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所以能夠避開危機,平穩發展,根本原因在于堅持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文|宗寒
前段時間,一家研究機發布了一份關于中國經濟形勢的研究報告。聲稱:“除非中國實施深層次改革,縮小其龐大的國有企業的規模,使它們的運營接近商業化企業,否則中國可能會面臨經濟危機。”
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避開了危機
我們聽慣了“國有企業效率低”、“腐敗”、“壟斷”等五花八門的指責,將國有企業與經濟危機聯系起來指責國有企業,還是第一次。這種指責頗有想象力,可以說是一大發明。可是,其想象力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上,只能說是一種偏見,是站不住腳的。
我們看到,美國1998年爆發金融危機,至今已近四年,迄未見底。歐盟國家只能在負增長中徘徊。政府赤字增加,債臺高筑,失業人數居高不下,美國失業人數達到9%-10%,歐盟有些國家青年的失業率高達30%—40%。勞動群眾示威此起彼伏,表達自己的不滿。
我國則是另一番景象。美歐經濟危機雖然對我國有所波及和影響,但由于我國迅速果斷采取措施,擴大投資,調整經濟結構,改變發展方式,將影響降低到了最低程度。2009—2011年,我國經濟以年平均9%以上的速度增長,比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高2倍以上。我國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0%-50%。整個經濟平穩協調發展,工業增長超過10%,高技術制造業增長高于15%,農業連年增產;城鎮每年新增就業人口1000多萬人,農民工達到2.5億多人;城鄉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長高于14%,人民生活明顯提高。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呈現一片興旺繁榮景象。人們稱“中國一枝獨秀”,是符合實際的。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截然不同的情況?根本原因在于具有不同的社會制度,走的是不同的社會發展道路。
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是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私有制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這次美國金融危機雖然是由虛擬經濟惡性發展引發的,但它不是一般意義上虛擬經濟發展的結果,而是虛擬壟斷金融資本本質的暴露和反映。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都反映著一定的生產關系,其性質和內涵都是由生產關系的性質決定的。只要存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存在資本主義制度,就必然存在生產資料私人占有與社會化大生產的矛盾。這一矛盾又表現為生產不斷擴大與消費相對不足的矛盾。虛擬資本天馬行空式的發展,暴露出資本逐利的本性,逐利達到反常的程度,不僅使資本與勞動的矛盾激化,而且使虛擬資本與實體資本矛盾激化,虛擬資本之間的矛盾激化,危機必然爆發。列寧指出:“帝國主義的特點,恰好不是工業資本而是金融資本。”“金融資本是一種存在于一切經濟關系和一切國際關系中的巨大力量,可以說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力量。”馬克思說:“金融資本渴求貨幣這一唯一的財富,就像鹿渴求清水一樣。”,“如果一個囊空如洗的人一夜之間變成了百萬富翁,那必然有一千個擁有一千元的人在一日之內淪為乞丐。這種變化,神奇的交易所轉瞬之間就能辦到,完全不用依賴現代工業的緩慢集中財富的方式。”資本主義由國家壟斷資本階段發展到金融壟斷資本階段,金融壟斷資本勢力日強,玩弄神奇交易的辦法更多,手法更老辣狡猾熟練,加上互聯網和通信手段的進步,金融詐騙及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必然得到高度發展,金融危機就難以避免。
社會發展規律告訴我們,社會制度是決定性的東西。只有消除產生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根源,才能從根本上消除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
我國之所以蒸蒸日上,興旺繁盛,在西方經濟危機蔓延情況下平穩發展,并將西方經濟危機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根本原因在于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表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國有企業是宏觀調控的有力杠桿
說到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就不能離開公有制和國有企業。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主導力量和堅強支柱。只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確保國有經濟的主導支柱地位,并使之不斷發展壯大,才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生產關系和物質技術基礎,保證人民當家做主,不斷鞏固和發展人民政權,確保社會主義制度鞏固和發展;才能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防止兩極分化;也才能從根本上避免產生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源是生產資料私有制。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建立起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讓勞動人民共同創造和共同使用的生產資料回到勞動人民手中,從根本上解決生產資料私人占有與社會化大生產的矛盾,才能避免經濟危機。同時,國有經濟是宏觀調控的生產關系基礎和物質基礎。如果沒有公有制為主體,沒有強大的國有經濟為主導和支柱,作基礎和后盾,我們就沒有能力對整個國民經濟進行宏觀管理,無法對外部環境的重大變化和影響進行應對,宏觀調控就會成為空話。
在這次兇猛而來的西方經濟危機沖擊中,人們看到,我國之所以從容應對,根據不斷變化的情況進行宏觀調控,擴大投資,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關鍵在于有強大的國有經濟為主導、支柱、基礎和后盾。國有大型骨干企業的投資、調整、健康發展和強大物質力量支持,國有銀行的貸款和資金調度,對擴大投資,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起了決定性作用。我國4大國有銀行擁有的資產量和營業額都高于美國銀行集團、英國匯豐、法國巴黎銀行或瑞士瑞銀集團,且資產質量比它們高。當西方各大銀行一個又一個破產崩潰,被弄得手忙腳亂的時候,我國四大國有銀行巍然不動,能拿出巨額資金,支持擴大投資,應對抵御風險。我國財政收入不斷增加,與這些年來國有經濟利潤上升,上繳財政大幅度增長有直接關系。西方國家對這一點很羨慕,但做不到。奧巴馬對幾家私有企業進行投資救助,英國把一些銀行收歸國有,有人稱作“國有化”,那不過是一句玩笑話。讓西方國家國有化,無異于讓資產階級消滅私有制。西方國家辦少量國有企業,不過是一種“用國家名義裝飾起來的”“沒有私有財產控制的私人財產”,是為壟斷資本服務的。用以挽救危機,杯水車薪,難矣哉!
盲目壓縮國有企業將導致危機
回過頭來再看看上述研究報告。按照這個報告開的藥方,我國不僅不能應對外部危機的影響,而且必定會產生經濟危機。
所謂“縮小其龐大的國有企業的規模”。目前,我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量雖然達到五六十萬億元,中央國有企業資產達到27萬億元,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可喜增長,但是不論從規模看。還是從水平看,都遠不能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與西方資本比較,2010年我國擁有的全部國有資本總量不到2006年英美日等發達國家前30家企業資產總額的80%。我國雖然有一部分國有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但國有企業的總體實力、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與西方跨國企業仍有很大差距。對于國有經濟的規模,不能只看絕對量,還要看相對量,即看它在國民經濟中占的比重。絕對量表現達到的水平和規模,相對量才能顯示它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只是絕對量增長,而比重下降了,就意味著國有經濟的實際地位降低了。2010年私營企業注冊資本已達17.7萬億元,加上外資和港澳臺企業直接投資,非公有制企業資產已超過國有企業。非公有制企業不論資本總量還是營業額都比國有企業增長快。2007年,私營企業的銷售收入相當于國有企業的2/3,實現利潤相當于國有企業的87.4%,固定資產投資比國有企業高1倍,雇傭工人比國有企業多2.4%。在GDP中,非公有制企業占2/3,國有企業僅占1/3。
所謂“使它們的運營接近商業化”,是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呢?不是。1978年前,我國國有企業受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缺乏自主權,主要按詣令性計劃進行生產。1978年以來,通過改革,實行兩權分離,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完全面向市場進行生產經營,市場化的程度已經很高,計劃指標所剩了了。它們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千方百計地加強管理,優化產品結構,完善供銷網絡,開拓國內外市場,取得了突出成效。我國國有企業的管理水平和面向市場進行生產經營的水平不能說沒有問題,仍有許多值得提高和改進的地方。深化改革,加強管理,是國有企業的重要任務。但是,我們進行改革,提高國有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市場經營水平,是要發展壯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鞏固完善它的生產關系,提高它的素質和能力,使之在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社會全面發展方面,更好地發揮主導支柱作用。必須看到,國有企業不論是競爭型的,還是基礎公共型的,它不僅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性,而且具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社會主義國有經濟的特殊性,它在控制經濟命脈、落實國家宏觀政策、保證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最重要的需要等方面, 負有重大社會責任。私有企業為了追求利潤,可以不顧全局,不顧自然;國有企業不能這樣。企業有自己的利益,但必須把全局利益放在第一位。國家需要,人民需要,即使虧本,有極大困難風險,甚至生命危險,它也必須干,并須干好。不談這些,籠統地要“使它們的運營接近商業化”就與私有企業沒有差別了。
所謂“使它們的運營接近商業化”的一個方面是要我們資本完全開放。近些年,我國許多國有企業在西方資本的引誘說項下,以“尋找公有制最有效的實現形式”的名義,紛紛“引進戰略投資者”,改為股份公司到境外上市。改制是必要的,但缺錢的上市,不缺錢的也上市,忽視國家安全,不計品牌、市場、影響力和無形資產,剔除劣質資產,只計優質資產和低估、瞞估、不估國有資產,不惜一切拉西方壟斷資本入股,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巨大損失。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開辟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引進利用國外資金、先進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學習世界各國和各民族的長處,包括興建外方獨資、中外合資和合作企業,是我們的長期政策。但是引進外資,與外資合資合作,要真正符合我國建設的需要,講平等互利,執行我國法律法規,尤其是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原則,而決不允許侵犯主權,削弱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損害國有經濟。
私有化已是明日黃花
股份制作為一種社會大生產條件下的企業組織形式,具有組織社會大生產, 配置資源,調整企業結構和生產結構,促進加強企業監督管理的功能,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但股份制并不像有些人所宣傳的那樣抽象和萬能。股份制有兩個難以解決的矛盾:一是責任與權利不對稱。股份制企業有支配股東資本的權利,卻可以逃避責任。二是投資目的與投資需要的矛盾。投資者以謀利為目的,但企業經營在期內盈虧是不均衡的。投資者可以根據企業盈利狀況隨時投資隨時撤資,虧損就不管了。前者表現為投資吸收者的缺陷,后者表現為投資者的缺陷。不同的投資者代表著不同的所有者,表明企業有不同的性質;在股份制企業中,參股與控制有很大差別,資本所有者、經營者與雇傭工人之間,具有不同的地位、關系和矛盾,大股東與小股東之間,資本所有與資本運用間存在矛盾。因而它既不是抽象的,也不是萬能的。社會主義股份制企業與資本主義股份制企業在生產力組織形式上沒有根本差別,但在生產關系、社會屬性上有根本差別。社會主義股份制企業只有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性質,堅持黨的領導和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導控制作用,發揮應有職能和作用,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才能發揮公有制的應有作用。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要看需要和條件,著眼于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而不是著眼于“多元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而削弱公有制搞私有化,只會帶來破壞和災難。這是真理。一些發展中國家搞私有化,帶來的嚴重惡果,是前車之鑒。哥倫比亞大學前不久組織幾十位學者到歐亞拉美等國私有化情況作調查,結論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私有化曾盛極一時,如今熱情已消失殆盡,人們更傾向于談論它敗績累累……”(羅蘭:《私有化成功與失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