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中鋼數百億貸款全面逾期”的傳聞和廣發證券研究團隊一句“中鋼集團二度逼近破產并不超預期”研判惹盡眼球。但事實上,中國中鋼集團公司(下稱“中鋼集團”)貸款并未“全面逾期”且目前仍在正常經營。
《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從事件核心消息人士處了解了來龍去脈,與市場上盛傳的數百億本息逾期的傳聞不同,截止到7月底,中鋼集團的逾期金額為6.9億元,也正是這6.9億元引發了當前的市場風波。
至于市場上盛傳的“國務院涉入調節,并注資200億”的說法,一位接近中鋼集團的人士對本報記者稱,“完全莫須有,國務院沒有涉入,銀行也沒有減免債務,由中鋼自己解決目前的問題。”
另據上述人士稱,目前幾家相關銀行的行長都已經與中鋼接洽過,中鋼也已經在研究幾種可行的融資方案,但并未確定。
據知情人士透露,事件“禍端”始于6月份。中鋼集團彼時在某國有銀行的一筆貸款到期,這個銀行并非目前傳聞中的工行或交行。因受到山西海鑫事件持續發酵帶來的綜合影響、以及一些政策調整方面因素,也包括集團在2011年前激進擴張留下的后遺癥影響,讓中鋼在年中的流動性遇困,中鋼集團沒能按時全數還上這筆國有銀行貸款。
據一位核心銀行人士援引銀監會內部網站的數據向本報記者透露,截止7月底,中鋼集團旗下的中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鋼股份”)發生了6.9億的不良貸款,當時中鋼股份的貸款余額為187億。
“其實就是這6.9億的逾期,而不是傳聞中的數百億本息逾期。”一位接近中鋼集團的人士向本報記者獨家透露,不過上述人士也透露,中鋼集團整體的貸款余額絕對不止187億。
中鋼方面9月23日面對市場傳言的回應中也承認“資金面緊張”。
下面的劇情就有些戲劇性了。當中鋼遇到了流動性挑戰,其選擇了與其余有授信的銀行溝通,要求銀行們支持,其中可能包括給予合理的展期。可誰知,由于中鋼“坦白”了幾個億逾期的發生,一眾銀行中反而有不少家,按照行業一般風控規定,將中鋼的貸款列入了“關注類”。
“既然貸款都進了‘關注類’,有的銀行就開始適當收縮授信額度,有些銀行拒絕了中鋼的展期要求。”上述核心消息人士說。
他分析,其實銀行們從個體來看也沒做錯,商業銀行不少也是自負盈虧的上市公司,管理好風險是保護利潤和對股東負責。但問題的復雜性在于,對于已經資金面緊張的中鋼集團,銀行此后的反應,反而使其小難關變成了一個資金鏈危機,而這反而會使更多銀行貸款出現問題。
之后,中鋼集團向幾個相關國家管理部門請求協調,情況才又被扭轉回來。“后來管理部門就開始了對中鋼債務問題的協調,銀行現在也都基本采取合作態度。”上述核心消息人士告訴本報,也表示請市場不用過度驚慌,“中鋼還在正常經營,并沒有走到破產邊緣”。
一位核心消息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幾個銀行的行長都已經跟中鋼溝通過了,他們對情況很了解。”
亦有市場傳言稱,有銀行減免了中鋼貸款利息,授信銀行們形成了一個可以互相通氣的類似聯系組機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