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7日報道日本《東京新聞》7月6日發表題為《向“成長病”說再見!》的文章。文章內容如下:
近期,經濟文明論可謂大熱,聲稱資本主義已經走到盡頭。盡管日本靠安倍經濟學恢復了景氣,但能夠抵擋資本理論失控的洪流嗎?
今年4月美國一個非政府組織發表了以全球132個國家為調查對象的“社會進步指數”。根據該指數,排在全球首位的是新西蘭,其次是瑞士、冰島、荷蘭……日本排在第14位,而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美國僅排名第16。
令人意外的是,這一指數的創始人哈佛大學商學院經濟學家邁克爾·波特是競爭力研究的鼻祖、市場主義的代表人物。
整個20世紀,人們最為重視的經濟指數的共通的問題在于,它們最為看重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實際上與人民的幸福程度并不相關。換句話說,人們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過度信仰反而損害了最實際的幸福。
現在有很多人質疑對GDP的信仰,質疑資本主義系統。日本大學國際關系學部教授水野和夫認為,資本主義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已經耗盡,從現在開始資本主義的影響將全部都是負面的。
他在其著作《資本主義的終結和歷史危機》中認為,資本主義靠掠奪和榨取“周圍”獲利,這一系統可以高效地刺激經濟成長。但現在,從全球來看,這個“周圍”也僅剩下非洲了。美國希望靠金融創造新的“周圍”,但雷曼兄弟破產讓該希望化為泡影。
水野先生認為,相較于追捧安倍經濟學的政府,需要拿低保和金融資產為零的家庭不斷增加;在計入物價上漲以后,實際勞動力工資在逐步下降;中產階級疲于奔命,并已經失去了支持資本主義的動力。
在資本主義歷史中,每次面臨失控都會有經濟學家或者思想家來給資本主義踩剎車。現在,又到了需要給失控的資本主義踩剎車、尋找下一個適合發展的系統的時候了。這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變革,更可能是社會的變革。
水野先生理論的關鍵詞是“脫成長”,這并不代表退步、更不是號召人們向后看,而是正視現在的“過剩”,尋求一種“恰到好處”的狀態。現在的資本主義經濟太過異常,似乎沒有過剩、沒有泡沫就無法運轉。
日本三菱日聯調查咨詢公司董事長中谷嚴說,美國已經開始修正股東至上主義,將社會貢獻放在比股東利益更加優先的地位進行考量。而日本的新成長戰略仍然遵循強者有利的古老的新自由主義。他在一本名為《為何資本主義自我崩潰?》的書中表示與新自由主義訣別。
單純以資本主義理論制定的成長戰略并不能給人民帶來幸福。水野和夫和中谷嚴這兩位曾經參與制定政府經濟戰略的經濟學家都把這個問題嚴肅地擺在了世人面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