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所持“兩房”債券該不該賣出
余豐慧
·
2011-02-28
·
來源:烏有之鄉
中國所持“兩房”債券該不該賣出
繼11日出面回應我國外儲持有的“兩房”債券沒有出現投資損失后,外匯局于12日就“兩房”問題再度表態,指出“兩房”債券投資的主要潛在風險已得到有效化解,以打消市場疑慮(2月14日 《上海證券報》)。
根據外管局兩次回應內容看,截至目前,我外匯儲備持有的“兩房”債券還本付息正常,也沒有出現過投資損失,我國投資“兩房”債券回報率在6%左右。2月11日 美國財政部白皮書公布后,金融市場反應總體比較積極。截至紐約當地時間收盤時,“兩房”各類債券價格普遍出現上漲,上漲幅度超過美國國債,最高漲幅達0.5%左右。可以說,“截止目前”形勢“一片大好”。那么,隨著美國政府下決心改革房地產市場特別是“兩房”,我國投資“兩房”債券會否一直高枕無憂?會否一直是形勢一片大好?繼續持有會不會遭遇風險甚至打水漂呢?民眾十分擔心。畢竟中國投資“兩房”債券高達數千億美元,畢竟這些資金說到底是中國百姓、勞動力創造的血汗錢。
截至目前沒有風險,不等于今后沒有風險。未來是否存在風險,我們需要看一下美國對“兩房”改革的內容和目的。美國白皮書關于住房抵押市場改革,提出了三種方案:一是政府除保留現存的聯邦住房管理局這一機構外,徹底退出住房抵押貸款市場;二是只有在住房市場出現危機時,政府才能出面擔保住房抵押貸款;三是政府仍然在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發揮一定的作用,但將不再通過“房地美與房利美”這樣的政府支持企業來實施,而是通過私有保險公司來實施,在這些公司無法發揮作用的時候,政府才會介入。
縱觀這三種方案,一個顯著特點是,美國政府著急擺脫目前在住房抵押市場上的困境,著急將住房抵押市場這個大包袱甩掉,特別是著急甩掉“兩房”這個巨大拖累。另一個明確信號是,無論三種方案實施哪一種,美國政府都將徹底從“兩房”退出,從“兩房”中收手。
實際上,美國政府已經很難再背起“兩房”這個巨大包袱。金融危機時期,為了挽救“兩房”,美國政府已經將納稅人1500多億美元投入到“兩房”。而去年6月“兩房”退市時,市值不到10億美元,就在12日美財政部《改革美國住房融資市場》報告公布后,已轉至粉單市場的房利美與房地美股價開盤后大跌,房地美股價下跌11.51%,報0.56美元;房利美股價下跌13.58%,報0.52美元。可以說,現在市值更少。然而,“兩房”債券債務就達5.2萬億美元。如果美國政府撿起這個包袱,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如果按照目前的方式運作下去,在2009年至2019年的10年間,“兩房”將總共花費納稅人3890億美元。美國政府負擔不起,美國納稅人也不會答應。因此,可以說,美國政府這次所謂的改革住房市場,其實質是政府甩包袱改革。
美國財政部確實承諾過會對“兩房”債券債務承擔責任。但筆者認為,主要是安撫國內投資者,因為“兩房”債務中80%是美國國內投資者。至于海外投資者如何處置,不確定性非常之大。中國現在唯一依靠的是美國政府承諾會對中國所持“兩房”債券負責,但是,是否能夠靠得住也是未知數。因為,中國數千億美元的“兩房”債,一旦發生風險,美國政府是否能夠足夠擔保,能夠真正負責擔保得起?況且,國會還得最終通過。而一些國會議員已經對中國所持“兩房”債放出風來:有投資收益,就得承擔投資風險。
針對以上情況,中國是否應該按照外管局所說目前債券安全,還本付息正常并且價格還在上漲的“大好”形勢下,趁機賣出脫手,落袋為安呢?對此,也有不同意見。著名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中國應該認識到其持有的“兩房”債券存在風險,建議在6月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結束前賣出這些證券。而房利美前首席信貸官、美國企業家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平托,摩根大通前董事總經理、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經濟學家艾略特二位認為:“中國沒必要急于拋售這些‘兩房’債券。美國政府的信用是會履行的,所以(中國)不用急于拋售。”
筆者認為,如果按照國家外匯局所說的當前“兩房”債券市場如此之好,中國應該趁機盡快賣出為上策。雖然美國政府需要通過5-7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緩慢地退出對抵押貸款市場的支持。但是,終究會退出的,而一旦退出的話,美國政府的保證就會大打折扣,“兩房”債券面臨風險是無疑的。同時,金融市場走勢與預期關系很大,一旦美國政府決定退出,無論年限多長,在這種預期下,“兩房”債券市場不會好到哪里去?在這種預期下,如果不在外管局所說的這么好的市場情況下賣出,說不定中國巨額債券今后就很難再有機會賣出脫手。
新聞鏈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2/14/c_121072646.htm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214/01419368013.shtml
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haiwaizhaiquan/20110211/3385724.shtml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