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經濟學理論幾個方法問題(3)
蔡定創
·
2011-04-21
·
來源:烏有之鄉
關于經濟學理論幾個方法問題(3)
四、關于經濟學理論源問題
經濟學理論源在哪里?經濟學理論源于現實人的社會實踐,源于現實的經濟運行,這一點在經濟理論大師們那里本來是早己解決了的問題。己有的馬克思經濟學也好,西方經濟學也好,我可以看到,這些原創的理論體系,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對歷史的、現實的經濟考察、人的行為考察的基礎上的。盡管這種考察有時會在對象與范圍方面可能會發生一些局限性,或在實證時、作理論抽象時可能會發生一些錯誤,但是,他們在理論源于人的社會實踐,源于現實的經濟運行這一點上多數人并沒有錯誤。
在這個問題上容易犯錯誤的是引進理論的國家。由于經濟學理論高度抽象,引進理論的國家的學者們,很注意引進理論的原理、理論的結論,而往往忘記原創理論家們在作理論抽象時的歷史環境與作理論分析時的假定條件。我國的經濟學者在這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將來源于局部的、或是某一個歷史階段中片面的理論,當作全歷史的,不分條件不分階段的普遍真理,不加條件、不加分析地四處亂套于各種情況下的現實。在種做法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教條主義。另一方面出于理論具有能動地指導實踐的作用,在人們取得成功后,往往主觀地夸大這種作用,認為對經濟現實是可以不遵循經濟規律,憑主觀的想象就可以任意地進行規范的。
我國學界原有的經濟學體系主要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體系和西方市場經濟學理論體系。由于經濟學體系都是引進的,雖然也有部份針對國內情況而進行的應用方面的具體加工,但從理論體系方面來說并沒有脫離這兩大派。這兩大派理論都存在著將局部的,有條件成立的理論結論,教條地當著普遍的應用結論來規范現實。在革命戰爭年代,曾經就發生過以王明為代表的那些在蘇聯學習得比特別好的革命者,教條地引用蘇聯革命的成功經驗于中國實際,就產生過越是學習得好的給中國革命帶來的損失越是嚴重的情況,倒是毛澤東主席源于中國現實才創造性地提出“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革命道路,才將革命引向勝利。但是在戰爭年代里有慘痛的失敗、流血的教訓來懲罰這些教條主義者。但在經濟建設時期好與壞的界限就不那么明顯,教條主義的、主觀瞎指揮的失敗也可以用是似而非的理由來混淆。因此,理論上的各種錯誤往往很難分辨與得到糾正。
我國改革開放后,主要受兩大教條主義的影響。一是市場原教主義者套用西方國家自由競爭時代的經濟規律,不顧市場的國際國內環境條件己經發生了的根本性的變化,不顧我國在原計劃經濟條件下權力集中,并沒有形成對權力與資本進行制約的社會政治環境,一切市場化,包括了醫療、教育社會公共服務,因而包括了權力市場化,導致我國迅速地成為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二是對這幾年來所發生的輸入性通脹、CPI物價指數大幅上漲,又不顧在國際壟斷金融資本條件下市場價格的生成機制己經發生了的根本性的變化,套用西方貨幣主義的教條,“通貨膨脹無任如何都是一個貨幣現象”,用反復地緊縮貨幣來人為地制造危機。
既不了解中國現實、也不去理解當今的世界經濟己經發生了哪些變化,是那些從學校到學校,從學校到研究所的經院經濟學人極容易犯教條主義的基礎。由于經濟學理論過于抽象,體系又過于厐雜,往往就產生出一些經濟學理論學者學得越深,所形成的思維定勢越嚴重,越是習慣于用具有局限性的固有的思維定式來套用豐富的現實。雖然經濟學原創理論者并不一定會違反理論源于對現實的抽象的規則,但后來學習者往往忽視當初理論原創者當時所處的理論環境與現實環境、所選取的理論抽象對象與抽象范圍、分析模型的假設條件等。
站在教條主義的反面的則是在經濟實踐中過份地強調主觀能動性作用的主觀唯心主義的學者。這些人在看清西方經濟學理論在中國經濟實踐所產生的遭糕結果后,產生了對西方經濟學不屑一顧的心態,由此當然也就分不清楚,那些理論原理與市場規律在市場經濟中仍然有作用,那些理論原理與市場規律己時過境遷,或者只在限定的條件下部份地起作用。由于己看到了原有的市場經濟規律都會失效不起作用,也就產生了對什么經濟規律、經濟理論都不信任的態度。這時候往往就陷入了憑主觀的臆想構思一種經濟學的虛幻境界。
其實,主觀主義的命令經濟學在中國也很有傳統。由于中國早期經歷是計劃經濟,這種經濟體制也被一些人稱之于命令經濟。這種經濟在很大程度上的確需要靠人的主觀能性的發揮,因此,以人們以主觀想象來規劃經濟的思維習慣也被一些人帶到了市場經濟的時代。還有一種原因是對紛繁復雜的經濟現象缺乏艱難的多方面的了解與研究,也缺乏對事物理解的辨證的哲學思維,看問題往往習慣于表面化,淺層化,因此,以主觀想象來代理對客觀的現實的十分辛苦的考察,主觀規范地經濟政策應該如何如何,也成為一些基礎理論比較淺薄的學者熱衷的對象。這些人并不懂得人們在經濟實踐中產生錯誤的原因主要的是不能認識經濟運行的規律、人們在實踐中必須遵循經濟規律辦事才有可能獲得成功。經濟理論的任務是對經濟運行規律的揭示,只有建立在對客觀的、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經濟規律認識的基礎上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客觀對象是理論的源泉。缺乏對客觀的經濟現實源與理論應用對象的深入理解與研究,是犯教條主義的原因;脫離客觀現實,也是犯主觀主義的原因。
主觀主義經濟學對我國經濟發展所產生的不利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前三十年的計劃經濟時代,在人們的革命熱忱過去后,由于缺乏對人的行為規律的研究與對人的行為規律的尊重,主觀地認為可以依靠號召、學習、命令,就可以發揮各個層級中的生產者在生產中的積極性,結果是基層的生產積極性不能發揮出來,其他層級中生產者的積極性也不能很好地發揮,經濟管理中的主觀主義嚴重,整體國民經濟發展緩慢。
在現今的市場條件下,內需不足、經濟發展轉型,喊了很多年,不少經濟學者也出了很多主意,就是不解決問題,其原因就在于這些主意、規范性理論,不是出于對經濟運行規律的運用,而是一種完全的憑主觀想象的規范。
經濟學理論對社會的進步的影響巨大。只有采用正確的理論方法,緊緊抓住客觀的經濟現實進行深入的研究,才能獲得正確的反映客觀現實的經濟運行規律的科學理論,既使是應用原有理論,也必須是建立在對客觀的經濟現實深入理解的基礎上才有可能使這些理論獲得正確的運用。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