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危機給中國敲響了什么警鐘
——美國的債務捆綁與中國的經濟轉型
自從標準普爾評級公司將美國主權債務信用評級下調為AA+之后,全球股市就像一副多米骨牌而連鎖性地暴跌下來。數以萬計的美元資產被瞬間蒸發,把全球投資者的信心重挫得亂作一團、不知所從。
一、 美債危機的陷阱與中國經濟的被套
現在,美國的債務是滾得越來越大。在應對各種金融及其衍生品的危機上,美國政府總是在交替地使用這兩種辦法,一是利用美元的世界霸權,繼續自己貨幣的“量化寬松”;二是變更自己的赤字或債務上限,借新債還舊債。
在與中國的經貿往來中,美國總是用自己的負債消費吸納著中國的出口產品,中國則很難從它的市場中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唯一可大量買到的就是它的國債。這是一種獨特的三角交易。美國先拿自己印鈔機印制出來的美元交換中國用自己的寶貴資源和血汗勞動生產出來的產品,然后中國再拿用自己的產品交換來的美元去認購美國的國債以打消它的去處。在這種三角交易中,中國的債權與美國的債務就像一個雪球越滾越大。這種三角交易的實質,筆者很早以前就指了出來,只是沒有得到社會的共鳴而已。
有些人總是把這種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或不平衡歸之于人民幣匯率的低估,認為只要把人民幣大幅升值起來,這種貿易爭端就可以很快消解掉。
依靠人民幣的升值消弭這種貿易上的巨額逆差,這不是一種雙贏的辦法,它只是在單向地損害中國貿易上的既得利益。中美貿易上的巨額逆差,根子在于經濟上的結構,即中國經濟增長的倚重出口與美國寄生性的的負債消費。
還有人說中美之間的這種貿易逆差,為什么不通過中國對美產品的擴大進口來解決呢?國際貿易的實質應該是按照各國生產及資源稟賦上的比較優勢合理安排國際范圍內的生產分工與資源配置,并通過自由貿易、平等交換、互通有無、共同繁榮。亞當·斯密、李嘉圖乃至新古典學派大都是按照這樣的理念架構自己的國際貿易理論的。如果秉持這樣的理念發展國際貿易,整個世界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才可能一步步地現實出來。
問題是這種平等貿易的架構在一些霸權國家或壟斷組織的操縱中往往都很難找到自己的扎根之地。當今國際貿易的實質往往都是寄生性的,不平等的交換、半強制性的交換充斥其間,
很少有亞當·斯密、馬克思價值理論中的那種等量勞動交換等量勞動的公平交易。
事實上,中美之間的貿易就夾雜著不少這種半強制性的交換。中國想買的美國不賣,中國不想買的美國硬賣。它們只允許中國用自己產品賺取的美元購買美國的國債;至于美國的高科技與優質企業,雖是中國的對外開放所夢寐以求的東西,但那都是非賣品。
靠什么把中美之間的這種貿易不斷地延續下來,美國的精英們想到的一個辦法就是主權債卷的優質評級與海外美元對國債的買賣。每每看到中國用自己產品賺取的美元沒有自己花銷的去處,美國的總統、財長就會不約而同地跑到中國勸我們繼續增持和購買它們增供的債卷。我們很缺錢提振美國蕭條的經濟,你們就把錢借給我們用吧。我們有錢消費了,你們的經濟回暖,也就不用愁了。看看你們的出口吧,不全是我們的負債消費給支撐起來的嗎?沒有我們的負債消費,你們的出口行業不早就垮了嗎?現在的我們依存度越來越大,只有互幫互助才可能共渡時艱。我們幫你們消費產品、拉動增長,你們幫我們借錢、購買國債。你們救我們就是救你們自己嘛!我們若沒錢消費了,誰來購買你們的產品呢!
有些人總是迷惑于它們的這種邏輯推演,而看不透這種三角交易的無底黑洞,也跟著附和說中國確實應該繼續增持美國國債,救助歐元、防止國際貨幣體系崩潰。中國幫他們就是在幫自己。中國的一些官僚精英、御用學者總是這樣勸導、安撫著自己的民眾。
在與美國的經貿往來中,中國有一個基本的念想,那就是用自己的市場或出口創匯來的美元交換或購買它們的先進技術。這條暗線一直都隱存在鄧小平的對外開放戰略之中,并一條路地走下去。
在美國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的屢屢收緊中中國早就該夢醒起來,而不要再指望用自己產品賺來的美元去購買或交換美國的技術了。華為在美企業購并的一再受挫,很明顯地傳達出了這樣一種訊號,那就是美國的優質企業、高科技產品都是非賣品;如果要買,那就購買美國的國債、保值生息。
鄧小平的這種市場技術交換戰略看似很精明,但其實卻正中美國負債消費的下懷。美國對中國產品的負債消費或貿易往來上的多買少賣,就是一個巨大的誘餌或圈套,它通過這種獨特的產品→美元→美債的三角交易,把中國的這種出口導向的經濟緊緊地捆綁在美國負債消費的戰車之上。
作為世界的金融霸主、美國從來都不用愁自己債務的清償。要債要急了,它可以量化寬松貨幣、直接印鈔還債;也還可以放任債卷拋售與美元貶值,通過市場自我償付。
當然,通過這樣的辦法進行清償也總有自己的限度。但這個的限度卻不可能是李嘉圖式的。在對“貨幣與銀行”論述中,李嘉圖警告道:“經驗表明,國家和銀行掌握不受限制的紙幣發行權力之后,都會出現濫用權利的現象:因此,所有國家都應該將紙幣的發行量置于某種限制和控制之下;為此,最恰當的辦法莫過于讓紙幣的發行者承擔金幣或生金塊兌現紙幣的義務。”(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第225頁)因為美國的尼克松政府早就拋棄了布雷頓森林體系,而把自己的美元與黃金本位脫鉤起來。它們對美元的量化寬松已不再受貴金屬價值的調節了,而完全根據形勢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愿了。
當然,美國也不希望自己的主權債務被美元的貶值或市場的拋售給崩潰掉。這不符合美國自己的國家利益。它還要指望自己的美元繼續跑到世界各地的市場空套別人的產品呢!如果美元在世界泛濫成災而被債主們拋售得一文不值了,它也就不能繼續空套別人的產品了。這是美國所不愿看到的一種結局。它需要的是一種債務的慢慢蒸發,而不是一夜間的垮掉。所以,盡管標準普爾的降級判定讓美國的債務危機起來,但奧巴馬卻依然站出來給力自己的主權債務,說它依然值得全世界的繼續信賴和投資。
對于美國債務的這種慢慢稀釋、隱性賴賬,俄羅斯的普京痛罵道:“美國就是世界經濟中的一個活脫脫的寄生蟲。”
這次標準普爾的降級處理與美國兩黨的債限談判,說不定就是人家玩的一種陽謀,旨在通過全球資本市場的暴跌稀釋和蒸發美國自己的債務。它真的想通過中國的狂拋和自己的回購而低成本地把自己原先所欠下的巨額債務清償出去,然后通過自己的全球打擊再把自己的金融霸權打回來,繼續用自己印制的美元空套世界市場的產品。如果中國跟風拋售自己所持有的美國債券,說不定美聯儲還在暗中低價收購呢!正因為如此,一些外管局的精英們也還在提醒道:“中國在這次美債危機中,最好是不買不買、靜觀其變。”
二、 拋不拋?
不要再聽信美國政客及國內幫辦們的花言巧語了。用市場交換技術,這只是我們的一廂情愿。美國的優質資產和高科技對中國而言都是非賣品,它們所能大量賣給中國的只是自己可以輕而易舉印刷出來的債券。這樣的交易也許只要敲打幾下鍵盤就完成了。當然,這也并不妨礙美國賣出一點兒中國想要的技術以繼續垂釣它的貪欲和胃口。如果沒有這種貪欲,它們的美元和國債也許就垂釣不到中國用血汗勞動生產出來的產品了。
是掙脫枷鎖、忍住陣痛、一了百了,還是繼續持有、忍氣吞聲、讓它們的負債消費繼續寄生在我們的經濟體上,這的確都很難決斷。
拋與不拋,都要吃大虧。中國在美國債務捆綁中的這種困境被中國政法大學的 楊帆 教授看得很透。他在8月9日的《環球時報》上撰文道:美國“無論是借新債還舊債,還是美元貶值,只要不能換回我們需要的高技術、優質資產和戰略資源,中國就吃大虧了。有句話叫學費,這樣的巨額學費,我們能學到什么?一不迷信、二不害怕,這是起碼的,我們要打破對市場經濟的迷信,還要打破對美國政治制度的迷信。”
奧巴馬對保值美債的承諾大都是不可信的,他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美國利益集團操縱起來的民主讓它們的政府在債務的清償中很難有什么負責任的作為。它們所能做的就是損人利已地把這種債務矛盾向外轉移,讓整個世界替它們的債務危機買單。
美國的民主有著自己獨特的多面性。不錯,它們的民主也有著很光鮮的一面,比如民眾的廣泛參與、輿論自由、監督政府等;但同時也還有被其若干重大利益集團暗中控制的一面,它們左右著政府的決策。這些利益集團的相互制約、相互斗爭,可以使政府的決策照顧到各方面的利益;但它們在各方剛性利益的作用下,經過相互的斗爭而形成的妥協,有時會內耗新的價值共識,有時還會走回頭路,更多的時候則是把自己的矛盾和負擔直接轉移出去。所以,繼續地持有美債,只能是繼續地吃大虧、繼續地讓它們吸食中國人民的血汗勞動,繼續地寄生在中國的經濟體上。
拋會吃大虧,不拋還會吃更大的虧。拋是短期的痛,不拋則是長期的痛。
三、 怎么辦?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寄生性的美國具有一種隱蔽稀釋債務和長期賴賬不還的剛性。對于美國政府的保值承諾,根本就不值得信賴。擺脫對美國經濟的出口依賴,減少貿易逆差,盡可能地保持進出口的平衡增長,這是一個基本的出路。
中美之間的巨額貿易逆差,不是因為人民幣的匯率造成的,它的根子在于兩國經濟的分工與結構以及美國對華貿易的歧視性政策。
中國的經濟轉型,調結構是一個很漫長、很痛苦的過程。不這樣做,就擺脫不掉美國經濟的寄生性。中國要在自己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轉型中,堅決貫徹這種“擴大內需、保障民生”的方針,不要害怕出口行業的萎縮,不要害怕失業加劇的陣痛,只要能夠通過這種資本的重組與企業的轉產,而把這種原本出口導向、外需優先的經濟結構調整過來,中國就可能從這種美債的捆綁和經濟的寄生中解套出來。到時候,國內國外的資源都優先地服務和保障自己的內需和民生,這就是一種莫大的功勛啊!
美國的債務危機固然也能給中國的經濟造成很大的拖累,但它卻是短期的陣痛,中國能夠忍受得了。美債危機對于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不僅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動力。它會讓中國從對市場經濟和美國政治制度的過度迷信中覺悟出來,而牢牢地抓住結構調整這根主線,下好經濟轉型、擴大內需、保障民生這個大棋局。
怎么布局呢?“關鍵是我們要堅決克服國內親美利益集團的影響,改變經濟發展戰略對美國的依賴,糾正對于美國經濟政治制度的迷信。” 楊帆 教授如是說。(參見8月9日《環球時報》“美國體制難以消化當下危機”一文)
對美債危機捆綁的擺脫,中國也還是有著自己的本錢的。中國不僅有著很高的儲蓄率,同時也還有著儲量豐富的資源能夠支撐這種自給自足的經濟。中國的經濟轉型更不用愁自己的市場,消費不足、潛力無限的農村市場有著非常廣闊的回旋余地。出口導向的經濟被調整過來之后,巨大的農村市場完全可以把它的產能產品接納進來。所以,中國能夠離開世界市場而存活。別人怕美債危機,中國不怕,它有本錢穩定自己。就是把美國的債務都賠了進去,都打了水漂,這對中國人民的生活也構不成什么實質性的傷害,充其量是白替美國這個寄生蟲打了30多年的長工、白流了30多年的血汗。如果能夠一舉擺脫掉美國的金融殖民與經濟寄生,這對中國人民來說也未必不是一件幸事,終于不用再給寄生性的美國做長工了。
令人擔憂的是,這樣的經濟轉型會不會夭折在一些國內親美利益集團手中。正如 楊帆 教授所披露的那樣,“我最害怕的只有一點,就是中國也有自己的利益集團,他們腐敗,且與美國已經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拒絕經濟與社會調整。”
調整結構、擴大內需、保障民生的調子幾乎天天都在喊著,而實際上卻依舊在拼命地扶持著中國對歐美市場的擴大出口,拼命地扶持著對歐美負債消費產品的擴大供給。為什么不把它轉型過來優先保障自己的內需和民生呢!為什么不把這些產品交給自己的人民享用呢!用自己寶貴的資源和人民的血汗出口創匯來這么多廢紙般的美國債券,又有何用呢!
但愿美債危機的警鐘能夠把一些精英們的腦袋敲醒!能夠切實通過中國的經濟轉型和更平衡的貿易,把擴大內需、保障民生置于更優先的位置。
2011年8月13日 初稿于論道書齋 胡顯達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