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經濟視點

誰說給工人漲工資 就提升勞動力成本了?

李文溥 · 2013-03-13 ·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勞動力成本取決于勞動力價格(一般指工資)和生產效率,單純根據工人工資多少是無法確定勞動成本高低,僅僅根據工人工資上升是無法推論出勞動力成本上升。那么,近年來最低工資上漲,用工成本上升了嗎?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研究所李文溥得出的結論恰恰相反。

  (原題為:勞動力價格與勞動力成本:不同的變動趨勢)

  近年來,反對進一步提高制造業勞動報酬水平的一個重要觀點是我國制造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已經利潤微薄。提高勞動報酬將會導致大量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勞資兩虧。

  

  我更為擔心的是利益驅動下的異口同聲。企業主們總是希望無限制地擴展利潤空間,政府部門更多地關心經濟增長及財政收入的最大化,普通勞工由于意見表達的渠道不暢,往往被迫地成為了“沉默的大多數”。在這個時候,或許,學界應當更多地保持清醒的頭腦、科學的研究態度、研究中的價值中立性以及政策建議的社會價值取向。

  最近幾年以來,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正在上升似乎已經成為官產學三界的一種主流看法。隨之而來的是對進一步提高勞工工資水平的擔心,對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狀況的種種憂慮。

  但是,對于這個“主流看法”,我持懷疑態度。因為,存在著諸多似乎與之相悖的現象。

  悖論一:近十年以來,國內消費不足尤其是居民消費不振始終是困擾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問題,由于國內消費不振,我國的經濟增長嚴重依靠投資與出口拉動,國民經濟結構因此嚴重扭曲。居民消費不振,主要原因是普通勞動者的收入水平低,增長緩慢。

  悖論二:在國民經濟19個部門中,與中國產品國際競爭力關系最為密切的制造業,其平均工資水平排倒數第五,不及金融業的一半,而在工業發達國家,制造業的平均工資水平一般與金融業等我們視為高收入行業的部門是大體相當的。因此,今后的發展趨勢應該是提高我國制造業的工資水平,縮小與金融業等部門的收入差距。

  悖論三:在中國,勞資雙方就工資進行集體協商,可以說是剛剛起步,至今為止,能夠真正代表勞動利益與資方進行工資談判的組織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一邊是雇傭幾百上千甚至幾萬工人的企業,一邊是一盤散沙的勞工個體,只要懂得經濟學ABC的人都知道:這樣的勞動市場結構,工人的工資水平一定是低于雙方力量均等下的均衡工資水平。實現均衡,勢必要求提高勞工工資水平。

  悖論四:產業升級緩慢,以出口為導向的加工貿易產業在沿海地區至今仍占相當比重,因此,對低技能勞工的需求一直非常強盛。如果勞動力成本迅速上升,依靠廉價勞動力的加工貿易型產業將很快退出沿海地區。事實是2002年之后,沿海地區甚至有了更大發展。

  當然,對于這些以及更多未能一一舉出的悖論,可以有各種各樣甚至完全相反的解釋。因此,回答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是對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進行全面系統地實證研究。

  在討論勞動力成本問題時,首先需要明確討論的對象。我認為,勞動力成本與勞動力價格,雖然相互聯系,但卻是兩個概念。

  勞動力價格,是指購買一定時間的勞動力使用權所支付的貨幣價格,通常稱之為工資,在不嚴格區分的情況下,也可以把它作為勞動力成本,但是,由于每個勞動者在單位勞動時間里可以完成的工作量是不同的,因此,單純根據勞動報酬的大小,是無法確定產品成本中的勞動成本高低,從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單位時間的勞動報酬,是勞動力價格而非企業生產中的勞動力成本。在嚴格意義上,勞動力成本,是指生產單位產品或服務所要支付的勞動報酬。只有這樣定義的勞動力成本才與單位產品成本從而價格以及目前所討論的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直接有關。這個成本在國際上被稱為單位勞動成本。它是衡量勞動成本高低的基本指標,也是觀察一國一地區乃至特定產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我們下面的討論是建立在單位勞動成本的概念基礎上。

  我們研究發現:1999年-2009年,我國制造業小時勞動報酬和勞動生產率呈現以下變化特征:

  (1)小時勞動生產率和小時勞動報酬都呈較快增長態勢,但制造業小時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5.16%,比小時勞動報酬增速(13.81%)高出1.35個百分點。

  (2)制造業的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在1999年-2004年間逐年下降;2004年之后雖開始呈上升趨勢,但是2009年仍然低于1999年,前者僅為后者的88.9%。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所說的勞動力成本是指單位勞動成本的話,中國近十年的變化趨勢是下降的。

  我們進一步進行國際比較研究發現:

  (1)到目前為止,與發達國家及地區相比,我國制造業單位勞動力成本仍然具有絕對優勢。2008年,我國制造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僅為美國的30.35%、中國香港的48.23%、日本的31.73%、德國的19.24%、英國的25.79%、意大利的24.56%、法國的27.44%、荷蘭的22.58%、韓國的22.69%、新加坡的20.07%、中國臺灣的53.98%、俄羅斯的22.22%。

  (2)與發展中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制造業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也是最低的。2008年,我國制造業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是巴西的13.74%、墨西哥的30.85%、印度的30.27%、印尼的78.21%、菲律賓的14.44%、泰國的62.84%。

  (3)從動態上看,我國制造業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在不斷強化中。2002年—2008年我國制造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不升反降。然而,我國外商投資主要來源地和主要貿易伙伴以及吸引外資和產品出口的主要競爭國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總體而言,1999年-2009年我國制造業單位勞動力成本年均增速為負數,也就是說,所謂我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說法,就1999年以來的數據而言,是不能成立的。得益于單位勞動力成本的負增長,我國制造業的產業競爭力因此進一步提高了。

  以上是就制造業整體而言,制造業內部各個行業的情況又如何呢?我們把制造業中的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皮革、毛皮、羽毛(絨);木材加工及木、竹、藤;家具制造業;造紙和紙制品制造業;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列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其余算作資本密集型行業。研究發現,就勞動密集型與資本密集型產業看,趨勢不同。

  按廣義勞動力成本 (工資+非工資費用)計算2009年制造業分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資本密集型的單位勞動力成本要低于勞動密集型。2009年,制造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為0.283,其中,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均值為0.324,而資本密集型行業的均值為0.225,比勞動密集型行業低0.99。就動態而言,1999年—2009年,勞動密集型產業中約有一半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是在上升的,但是有一半仍然是下降的。而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則基本上是下降的。

  近年來,反對進一步提高制造業勞動報酬水平的一個重要觀點是我國制造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已經利潤微薄。提高勞動報酬將會導致大量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勞資兩虧。

  我們通過計算發現:

  (1)從靜態來看,提高勞動報酬對制造業企業當年的利潤率是有明顯影響的。其中,勞動密集型行業利潤率受勞動成本影響要大于資本密集型。以2009年為例,人均勞動報酬提高10%,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當年利潤率將相應下降8.6%—29.7%;而資本密集型行業的利潤率將下降3.8%—17.6%。但是,勞動報酬上升對利潤率影響是逐年下降的。就影響最大的文教體育用品行業來看,勞動報酬提高10%,行業利潤率在2006年會下降41.4%,但是在2009年,下降幅度就降為29.7%。這說明我國企業對于勞動力成本變化,有著較大的調整適應能力。

  (2)從動態來看,現有的勞動報酬上升幅度尚未對企業利潤造成負面影響。2006年—2009年制造業勞動報酬年均增速超過10%,但是,除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三個行業外,制造業其他行業利潤總額和利潤率都在增長,而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這三個行業的利潤下滑,卻與這些行業的勞動力成本無關,因為同期這三個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都在大幅度地下降。這說明目前為止,提高勞動報酬尚未導致制造業企業利潤總額和利潤率下降,相反,利潤總額隨著勞動報酬的增長而更快增長。

  很多人擔心提高勞動力報酬將對我國制造業國際貿易競爭力產生不利的影響。如果我們區分了勞動力價格與勞動力成本,根據單位勞動成本的變化來衡量勞動力成本的變化,那么,結論是很清楚的。這個結論也得到了相應的數據證實。

  我們用貿易競爭指數(TC)考察了中國2001年-2009年的制造業貿易競爭力變化情況,在此期間內,制造業不同行業的勞動報酬也即勞動力價格年均增長都超過了10%。研究結果發現:

  (1)2009年勞動密集型行業的貿易競爭指數(TC)都大于0。其中,紡織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造紙和紙制品業具有強競爭力(0

  (2)從貿易競爭指數的變化看,我國勞動密集型行業2001年—2009年的貿易競爭指數基本上是正增長。除家具制造業貿易競爭指數微小下調外,其他七個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競爭力都進一步提高了。

  (3)雖然從制造業不同行業看,貿易競爭指數的邊際變化有正有負。但是,貿易競爭指數變化為負的這些行業基本上沒有根本改變原來的競爭力狀況。目前為止,我國制造業勞動報酬(也即勞動力價格)上升,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國際貿易競爭力的提高,而資本密集型制造業的國際貿易競爭力變化與勞動報酬水平變化之間也不存在直接的關系。

  如果把我們近年來在這一問題上的研究總結一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1999年以來,我國制造業勞動報酬水平年遞增10%以上,但是我國制造業單位勞動力成本 (ULC)仍呈下降趨勢,2009年的單位勞動力成本甚至不及1999年的90%。主要原因是制造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大大超過了勞動報酬增長,勞動報酬占產業附加值比重持續下降了。國際比較發現,不管是與我國外商投資主要來源地、主要貿易伙伴還是與吸引外資、出口商品的主要競爭對手相比,我國制造業的相對單位勞動力成本(RUIC)不僅具有絕對優勢,而且優勢在繼續強化。

  (2)分行業來看,制造業中勞動密集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及其增速均大于資本密集型行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中有部分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有所上升,這是由于近年來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勞動報酬在原有較低基數基礎上增速較大導致的;而資本密集型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基本上仍呈下降趨勢。

  (3)從靜態看,勞動報酬變化對企業利潤率有較大影響,但程度逐年減弱。就現實情況而言,勞動報酬對企業利潤率的動態影響卻是相反的。伴隨著不同行業勞動報酬的較快增長,企業的利潤總額和利潤率也在迅速增長,而且利潤總額的增速還高于勞動報酬的增速。因此,從長期看,合理地逐步提高勞動報酬不僅不會對制造業企業利潤率和利潤總額帶來消極影響,反而會促進企業利潤總額增長和利潤率提高。

  (4)勞動報酬與制造業國際貿易競爭力之間也不存在著此消彼長關系。近十年數據說明,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國際貿易競爭力隨著勞動報酬水平的提高而增長;伴隨著勞動報酬增長,資本密集型制造業的國際貿易競爭力上升與下降的行業數目前基本上是平分秋色。就其中國際貿易競爭力下降最大的行業而論,其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是下降的。勞動報酬僅僅是影響制造業國際貿易競爭力的一個因素,認為勞動報酬水平的提高將導致制造業國際貿易競爭力下降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其影響的方向及程度還取決國內外其他眾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當然,我們的研究結論還有待于進一步驗證與深化。但是,如果這些數據是真實的,大體反映了我國勞動力成本的基本情況,那么,不能不提出的一個疑問是:為什么在這樣的事實面前,“主流看法”竟會得出我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并已經危及企業利潤、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的結論?當然,一個解釋是:沒有區分勞動力價格與勞動力成本尤其是單位勞動力成本,僅僅根據勞動報酬上升就得出了上述結論。盡管作為專業人士,這樣的常識性錯誤不應當有,但是偶有疏忽,也可以諒解。但是,我更為擔心的是利益驅動下的異口同聲。企業主們總是希望無限制地擴展利潤空間,政府部門更多地關心經濟增長及財政收入的最大化,普通勞工由于意見表達的渠道不暢,往往被迫地成為了“沉默的大多數”。在這個時候,或許,學界應當更多地保持清醒的頭腦、科學的研究態度、研究中的價值中立性以及政策建議的社會價值取向?

  (作者系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李文溥:誰說給工人漲工資 就提升勞動力成本了?

  時間:2013-3-13作者:李文溥點擊量:244編輯:來源:《中國經濟時報》2012.7.9

  勞動力成本取決于勞動力價格(一般指工資)和生產效率,單純根據工人工資多少是無法確定勞動成本高低,僅僅根據工人工資上升是無法推論出勞動力成本上升。那么,近年來最低工資上漲,用工成本上升了嗎?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研究所李文溥得出的結論恰恰相反。

  (原題為:勞動力價格與勞動力成本:不同的變動趨勢)

 

  

  我更為擔心的是利益驅動下的異口同聲。企業主們總是希望無限制地擴展利潤空間,政府部門更多地關心經濟增長及財政收入的最大化,普通勞工由于意見表達的渠道不暢,往往被迫地成為了“沉默的大多數”。在這個時候,或許,學界應當更多地保持清醒的頭腦、科學的研究態度、研究中的價值中立性以及政策建議的社會價值取向。

  最近幾年以來,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正在上升似乎已經成為官產學三界的一種主流看法。隨之而來的是對進一步提高勞工工資水平的擔心,對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狀況的種種憂慮。

  但是,對于這個“主流看法”,我持懷疑態度。因為,存在著諸多似乎與之相悖的現象。

  悖論一:近十年以來,國內消費不足尤其是居民消費不振始終是困擾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問題,由于國內消費不振,我國的經濟增長嚴重依靠投資與出口拉動,國民經濟結構因此嚴重扭曲。居民消費不振,主要原因是普通勞動者的收入水平低,增長緩慢。

  悖論二:在國民經濟19個部門中,與中國產品國際競爭力關系最為密切的制造業,其平均工資水平排倒數第五,不及金融業的一半,而在工業發達國家,制造業的平均工資水平一般與金融業等我們視為高收入行業的部門是大體相當的。因此,今后的發展趨勢應該是提高我國制造業的工資水平,縮小與金融業等部門的收入差距。

  悖論三:在中國,勞資雙方就工資進行集體協商,可以說是剛剛起步,至今為止,能夠真正代表勞動利益與資方進行工資談判的組織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一邊是雇傭幾百上千甚至幾萬工人的企業,一邊是一盤散沙的勞工個體,只要懂得經濟學ABC的人都知道:這樣的勞動市場結構,工人的工資水平一定是低于雙方力量均等下的均衡工資水平。實現均衡,勢必要求提高勞工工資水平。

  悖論四:產業升級緩慢,以出口為導向的加工貿易產業在沿海地區至今仍占相當比重,因此,對低技能勞工的需求一直非常強盛。如果勞動力成本迅速上升,依靠廉價勞動力的加工貿易型產業將很快退出沿海地區。事實是2002年之后,沿海地區甚至有了更大發展。

  當然,對于這些以及更多未能一一舉出的悖論,可以有各種各樣甚至完全相反的解釋。因此,回答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是對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進行全面系統地實證研究。

  在討論勞動力成本問題時,首先需要明確討論的對象。我認為,勞動力成本與勞動力價格,雖然相互聯系,但卻是兩個概念。

  勞動力價格,是指購買一定時間的勞動力使用權所支付的貨幣價格,通常稱之為工資,在不嚴格區分的情況下,也可以把它作為勞動力成本,但是,由于每個勞動者在單位勞動時間里可以完成的工作量是不同的,因此,單純根據勞動報酬的大小,是無法確定產品成本中的勞動成本高低,從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單位時間的勞動報酬,是勞動力價格而非企業生產中的勞動力成本。在嚴格意義上,勞動力成本,是指生產單位產品或服務所要支付的勞動報酬。只有這樣定義的勞動力成本才與單位產品成本從而價格以及目前所討論的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直接有關。這個成本在國際上被稱為單位勞動成本。它是衡量勞動成本高低的基本指標,也是觀察一國一地區乃至特定產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我們下面的討論是建立在單位勞動成本的概念基礎上。

  我們研究發現:1999年-2009年,我國制造業小時勞動報酬和勞動生產率呈現以下變化特征:

  (1)小時勞動生產率和小時勞動報酬都呈較快增長態勢,但制造業小時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5.16%,比小時勞動報酬增速(13.81%)高出1.35個百分點。

  (2)制造業的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在1999年-2004年間逐年下降;2004年之后雖開始呈上升趨勢,但是2009年仍然低于1999年,前者僅為后者的88.9%。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所說的勞動力成本是指單位勞動成本的話,中國近十年的變化趨勢是下降的。

  我們進一步進行國際比較研究發現:

  (1)到目前為止,與發達國家及地區相比,我國制造業單位勞動力成本仍然具有絕對優勢。2008年,我國制造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僅為美國的30.35%、中國香港的48.23%、日本的31.73%、德國的19.24%、英國的25.79%、意大利的24.56%、法國的27.44%、荷蘭的22.58%、韓國的22.69%、新加坡的20.07%、中國臺灣的53.98%、俄羅斯的22.22%。

  (2)與發展中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制造業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也是最低的。2008年,我國制造業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是巴西的13.74%、墨西哥的30.85%、印度的30.27%、印尼的78.21%、菲律賓的14.44%、泰國的62.84%。

  (3)從動態上看,我國制造業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在不斷強化中。2002年—2008年我國制造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不升反降。然而,我國外商投資主要來源地和主要貿易伙伴以及吸引外資和產品出口的主要競爭國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總體而言,1999年-2009年我國制造業單位勞動力成本年均增速為負數,也就是說,所謂我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說法,就1999年以來的數據而言,是不能成立的。得益于單位勞動力成本的負增長,我國制造業的產業競爭力因此進一步提高了。

  以上是就制造業整體而言,制造業內部各個行業的情況又如何呢?我們把制造業中的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皮革、毛皮、羽毛(絨);木材加工及木、竹、藤;家具制造業;造紙和紙制品制造業;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列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其余算作資本密集型行業。研究發現,就勞動密集型與資本密集型產業看,趨勢不同。

  按廣義勞動力成本 (工資+非工資費用)計算2009年制造業分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資本密集型的單位勞動力成本要低于勞動密集型。2009年,制造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為0.283,其中,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均值為0.324,而資本密集型行業的均值為0.225,比勞動密集型行業低0.99。就動態而言,1999年—2009年,勞動密集型產業中約有一半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是在上升的,但是有一半仍然是下降的。而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則基本上是下降的。

  近年來,反對進一步提高制造業勞動報酬水平的一個重要觀點是我國制造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已經利潤微薄。提高勞動報酬將會導致大量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勞資兩虧。

  我們通過計算發現:

  (1)從靜態來看,提高勞動報酬對制造業企業當年的利潤率是有明顯影響的。其中,勞動密集型行業利潤率受勞動成本影響要大于資本密集型。以2009年為例,人均勞動報酬提高10%,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當年利潤率將相應下降8.6%—29.7%;而資本密集型行業的利潤率將下降3.8%—17.6%。但是,勞動報酬上升對利潤率影響是逐年下降的。就影響最大的文教體育用品行業來看,勞動報酬提高10%,行業利潤率在2006年會下降41.4%,但是在2009年,下降幅度就降為29.7%。這說明我國企業對于勞動力成本變化,有著較大的調整適應能力。

  (2)從動態來看,現有的勞動報酬上升幅度尚未對企業利潤造成負面影響。2006年—2009年制造業勞動報酬年均增速超過10%,但是,除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三個行業外,制造業其他行業利潤總額和利潤率都在增長,而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這三個行業的利潤下滑,卻與這些行業的勞動力成本無關,因為同期這三個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都在大幅度地下降。這說明目前為止,提高勞動報酬尚未導致制造業企業利潤總額和利潤率下降,相反,利潤總額隨著勞動報酬的增長而更快增長。

  很多人擔心提高勞動力報酬將對我國制造業國際貿易競爭力產生不利的影響。如果我們區分了勞動力價格與勞動力成本,根據單位勞動成本的變化來衡量勞動力成本的變化,那么,結論是很清楚的。這個結論也得到了相應的數據證實。

  我們用貿易競爭指數(TC)考察了中國2001年-2009年的制造業貿易競爭力變化情況,在此期間內,制造業不同行業的勞動報酬也即勞動力價格年均增長都超過了10%。研究結果發現:

  (1)2009年勞動密集型行業的貿易競爭指數(TC)都大于0。其中,紡織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造紙和紙制品業具有強競爭力(0

  (2)從貿易競爭指數的變化看,我國勞動密集型行業2001年—2009年的貿易競爭指數基本上是正增長。除家具制造業貿易競爭指數微小下調外,其他七個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競爭力都進一步提高了。

  (3)雖然從制造業不同行業看,貿易競爭指數的邊際變化有正有負。但是,貿易競爭指數變化為負的這些行業基本上沒有根本改變原來的競爭力狀況。目前為止,我國制造業勞動報酬(也即勞動力價格)上升,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國際貿易競爭力的提高,而資本密集型制造業的國際貿易競爭力變化與勞動報酬水平變化之間也不存在直接的關系。

  如果把我們近年來在這一問題上的研究總結一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1999年以來,我國制造業勞動報酬水平年遞增10%以上,但是我國制造業單位勞動力成本 (ULC)仍呈下降趨勢,2009年的單位勞動力成本甚至不及1999年的90%。主要原因是制造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大大超過了勞動報酬增長,勞動報酬占產業附加值比重持續下降了。國際比較發現,不管是與我國外商投資主要來源地、主要貿易伙伴還是與吸引外資、出口商品的主要競爭對手相比,我國制造業的相對單位勞動力成本(RUIC)不僅具有絕對優勢,而且優勢在繼續強化。

  (2)分行業來看,制造業中勞動密集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及其增速均大于資本密集型行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中有部分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有所上升,這是由于近年來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勞動報酬在原有較低基數基礎上增速較大導致的;而資本密集型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基本上仍呈下降趨勢。

  (3)從靜態看,勞動報酬變化對企業利潤率有較大影響,但程度逐年減弱。就現實情況而言,勞動報酬對企業利潤率的動態影響卻是相反的。伴隨著不同行業勞動報酬的較快增長,企業的利潤總額和利潤率也在迅速增長,而且利潤總額的增速還高于勞動報酬的增速。因此,從長期看,合理地逐步提高勞動報酬不僅不會對制造業企業利潤率和利潤總額帶來消極影響,反而會促進企業利潤總額增長和利潤率提高。

  (4)勞動報酬與制造業國際貿易競爭力之間也不存在著此消彼長關系。近十年數據說明,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國際貿易競爭力隨著勞動報酬水平的提高而增長;伴隨著勞動報酬增長,資本密集型制造業的國際貿易競爭力上升與下降的行業數目前基本上是平分秋色。就其中國際貿易競爭力下降最大的行業而論,其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是下降的。勞動報酬僅僅是影響制造業國際貿易競爭力的一個因素,認為勞動報酬水平的提高將導致制造業國際貿易競爭力下降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其影響的方向及程度還取決國內外其他眾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當然,我們的研究結論還有待于進一步驗證與深化。但是,如果這些數據是真實的,大體反映了我國勞動力成本的基本情況,那么,不能不提出的一個疑問是:為什么在這樣的事實面前,“主流看法”竟會得出我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并已經危及企業利潤、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的結論?當然,一個解釋是:沒有區分勞動力價格與勞動力成本尤其是單位勞動力成本,僅僅根據勞動報酬上升就得出了上述結論。盡管作為專業人士,這樣的常識性錯誤不應當有,但是偶有疏忽,也可以諒解。但是,我更為擔心的是利益驅動下的異口同聲。企業主們總是希望無限制地擴展利潤空間,政府部門更多地關心經濟增長及財政收入的最大化,普通勞工由于意見表達的渠道不暢,往往被迫地成為了“沉默的大多數”。在這個時候,或許,學界應當更多地保持清醒的頭腦、科學的研究態度、研究中的價值中立性以及政策建議的社會價值取向?

  (作者系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勞動力成本取決于勞動力價格(一般指工資)和生產效率,單純根據工人工資多少是無法確定勞動成本高低,僅僅根據工人工資上升是無法推論出勞動力成本上升。那么,近年來最低工資上漲,用工成本上升了嗎?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研究所李文溥得出的結論恰恰相反。

  (原題為:勞動力價格與勞動力成本:不同的變動趨勢)

  近年來,反對進一步提高制造業勞動報酬水平的一個重要觀點是我國制造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已經利潤微薄。提高勞動報酬將會導致大量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勞資兩虧。

  

  我更為擔心的是利益驅動下的異口同聲。企業主們總是希望無限制地擴展利潤空間,政府部門更多地關心經濟增長及財政收入的最大化,普通勞工由于意見表達的渠道不暢,往往被迫地成為了“沉默的大多數”。在這個時候,或許,學界應當更多地保持清醒的頭腦、科學的研究態度、研究中的價值中立性以及政策建議的社會價值取向。

  最近幾年以來,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正在上升似乎已經成為官產學三界的一種主流看法。隨之而來的是對進一步提高勞工工資水平的擔心,對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狀況的種種憂慮。

  但是,對于這個“主流看法”,我持懷疑態度。因為,存在著諸多似乎與之相悖的現象。

  悖論一:近十年以來,國內消費不足尤其是居民消費不振始終是困擾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問題,由于國內消費不振,我國的經濟增長嚴重依靠投資與出口拉動,國民經濟結構因此嚴重扭曲。居民消費不振,主要原因是普通勞動者的收入水平低,增長緩慢。

  悖論二:在國民經濟19個部門中,與中國產品國際競爭力關系最為密切的制造業,其平均工資水平排倒數第五,不及金融業的一半,而在工業發達國家,制造業的平均工資水平一般與金融業等我們視為高收入行業的部門是大體相當的。因此,今后的發展趨勢應該是提高我國制造業的工資水平,縮小與金融業等部門的收入差距。

  悖論三:在中國,勞資雙方就工資進行集體協商,可以說是剛剛起步,至今為止,能夠真正代表勞動利益與資方進行工資談判的組織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一邊是雇傭幾百上千甚至幾萬工人的企業,一邊是一盤散沙的勞工個體,只要懂得經濟學ABC的人都知道:這樣的勞動市場結構,工人的工資水平一定是低于雙方力量均等下的均衡工資水平。實現均衡,勢必要求提高勞工工資水平。

  悖論四:產業升級緩慢,以出口為導向的加工貿易產業在沿海地區至今仍占相當比重,因此,對低技能勞工的需求一直非常強盛。如果勞動力成本迅速上升,依靠廉價勞動力的加工貿易型產業將很快退出沿海地區。事實是2002年之后,沿海地區甚至有了更大發展。

  當然,對于這些以及更多未能一一舉出的悖論,可以有各種各樣甚至完全相反的解釋。因此,回答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是對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進行全面系統地實證研究。

  在討論勞動力成本問題時,首先需要明確討論的對象。我認為,勞動力成本與勞動力價格,雖然相互聯系,但卻是兩個概念。

  勞動力價格,是指購買一定時間的勞動力使用權所支付的貨幣價格,通常稱之為工資,在不嚴格區分的情況下,也可以把它作為勞動力成本,但是,由于每個勞動者在單位勞動時間里可以完成的工作量是不同的,因此,單純根據勞動報酬的大小,是無法確定產品成本中的勞動成本高低,從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單位時間的勞動報酬,是勞動力價格而非企業生產中的勞動力成本。在嚴格意義上,勞動力成本,是指生產單位產品或服務所要支付的勞動報酬。只有這樣定義的勞動力成本才與單位產品成本從而價格以及目前所討論的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直接有關。這個成本在國際上被稱為單位勞動成本。它是衡量勞動成本高低的基本指標,也是觀察一國一地區乃至特定產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我們下面的討論是建立在單位勞動成本的概念基礎上。

  我們研究發現:1999年-2009年,我國制造業小時勞動報酬和勞動生產率呈現以下變化特征:

  (1)小時勞動生產率和小時勞動報酬都呈較快增長態勢,但制造業小時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5.16%,比小時勞動報酬增速(13.81%)高出1.35個百分點。

  (2)制造業的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在1999年-2004年間逐年下降;2004年之后雖開始呈上升趨勢,但是2009年仍然低于1999年,前者僅為后者的88.9%。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所說的勞動力成本是指單位勞動成本的話,中國近十年的變化趨勢是下降的。

  我們進一步進行國際比較研究發現:

  (1)到目前為止,與發達國家及地區相比,我國制造業單位勞動力成本仍然具有絕對優勢。2008年,我國制造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僅為美國的30.35%、中國香港的48.23%、日本的31.73%、德國的19.24%、英國的25.79%、意大利的24.56%、法國的27.44%、荷蘭的22.58%、韓國的22.69%、新加坡的20.07%、中國臺灣的53.98%、俄羅斯的22.22%。

  (2)與發展中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制造業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也是最低的。2008年,我國制造業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是巴西的13.74%、墨西哥的30.85%、印度的30.27%、印尼的78.21%、菲律賓的14.44%、泰國的62.84%。

  (3)從動態上看,我國制造業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在不斷強化中。2002年—2008年我國制造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不升反降。然而,我國外商投資主要來源地和主要貿易伙伴以及吸引外資和產品出口的主要競爭國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總體而言,1999年-2009年我國制造業單位勞動力成本年均增速為負數,也就是說,所謂我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說法,就1999年以來的數據而言,是不能成立的。得益于單位勞動力成本的負增長,我國制造業的產業競爭力因此進一步提高了。

  以上是就制造業整體而言,制造業內部各個行業的情況又如何呢?我們把制造業中的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皮革、毛皮、羽毛(絨);木材加工及木、竹、藤;家具制造業;造紙和紙制品制造業;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列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其余算作資本密集型行業。研究發現,就勞動密集型與資本密集型產業看,趨勢不同。

  按廣義勞動力成本 (工資+非工資費用)計算2009年制造業分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資本密集型的單位勞動力成本要低于勞動密集型。2009年,制造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為0.283,其中,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均值為0.324,而資本密集型行業的均值為0.225,比勞動密集型行業低0.99。就動態而言,1999年—2009年,勞動密集型產業中約有一半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是在上升的,但是有一半仍然是下降的。而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則基本上是下降的。

  近年來,反對進一步提高制造業勞動報酬水平的一個重要觀點是我國制造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已經利潤微薄。提高勞動報酬將會導致大量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勞資兩虧。

  我們通過計算發現:

  (1)從靜態來看,提高勞動報酬對制造業企業當年的利潤率是有明顯影響的。其中,勞動密集型行業利潤率受勞動成本影響要大于資本密集型。以2009年為例,人均勞動報酬提高10%,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當年利潤率將相應下降8.6%—29.7%;而資本密集型行業的利潤率將下降3.8%—17.6%。但是,勞動報酬上升對利潤率影響是逐年下降的。就影響最大的文教體育用品行業來看,勞動報酬提高10%,行業利潤率在2006年會下降41.4%,但是在2009年,下降幅度就降為29.7%。這說明我國企業對于勞動力成本變化,有著較大的調整適應能力。

  (2)從動態來看,現有的勞動報酬上升幅度尚未對企業利潤造成負面影響。2006年—2009年制造業勞動報酬年均增速超過10%,但是,除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三個行業外,制造業其他行業利潤總額和利潤率都在增長,而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這三個行業的利潤下滑,卻與這些行業的勞動力成本無關,因為同期這三個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都在大幅度地下降。這說明目前為止,提高勞動報酬尚未導致制造業企業利潤總額和利潤率下降,相反,利潤總額隨著勞動報酬的增長而更快增長。

  很多人擔心提高勞動力報酬將對我國制造業國際貿易競爭力產生不利的影響。如果我們區分了勞動力價格與勞動力成本,根據單位勞動成本的變化來衡量勞動力成本的變化,那么,結論是很清楚的。這個結論也得到了相應的數據證實。

  我們用貿易競爭指數(TC)考察了中國2001年-2009年的制造業貿易競爭力變化情況,在此期間內,制造業不同行業的勞動報酬也即勞動力價格年均增長都超過了10%。研究結果發現:

  (1)2009年勞動密集型行業的貿易競爭指數(TC)都大于0。其中,紡織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造紙和紙制品業具有強競爭力(0

  (2)從貿易競爭指數的變化看,我國勞動密集型行業2001年—2009年的貿易競爭指數基本上是正增長。除家具制造業貿易競爭指數微小下調外,其他七個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競爭力都進一步提高了。

  (3)雖然從制造業不同行業看,貿易競爭指數的邊際變化有正有負。但是,貿易競爭指數變化為負的這些行業基本上沒有根本改變原來的競爭力狀況。目前為止,我國制造業勞動報酬(也即勞動力價格)上升,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國際貿易競爭力的提高,而資本密集型制造業的國際貿易競爭力變化與勞動報酬水平變化之間也不存在直接的關系。

  如果把我們近年來在這一問題上的研究總結一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1999年以來,我國制造業勞動報酬水平年遞增10%以上,但是我國制造業單位勞動力成本 (ULC)仍呈下降趨勢,2009年的單位勞動力成本甚至不及1999年的90%。主要原因是制造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大大超過了勞動報酬增長,勞動報酬占產業附加值比重持續下降了。國際比較發現,不管是與我國外商投資主要來源地、主要貿易伙伴還是與吸引外資、出口商品的主要競爭對手相比,我國制造業的相對單位勞動力成本(RUIC)不僅具有絕對優勢,而且優勢在繼續強化。

  (2)分行業來看,制造業中勞動密集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及其增速均大于資本密集型行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中有部分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有所上升,這是由于近年來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勞動報酬在原有較低基數基礎上增速較大導致的;而資本密集型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基本上仍呈下降趨勢。

  (3)從靜態看,勞動報酬變化對企業利潤率有較大影響,但程度逐年減弱。就現實情況而言,勞動報酬對企業利潤率的動態影響卻是相反的。伴隨著不同行業勞動報酬的較快增長,企業的利潤總額和利潤率也在迅速增長,而且利潤總額的增速還高于勞動報酬的增速。因此,從長期看,合理地逐步提高勞動報酬不僅不會對制造業企業利潤率和利潤總額帶來消極影響,反而會促進企業利潤總額增長和利潤率提高。

  (4)勞動報酬與制造業國際貿易競爭力之間也不存在著此消彼長關系。近十年數據說明,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國際貿易競爭力隨著勞動報酬水平的提高而增長;伴隨著勞動報酬增長,資本密集型制造業的國際貿易競爭力上升與下降的行業數目前基本上是平分秋色。就其中國際貿易競爭力下降最大的行業而論,其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是下降的。勞動報酬僅僅是影響制造業國際貿易競爭力的一個因素,認為勞動報酬水平的提高將導致制造業國際貿易競爭力下降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其影響的方向及程度還取決國內外其他眾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當然,我們的研究結論還有待于進一步驗證與深化。但是,如果這些數據是真實的,大體反映了我國勞動力成本的基本情況,那么,不能不提出的一個疑問是:為什么在這樣的事實面前,“主流看法”竟會得出我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并已經危及企業利潤、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的結論?當然,一個解釋是:沒有區分勞動力價格與勞動力成本尤其是單位勞動力成本,僅僅根據勞動報酬上升就得出了上述結論。盡管作為專業人士,這樣的常識性錯誤不應當有,但是偶有疏忽,也可以諒解。但是,我更為擔心的是利益驅動下的異口同聲。企業主們總是希望無限制地擴展利潤空間,政府部門更多地關心經濟增長及財政收入的最大化,普通勞工由于意見表達的渠道不暢,往往被迫地成為了“沉默的大多數”。在這個時候,或許,學界應當更多地保持清醒的頭腦、科學的研究態度、研究中的價值中立性以及政策建議的社會價值取向?

  (作者系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3.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4.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5.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6.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7.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8.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9. 2001年就貪污23億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國內,也叫認罪悔罪減刑?
  10. 張志坤|“先富”起來的那些人將向何處去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5.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6. 朝鮮領導落淚
  7.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8.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房地產崩盤,對經濟的影響超出你的想象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3.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烏有之鄉關于推出紙質閱讀資料的公告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