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個巴勒斯坦Nakba日
來源:PalestineChronicle 作者:阿伊莎 譯
世上的每個民族都有居住之地。對巴勒斯坦人來說,他們的土地住在他們的心里。
——以色列作家丹尼•魯賓斯坦
每年5月15日,巴勒斯坦人都要紀念Nakba或說大災難。5月的那一天,巴勒斯坦在世界地圖上停止存在,85%的巴勒斯坦人從自己世代居住的家園、村莊中被逐出。
逐出巴勒斯坦人是復國主義早期建立猶太人占多數國家妄想的一部分。他們愈來愈想改變巴勒斯坦的人口比例,這是由世界復國主義組織(WZO)在19世紀末提出來的。1896年,WZO創始人赫茲爾在作品中預示,驅逐“……當地的窮人,不引人注意,讓他們離境。”
1947年12月,聯合國投票將巴勒斯坦分給本地居民和歐洲移民之后不久,以色列創立者本•古里安在Histadrut——伊爾茲以色列工人黨——中央委 員會上宣布,聯合國投票使“以色列建國時的總人口中……幾乎40%都不是猶太人。只要猶太人只占60%,以色列就沒有穩定和強大可言。”
最新公布的以色列檔案顯示,在“轉移委員會”的領導下,各種復國主義者準軍事組織全力進行恐怖活動,實現“強大的以色列”設想。
轉移委員會由第一任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領導,他有意無意地將種族清洗式的軍事行動以希伯來語命名:matateh(清掃),tihur(凈化),biur(逾越節用語,意為“清潔酵母”)和niku(“清理”的希伯來語)。
約瑟夫•韋茨是20世紀40年代猶太民族基金的領袖,他在日記中概述了計劃,“不留一個村莊,不留一個部族。一定要轉移到伊拉克、敘利亞,甚至外約旦。”
以色列歷史學家艾蘭•佩普為自己的著作《巴勒斯坦的種族清洗》而調查了轉移委員會的解密文件,他引用本•古里安日記中的一句話:“我們必須毫不留情地傷害他們,包括婦女、兒童。否則,不會有效。行動期間,沒有善惡之分。”
復國主義的恐怖活動導致805067名巴勒斯坦人被迫離家,531個當地村莊夷為平地,92%的土地被攫取。值得注意的是,50%以上(413790)的難民顯然是在英國托管巴勒斯坦時被轉移的。
留在已成為以色列的土地上的約150000巴勒斯坦人,不得不向這個新生國家申請公民身份;而申請失敗者被認為是非法侵占。
巴勒斯坦詩人馬赫穆德•達爾維士是一個著名的“非法侵占者”,當移民軍事法庭指控他違法時,他反駁道:上帝將我降生在這片土地上,在你們的國家出生在聯合國之前。
在對1948年后巴勒斯坦難民的分析中,以色列外交部官方文件這樣表達:“適應性最強、最優秀的幸存者將受制于自然選擇過程……一些死掉,但大多將變成……阿拉伯國家的人類碎片和社會棄兒。”
今天,這些難民的忍耐仍在證明以色列64年前預言的謬誤。因為巴勒斯坦人仍是一個民族,但沒有國家——或者如以色列作家丹尼•魯賓斯坦的巧妙描述:
“世上的每個民族都有居住之地。對巴勒斯坦人來說,他們的土地住在他們的心里。”
關于作者:
賈馬爾•刊吉(Jamal Kanj)常在阿拉伯世界刊物上發表文章,曾著《大災難之子:從巴勒斯坦難民營到美國之旅》(‘Children of Catastrophe, Journey from a Palestinian Refugee Camp to America’),英國Garnet出版社出版。更多賈馬爾的作品,請見www.jamalkanj.com。您可以通過[email protected]與他聯系。
新華社照片,拉姆安拉,2012年5月15日
5月15日,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市中心的阿拉法特廣場,巴勒斯坦人集會游行紀念第64個“災難日”。
今年5月15日是巴勒斯坦第64個“災難日”。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次日,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大 批巴勒斯坦人為躲避戰爭逃往其他國家,淪為難民。后來,巴勒斯坦人將5月15日作為民族“災難日”,紀念當年的戰爭和民族厄運。
新華社記者陳序 攝
新華網加沙5月15日電(記者呂迎旭 陳序)巴勒斯坦15日迎來第64個“災難日”,數千名巴勒斯坦人舉行游行集會等紀念活動,并與以軍爆發沖突,造成20多名巴人受傷。
5月14日,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市中心廣場,巴勒斯坦人舉行燭光游行紀念“災難日”,并慶祝巴囚犯與以色列監獄達成協議結束絕食。
5月14日,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市中心廣場,一名巴勒斯坦女孩在紀念“災難日”游行中舉著被關押在以色列監獄的親人照片。
在約旦河西岸,巴民族權力機構宣布15日放假一天。當天中午,人們舉著象征回歸權的鑰匙模型和巴勒斯坦國旗在拉姆安拉市中心舉行集會。巴過渡政府總理法耶茲參加了集會。
在位于拉姆安拉和耶路撒冷之間的卡蘭迪亞檢查站和關押巴勒斯坦人的歐法爾監獄前,巴勒斯坦青年和以軍當天爆發沖突,造成20多名巴人受傷。
同一天,加沙地帶民眾舉行馬拉松比賽紀念“災難日”,巴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參加了比賽。賽后,上千名巴勒斯坦各派別人員在加沙城舉行游行。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次日,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大批巴勒斯坦人為躲避戰爭逃往其他國家,淪為難民。后來,巴勒斯坦人將5月15日作為民族“災難日”,紀念當年的戰爭和民族厄運,重申回歸故土的權利。
據聯合國統計,截至2010年,巴勒斯坦難民總數約為480萬,占巴總人口的43%。難民回歸問題是巴以爭端的核心問題之一。
巴勒斯坦兒童展開國旗攝影王倩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王倩):15日是巴勒斯坦第64個災難日,巴勒斯坦人當天在約旦河西岸城市舉行了紀念災難日的游行活動。
當天,在拉姆安拉附近監獄及距離耶路撒冷最近的檢查站,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軍方發生了小規模沖突。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次日,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大批巴勒斯坦人逃離家園,淪為難民。此后,巴勒斯坦將5月15日定為災難日。2011年的災難日,巴以之間爆發了大規模沖突,造成數十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巴勒斯坦青年舉起巴勒斯坦國旗準備參與游行(攝影王倩)
巴勒斯坦人舉著標識牌支持游行活動(攝影王倩)
參與游行的巴勒斯坦人(攝影王倩)
活動現場的阿拉法特頭像(攝影王倩)
拿著象征“回歸”鑰匙的巴勒斯坦兒童(攝影王倩)
現場演出(攝影王倩)
游行的巴勒斯坦人高舉“釋放以色列監獄中的巴勒斯坦人”標牌(攝影王倩)
擁擠的游行隊伍(攝影王倩)
游行隊伍中的各種標語(攝影王倩)
準備參加游行的巴勒斯坦兒童(攝影王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