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升溫不代表經濟反轉的到來
——許建康烏有講座簡訊
(本社訊:通訊員陳琳)“國際金融危機的拐點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到來。”——9月12日下午,許建康教授做客烏有之鄉大講堂,以“金融危機,真的出現轉折點了嗎?”為主題,從國際金融危機與經濟發展的角度入手,進行了深入剖析。
許建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經濟編輯室主任,曾長期在美國賓漢頓大學由沃勒斯坦主持的布羅代爾研究中心工作,寫有論文《論改革開放道路之爭》。
國際金融危機是一場復雜的結構性危機
西方經濟學經濟增長的“V”型模式結構中,經濟發展需經過發展、繁榮、衰退、恢復原點四個環節,當經濟衰退至谷底,必將“V”型反轉,迎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繁榮時期。如今,美聯儲經濟下滑的速度減緩,日本、英國GDP持續正增長,他們似乎避免了一次經濟大蕭條。但今年8月份美國的失業率仍有9.7%~9.8%,可見美國并沒有完全擺脫經濟危機,而此次經濟危機是一次復雜的結構性危機。
對于結構性經濟危機矛盾的發生、發展和解決之法,許老師從馬克思危機理論和西方經濟學假說的角度進行了分析。許老師說,07年底,美國經濟開始衰退,周期性相對的資本過剩,企業為了追求利益,繼續擴大生產,造成比例失調,西方的自私論,理性經濟人,供需均衡點會使資源得到合理配置的經濟理論陷入了危機。
正常情況下,經濟危機通過拐點可以曲線伸張,實現經濟回升,但結構性經濟危機很難。“新自由主義”者認為依靠“看不見的手”的理性經濟學假說已經從根本上解決了經濟危機問題,而在目前的金融危機面前,西方經濟學已經失靈了。新凱恩斯主義企圖通過調控利息率來刺激經濟,辦法是讓銀行系統正常存在,把利息率調整為零。但企業依然沒有動力增加生產,調控利息率照樣無濟于事。沒有經濟增長點,也就不會出現“V”型拐點。
中國經濟需不斷發展
中美的經濟發展緊密聯系,在金融危機的旋風下,中國港、澳、臺的海外投資縮小。而我國是外向型經濟,主要出口市場在國外,但發達國家沒有拉動消費的動力,從而使國內出口下降,也正因為缺少經濟發展的動力,美國的經濟恢復到原點的希望很渺茫。盡管經濟數據下跌減緩,經濟回升動力漸強,企業有了活力,買車的人增多……但這只是表面現象。
我國8月份的環比增長,大部分是食品行業的增長,煙酒環比增長0.3%(國家提高煙稅),醫療保險增長0.1%,只有這三個產業有了增長。其他行業大部分沒有增長,如:衣服類下降了0.3%,住房下降了0.5%,工業品行業也大量下降(無統計數據)。
正如格林斯潘所說:整個經濟的智慧大廈倒塌了。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下曾經的真理,已經變成了幻覺。美國陷入此次經濟危機的漩渦,預示了西方經濟學經濟理論的崩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