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戰狼2》好看的不僅是武打特效,還有濃濃的“種花家”情懷。但是這樣一部劇情、演技、特效均在線的影片,卻無法回答一個問題,這場戰爭因何而起?為什么要在一貧如洗的非洲大地,發動一場戰斗?
這幾天網友們因為《戰狼2》沸騰了。其中的打斗場面令眾多觀眾大呼過癮,據說,為了拍影片開頭6分鐘的水下搏斗鏡頭,演員們在水中泡了整整半個月。但是,令觀眾們如此振奮感動的,絕不僅僅是演員們敬業的精神或者逼真的特效,而是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在非洲英勇維和的特種兵事跡,激發出了網友們濃濃的大國自豪感。有許多觀眾看完電影后都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祖國真的強大了。
說起來影片黑起老美來一點都不含糊。延續中美兩大國一直以來的強烈對比:一方是唯恐天下不亂,一方是祈求和平安寧;一方是派軍隊插足,一方是派軍隊維和;一方是利欲熏心,一方是仁義至上。迥異的形象一下子躍然于紙上,而《戰狼2》更是將這一對比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女主Rachel一開始要執意等待美國大使館的救援,冷鋒告訴女主,當中國的戰艦救援僑民時,其他國家的戰艦都正在駛離,其中就有掛有星條旗的戰艦。Rachel還是不相信,于是就撥打了美國的大使館電話,得到的回復是電話錄音:“The Embassy of America is closed. ”
其實,影片原型是發生在2011年的利比亞撤僑和2015年的也門撤喬事件。這部電影中所展現的非洲被戰亂、疾病、貧窮折磨得面目全非,撤僑事件中的親歷者表示,現實的殘酷程度絲毫不遜于電影??粗娪爸械臐M目瘡痍的非洲大地,有許多人在對比下感嘆自己的幸運,也有許多人發出了詰問:為什么,在和平、發展、自由平等被視為全球共識的今天,仍然還存在著如此野蠻的現象?
利比亞撤僑親歷者拍攝的照片。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影片中最發人深省的一句話似乎給出了回答:“人類從非洲走出,但自詡文明的人再次來到非洲,卻帶來了苦難、奴役、疾病和戰爭。”這里的“自詡文明的人”很顯然是指西方各資本主義列強國家。從16世紀開始的罪惡的黑奴貿易,演變成了21世紀以石油等自然資源為核心的代理人戰爭。表面上是幾個國家內部政權迭起,武裝眾多、宗教和民族矛盾引發的混戰……實際上,混戰中最大的獲益者(往往也是口頭上的調停者)可能遠在在非洲千里之外的地方,悠閑地在高爾夫球場里喝著下午茶,他們有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名字,殖民者。
可是,人們往往都喜歡把一個國家天然地看成一個整體,比如英國人是黑奴貿易的罪魁禍首、非洲人是受害者、美國人插手中東……但是,18世紀英國工人每天工作18個小時,過著不比黑奴更輕松的生活;今天美國的貧民區同樣面臨著槍殺、火拼,貧民窟也不比非洲的豪華許多;很多直接從事黑奴貿易的是非洲的黑人酋長,從中獲取了不比英國人更少的利潤……
美國圣保羅貧民區
當我們知道了這些事實,就知道以種族、地區來劃分好壞是非常不嚴謹的。給非洲帶來苦難、奴役、戰爭的,不是歐洲人突然變壞了,而是資本主義萌芽誕生了。今天仍然在非洲制造戰火不斷的,不是那些出身于平民的美國大兵,而是高度發達了的資本主義需要更多的資源。在資本主義的洪流下妄圖牟利的一切人,不論他的血統是什么、民族是什么,都會完成讓資本進行增值的使命。而最終唯一的受益者,是處于資本鏈條頂端的幾個大資本家。
這正是《戰狼2》讓人遺憾的地方,一切激烈的矛盾沖突都是分為兩派人的斗爭:正派和反派,正派是中國的特種兵和非洲政府;反派是反政府軍,以及在撤僑時先行撤退的美國大使館。然而,為什么這場戰爭就非打不可呢?戰爭的源頭在哪里,電影里沒有說,而是把沖突的原因統統歸結到反政府武裝非得要反政府身上。
所以,問題就來了,為什么反政府軍人那么壞,非要挑起內戰呢,大家都好好聽政府的話安安穩穩活著不好嗎?這個問題電影也沒有解釋,造反既然是個壞詞,那就讓反政府軍充當反派是絕對不會有問題的。
如果我們著眼于現實,看一看,非洲大陸觸目驚心的貧富差距,我們對許多事情的思考都將變得不同。
非洲大陸是全球窮國集中的地方,世界上最窮的50個國家中有33個在非洲,人均GDP最低的10個國家中有9個國家在非洲,而這些國家2009年的人均GDP不足800美元。但相比之下,北非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利比亞2009年的人均GDP達9000多美元,超過了中國,但是利比亞的失業率高達40%,國內平均預期壽命只有44歲。
非洲國家大多產能落后,國家動蕩不安,其原因是西方國家對非洲進行長期的壓迫和資源掠奪及經濟,政治,外交上的封鎖。但巨大的貧富差距與政府的腐敗脫不了干系。據一名在利比亞生活過的僑民說,在利比亞,掙錢要靠關系。
官員貪腐、軍隊叛亂,百姓飽受稅收、疾病之苦,為了生存,青年人不得不加入造反的隊伍。而影片中對造反軍隊的塑造則是:肆意搞破壞、殺了陳博士等很多無辜的人……但有意思的是,叛軍的頭領一直在反復強調,不能殺中國人,這個設定就有些意淫的成分在里面了??傊?,連造反是什么意思都不去問一下,就直接寫成十惡不赦了,不得不說這里面的教育作用大了一些。
在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來世還生種花家”等民族自豪感爆棚的言論中,有一種說法值得我們思考:
是啊,中國人民的命運曾經和非洲人民是如此相似,為什么我們現在還可以吃著爆米花看電影,非洲人民卻要承受如此的苦難?歷史的差異到底來自于哪里呢?沒錯,正如上一段文中所說,是當年的革命前輩換來的。之所以今天我們能享受到比非洲更多的安全感,完全不是因為當年的老前輩很聽話、沒有加入叛軍,恰恰是因為全部受壓迫人民共同參與了一場徹底的革命與造反、因為我們堅決地代表了最底層人民,也就是工農的利益。
如果問印度、非洲為什么落后中國那么多,今天還是這樣滿目瘡痍,答案已經很顯然了。那就是,中國在20世紀初走出了一條獨立于腐朽的資本主義體系的新路——社會主義革命。而印度、非洲的叛軍雖然很多、政變也很多,但能稱之為“革命”的少有、代表工農利益的更少有。
遠離了經濟與社會制度去講一個現代戰爭的故事,是講不好的,必然要陷入到“好人”與“壞人”、“好國”與“壞國”相互博弈的庸俗情節當中。這樣一來,打斗場面也許很激烈、特效也許很好看、民族自豪感也許很讓人滿足,但是格局會顯得很小。而要做到大格局,首先要放下狹隘的民族主義、認識到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是鐵板一塊,其內部的矛盾往往在歷史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
作者:垂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