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身體虛弱坐著輪椅投票的阿爾及利亞總統布特弗利卡再次以近82%的高得票率連任總統,進入他為期5年的第四個總統任期。很多人在問,2010年底那場始于突尼斯的社會變革席卷包括埃及、利比亞在內的北非諸國,扳倒了本·阿里、穆巴拉克以及卡扎菲等北非強人,為什么毗鄰突尼斯和利比亞的阿爾及利亞卻能保持穩定?
筆者認為,阿爾及利亞之所以與其他北非鄰國有著“冰火兩重天”的不同境遇,主要得益于布特弗利卡個人的清廉和其對執政高層反腐敗工作的重視,以及阿爾及利亞在政務公開、公眾參與以及媒體監督方面持相對開放的態度。
和嚴重腐敗的突尼斯本·阿里家族完全不同的是,阿執政高層、特別是布特弗利卡本人及其家族享有勤奮治國和廉政的美譽。布特弗利卡個人生活簡樸,外出輕車簡從。自1999年當選總統后一直未住進總統府,仍在其自1965年就住的私宅內,甚至不帶警衛去休養地探望其母親。另外,他至今獨身,更無子女。
2010年底突尼斯政治動蕩發生后,布特弗利卡及時吸取突尼斯的教訓,把反腐作為國家核心工作,出臺數項旨在預防和打擊腐敗及破壞國家經濟行為的法律,在法律框架內建立了專門反腐機構,要求那些希望獲得公共合同的合同締約方提供“廉潔聲明”。布特弗利卡公開說,阿政府已把打擊腐敗、“寄生蟲行為”和營私舞弊等放在國家工作的“核心”位置。
其次,相對于本·阿里的鐵腕集權統治,阿爾及利亞在政務公開、公眾參與以及媒體監督方面則持相對開放的態度。阿國政府除對電視和電臺的管控仍然較嚴外,對平面媒體如報紙的管理則早已放開。報紙上經常可以看到批評政府以及批評布特弗利卡總統本人的言論,這使民眾的一些意見和不滿情緒有了釋放的渠道,對社會震動起了“減壓閥”的作用。
實際上,在2010年底突尼斯爆發“茉莉花革命”之前的2010年年初,阿爾及利亞也出現一些抗議物價上漲和呼喚政治變革的街頭游行,但民眾的要求十分理性,政府的反應也十分及時。不僅高舉反腐大旗,給生活困難的人群發放補貼,而且阿內閣會議還在2011年2月解除自1999年開始實行的緊急狀態法。
另外,和一個“自焚”的小販點燃了突尼斯的“革命”更加不同的是,對一些“自焚”現象,阿政府并不遮遮掩掩,報紙一般都在第一時間對事件原因給予詳細報道,這樣反而在源頭上阻斷了各類“謠言”的產生,也幫助民眾能夠理性客觀地看待這些突發和非正常事件。
如今,“阿拉伯之春”已在3年后演變成“阿拉伯之冬”,利比亞的內亂還未有窮期。突尼斯和埃及的社會政治變革仍在艱難的轉型過程中。而處于風暴之眼的阿爾及利亞卻能夠排除干擾,享有和平、穩定和發展,這的確令人深思。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