為了讓這群人增加投資,高層真是悉心呵護,關懷備至。
結果這些人并不領情,他們手中的資金不斷脫實入虛。他們的資金的常見的投資方式包括并不限于放債、轉移資產和投機,就是不進入實體經濟循環——產品銷路不旺的時代,誰會主動投資實業?
除了前面提到的254億元的表外業務,還有資產轉移和商品投機。
比如,以某首富為代表,大搞乾坤大挪移,向海外轉移資產。
央視援引專家觀點:企業對外非理性投資實質是轉移資產行為_中證網
他們為什么這樣做?其實很簡單:一,這些人大多數就是投機出身,他們對搞實業既沒能力,也沒興趣。二,搞實業需要對應的消費能力,在整體經濟蕭條的時候,哪有旺盛的需求。三,這些人手眼通天,對整體宏觀經濟形勢的了解,遠遠超于管中窺豹的常人。他們可以了解高層信息,甚至有能力影響高層經濟決策。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控制的資本的保值增值,一旦發現風向不對,他們自然掉頭就跑。
為了避免他們大規模資本外逃,導致外匯儲備低于臨界點并引發一連串的金融惡果。今年以來,加強了資本管制:
資本項目開放是促進資本跨境流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措施,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資本項目開放取得了較大進展,特別是今年7月初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正式上線試運行,揭開了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新篇章。有人就此認為,應加速資本項目開放步伐,在短期內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完全可自由兌換。這一觀點有失偏頗。應當看到,資本項目開放的根本目的是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必須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無論從當前國際經濟環境還是從各國發展歷史經驗來看,我國都應堅持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開放。
為什么外匯儲備存在臨界點,這個臨界點是多少呢?
014年后我國經濟增速放緩,進入新常態,人民幣又面臨貶值的壓力,股市也面臨下行壓力,經濟界又開始擔心人民幣過快貶值,開始重視保持較高的外匯儲備,以防不測。他們還劃出了不低于3萬億美元的心理底線。今年春節前后,有些對外投資的基礎設施項目在支付上就遇到了困難。我所知道的由上海電建總承包的印尼棉蘭老島電站項目,設備、設計、施工都是中國的,人民幣也準備充分,但春節前給施工現場的外匯就是支付不出去,造成很大困難,后來強調了是“一帶一路”項目,情況才有所好轉,但已經影響了項目進度。
在這個例子之中,人民幣準備充分沒有用,對外貿易流動資金,需要是美元。所以,各國必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死守外匯儲備臨界點,具體做法,一方面嚴控資本外逃,一方面使本幣貶值、加息的各種手段增加外匯儲備。年初以來,人民幣外匯儲備從3萬億反彈,外匯占款卻不斷下降。針對這種現象,出現了謠傳——央企在衛國發債,即在海外發行美元債券,收入美元,匯回國內增加外匯儲備。
對此,有記者曾經在記者招待會上問過外管局的女司長。
彭博新聞社記者:現在我們看到中國企業的短期外債水平有所上升,請問外匯局對此是否感到擔憂?您認為這會帶來什么樣的風險?外匯局是否會采取相關的措施來應對這樣的風險?
女司長顧左右言他,最終也沒說到底有沒有傳說中的“衛國發債”行為。
王春英:當前我國外債處于平穩增長時期。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1.44萬億美元,較2016年末增加171億美元,增幅為1.2%。外債總規模持續4個季度穩步增長。
從外債水平和相關衡量指標看,目前我國外債風險總體可控。
第一,近一段時期我國全口徑外債規模持續回升,但遠未達到近年來的較高水平。2014年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1.78萬億美元,隨后開始回落,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降至1.33萬億美元,這是全口徑外債統計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目前的1.44萬億美元比歷史低位提升了1063億美元,但仍比2014年末的較高水平低3400多億美元。從外債期限結構看,中長期外債的變化相對穩定,今年一季度末中長期外債余額比2014年末高出397億美元;短期外債有所波動的,今年一季度末短期外債余額較上年末增加455億美元,主要是銀行吸收的貨幣和存款增加,但比2014年末余額仍低3818億美元。外債資金正常合規流動,有助于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我們認為,觀察一個經濟數據或者金融指標的變化,還是應該從更長的時期來看,從絕對值、相對值等角度評估它處于什么樣的水平,當前我國短期外債的絕對規模還是明顯低于歷史高位的。
第二,衡量我國外債風險的主要指標均在國際警戒標準之內。2016年末,我國負債率,即外債余額/GDP,為13%,國際公認安全線是20%;債務率,即外債余額/貨物和服務出口收入,為65%,國際公認安全線是100%;償債率,即外債還本付息/貨物和服務出口收入,為6%,國際安全線是20%;短期外債和外匯儲備比為29%,國際公認的安全線是100%。
未來,我國將繼續完善宏觀審慎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在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的同時,加強事中事后監測分析,防范外債風險,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謝謝。
不過,外管局嘴上說的輕描淡寫,下手可是又狠又辣:
中箭的都是試圖跟著大豬跑的小豬。大豬怎么樣?比如那位明目張膽轉移資產的首富,截至目前,沒有進一步的消息。
這些熱錢不出國境,也并不意味著會老老實實沉淀下來。它們很容易被用來投機生產生活必需品,推動物價上漲。
PPI同比增速連續三月錄得5.5%,PPI緩降趨勢穩固。其中翹尾因素貢獻了4.57個百分點,仍是PPI走勢的重要支撐。PPI環比同樣由負轉正上漲0.2%,鋼材與有色金屬等產品價格的上漲是主因。生產資料價格環比上漲0.2%,其中采掘與原材料工業降幅收窄分別為-1.1%、-0.2%,加工工業漲幅進一步擴大0.4個百分點至0.5%。分行業來看,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環比漲幅居前且擴大,分別上漲2.7%、1.5%,合計拉動PPI上漲0.3個百分點。跌幅居前的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與石油加工業,分別下跌5.3%、3%。
季節、淘汰蛋雞都是理由,不過更重要的理由是貨幣供應穩步增長,這些貨幣自然要四處投機謀求利潤。
除了豬肉、雞蛋,還有煤炭、鋼材。
自6月份以來,國內宏觀經濟好于預期,資金監管趨于溫和,供給側收縮,多種因素共振,大宗商品期市整體走強,黑色系期貨成為 “商品牛”。從兩個多月的資金流向來看,焦炭、焦煤明顯受到資金的關注,資金沉淀分別大幅增加86.4%和71.8%,位居黑色系漲幅榜的前兩位。同時,供需基本面持續向好,環保等因素也對市場形成良好支撐。8月17日,國內大宗商品期市資金凈流入53.2億。分品種看,當日焦炭資金凈流入12億,焦煤資金當日凈流入5.1億,資金的強勢流入成為近日黑色系的強勢品種。
6月以來,鐵礦石、螺紋鋼期貨價格上漲超過40%。8月初,螺紋期貨噸價沖破4000元,并連續幾日在4000元左右的高位徘徊。
中鋼協日前召開閉門會議,探討黑色系期貨出現“異動”的原因,并發文聲稱,“當前鋼材期貨價格大幅上漲并非市場需求拉動”,更明確指出“一些機構”對去產能、清除“地條鋼”以及環保督查等政策存在過度解讀和誤讀,并提出要維護行業平穩運行。
“政府不想看到商品價格的暴漲。下半年國家會控制社會熱錢的數量,來調控資金的流動度”,該鋼廠商貿負責人稱。
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心田:7月31日這一天,鐵礦、螺紋鋼凈流入就高達15億元,也就是說,有了前期資金的大量流入,才有了8月初交易額的快速放大。
中國鋼鐵物流采購委員會研究員邱躍成:尤其是8月初河北鋼鐵冬季環保限產方案出臺、明確指出采暖季石家莊、邯鄲、唐山等地鋼鐵限產50%,引起市場再次出現強烈的供應收縮預期。這種市場預期也影響到現貨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
分析師馬力:從4月底到7月底這段時間,上漲了大概600塊錢,最近十多天,這個價格漲了300多塊錢,是一個快速上漲階段。
紙品價格再現“洛陽紙貴”_原創新聞_實時播報_新聞_金華新聞網
昨天下午,義烏金馬電商的負責人馬千里正在辦公室里安排人員參加電商平臺的促銷活動。雖說活動商品一旦上架,銷量會明顯提升,可他卻意想之中的興奮。“每個紙盒漲價一元,按照一天3000單計算,我的利潤一天就縮水3000,本就是薄利多銷了,再這么漲下去,我的利潤要被‘紙盒子’吃完了。”
專業提醒,面對紙價上漲,產業鏈上的企業也要有所準備。中小企業的處境會越發艱難,特別是中游企業,要做好短期的過冬準備。
在去產能的背景下,熱錢有恃無恐地做多大宗商品,他們不信社會大眾不接盤——不放開去產能,熱錢就拼命做多;放開去產能,熱錢就反手做空。
熱錢不死,只是流竄。脫離實體經濟的熱錢必然四處亂竄,先是與生活相對無關的股市,然后是與生活有重要關系的樓市,現在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大宗商品。
一個人可以不炒股,但是不能不住房。一個人可以不買自己的住房,但是不能離開基本生產生活必需品。熱錢一步一步的薅羊毛的對象,從可有可無到“剛需”,到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逐步逼近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推高他們的生活成本,絞殺全社會有效需求。
截至目前,值得安慰的是終端消費品價格上漲還不太嚴重。不過,這不是沒有代價的。受壓最嚴重的是中游小企業,原料上漲,實際利率上漲,人民幣升值,地租上漲,售價基本不變,利潤下降。
到這一步,離全面通貨膨脹就不遠了。一旦大批中游企業支撐不下去,紛紛倒閉,殘存的中游企業就會大幅提高售價,推動終端物價上漲。一些主動停產套現資金的中小資本,也會加入投機的大軍。這時,貨幣流速會自動加快,大批存款會被投入到經濟循環之中。由于物價劇烈波動,大多數生產環節都會選擇囤積、占壓貨款、不發貨。所以,雖然物價上漲,生產規模反而會下降。
那時,那些賺得盆滿缽溢的大資本,如果不大規模囤積緊缺商品的話,就會向海外轉移資產,把這些熱錢兌換成外匯,轉移到海外。
有人認為這些熱錢會殺回股市或者被有效控制,他們低估了控制熱錢的大資本的智商、能力和信息來源:股息的紅利,對熱錢來說太低。熱錢進入股市,為的是投機,坐莊股價,收割小資本。當大多數人背上沉重的房貸,沒有多少閑錢去炒股的時候,熱錢沖進股市,能收割誰呢?這些熱錢的背后都有強有力的幕后黑手。這些幕后黑手擁有遠遠超于常人的權限,包括便不限于獲得內幕信息,參與制定國家政策。
至此,這些灰犀牛的來龍去脈,基本說清楚了。
附:
數據來源:M2/GDP歷史數據
中篇——金融維穩
中央顯然不是在這次金融會議之中,才意識到灰犀牛的風險,并要求做出相應的對策的。高度強調金融安全,至少可以追朔到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下午就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進行第四十次集體學習。
習近平就維護金融安全提出6項任務。一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體系,推進金融業公司治理改革,強化審慎合規經營理念,推動金融機構切實承擔起風險管理責任,完善市場規則,健全市場化、法治化違約處置機制。二是加強金融監管,統籌監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統籌監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統籌負責金融業綜合統計,確保金融系統良性運轉,確保管理部門把住重點環節,確保風險防控耳聰目明,形成金融發展和監管強大合力,補齊監管短板,避免監管空白。三是采取措施處置風險點,著力控制增量,積極處置存量,打擊逃廢債行為,控制好杠桿率,加大對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重點針對金融市場和互聯網金融開展全面摸排和查處。四是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金融環境,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積極規范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加強信貸政策指引,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等領域的資金支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是提高領導干部金融工作能力,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努力學習金融知識,熟悉金融業務,把握金融規律,既要學會用金融手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又要學會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強化監管意識,提高監管效率。六是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完善黨領導金融工作的體制機制,加強制度化建設,完善定期研究金融發展戰略、分析金融形勢、決定金融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提高金融決策科學化水平。金融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負起責任。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做好本地區金融發展和穩定工作,做到守土有責,形成全國一盤棋的金融風險防控格局。
最高領導人提出的要求是: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反復強調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金融監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和穩定,把住了發展大勢。習近平強調,準確判斷風險隱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對存在的金融風險點,我們一定要胸中有數,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未雨綢繆,密切監測,準確預判,有效防范,不忽視一個風險,不放過一個隱患。
會上,一行三會領導人忙著立軍令狀。
這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由有關負責同志結合各自業務領域和工作實際介紹情況。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就加強宏觀調控、保障金融安全,中國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就化解銀行體系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就資本市場發展與風險管理,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就回歸風險保障、強化保險監督、守住維護金融安全底線談了認識和體會。
可以說,這次政治局會議是7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預備會。不過,很顯然,預備會議一般都是粗線條地確定指導思想和大致路徑,而不會提出相對具體的應對措施。具體的應對措施,需要在規模更大、參會具體部門更多的會議上提出。
目前看,金融工作會的思路是穩中求進(或者說維穩),同時制訂緊急預案。保持債務總量相對穩定,保持房價相對穩定,保持熱錢相對穩定,保持匯率相對穩定,保持外匯儲備相對穩定,努力讓熱錢脫虛入實。
與之對應,要各部門落實按照會議精神,提出化解各個問題的方案、預警機制和出現緊急情況下的預案。表面上看,波瀾不驚,實際上,外松內緊,緊鑼密鼓。
前面說過了,大致看,灰犀牛包括以下幾類:
房地產的泡沫;貨幣貶值、資金外流;銀行不良資產增加;金融亂象;地方債務;影子銀行;國企高杠桿。
先看房子的處置方案:
目前看對房子的處置方案,設定為箱體震動。第一、控制投機;第二、當價格低于一定幅度時,鼓勵開發商自持出租,繼續下跌到一定幅度時,由央行為地方政府提供資金支持,由地方政府接盤;第三、當房價高于一定幅度的時候,推出廉價住房:
坐莊、護盤與細水長流——評九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
有人好奇,房價居高不下,中央為什么要求穩。這是因為房價已經成為經濟循環中的關鍵節點,上漲自然不好,下跌則必然引發一系列問題。比如,如果房產價格下跌,很多債務抵押物就難以覆蓋風險:
如果房價下跌,這套房子,還能抵債3.5億嗎?渤海鋼鐵集團顯然要拿出更多的資產抵償債務,與之對應,銀行也可能面臨更大的損失。反過來,大量貸款以房產為抵押物,如果房產價格劇烈下跌,必然會有很多債務人索性直接賴賬,不要房產就是了。
接著看銀行不良、影子銀行的處置方案:
關于了解商業銀行的處置方案,不妨再看王行長的那篇文章。
一是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去產能。目前,中國建設銀行的鋼鐵、水泥等行業信貸余額為1565億元,下降26億元。二是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推動企業債務重組,降低企業杠桿率。與41家企業簽訂共計5422億元的框架協議。作為首家成立債轉股實施機構的銀行,2017年7月正式設立資本金120億元的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三是防范化解不良貸款。2017年6月末,全行不良貸款率為1.51%,明顯低于行業水平,撥備覆蓋率達160%。
前兩條寫得很清楚,減少鋼鐵、水泥等行業貸款,債轉股。
至于怎么化解的不良,沒說。估計是通過增加個人住房貸款總量,讓其他社會成員有機會償還債務。也就是經過前面提到的地方政府、開發商和鋼鐵、水泥企業的債務下降,老百姓的債務上升。不過,如果地方政府和僵尸企業改善了債務情況以后,壓縮的投資或消費,那么未來老百姓收入下降,他們的償債能力也是問題。
一旦情況危急,應急預案是讓一部分銀行倒閉。
(8月8日),銀監會官網上發布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2691號建議的答復”稱,銀監會正在起草《商業銀行破產風險處置條例》,加快推出銀行破產條例。這意味著銀行也可以破產的時代將要到來。
對僵尸國企的處置方案,是債轉股:
中國國家發改委8日透露,各類實施機構已與鋼鐵、煤炭、化工、裝備制造等行業中具有發展前景的70余家高負債企業積極協商談判達成市場化債轉股協議,協議金額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應急的預案是讓僵尸企業破產:
最高法的建議,對僵尸企業,能債轉股的就債轉股,不能債轉股的,就破掉。
對于地方債務的方案是,摸清存量,控制增量;限制舉債,終身追責: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6年末地方債及債務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不過隱性債務卻急速擴張。一位地方債務辦負責人曾舉例:“我們存量債務如果是1 的話,2015-2016年間通過購買服務和PPP舉債規模在1.5到2之間。”
目前這類隱性債務統計尚缺權威數據。從交易結構來看,包括傳統的信貸、信托融資以及新興的PPP、政府購買服務融資不乏財政兜底、政府承諾回購股權或承諾固定收益等違法違規的增信擔保方式,由此地方政府性債務蘊含新的風險。
今年7月下旬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稱,(要)有效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5月初,財政部等六部委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稱,要對政府融資擔保行為進行清理整改,地方政府清理整改的截止時間正是7月31日。
《報告》指出,盡管地方政府顯性杠桿率有所回落,但隱性債務增長需要警惕。
在這些隱性債務中,最值得警惕的是“花樣翻新”的替代性融資方案,比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專項建設基金、政府購買服務、PPP項目等。
盡管中央連發數個文件禁止地方政府變相舉債,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也強調了終身追責,但恐怕還是會有新馬甲換舊馬甲的現象。其根源在于,地方政府要做事卻沒有合理合法的足夠資金來源。
“摸清存量,控制增量;限制舉債,終身追責”,這些應對地方債問題的思路,說歸說,然并卵。
中國地方債務管理利用預算法和43號文建立地方債務管理的基本框架,43號文也就是《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但是,43號文并未被地方政府嚴格執行,雷聲大雨點小,出現了各種違規舉債行為。50號文和87號文,對地方平臺不合規的融資行為踩了剎車,但也擔心地方政府為了經濟增長,再踩油門。
在財政部不斷地強化監管下,從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貸款,到地方政府與平臺分割,到明股實債、偽PPP、各種產業基金等,地方政府實實在在上演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魔高一丈,道高一尺。
為了切實推動PPP規范發展,必須要壓實責任、強化問責。對于借PPP變相舉債的項目,地方政府要承擔主體責任。要強化財政部門管理責任,認真履行物有所值評價、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政府采購管理、預算資金管理、政府債務管理等部門職責,明確PPP不規范操作的負面清單,逐級細化責任范圍和責任主體。
地方諸侯,并不買財政部的賬。真按照財政部的說法,把地方債壓縮下來,地方投資(支出)降下來,經濟放緩,財政收入下降,地方政府支配社會資源能力下降,各種社會矛盾激增。財政部能向中組部建議提拔重用嚴格限制地方債但是經濟發展緩慢地區的官員嗎?按照中國的傳統,封疆大吏守土有責,真出了亂子,財政部出來承擔責任嗎?影響了封疆大吏的仕途,財政部會吭聲嗎,它有這個權力嗎?最終,無非是財政部說說,地方給點面子,大家彼此能過得去就可以了。
對資本外逃問題公開的方案是嚴格控制資本流出,外加操縱人民幣匯率。當然,對外公開是不能這么說的,要說的有藝術性:
第三,政策組合收效,人民幣貶值預期逆轉。2016年以來,美元加息預期漸濃,中國企業走出去加速,大規模海外并購頻發,人民幣持續承受貶值壓力。而今年以來,一方面,中國政府通過“債券通”加快了債券市場開放,支持境內機構跨境融資,擴大資金流入;另一方面,通過跨境業務的真實性審核,嚴控房地產、酒店、影城、體育俱樂部等領域的非理性對外投資,等加強資本流出的管理。5月26日,央行在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提升了報價機制規則性,并能更好的在匯率中反映宏觀經濟基本面的情況。這一系列政策組合扭轉了市場對于人民幣持續走弱的預期,人民幣持續貶值的壓力得到逐步地釋放和緩解。
以中國工商銀行為牽頭行的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匯率工作組”總結相關經驗,建議將中間價報價模型由原來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調整為“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這一建議得到了外匯市場自律機制核心成員的贊同,并于2017年5月末由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宣布正式實施。在計算逆周期因子時,可先從上一日收盤價較中間價的波幅中剔除籃子貨幣變動的影響,由此得到主要反映市場供求的匯率變化,再通過逆周期系數調整得到“逆周期因子”。逆周期系數由各報價行根據經濟基本面變化、外匯市場順周期程度等自行設定。
自行設定,四個字奧妙無窮。
通俗一點說,就是在海外發債、資金許進不許出,外加央行坐莊外匯市場。
此外,還有對于金融亂象和由金融問題引發社會重大事件的應急預案。這個預案,是由政法系統提供的:
切實強化責任擔當,集中開展打擊整治涉眾型、風險型經濟犯罪活動,著力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風險能力,努力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要聚焦防控風險、著力補齊短板,一手抓案件查處、一手抓風險防控,堅決打擊嚴重干擾金融市場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要針對經濟金融犯罪呈現出的新情況新特點,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提高預測預警預防能力,有效提高打擊防范的智能化水平,努力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為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提供支持保障。要正確處理維護社會秩序與激發社會活力的關系,創新建立一體化打擊犯罪新機制,著力提高打擊經濟金融領域犯罪效能。
《通知》強調,各級檢察機關要認真履行檢察職責,緊緊圍繞集聚金融風險、影響金融安全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大懲治和預防金融犯罪和金融領域職務犯罪工作力度。嚴厲打擊嚴重危害金融安全、破壞金融秩序的犯罪,充分發揮批捕、起訴職能,堅決整治嚴重破壞金融市場秩序的行為,堅決查處那些興風作浪的“金融大鱷”、搞權錢交易和利益輸送的“內鬼”,對重大案件實行掛牌督辦,形成有效震懾。特別是要加大證券期貨犯罪打擊力度,嚴厲懲治欺詐發行股票、債券,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等破壞證券期貨市場秩序的犯罪。積極參與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堅決查處利用互聯網實施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等犯罪,特別是對打著創新旗號大搞“龐氏騙局”等金融欺詐活動的,要依法嚴厲打擊。嚴肅查辦金融領域職務犯罪案件,遏制金融領域腐敗滋生蔓延勢頭,堅決查辦金融領域通過利益輸送、權錢交易實施的貪污賄賂犯罪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造成國家財產嚴重損失的瀆職犯罪,集中查辦金融領域有影響、有震動的職務犯罪案件,遏制金融領域腐敗滋生蔓延勢頭。加強對金融領域執法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維護執法司法公平公正。
要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審慎對待金融創新。要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堅決維護金融安全。要依法追究違法金融行為的法律責任,嚴厲打擊證券犯罪等金融犯罪行為,始終保持打擊非法集資犯罪的高壓態勢,有效維護正當有序的金融市場秩序。要切實加強破產案件審判工作,暢通“僵尸企業”的依法退出渠道,有效發揮破產清算和破產重整制度在優勝劣汰、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重要功能,推動存量資產重組,優化資產增量。要依法妥善審理可能引發金融風險、影響社會穩定的案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引發區域性風險和群體性事件。
銀監會的方案是使用各種手段限制風險。
銀監會警示的十大風險包括: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房地產領域風險、地方債務違約等傳統領域風險,債券波動、交叉金融產品、理財業務、互聯網金融、外部沖擊等非傳統領域風險以及重大案件和群體事件風險。
加強信用風險管控位列十大風險的首位。《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摸清風險底數,落實信貸及類信貸資產的分類標準和操作流程,密切監測分析重點領域信用風險的生成和遷徙變化情況。同時防范多頭授信、過度授信、給“僵尸企業”和“空殼企業”授信等風險。
防范流動性風險方面,意見要求將同業業務、投資業務、托管業務、理財業務等納入流動性風險監測范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對同業存單等同業融資的依賴度。各級監管機構要督促同業存單增速較快、同業存單占同業負債比例較高的銀行,合理控制同業存單等同業融資規模。
風險年年提,一直然并卵。不過這次銀監會強調風險的時機是4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進行第四十次集體學習的時間是4月25日下午,銀監會在政治局集中會議之前,急急可可扔出這樣的文件,頗有撇清責任的嫌疑。可以預期,銀監會在執行這個文件的力度上,會不折不扣。
須知,處于食物鏈頂端的企業,不需要貸款,利潤滾滾而來。需要貸款的企業,一般多少有問題。如果沒有問題,也是風險高,利潤低。這樣的情況下,突然強調控制風險,會導致什么后果,可想而知。
于是,各大銀行收縮各類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事實上的收緊。許多企業、地方政府不能隨意借新還舊,至少不像過去那樣便捷。
開始收緊
一方是大型民營企業急需用錢,另一方是銀行不斷提高貸款“標準”。
一家城商行人士在和《金證券》記者交流時坦言,民營企業向銀行貸款難是老問題,只是在目前實體經濟環境下,銀行控制風險強監管下,顯得越發突出而已。
國泰君安一位金融行業分析師表示,他也注意到銀行對大型民營企業貸款的態度,“其實可以理解,這些大型民營企業看著風光,可一旦出現風險是很難想像的。就我知道的地區內有幾家知名民營企業,目前一些銀行是拒貸的。” 他補充,一些知名民營企業,已經不再創新,而只想著資本運作,“這樣的企業,銀行盡調是肯定不會通過的。”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五一節前,銀監會發文明確當前銀行業風險防控的十大重點領域,包括: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房地產領域風險、地方債務違約等傳統領域風險,債券波動、交叉金融產品、理財業務、互聯網金融、外部沖擊等非傳統領域風險以及重大案件和群體事件風險。
采訪中,多位銀行方面人士表示,今年銀行業務的核心肯定是“穩中求穩”,不會去踩監管紅線。
更糟糕的是,貸款弄不到,通過表外業務也不好弄。
據中國證券報21日消息,上半年銀行業同業資產、同業負債規模雙雙收縮,這是2010年以來首次出現的現象。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局長肖遠企近日透露,二季度末,商業銀行同業資產余額和同業負債余額比年初均減少了1.8萬億元。同業業務增速由整治市場亂象之前的正增長轉為目前的負增長;同業理財較年初減少了2萬億元;銀行理財中的委外投資較綜合治理前減少5300多億元。
專家和券商分析人士表示,隨著監管的升級,銀行同業業務的“縮表”還只是剛開始,也意味著銀行依賴同業業務快速擴張模式的終結。
央行的任務至少還包括避免發生系統性債務危機——這就是央行動輒使用貨幣工具釋放流動性的原因。銀監會的工作,讓央行很不滿。
其次,反過來看,過松或過緊的貨幣政策環境均不利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假設貨幣供給寬松,將在慣性作用下對沖結構改革初衷。生產處于價值鏈中低端的產品、從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攫取利益已經成為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發展的慣性,在新動能尚未培育成形的前提下,可以設想,一旦貨幣供給寬松,經濟模式將再次回到簡單易行的“老路上”,不利于實現結構改革目標。而過緊的貨幣供給,則會抬升社會融資成本,抑制經濟正常增長,甚至影響社會穩定,更談不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年來,隨著外匯占款逐漸下降并轉為負增長,我國央行重新增強了主動供給和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功能,并相應豐富和補充了流動性管理工具。同時,對一些市場力量不愿參與但從國家戰略上亟待發展的領域,貨幣政策在保持總量穩定的前提下,探索發揮邊際的、輔助性的作用,通過適度“精準滴灌”,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
其一,盯住流動性供需變化,利用創新工具加強預調微調。央行通過完善公開市場操作機制、增加工具期限品種,更多借助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以及抵押補充貸款(PSL)等貨幣政策工具,提供不同期限的流動性,保持了流動性的合理適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范金融機構期限錯配和流動性風險的作用。
其二,央行擴展PSL的機構范圍和支持領域,注重發揮好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再貼現的定向支持作用,將民營銀行納入支小再貸款的支持范圍,創設扶貧再貸款助力脫貧攻堅戰略,扶貧再貸款執行比支農再貸款更為優惠的利率。這些措施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等國民經濟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發揮了積極作用。
貨幣政策配合實現供給側關鍵領域的改革和突破,重點還在于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唯有如此,才能促進金融體系健康發展、防范金融風險,才能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解決好金融與實體經濟失衡問題,才能屏蔽“資金空轉”、防止“脫實向虛”,才能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具體來說,其一,完善利率期限結構,進一步深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督促金融機構增強自主合理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著力培育市場基準利率和收益率曲線,完善利率走廊,提高常備借貸便利操作效率,有效發揮利率走廊上限作用,增強中央銀行利率調控能力。
其二,組織實施好宏觀審慎評估(MPA)。通過設置廣義信貸指標,將表外理財業務納入考核,收縮房地產等領域的資產泡沫;通過設置同業負債指標,將在一定程度上壓縮當前部分商業銀行通過資產負債期限錯配賺取利差的空間,有利于引導金融機構更加審慎經營。
其三,盡快制定出臺我國資產管理業務的統一規范,加強對嵌套投資的監管,強化穿透式管理,縮短融資鏈條,進而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同時,對游離于考核之外的同業存單予以關注,從負債端發行同業存單再到資產端委外投資,其中潛在的“以錢炒錢”以及不合理的加杠桿風險不容忽視。
字里行間,可以讀出央行森森的怨念。儂銀監會監管不利,該管的時候不管,現在突然加強監管,不能輕易借新還舊,結果流動性突然不足。如果不是阿拉放水,就出大事了,儂曉得伐?!!阿拉在替儂擦屁股,儂曉得伐?!!
表面上看, 這些方案預案面面俱到,分工、責任明確,落實到部、委、行、會、局,能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分析的話,會發現這些方案、預案,至少有以下幾大漏洞:
首先,地方債務、資本外逃等核心關鍵問題,沒有應急預案,至少沒有公開的應急預案。
比如,國有企業可以破產,可以債轉股,銀行可以破產,地方政府怎么辦?地方政府破產,還是央行出面,增發貨幣,幫地方政府解困?當年加州破產,施瓦辛格通過競選,成功擔任加州州長。如果允許國內地方政府如果破產,會發生什么事情?會不會讓施瓦辛格那樣的反革命分子篡奪地方政權?如果不允許地方政府破產,那么又會發生什么事情?
再比如,對資本外逃,目前的做法是嚴控資本流動。但是,這樣一來,顯然抑制資本輸出。如果放開資本輸出,又無法避免資本外逃。何況,施行本幣貨幣供應迅速增加,本幣匯率保持不變(甚至升值)的政策,很容易引起商品倒灌。那時,就是控制資本項,也難以避免外匯儲備緩慢耗竭。
當然,不排除對這些問題存在應急預案,只是內容實在嚇人,不便公開,或者,一旦公開會引起劇烈的社會反應——比如,在地方政府瀕臨破產的時候,央行對地方政府債務按一定比例買單(這種事情不是沒有干過,上次是1999年,買的是中、農、工、建、國開五大銀行的單)。再比如,外匯儲備無法堅持的情況下,強制結匯或者人民幣瞬間貶值(比如,1985年1月中國宣布取消雙重匯率制,改為固定單一匯率制度,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設定為2.3,由于改革開放之初人民幣鈔票發行量太大,導致人民幣高估,所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逐漸調低到1990年底的5.2。到1993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8.7。其中,8.7是市場匯率;5.7是官方匯率)。這類緊急預案如果存在并公開的話,會造成什么后果,可想而知。
其次,這些方案、應急預案,作為獨立的個案都存在良好的運行機制。但是,一旦拼接成一個整體之后,卻會發現存在深層次的內部沖突,很難同時實現。某一個方案達到預期目標,避免了本領域的危機,卻必然在另一領域造成危機。這樣的例子俯首皆是。拋開前面說的,銀監會加強監管,導致很多爛賬不能借新還舊,差點引發金融危機不說,隨便再舉兩個:
比如,控制地方債總量、對僵尸國企實行債轉股或者破產,必然導致地方經濟下滑,老百姓收入下降,影響他們未來償還債務(比如房貸)的能力。
再比如,大量企業債轉股,必然導致銀行資產流動性下降。如果銀行要改善流動性,必然出售這些股份。這些股份賣給誰?還賣給老百姓嗎?他們在經歷了股災和為國接盤房產以后,還有在股市再次接盤的能力嗎?如果找不到合適的買主,這些銀行怎么辦?是繼續持有,還是廉價賤賣?如果由央行印鈔買下,那么會不會進一步刺激熱錢暴走?
各部門的想法都只負責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自己的孩子自己抱,外加撇清自己的責任。這當然符合,“分工明確、責任到人(部門)”的原則,但是卻缺乏全局總體的觀念。這種思想,類似實驗中固定其他所有因素之后,調整某一個因素,讓某一因素的結果達到最優。然后,當所有的因素結果都是最優的時候,讓最終結果達到預期數值。現實之中,各個因素往往是互相影響的。某一因素達到理想狀態,其他方面就可能突破臨界出現危機。在缺乏對深層次矛盾剖析和總體協調的情況下,這些方案,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必然導致按下葫蘆浮起瓢。最終,必然因為矛盾重重,漏洞百出,無法落實。
再次,多數方案(包括解放地方債務問題、債轉股、破產一部分僵尸企業安置員工、破產一部分銀行安撫儲戶、地方政府出面接盤房產、化解系統性債務危機、安撫涉及金融案件的老百姓)最終平穩順利實施,都需要央行提供資金支持。否則,隨著情況惡化,很可能導致大量方案無法實施,成為一紙空文,最終面臨大量應急預案被迫啟動的局面。那時面臨的局面很可能是地方政府削減開支,企業大面積倒閉,失業增加,銀行壞賬增加,大批倒閉。央行是否有膽量坐視事態惡化到這樣的程度?另一部分方案,比如保證人民幣匯率穩定、保證樓市不再創新高、保證物價穩定,則需要央行控制貨幣總量。如果央行放水,人民幣匯率、房價和物價,就難保持穩定。實現兩部分目標需要的條件本身就是沖突的,滿足一部分化解一部分危機的方案、應急預案所需要的條件,就會使另一部分危機情況惡化。
最后,從前面分析可以看出,央行貨幣總量,是實現各個預案的關鍵條件。央行避免系統性債務危機的各種手段,最終都會演化為提供資金。提供這些資金,必然會增加金融亂象,刺激泡沫和通脹,增加資本外逃的壓力。因此,最關鍵的方案和預案,應該是央行為了避免大規模、系統性債務危機,不得不大量增發貨幣之后,如何應對由此引發的通貨膨脹和本幣貶值?如果央行加息,那么陷入債務危機的地方政府、僵尸企業和樓市必然進一步承壓。也就是說,在某一個階段之前,央行會陷入放水、加息、再放水、再加息的惡行循環——放水,解救一部分地方政府和企業;加息,避免因放水引起的通貨膨脹,同時壓垮另一部分地方政府和企業;為此,只好再次加息。直到把所有深陷債務的地方政府、企業和個人都壓垮,這個惡行循環才能停下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社會成員都有資格獲得央行的救助。能獲得救助的估計是地方政府、大型國有銀行和一部分國有大型企業,其他社會成員,只能自求多福。
金融,意味著每時每刻都在滾動增加的債權和債務,不是那么好維穩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