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昨天基督教世界大城市舉行了大規模的抗議示威活動。這原是場基督教原教旨主義(新保守主義)扶持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激進分子的活動,如今已擴大為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教世界的對立。
早在去年10月,德國德來斯頓市已聚集了數萬民眾打出"歐洲愛國主義者反對基督教世界伊斯蘭教化運動"的旗幟。該運動不只是擴散到全國范圍,目前也順勢在歐洲其他國家發酵。
2.每次在臺灣逗留,都會特地看看基督教(新教)電臺。只要是美國傳教士出現,都會灌輸福音派原教旨主義思想。諸如,“我們基督教人虧欠猶太人,因為上帝給他們允諾的是大以色列家園,其中包括整個半月灣…,因此必須給予支持…”聽信這種言論,必然會對伊斯蘭教敵視,也會對該地區的災難看成是“猶太人出埃及”的必要代價。這種情緒也必然遷怒于中國的伊斯蘭教同胞。
多少年來,沙烏地不斷向全球推銷其瓦哈比宗激進思想(包括臺灣的新建清真寺均為該國資助)。基督教福音派一方,也不遺余力地宣傳其原教旨主義思想,而且還透過臺、港基督教勢力的配合,在大陸積極發展其勢力(據說已有一億教徒)。對此新事態,中國當局似乎只知道發生事故后采用高壓手段,而對這兩個宗教勢力的爭奪戰毫無概念。
3.培植恐怖主義從卡特時代起即是美國國策。
冷戰結束后以文明沖突、反伊斯蘭為借口,發動擴張戰爭更是填補政治真空的重要手段。
民主黨偏重于以夷制夷,尤其避免造成己方的犧牲;共和黨主張反恐戰爭,一方面以夷制夷,一方面借直接打擊恐怖主義擴大打擊面。
法國之成為恐怖主義報復對象,原因在于自薩科齊(猶太血統與中情局關系密切)以來,既放棄獨立自主的戴高樂主義外交安全政策,又使法國蛻變為美國的打手。
歐洲社會民粹情緒高漲,民間“反伊斯蘭化”運動已形成氣候。往后是否擴展為新教福音派所鼓吹的“末日決戰”(通過壯大以色列而摧毀伊斯蘭世界,以迎接救世主與千禧年的降臨)還有待觀察。
該留心的有幾點:兩岸的基督徒推波助瀾;大陸對伊斯蘭教徒的鎮壓將益加激烈;生活在西方的所有有色民族均不能在“文明沖突運動”中幸免;以色列趁機興風作浪,而且將歐洲猶太人召回以色列是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國際猶太人組織定下的策略。
中國2500年前已政教分離,絕不可參與宗教紛爭。不可為西方霸權利用,必須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所有民族兄弟。
4.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至少死了100萬人,怎么不見數百萬人上街游行示威?答案很簡單,只要不死自己人!
如果此時此刻這種議論不合時宜,什么時候更恰當呢?當歐洲人認為我的言論觸犯其公共道德,會引起他們的公憤時,是否也曾想過他們的低級趣味會引起其他社會的公憤?
生命的價值,人的尊嚴是平等的。這才是普世價值。
5.從法律角度看,除了少數特殊規定外,譬如宣揚色情、暴力和法西斯主義,歐洲聯盟國家的確對其媒體不能橫加干預。但是,不能忽視的是,即便是歐洲,所有正規的媒體均對本身的“自由尺度”制訂有詳細的“工作準則”。譬如,“論述內容不得觸犯公共道德,并引起公憤”。有鑒于此,如果漫畫挖苦的對象是布什或耶穌,或許還多少體現其“思想自由”的文化特點。至于在“民主外銷”和“十字軍東征”的當頭,刊登如此辛辣的漫畫,問題恐怕還不在于缺少點政治敏感,而是下意識的火上澆油。目前歐洲媒體普遍提出“漫畫即是漫畫,不必太過認真”的辯解。針對此觀點,奧地利一主教卡培拉利卻指出,“幽默分兩種,有的健康,有的惡毒”。這次,滿懷苦水的伊斯蘭教世界顯然是對歐洲人的惡毒趣味無法消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