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重”私人銀行家:世界的實際控局者
這些私人銀行家不僅是美聯儲的真正主人,也是各種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看得見或看不見的股東。他們擁有天文數字的金融資本,不僅讓自己的代理人控制了世界各主要金融機構,還控制了世界的主流媒體,更影響著世界各國政界
■環球財經記者 劉艷濤
“私人銀行家們其實是這個世界真正的主人。他們都是世界人,‘國際人’,幾乎沒有祖國。正是他們制造了‘全球化’的口號,以便他們的金融資本‘自由’進出各國。聽上去是歐洲‘國家債務’,其實欠的是私人的錢!欠一些不住在該國的私人銀行家們的錢。”
……
“說起來是歐洲國家債務危機。實際上,是這些私人銀行家綁架了各國政府和國際機構,讓全世界各國政府,也是讓全世界各國老百姓‘緊縮’,來為這些私人銀行家買單。”
這是四月網專欄作家河清在其文章《全世界都為國際私人銀行家買單》一文中對私人銀行家的表述,一針見血地指出“權重”私人銀行家的本質。
目前,全球正在建立起以金融資本游戲規則制定為主導的全球化體系。從經濟的金融化再到金融的社會化,經濟、政治、社會、財富分配都圍繞著金融這個軸心而轉動。誰在掌控資本?誰又能左右世界?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當把所有的線索攏合在一起,一個群像浮出水面——“權重”私人銀行家,一個掌控和玩轉世界的群體。
國債操盤手
2011年8月11日法國《世界報》網絡版刊載“誰擁有法國國債?”一文指出:65%的法國國債是由“非法國居民”持有。近期,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截至2010年底,這個比例大約為70%。但是,最近一些年內,這個比例曾經持續上升,1993年,這個比例僅為32%。
與這個數據對比的是,法國本土的銀行或信貸公司只占法國公共債務總額的1/3。法國公共債券的另一大特色為,國家向保險公司大量舉債(占公共債務總額的20%);相比之下,法國各大銀行擁有的法國公共債務,僅占總額的不足14%。
根據法國政治革新基金2011年4月份的報告,外國居民持有國債,法國的比例排名第三。而歐洲國家債務由外國居民持有的平均比例為53%。
所謂“外國居民”的概念,涵蓋范圍包括:養老基金、大銀行、保險公司、主權債務基金,等等。這樣一切似乎找到了根源,金融機構掌控他國國債,而權重私人銀行家把控國債的投資方式和投資路徑,進一步控制世界。
希臘作為因債務危機第一個倒下的國家,其中間的變動更能說明一切。
2011年10月31日晚,前總理帕潘德里歐曾自作主張要在希臘搞一次全民公決,來決定是否接受歐洲1萬億歐元一攬子救助希臘的方案。但5天后,帕潘德里歐改變了主意,放棄公投并辭職。
這一偶然轉向,其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原因是希臘國債中外國居民占71%,而持有希臘國債的恰恰是以高盛為主的投資銀行和管理著大量資金的國際私人銀行家們。這也決定了這次公投失敗的必然性。
2001年希臘剛剛進入歐元區。根據歐盟規定,歐洲經濟貨幣同盟成員國必須符合兩個關鍵標準,即預算赤字不能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3%、負債率低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然而剛剛入盟的希臘顯然與這兩項標準相差甚遠。這時希臘便求助于美國投資銀行“高盛”。高盛為希臘設計出一套“貨幣掉期交易”方式,為希臘政府掩飾了一筆高達10億歐元的公共債務,從而使希臘在賬面上符合了歐元區成員國的標準,但這也為之后的債務違約埋下了伏筆。
除了希臘,葡萄牙、意大利的境況幾乎同出一折。“現在很多人都在談論葡萄牙會否成為下一個希臘,這種觀點的主要焦點在于私人部門參與PSI計劃。”一位銀行家告訴記者,要想使葡萄牙降低國債收益率,歐洲只剩下兩個選擇:一是第二輪官方救助計劃,一是PSI(私人持有債務減記)。
2011年9月17日美國爆發“占領華爾街”運動,期間,大量標牌上指控貪婪的“bankers”(銀行家),成為又一鮮明的指向。
西方著名財經評論家、曾因《高盛——巨大的經濟泡沫制造機》一文而名聲大振的馬特·泰比(Matt Taibbi)在《滾石》雜志中的描述更是劍指“權重”私人銀行家:“一只巨大的纏繞在人類臉面上的吸血烏賊,無情地把吸血觸手伸入到任何味道像錢的東西中。”
同年一份發表在《PLOS ONE》上題為《全球企業控制網絡》的文章指出,世界上前147家公司控制整個世界40%的財富,當中包括如投資銀行高盛等。說大部分的權利操縱在小部分人手上,而且世上大部分財富的管理都是有密切聯系的。
“這些私人銀行家不僅是美聯儲的真正主人,也是各種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看得見或看不見的股東。他們擁有天文數字的金融資本,不僅讓自己的代理人控制了世界各主要金融機構,還控制了世界的主流媒體,更影響著世界各國政界。”河清認為。
技術性內閣
在經濟上,控制他國國債是“權重”私人銀行家慣用的手段,但更可怕的是他們已滲入到政治領域。希臘前總理帕潘德里和意大利前總理貝魯斯科的下臺,“技術性官僚”的上位恰恰印證了這一點。
2011年11月6日,帕潘德里歐與反對黨新民主黨達成組建聯合政府協議,宣布不再出任總理。4天后,歐洲中央銀行前副行長盧卡斯·帕帕季莫斯繼任。
帕帕季莫斯現年65歲,典型的經濟學者型官員。1994年?2002年間擔任希臘中央銀行行長,2010年卸任歐洲中央銀行副行長,隨后受邀赴美國哈佛大學任職。
希臘一些政界人士認為,帕帕季莫斯熟知歐盟貨幣政策,是帶領希臘擺脫債務危機的“最后希望”。但不容忽視的一點是,當年,正是帕帕季莫斯與高盛密切合作,為希臘做假賬,從而使希臘成為今天歐元危機中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2000年12月跟2001年,高盛兩次給希臘設計了交叉貨幣掉期協議。德拉吉于2002年分管高盛歐洲的政府項目,他到來不久,高盛就為希臘政府提供了10億美元的資金,當時希臘央行行長正是帕帕季莫斯。帕帕季莫斯和德拉吉是什么關系?麻省理工學院的同學。這一對老同學是否存在背后交易,各有說辭。
帕帕季莫斯上任12天后,便跟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會晤,這也增加了人們的猜測。同時,“百日總理”帕帕季莫斯上臺后便任命佩德羅·克利斯多杜洛斯主管希臘債務事務,這里有一個細節不容忽視,克利斯多杜洛斯是前高盛的交易員。
如果說帕帕季莫斯的上位還不能鮮明地體現銀行家的攝政,那新任意大利總理的馬里奧·蒙蒂和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的上臺,則淋漓盡致地體現了“權重”私人銀行家從幕后走向臺前。
2011年11月,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任命現年69歲的馬里奧·蒙蒂為總理。《時代》周刊這樣評述:“在目前的形勢下,意大利總理馬里奧·蒙蒂應該是歐洲最重要的人。”他的就任“就像是醉酒后的一杯純凈水”。
蒙蒂堪稱學院技術派,創建的智庫機構一直研究歐洲與全球經濟。現在蒙蒂的主要任務是從技術上對意大利進行結構性改革,提振就業市場,增加財政收入。
馬里奧·蒙蒂能否帶領意大利走出危機有待觀察,但是蒙蒂的身份是否“純凈”卻不得不表。蒙蒂同樣有著深厚的高盛背景,據查證,在擔任歐盟委員會委員、意大利財政部銀行與金融系統委員會主席期間,高盛高薪聘請他擔任國際顧問。
和馬里奧·蒙蒂一樣另一個具有“超級馬里奧”之稱的馬里奧· 德拉吉出任任歐洲央行掌門,更是私人銀行家掌控政治的集大成者。
馬里奧·德拉吉,現年65歲,意大利著名的經濟學家、銀行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2011年11月1日,接任特里謝,執掌歐洲央行,任期8年。
他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先后供職于世界名校、世界銀行、高盛以及意大利財政部和央行,德拉吉多年來都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學術界、政界和商界——在很多歐洲人看來,德拉吉就像那個游戲世界里過關斬將的超級無敵英雄 “超級馬里奧”。
同時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高盛股東,高級私人銀行家。2002~2005年間是負責歐洲事務的高盛副總裁。作為高盛股東,他負責“企業和主權國家””。以這個身份,他的任務之一是銷售可以掩飾一部分主權債務的金融產品“swap”。
2011年11月14日,法國《世界報》網絡版刊載馬克·羅什的文章:“高盛——馬里奧·德拉吉、馬里奧·蒙蒂和盧卡斯·帕帕季莫斯之間的連線”一文,指出新任歐洲中央銀行行長、意大利總理和希臘總理,都不同程度上是高盛的人!
這多少帶有諷刺意味。不過一旦金融資本與權力資本結盟,那么它就不是“大而不能倒”,而是“大而倒不了”。個中原委,不表自明。
背叛“英雄”?
2009年8月,世界各大媒體頭條刊登了一則震驚金融界的消息:瑞銀向美國政府提供5000個秘密賬戶信息,承認為部分美國納稅人隱瞞收入,并交納7.8億美元的罰款和賠償金,以免除指控。但一向神秘以安全、保密著稱于世的瑞士銀行業的鐵幕被無情剝開,“黑金天堂”也失去了往日的神圣。
這中間有一個人物至關重要——布拉德利·比肯菲爾德,一個少數持有“秘密王國”鑰匙的美國人。
在瑞銀,客戶的名稱和賬號信息被分別存放在位于秘密地點的不同計算機服務器中,在任何地方都不會同時出現客戶的名稱和賬號,即便是技術高超的黑客也無法破譯客戶的賬戶信息。但對于布拉德利·比肯菲爾德而言卻并非難事。供職瑞銀集團的5年里,他任瑞銀資產管理部門的主管,負責檢查組合金庫的“機架”,即裝有客戶檢索卡片的4X5厘米木托盤,這里正是瑞銀保密系統的致命之處。
布拉德利的“叛變”,讓美國政府獲得了極其珍貴的隱蔽信息。此外,德國也獲得了大量的內部信息,德國警方、檢方以及稅務部門據此也展開了迅速的行動。此后,瑞士私人銀行Wegelin主管Konrad Hummler表示:瑞士當局因此過早舉白旗投降,美國的稅務調查正損及瑞士私人銀行的保密聲譽。“若瑞士銀行業的私密性遭遇不幸,那會是歐洲一大悲劇。歐洲社會中最具生產力的部份將會被安上罪名,這也就是問題所在。”
除了提供逃稅的美國富人名單,2010年4月布拉德利·比肯菲爾德再曝猛料,更突顯了私人銀行家在政治界的影響。
4月15日,他曝料稱,美國一些政治人物也持有瑞銀集團的離岸賬戶,“華盛頓有我們一間辦公室,我們稱之為PEP辦公室,專為高風險的政治人物服務,只有銀行的高層才知道哪些政界客戶的名字。”
雖然他的曝料并未引起美國政府界的評論也沒有引發媒體太強烈的關注,同時瑞銀美國女發言人卡琳娜·伯恩也予以否認:“我們不了解他說了些什么,也不知道還有華盛頓辦公室那回事。”但有一條陰線不容忽視:掌控世界財富的私人銀行家,同時也可以伸手政界。
但布拉德利·比肯菲爾德的“背叛”沖擊波遠非就此止步。最近,各國同瑞士的矛盾逐步升級多少于此有關。
2012年1月4日,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美國檢察官近日起訴3名瑞士銀行家幫助美國富人逃稅,指控他們幫助這些富人向稅務機構隱瞞了超過12億美元資產。該起訴書指控稱,3位銀行家住在海外,但沒有透露他們為哪家銀行工作。
2月,歐盟五大成員國正在就實施《美國海外賬戶稅收遵從法案》(FACTA)與美國進行談判。如果談判完成,歐盟將很可能仿效美國向瑞士施壓,迫使其簽訂類似稅收協定,從而進一步動搖瑞士銀行業保密制度,也讓世界財富的格局有所轉向。瑞士聯邦財政部認為“瑞士將深受其害”,而瑞美商會主席也承認,“瑞士不可能取得比歐盟五大成員國更好的談判結果”。
4月9日,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瑞士司法機構日前宣布通緝了3名德國稅務官員,認為他們涉嫌從事經濟間諜活動,瑞士和德國的關系頓時僵化。瑞士的通緝令讓德國大為光火,德國方面認為稅務稽查人員是在查辦案件,而之所以采取這種辦法,也主要是因為瑞士方面固守保密制度不配合。
布拉德利·比肯菲爾德因“叛變”一夜之間成為“英雄”。在瑞銀集團150年歷史中,他是惟一“叛變”的內部人士。《稅收評論》雜志評論說,比肯菲爾德一定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告密者,該雜志還將其評為2009年度人物。同時也在一夜之間成為階下囚,他因涉嫌協助美國富人通過瑞銀集團離岸私人中心業務逃稅而被判40個月的監禁。
對于布拉德利·比肯菲爾德的評判,無論是金融界還是社會界仍無定論,這樣的結局連比肯菲爾德自己都沒有沒有想到。“我與世界上最大的銀行翻臉,把其機密公之于眾;我與世界上最大的政府翻臉,把他們的腐敗公之于眾。萬萬沒有想到,我得到的回報竟是被投進監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