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產總值是錯誤的指標
迎 春
我國統計系統中一個最重要的統計指標,又是改革開放以來政府炫耀政績的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根本錯誤的指標,它被我國政府采用,也是西方經濟學在我國占統治地位的主要表現之一。
一,為什么說國內生產總值指標錯誤
1,錯在哪里?
國內生產總值指標主要錯誤是混淆了不同性質的社會活動,把非生產性的社會活動作為“生產”活動,都計算在國內生產總值之內。
國內生產總值這個指標混淆了物質生產與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活動之間的區別。
人類社會的活動,按照一般的分類,大體分為經濟活動、政治活動和文化活動等不同性質的活動。物質生產活動只是經濟活動的一個環節。這里所說的經濟活動是指物質生產與再生產過程。經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活動,還包括流通、分配和消費等物質生產與再生產活動的各個環節。當然,物質生產不僅是人類經濟活動的基礎,也是政治活動、文化活動的基礎。沒有物質生產,人類社會就不能存在。
“國內生產總值”指標把這些不同性質的社會活動,全部包括在“生產”之內,顯然是十分錯誤的。這就是國內生產總值指標的混亂性。
經濟活動不全是生產活動。例如,我國現在搞得熱火的旅游業,屬于經濟活動,但是,不是生產活動,而是生活消費服務;股票市場的買進賣出,屬于經濟活動,也不是生產活動,而是流通領域的金融活動;從事旅游服務、金融服務的部門,也不是“生產”行業。
政治活動更不是生產活動。像美國的競選總統,搞得熱熱鬧鬧,總統候選人要坐飛機到處見選民,要登廣告等,都需要物質消耗;搞教育,辦學校,要蓋校舍,請教師等,也需要消耗物質財富。但是,競選總統、辦學校與物質生產是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活動。按照一般的分類,競選總統屬于政治活動,屬于上層建筑領域的內容;辦學校屬于文化活動,屬于意識形態領域的活動,與物質生產是不同性質的活動。國內生產總值指標把這些非生產性活動,都算做生產活動,計算在國內生產總值之內,顯然是錯誤的。
國內生產總值指標有三種計算方法,從計算方法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的混亂。
國內生產總值在統計中通常使用的是生產法和支出法。
按照生產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是把“生產”部門劃分為三次產業。
《中國統計年鑒》1994的主要統計指標解釋如下:
“三次產業 根據社會生產活動歷史發展的順序對產業結構的劃分,產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門稱為第一產業,對初級產品進行再加工的部門稱為第二產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稱為第三產業。它是世界上通用的產業結構分類------
第三產業-----具體又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
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等。
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以及軍隊和警察等。”(《中國統計年鑒》1994年 第51頁)
為生活服務的部門、以及文教、衛生,甚至國家、黨政、軍隊和警察等的活動都成為了生產活動,這些部門都成為“生產”部門,被劃成為了第三“產業”。
這是違背常識的錯誤。
明明認定是“生活服務”部門的活動,怎么又成為生產總值的一部分呢?國家、政黨、軍隊生產什么物質產品?這些活動怎么能夠歸于“生產”活動呢?
按照支出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則把支出分為“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貨物和服務凈出口”三大類。在“最終消費支出”中,又分為“居民消費支出”和“政府消費支出”兩項。結果政府支出為了“生產活動”;政府也成為“生產”部門。這顯然是違背人們常識的錯誤。
總之,國內生產總值指標是錯誤的。
2,危害性
國內生產總值混淆不同性質的社會活動,把它們全部計算進國內生產總值內,必然產生不真實的數據,造成嚴重的虛假現象。由于本文主要任務重點不是論述危害性,而是指出指標的錯誤,因此僅舉一例說明其危害性。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國內生產總值,按支出法計算,1978年至2010年,由3605.6億元增長到394307.6億元,其中,政府消費支出由480億元增長到53614.4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構成由13.3%,上升至13.6%。(《中國統計摘要》2011第34、35、)按照這樣計算,我國政府支出越大,包括群眾痛恨的“三公”( 三公消費,指政府部門人員在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招待費產生的消費)支出越多,國內生產總值就越大,增長越快。這就是國內生產總值虛假性的表現之一。
類似的事例很多,讀者自己想吧!
從國際看,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目前仍高居世界第一。但是,實際上它大量的生產企業都轉移到工資低廉的外國去了,而金融、保險服務、政府支出、教育等非生產部門的“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已經占了一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空心化”。這也是國內生產總值指標虛假的典型之一。
其實,國內生產總值成為政府確定的主要指標,最大的危害就是標志著西方經濟學在我國已經占據了統治地位,反映了我國的經濟已經走進了資本主義的死胡同。
二,造成指標錯誤與我國采用錯誤指標的原因
把各種社會活動全部納入國內生產總值指標之內,根本原因是資產階級的專家、學者都是拜金主義者,在他們看來,只要賺錢、有貨幣活動,不管是軍費支出、政府支出,還是股票、債券買賣,都是“生產”活動,把這些部門看作是“生產”產業。這是由他們的階級本性決定的。
問題不在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指標的錯誤,問題是我們這個自稱是信奉馬克思主義的黨、自稱是社會主義國家(雖然前面加了個“有中國特色”),怎么就會采用這樣一個資本主義的錯誤指標呢?正象前面引用《中國統計年鑒》所說,我國的政府認為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通用”的指標,而有意抹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西方社會學與馬克思主義之間的根本區別。所以說修正主義在黨內和政府內占據主導地位,是我國采用國內生產總值錯誤指標的根本原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