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7月21日晚上11點鐘,在仲夏里略顯有些悶熱的夜幕里,隨著一聲長鳴的汽笛聲,彼得格勒海濱火車站開出了最后一列客車。
在這輛客車上,有一名不起眼的乘客,身著布衣,帶著草帽,一副農(nóng)民打扮。他在距離芬蘭邊界不遠處的拉茲里夫下了車。
那一天晚上的拉茲里夫湖畔樹影婆娑,湖面上波光粼粼。這個農(nóng)民打扮的人住進了湖邊的一座草棚里,草棚前面是兩個樹墩,此后的時間里,他在這里廢寢忘食,奮筆疾書。
他叫列寧。幾個月之后的11月7日晚上9點多,在他的一聲令下,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向冬宮開出了第一炮。從此,人類文明開啟了一種全新的可能性,無數(shù)人為之鼓舞、迷茫、開拓,他們的命運從此改變。
這聲炮響,距離今天已經(jīng)整整一個世紀。
巨變
這場被后人稱作十月革命的行動深刻改變了世界,它提供了另外一種全新發(fā)展模式的思路,推動了不同模式之間的競爭。直到今天,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依然留存著那場革命留下的烙印。
比如現(xiàn)在很流行的一個詞:福利社會。
所謂福利社會,說白了就是通過稅收等杠桿,從富人身上刮下來一些財富,再通過社會的二次分配,把這些財富轉給那些不那么富裕的人。
談到福利社會,大家可能都會想到歐美國家、發(fā)達社會。毫無疑問,這些國家現(xiàn)在的福利搞得不錯。但你當然不會認為歐美國家是在搞社會主義,但能讓窮人和中下層百姓得到利益,這也絕不是靠資本主義能做到的。說到底,靠所謂富人的良心或者法律制度建立不起來這樣的福利社會。
十月革命建立起來的蘇維埃政權就是蘇聯(lián)的前身。正是由于這個全新的創(chuàng)舉,蘇共不僅將落后的農(nóng)業(yè)國俄國一舉打造成現(xiàn)代化的世界強國,包括尊重勞動者、加強社會保障、壯大中產(chǎn)階級在內的治理理念也對當時的西方資本主義下的工人群體和底層民眾頗有吸引力。
遺產(chǎn)
隨著蘇聯(lián)模式的影響力日益擴大,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內部面臨的意識形態(tài)壓力驟增。1933年,美蘇復交談判中,蘇聯(lián)外交人民委員李維諾夫多次向美方承諾:遵守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互相保證不支持旨在反對對方政治制度的一切活動。
這是什么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蘇聯(lián)承諾不對美國搞和平演變。
這在現(xiàn)在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在當時,西方的壓力卻是真實的。在這種壓力下,各個資本主義國家都慢慢在本國搞起福利社會,和蘇聯(lián)模式PK。最典型的就是20世紀30年代的羅斯福新政,受“十月革命”影響在美國社會流傳的一些革命理念,終于體現(xiàn)在了新政當中,比如勞資關系出現(xiàn)了新的突破,確立了工會和集體談判的合法地位等等。
20世紀早期歐洲工人運動此起彼伏
到這個時候,為了在意識形態(tài)競爭當中不輸蘇聯(lián),歐美國家紛紛在資本主義里加入了一定比例的“社會主義成分”,實際上如今很多人談到發(fā)達社會的福利制度時都很羨慕,殊不知你們羨慕的其實是人家體制中的社會主義成分。
英國左派史學大師霍布斯鮑姆在其力作《極端年代》中對所謂“歷史共產(chǎn)主義”作了這樣的評價:第一,蘇聯(lián)紅軍打敗了希特勒德國從而拯救了西方民主。第二,共產(chǎn)主義陣營的存在以及計劃經(jīng)濟的影響迫使資本主義實行內部改造,從而大大延長了其壽命。他寫道,作為20世紀的歷史諷刺之一,“以推翻世界資本主義為目標的‘十月革命’最深遠的結果是它在戰(zhàn)時和戰(zhàn)后都挽救了其敵人”。
雙方的競爭一直持續(xù)到蘇聯(lián)走向衰落直至解體,西方國家歡呼意識形態(tài)的勝利,與之相伴而來的則是社會內部的利益轉讓也放緩了腳步,貧富差距再次拉大。
當這樣的狀況發(fā)展到今天,歐美社會民粹盛行,也有人開始懷念社會主義。比如今年6月份,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再給社會主義一次機會》。
爭議
冷戰(zhàn)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因為與蘇聯(lián)密不可分的關系,世界輿論對十月革命的認識和評價尤其復雜,有著大量現(xiàn)實政治的烙印。
而俄羅斯本身或許是對十月革命歷史作用爭議最大的一方。出現(xiàn)這種爭論的主要原因是俄羅斯的國殤,除了鎮(zhèn)壓對象,他們的家人也遭到懲罰,令不少俄羅斯人的情感受到傷害。
俄羅斯官方的態(tài)度一直比較低調,總統(tǒng)普京對此多有回避。
在上個月的瓦爾代論壇上,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罕見地“復雜”評價了十月革命。他說:“我們看到它所造成的結果是復雜的,我們必須承認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和正面成果是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冬宮亮燈紀念十月革命100周年
分析普遍認為,官方的考慮主要是淡化斗爭,彌合分歧,還有觀點認為,普京支持率如此之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在平復俄羅斯傷痛方面做得比較好。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在俄羅斯官方紀念十月革命時,將“革命”一詞revolution的打頭字母R寫得很小,而把第二個字母E寫得很大,這樣遠遠看去就好像“進化”evolution。這表明俄羅斯民眾也希望用國家的慢慢進化來取代激烈的革命。
回望
盡管今天客觀看十月革命仍不那么容易,但一些大的事實性線索不容回避。
十月革命發(fā)生在當年次發(fā)達的歐洲國家,卻成為全人類歷史的一道分水嶺,引導了遍及世界的一系列變化,說明它一定捉準了人類社會當時的普遍困惑,契合了歷史的運勢。是時代的力量把它推上了引領世界潮流的大舞臺。
如今再回過頭看,蘇聯(lián)當時的困難并非根本性的,完全可以通過改革走出一時困境,但最后出現(xiàn)的實際是內部的放棄,政治上患得患失和黨的領導弱化導致了社會主義蘇聯(lián)斷崖式的崩潰。
社會主義思想本來就不是誕生在俄國的,它是全人類的共同思想財富,蘇聯(lián)解體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理想消失。在蘇聯(lián)畫上句號20多年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十月革命精神生生不息的重大新里程碑。
在如何評價十月革命的問題上,西方輿論機構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并造成了失衡。然而歷史會比西方輿論站得更高,也將更公正、權威。迄今對十月革命的負評里主觀性價值判斷比較多,對它的好評里則客觀性事實判斷更多些。歷史經(jīng)驗告訴我們,主觀的東西會不斷磨損,甚至像霧霾一樣被一陣風吹走,最后留下來的往往都是事實的干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