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戰爭遺留爆炸物致60人死傷 20萬兒童受威脅
中新社聯合國3月5日電(記者 阮煜琳)聯合國兒童基金會5日通報稱,自去年4月以來,戰爭遺留爆炸物已在西非國家馬里造成至少60人傷亡,超過三分之二是未成年人。目前馬里已有20萬兒童正遭受戰爭遺留爆炸物的威脅。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對西非國家馬里境內大批兒童面臨戰爭遺留爆炸物傷害日漸增高的風險深表關切。
兒基會發言人梅爾卡多5日指出,自去年4月以來,戰爭遺留爆炸物已在馬里造成至少60人傷亡;7名死者中有5人是兒童,53名受傷人員中超過三分之二是未成年人。隨著近期從戰區逃往鄰國避難的流離失所的難民家庭開始陸續返回家鄉,當地遺留的大量炮彈、地雷、手榴彈、子彈和飛機炸彈等,使民眾面臨的風險進一步升高。
據兒基會統計估算,去年12月,馬里北部戰區至少有10萬名兒童面臨未爆炸彈藥的危險。自法國部隊與非洲國家聯軍今年年初介入馬里政府軍清剿反叛武裝的軍事行動之后,隨著空中打擊和地面進攻的增多,在交戰最激烈的馬里中部和北部地區,受戰爭遺留爆炸物威脅的兒童人數目前已增至20萬。學校、醫院、市場、游戲場,危險存在于當地社區的幾乎每一個角落,爆炸隨時隨地可能發生。
聯合國兒基會表示,為更好的保護馬里平民免遭戰爭遺留爆炸物的威脅與傷害,該機構正在與相關合作伙伴加緊援助行動,過去五個月來,為2.7萬人提供了專項培訓,以提高民眾對各種在戰爭中遺留下來的未爆炸彈藥及裝置危險性的認識。同時普及救生知識,避免兒童將危險爆炸裝置誤當作玩具使用。(完)
(原標題:馬里戰爭遺留爆炸物致60死 20萬兒童受威脅)
附文:
1、馬里:一個新的“反恐陷阱”?
http://zhengruolinparis.blog.sohu.com/
鄭若麟
法國出兵馬里引起全球關注。從道義上和合法性上來說,法國這次得到了西方歐美、非洲和聯合國的支持,是沒有問題的。國際輿論更多的是圍繞著出兵后果與前景而展開討論。法國究竟是摘下了一顆“非洲甜果”,還是不慎踏入了一個新的“反恐陷阱”,目前見智見仁,歧見甚大。
應該看到的是,馬里的“恐怖分子”并非從天上掉下來的,而實際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民族矛盾,還有一部分是殖民主義留下的惡果。最后一個導火索則是阿拉伯之春引發的社會動蕩。馬里發生動蕩,是與所謂的“薩赫勒地帶”(一條橫越非洲大陸的地帶)上一系列國家都在發生的動蕩是密不可分的。這個地區曾經存在過多個帝國。到十八世紀法國殖民這一地區時,這里相互征戰不斷的各個不同的民族被歸納或分裂到各個不同的殖民國家。馬里就是一個多民族組成的國家。而其主要不同的之處,在于南部主要生活著班巴拉族等黑人部落,而北部則主要生活著阿拉伯血統的圖阿雷格族等非黑人部落。與此同時,圖阿雷格族又被分割在各個不同的國家,除了馬里以外,還有尼日爾、阿爾及利亞、布基納法索,當然最重要的一支是在利比亞。
早在馬里獨立之際,圖阿雷格族人就已經在進行著武裝分離運動,并多次武裝“起義”。他們成立了著名的“解放阿扎瓦德民族運動”組織,旨在建立一個以140萬圖阿雷格族人為主的、包括多個周邊國家領土的獨立阿扎瓦德國。阿拉伯之春、特別是法國干涉利比亞之后,生活在利比亞的圖阿雷格族人攜帶著大批西方援助的武器進入馬里,成為欲將阿扎瓦德地區從馬里分裂出去的勢力。他們大約有1500至3000人,武器精良,訓練有素。今天4月該組織已經宣布“阿扎瓦德國”獨立。
與此同時,在本地區還活躍著一批基地恐怖組織。其中最重要的是“馬革里布伊斯蘭基地組織”和“同路人”恐怖組織。前者在本地區各個國家大肆綁架西方人質,從中獲得取大量贖金,因而迅速壯大起來。據專家估計,其手頭至少擁有5000萬歐元的巨款,因而能夠買到各種精良武器。后者則通過阿拉伯之春運動迅速擴大,并得到在各國掀起伊斯蘭主義運動的組織的全力支持。他們也主張在馬里建立純粹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國家。這三股勢力組成了暫時的戰略聯盟;其共同目標,是打垮政府軍,攻占整個馬里。1月9日,反叛武裝攻克戰略要地科納城,引起馬里前宗主國法國的震動。11日法國應馬里政府要求出兵干涉。
三大因素導致法國出兵。一是“薩赫勒地帶”歷來是非洲各種犯罪走私活動的主要通道。從販毒到武器走私,以及綁架西方人質等都在這里可以找到淵源。法國及歐洲身受其害。其次這也是一個原材料極為豐富的地區,從能源到鈾礦(法國核電站原料鈾的來源主要產于這一地區。2015年法國Areva核集團公司還將在這里建立一個世界最大的露天鈾礦場),儲量均相當可觀。因此這一地區的穩定對法國有著戰略意義。第三,由于這里有著廣袤的沙漠,地域遼闊,難以控制,近年正日益成為恐怖組織的中心地帶。聯合國調查發現,活躍在蘇丹地區的一支恐怖主義組織就是于2011年在馬里北部接受培訓的。法國擔心馬里的“淪陷”將使其變成一個恐怖主義國家。至少這是法國給出的官方理由。因此,失去馬里,法國將失去在一地區的控制權。
此外,法國《世界報》曾發表一篇文章,稱“中國因素”也是法國出兵馬里的考量之一,因為中國“覬覦這一地區極為豐富的能源和原材料”……正因如此,法國“巴黎軍事學院戰略研究所地緣戰略問題專家梅赫蒂·塔杰在提交給“經合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恐怖主義威脅被大大夸大,甚至是有意培養的,以使競爭中的各國能夠控制這些豐富的礦藏,從經濟和軍事上占據這個聯通大西洋和紅海的戰略走廊”。
但法國能否達到其戰略目標,即打擊馬里分離主義武裝和恐怖組織,重新建立對馬里的控制,卻并非那么令人樂觀。首先,馬里發生的一切,與阿拉伯之春導致的北非國家全面動蕩和向伊斯蘭主義方面傾斜,是密不可分的。法國一方面支持利比亞、敘利亞的反對派,另一方面則鎮壓馬里叛亂并支持其他一些國家鎮壓其國內的同為伊斯蘭極端主義組織發起的各種抗議運動,似乎是一面在抽水而另一面則在灌水,令人感覺是自相矛盾的。多個消息來源表明,利比亞和敘利亞境內的武裝叛亂組織與馬里恐怖組織有著同樣戰略和意識形態目標。而組織機構上他們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當馬里的恐怖組織受到壓力時,他們退到其他國家,便萬事大吉。因為在那些國家,他們就可以摘掉“恐怖分子”的帽子,而戴上“民主戰士”的桂冠;然后等機會,再度殺回馬里。這樣法國將無疑會疲于奔命。
其次,法國深陷經濟危機之中。國家欠下巨額公債,經濟復蘇乏力,失業率高達10%。再背負起境外軍事行動的重負,法國能堅持多久?
法國在非洲多個國家或有軍事基地或派有駐軍,包括在乍得、中非共和國、加蓬、吉布堤、喀麥隆、多哥、塞內加爾、科特迪瓦等,共8000名法國軍人隨時可以軍事介入非洲任何地區的沖突。薩科齊任總統時,法國還于2009年5月在阿聯酋的首都阿布達比新建了一個軍事基地。這些在非洲的軍事基地在平時沒有戰爭時,僅僅一年的維持費用就高達近10億歐元。去年九月法國又傳出消息,準備聯合歐洲其他國家和北約在卡扎菲后的利比亞(班加西或得利波里)建立法國軍事基地,以維持親法政權所控制地區(當然包括石油產地)的穩定。這與美國在伊拉克的戰略如出一轍。美國就是要使這個原來在阿拉伯世界武裝力量首屈一指的政權徹底分裂成幾大塊,其中除了親美政權所在部分維持著相對穩定以外,任由其他地區陷入持久混亂之中。這才符合美國在伊拉克的長遠利益。但與此同時,專家們也認為,在動蕩國家維持軍事基地和軍事存在是難以持久的,其代價只會越來越大。美國最終不得不從伊拉克撤出駐軍,就是一個證明。
再次,一些悲觀論點認為,法國是否能夠在軍事上打敗馬里叛軍,從長遠看也還是一個疑問。北約部隊不得不從阿富汗撤軍,證明強大的外來軍事力量并不一定就必然地能夠戰勝土生土長的游擊力量。一方面馬里北部的分離主義組織很有可能得到當地(同一種族)民眾的支持。另外一方面,馬里政府軍是否能夠在法國的扶持下壯大到足以與叛軍抗衡的地步,也是一個疑問。阿富汗的教訓在這里也仍然是有效的。因此,法國出兵容易,但要凱旋就沒有那么簡單了。
到目前為止,法國僅付出了一名士兵喪生的輕微代價。法國輿論完全能夠接受這一后果。但隨著戰事的深入,法國軍人是否能夠保持“零傷亡”或“低傷亡”,以使法國輿論始終支持這場戰爭,目前這還是一個未知數。此外,發生在阿爾及利亞的人質恐怖主義事件與馬里多多少少有關聯,也就是說,法國可能將面臨一系列恐怖主義攻擊的危險。這無疑也會對法國在馬里采取的軍事行動產生一定的影響。歐盟其他國家顯然都看到這一“反恐陷阱”的危險,所以雖然他們都在道義上支持法國,但卻全部口惠而實不至,沒有一個國家提供一兵一卒的支持。孤家寡人的法國能堅持多久?
2、 馬里和美國非洲司令部的議程——目標中國
http://www.guancha.cn/WeiLian%C2%B7EnDaoEr/2013_02_27_128676.shtml
【譯者注:進入2013年11天,法國應北非馬里臨時政府的請求,派兵解危,馬里突然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幾周來,馬里之亂,西方媒體議論紛紛;但唯一沒有提到的是,馬里背后的真實故事——北非埋藏著諾大的礦藏和能源資源,西方列強,在保護安全或打擊恐怖主義借口下,重新殖民化非洲,猶如19世紀“爭奪非洲”或“分化非洲”一樣,這次法國率先,英國隨后,美國則在后勤支援,其實是“暗中鼓勵”甚至“背后指揮”,在坐享其成。
美國非洲司令部(AFRICOM)自2007年在德國成立以來,一直想在非洲一面找尋落腳之地,一面設法以各種方式與非洲各國建立密切的軍事關系,企圖在美國控制下軍事化全非洲。根據著名地緣政治學家恩道爾(F. William Engdhal)的說法,馬里只不過是美國在非洲其中的一個棋子,先由法國來做這個骯臟的工作,而它的目標并不在獲取戰略資源如石油、天然氣、鈾、金、鐵礦等礦物和能源。他說,它真正的戰略目標是“過去10年來中國的迅速增長和遍布非洲的商務活動。美國非洲司令部的目的是要把中國推出非洲或至少造成它在尋求非洲各國資源上出現不可彌補的削弱的現象。一個經濟上獨立的中國,在五角大樓或華盛頓的新保守主義智囊團看來,可以成為一個政治上獨立的中國。這個連上帝都不會允許的。他們就是這樣想的。”
一場新的“非洲爭奪”剛剛啟幕,除了老殖民列強外,這次多加了新人中國及印度。美國已采取攻勢了。這可是一場膽顫心驚的斗爭?
德裔美國學者恩道爾(F. William Engdahl)是位著名地緣政治學家、經濟學家,長期旅居德國,從事國際政治、經濟、世界新秩序等研究已逾30年。馬里之亂,法國干預,他寫了一篇關于馬里與美國非洲司令部的長文,指出法國干預馬里目標不在“治亂”,而在針對中國。
下面是其文的最后一部分,約占全文四分之一,主要是分析美國非洲司令部的目的和目標,其中談及法國所扮演的角色,不禁令人想起為何法國軍事干預馬里與它干預利比亞同樣那么賣力了。
文內資料來源詳細,讀者如有興趣,可到voltairenet.org參閱原文(劉伯松)2013-02-05。】
中國在非洲的活動
馬里行動只不過是非洲的一個巨大冰山尖端。非洲司令部——五角大樓的美軍非洲司令部——是2007年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簽署而成立的。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應對中國在整個非洲經濟和政治影響力的急劇增長。2006年10月,近50個非洲國家元首和部長到中國首都,參加一個由中國國家主席主持的歷史性的“中非合作論壇”(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簡稱為FOCAC)北京峰會,敲響了華盛頓的警鐘。2008年,在一個經歷12天的非洲八國之行——這是自他在2003年上任以來的第三次旅程——啟程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宣布一項為期3年,30億美元優惠貸款的計劃和擴大對非洲的援助。較早前,胡錦濤曾宣布了30億美元貸款和20億美元出口信貸。
在接下來的4年里,法國和美國的影響力在“黑暗大陸”逐漸減弱的同時,中國和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卻猛增。根據中國統計,在2011年,中國與非洲的貿易額達1660億美元,而非洲對中國的出口——主要是推動中國產業的各種資源——,在過去的10年中,由56億美元上升到930億美元。在2012年7月,中國未來3年內提供非洲國家200億美元的貸款,是過去3年期間認貸數額的兩倍。
對華盛頓來說,非洲司令部盡快運作,是一項緊迫的地緣政治首要工作。從2008年10月1日開始運作以來,它便一直是對中國經濟成功的非洲外交政策的直接反應。
美國非洲司令部的使命:目標中國
非洲司令部的使命是這樣的:“非洲司令部負有行政責任,對美國政府在非洲的政策給予軍事支持,包括與非洲53個國家軍事對軍事的關系。”他們承認整個非洲將與美國大使館和美國國務院密切合作,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坦白,其中也包括與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合作:“美國非洲司令部為國務院資助的活動提供人員和后勤支持。司令部人員與美國駐非洲大使館協調培訓計劃緊密合作,以改善非洲國家的安全‘保安能力’。”
2008年10月27日,非洲司令部指揮官瓦德將軍(General Kip Ward)在華盛頓的國際和平行動協會(International Peace Operations Association)上,把其使命任務定義為:“與美國其他政府機構和國際合作伙伴合作,推行通過軍方對軍方計劃的持續安全許諾、軍事主辦的活動,及其他軍事行動,以促進一個穩定和安全的非洲環境,支持美國的外交政策。”
華盛頓多方消息公開說明,非洲司令部的設立是為了應對中國在非洲不斷增長的勢力。中國越來越成功,以中國的援助和產量分額協議及特許權使用費,換取來自非洲的各種原料,確保長期的經濟協議。中國在這方面十分靈活,不像西方那樣提供國家貨幣基金會野蠻強行的規定縮緊和經濟混亂。它提供的是,為修建公路和學校的大量信貸和軟貸款,以創造良好的信譽。
美軍非洲駐軍
J•彼得•范(J。Peter Pham)博士,一個華盛頓知情人士和美國國務院及國防部顧問,曾公開表示,新的非洲司令部目標之一,是“保護非洲豐富的碳氫化合物和其他戰略資源……,它的任務包括確保那些自然財富的安全,并確保沒有其他第三方,如中國、印度、日本、俄羅斯,獲得壟斷或優惠待遇。”
與新保守主義智囊團——防御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ce of Democracy)——有密切關系的范,2007年在美國國會作證支持建立非洲司令部時說:
“非洲這些自然財富引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興趣和關注,其充滿活力的經濟,超過20年來每年平均增長的9%,有個幾乎無法滿足的石油渴求以及自然資源的需要。目前,中國每一天進口約260萬桶原油,約總消費量的一半左右,……大約三分之一是從非洲進口的……近年來,作為北京持續的戰略利益,恐怕也許沒有其他國外地區的競爭對手可以與非洲比較的。……許多分析師預計非洲——尤其是石油資源豐富的西部海岸線,將越來越快成為美國和在國際舞臺上真正的競爭對手中國之間戰略競爭的一個戰場,因為這兩個國家都在尋求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獲得資源的安全。”
法國的角色
為了應對中國在整個非洲的不斷增長,華盛頓邀請了經濟上衰弱和政治上絕望的法國,以各種形式承諾支持法國前非洲殖民帝國的復興。它的策略,在法國和美國聯手利用基地組織恐怖分子在利比亞推翻卡扎菲和現在馬里搗亂影響整個撒哈拉后,變得十分清晰了:在北非鼓勵種族沖突與柏柏爾人(Berbers)、阿拉伯人和宗派之間的仇恨,施行分而治之。
看來他們甚至采用一個較早的法國藍圖而進行直接控制。在一個開創性的分析中,加拿大的地緣政治分析師邁赫迪•達勒區斯•納薩摩羅阿亞(Mahdi Darius Nazemroaya)寫道,“華盛頓在泛薩赫勒倡議(Pan Sahel Initiative,簡稱為PSI)下打擊恐怖主義所使用的地圖,說得很清楚。根據華盛頓的指定,恐怖分子活動范圍或區域,在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尼日爾、乍得、馬里和毛里塔尼亞邊界之內,與1957年法國試圖維持其殖民領土實體的界限或邊界是非常相似的。當時,巴黎曾計劃在撒哈拉中西部以及沿海阿爾及利亞撐起這個非洲實體作為法國部(省),直接與法國連接。”
法國人把它叫做“撒哈拉地區共同組織”(Organization commune des regions sahariennes, 簡稱為OCRS)。它包括薩赫勒內界限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如馬里、尼日爾、乍得、阿爾及利亞。巴黎用它來控制資源豐富的國家,法國開采原料,如石油、天然、鈾等。
當美國把非洲地區劃定需要“清洗”所謂的恐怖組織和團伙時,華盛頓顯然已考慮到這些能源和資源豐富的地區的。至少現在,非洲司令部為它的新非洲戰略定了個“計劃”。法國外交關系協會(Institu francais des relations inernationals),簡稱IFRI)在2011年3月的一份報告中公開討論恐怖分子和能源豐富地區之間的關系。
根據華盛頓所指定,在“泛薩赫勒倡議”下,打擊恐怖主義活動使用的地圖中,恐怖分子的活動是在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尼日爾、乍得、馬里和毛里塔尼亞的領域內。2005年,五角大樓開始它的“跨撒哈拉反恐倡議”(Trans-Saharan Counterterrorism Initiative ,簡稱為TSCTI)。現在馬里、乍得、毛里塔尼亞和尼日爾外,還加上了阿爾及利亞、毛里塔尼亞、摩洛哥、塞內加爾、尼日利亞、突尼斯等,都一一與五角大樓建立軍事合作。2008年10月1日,“跨撒哈拉反恐倡議”轉移到非洲司令部了。
在馬里執行軍事行動的法國軍人
五角大樓地圖,與法國試圖維持1957年在非洲殖民地領土的實體邊界或邊界是非常相似的。巴黎曾計劃在撒哈拉中西部與阿爾及利亞撐起一個非洲實體,成為法國部(省)直接連接法國——“撒哈拉地區共同組織”。它包括薩赫勒內邊界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馬里、尼日爾、乍得和阿爾及利亞。這個計劃在戰爭期間,被阿爾及利亞和其他非洲國家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挫敗了,即所謂法國的“越南”。法國在1962年被迫解散“撒哈拉地區共同組織”,主要是由于阿爾及利亞的獨立和非洲的反殖民情緒。然而,巴黎的新殖民主義野心,并沒有因而消失。
法國毫不掩飾對中國在其前法屬非洲不斷增長影響力的驚慌和憂慮。法國財長皮埃爾•莫斯科維奇(Pierre Moscovici)去年12月在阿比讓(Abidjan)說,法國公司必須采取攻勢和打擊競爭對手中國在非洲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和爭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權益。“非洲現在到處都看到中國的存在,這是很明顯的,……有辦法的(法國)公司,必須主動出擊。他們必須更多現身在現場。他們必須要爭取的。”莫斯科維奇在象牙海岸旅途中說。
顯然的是,巴黎考慮以軍事攻勢來支持預見到法國公司在非洲的經濟攻勢。
3、 馬里局勢 軍事反恐難言勝利
http://world.zjol.com.cn/05world/system/2013/01/21/019103174.shtml
據阿爾及利亞內政部20日公布的報告,在東部天然氣田發生的人質事件在持續4天后宣告結束。在阿爾及利亞軍方采取軍事手段進行解救人質行動后,共擊斃32名武裝分子,有685名阿爾及利亞籍工人和107名外國工人被成功解救,另有23名外國人質死亡。不過,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則認為阿爾及利亞官方公布的數字并不完整,仍有人員失蹤,因此“人質死亡人數可能還會增加”。
據報道,武裝分子之所以在阿爾及利亞發動大規模綁架人質事件,是為了報復阿爾及利亞支持法國對馬里北部的軍事行動。而法國總統奧朗德1月19日晚在法國科雷茲省蒂勒市表示,這次對馬里局勢的軍事干預目的不是為了征服領土,也不是為了增加法國的影響力,更不是為了尋求經濟或商業利益,恰恰相反,法國要幫助作為世界上最貧窮國家之一的馬里,抵抗越來越嚴重的恐怖勢力入侵的危機。目前,針對控制馬里北部的伊斯蘭武裝勢力開展的軍事行動已經進行十多天。法國國防部長勒德里昂透露,2000名法國士兵已經部署在這一地區,最終將動用大約4000名士兵參與此次行動。
在馬里的軍事行動是否會引起恐怖武裝更多的類似行動令人關注。 據悉,自法軍開始干預馬里危機以來,上周大約有1500名恐怖分子逃亡到鄰國毛里塔尼亞、尼日爾和布基納法索。埃及中東政治學者阿迪勒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馬里戰事可能將招致北非多國對于西方國家的仇恨,這些國家內部的武裝勢力或借此機會發動針對法國等一些國家的襲擊,最近發生在阿爾及利亞天然氣田的人質事件或許只是這些襲擊的開端。他表示,“基地”等恐怖武裝組織普遍存在于非洲大陸,其中以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和馬里等國較為嚴重。因為這些國家政府多年以來對地方的管控能力十分有限,為武裝組織的生存提供了較為寬松的空間。但他同時認為,這些恐怖勢力的武器來源正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這些西方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向反對派提供武器,煽動顛覆政權,但是最后這些武器都流入到“基地”等恐怖組織手中,反而成為這些西方國家自己的巨大威脅。
18日晚至19日晚,法國出動10多架次飛機,繼續轟炸極端勢力在馬里北部的目標。這場以打擊與恐怖組織有聯系的武裝勢力為目的的軍事行動能否根除恐怖勢力滋生的土壤,也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尼日利亞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薩尼·穆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法國出動地面部隊標志著馬里戰事發生重大轉折,但馬里危機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反政府武裝包括有不同政治訴求的多種勢力且深深植根于民眾之中,單靠武力將無法有效解決這場危機,必須同時借助于政治外交和經濟手段。
中國駐馬里大使曹忠明對本報記者表示,除了正在組織撤離的糖聯下屬的兩家企業,我在塞古以北公民已全部撤到安全地區。曹忠明說,局勢如何發展,現在還不好下判斷,目前由于法國軍隊的介入,馬里政府軍守住了陣地。馬里北部鄰國毛里塔尼亞、阿爾及利亞已關閉邊境,尼日爾邊境也已調重兵把守,但這些國家都曾發生過“基地”組織北非分支“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的恐怖活動,所以,在馬里周邊國家的中國公民也要小心謹慎。
(本報開羅、巴黎、約翰內斯堡、阿布賈1月20日電記者劉睿、邢雪、苑基榮、倪濤、李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