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時發至法制辦、新聞管理署、人民日報。
直言了,2012-03-31 | 2012-04-04 17:41:53。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74402028_h.html 。
今年二月初,中國和美國都頒布了農業方面的“一號文件”,卻是截然不同的主旨:中國的是繼續說轉基因食品作物多么好、多么安全甚至“更安全”,繼續鼓動全國搞“轉基因大躍進”;而美國的呢,則是以“農業恐怖主義”為主題,闡明轉基因食品作物的危害風險和警告全國強化“農業反恐”。中國的文件不是本文討論主題;本文與各位分享討論一下美國的“一號文件”、對比看看中國農業糧食生產供應系統處在什么狀態。
老美那個農業方面的政策公告是美國聯邦調查局于今年02月發布的,標題是“農業恐怖主義:對美國經濟和食品供應的威脅”(Agroterrorism: Threats to America's Economy and Food Supply)。該文件一出籠,美國國土安全部就做了新聞公告,提請全國加倍關注和協助落實相關政策。
連續看,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那個公告是美國白宮的農業反恐規劃(2008-2012)的司法工作總結,是白宮簽署發布的要求全國限期落實“布薩特”生物國防政策的命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2010年美國實行第二次轉基因商業化反思中的美國國防部之生物國防“軍轉民用”的具體體現;當然,它也是為下屆白宮提供農業反恐規劃的司法工作經驗依據。那些政策文件等等相關資料匯合,展現了足夠清晰的“農業恐怖主義”的現實圖景和美國“農業反恐”的政策圖景。
該文件和相關資料給“農業恐怖主義”所下的司法定義是:作為“生物恐怖主義”的一個分支,農業恐怖主義指的是:通過某種動物疾病或植物疾病的生產傳播,在目標國家達到社會恐懼、經濟損失、社會動蕩和民眾不信任國家等攻擊效果。(原文:A subset of bioterrorism, agroterrorism is defined as “the deliberate introduction of an animal or plant disease for the purpose of generating fear, causing economic losses, or undermining social stability. It represents a tactic to attack the economic stabil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Killing livestock and plants or contaminating food can help terrorists cause economic crises in the agriculture and food industries. Secondary goals include social unrest and loss of confidence in government.)。
該文件和相關資料說:從阿富汗反恐戰爭中所繳獲的資料看,恐怖組織籌劃最多最細的攻擊目標是美國及其盟國的農業糧食生產供應系統。就農業恐怖主義來說,它并不是新概念或新鮮事。譬如,就歷史看,早在公元前六世紀就發生過;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發生過,冷戰時期發生過,冷戰結束后也發生過數起,它們的具體攻擊目標都是農業生產和食品供應的某個環節。9/11以后,農業恐怖主義活動有了殺傷力更大新手段,其特點主要不再是“轟轟烈烈”的效應、而是“靜悄悄地殺傷”,使目標國家或地區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攻擊、逐步蒙受危害損失而直到攻擊目的得到全部實現。因此,當前和今后的農業恐怖襲擊目標可稱為“軟目標”、其手段可稱為“軟攻擊”。
該文件和相關資料說:9/11以前的農業恐怖襲擊手段多在細菌散布和毒藥投放等方面做文章,而目前和今后十來年,具有規模殺傷力和可以實行“靜悄悄攻擊”的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將成為實行農業恐怖襲擊的手段;譬如,那些資料說,幾粒轉基因種子就可以把某個農業品種折騰個底朝天,從而實現對局部或整個農業生產和糧食供應的系統發生攻擊效應。
就是說,轉基因食品作物既是農業恐怖襲擊的目標、又是實行農業恐怖襲擊的手段,因而使農業恐怖襲擊更加隱蔽和使農業反恐等國防安全工作特別艱難。譬如,美國國土安全部發布的關于聯邦調查局文件的介紹中說,在美國某地發動“FMD”(Food-Mouth-Disease)類型的一次性攻擊,就可在五天左右時間里、對25個州即半個美國發生影響效力,由此而僅在經濟方面造成的直接損失可達600億美元(不言而喻,同時或連續發生數次攻擊、就可使美國全國農業糧食生產供應系統陷入癱瘓甚至崩潰)。
美國國防部關于“農業恐怖主義”和“農業反恐”的報告說:由于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已經商業化和全球化了,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或任何一位個人都可以成為使用轉基因技術產品搞農業恐怖襲擊的參與行動者、且攻擊行動可以隨時隨地發生在目標國家的農業糧食生產供應的任何環節;該參與可以是主動蓄意的,也可以是被動無意的。這就給生物國防的偵察判斷帶來前所未有的問題和困難,就特別需要強化對生物武器(尤其是基因武器)的檢測監測之科研和人員訓練。如此,農業反恐就不僅僅是軍事方面的、也是民用方面的生物國防安全,它的涉及面關系到整個國家和全體民眾的各個方面的國防安全。
美國是轉基因技術產品及其商業化的發源發祥地、是用轉基因產品賺大錢的地方,與此同時,美國又成了農業恐怖分子使用轉基因技術產品搞襲擊的最易目標,且其攻擊效果不但對美國是十分嚴重、對整個世界的農業生產和糧食供應也有嚴重效應。因此,美國國土安全部和智囊團蘭德公司把轉基因商業化的美國農業稱為最大“軟肋”之一:不攻擊則已、一攻擊就可能落個癱瘓甚至崩潰;繼續搞轉基因商業化的農業不是、放棄它也不是,面對著十分艱難的選擇局面。
我的感想:既然如此,何必當初?
美國擁有核能知識能力之際,看到了它的規模殺傷力即核武器的規模攻擊殺傷的可能,因而,即便是知道核能技術商業化可以賺大錢,美國當局還是做了法規規定: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申明核能知識產權、未經國家法規授權允許而不得以任何形式擁有或使用核能技術,即:一開始,美國就在源頭上禁止核能技術商業化,法規規定由國家授權機構主管核能技術應用。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實踐證明,禁止核能技術商業化是個非常正確的戰略決策選擇。
而在擁有轉基因知識能力之際,美國當局看到了它的規模殺傷力即基因武器的規模攻擊殺傷的可能,甚至轉基因技術開拓人科學家指明了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的嚴重危害風險并做了明白警告,可是,在應對決策方面卻犯了個極大的戰略錯誤:在金錢面前投降,允許個人或組織機構申明專利產權、即允許商業化。結果,美國極少數轉基因種子公司發橫財了,而美國整個國家和全體民眾卻面臨農業恐怖主義襲擊的嚴重威脅,為此而消耗的國家資金數額不亞于甚至超過極少數公司所賺的利潤,以至于使美國的轉基因化的農業成了一大“軟肋”、成了破壞美國國家安全實行恐怖襲擊的“軟目標”。若是象核能技術那樣決策,即不搞轉基因技術商業化而由國家授權機構主管應用,就不會發生如此嚴重的安全威脅了。
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那個“農業恐怖主義”文件沒有具體說明哪個國家或組織是實行農業恐怖襲擊的可能的策劃者或行動者,但根據各方面資料匯合看、那是包括中國的(但并非只有中國);然而,那個包括并非出于對中國的敵意、而是出于對中國盲目搞“轉基因大躍進”的現狀考察。譬如,美國大使館解密電文說明,美國方面清楚看到,為金錢利益,中國的轉基因技術泛濫成災到了管理失控和官商學媒聯手公開營私舞弊的程度;如此一來,中國自覺不自覺和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成為對美國搞農業恐怖襲擊的參與者(至少是基因武器材料提供者),同時,中國沒有轉基因食品作物危害風險的防范管理體系,那將使中國很容易成為恐怖分子實行農業恐怖襲擊的目標和由此而發生盲目的對外報復反擊,那將造成對美國安全的嚴重威脅。然而,鑒于外交和安全等考慮,美國聯邦調查局等部門的相關文件資料不便公開地把可能實行農業恐怖襲擊的國家或組織具體列出來。
對中國有識之士來說,美國很重視“農業恐怖主義”、特別是很重視轉基因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基因武器攻擊的防范,并不是什么新鮮事。譬如,在今年兩會上,軍方人士羅援先生就提出了中國應高度重視生物國防建設、對轉基因食品物種可能成為攻擊武器而需要保持高度警惕,為此,中國需要強化本國的生物國防體系和嚴格管制轉基因技術無序泛濫等等戰略性建設的立案主張。
就羅援先生的提案主張,中國農業部官員說那是“危言聳聽”。于是,那些農業官員繼續鼓吹轉基因食品作物“無害”甚至“更安全”的神話;與此同時,他們還用公關等手段,對闡明轉基因食品作物危害風險的記者學者搞打擊報復、甚至試圖通過背后威脅利誘等手段敲掉那些講真話的記者學者的飯碗。
然而,關于以轉基因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基因武器及其規模殺傷力和攻擊可能性等問題,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早在多年前就做了公開的報道評論。
譬如,人民日報媒體(2004年02月10日)轉發的述評說:基因武器有著比核武器更大的殺傷力和應用前景;世界衛生組織曾作過測算,一架戰略轟炸機對完全沒有防護的人群進行襲擊所造成的殺傷面積是:100萬噸TNT當量的核武器為300平方公里,10噸普通生物戰劑可達10萬平方公里,而基因武器的殺傷力要超過普通生物戰劑的10倍甚至上百倍。一旦爆發基因武器大戰,人類將遭受空前的劫難。(摘錄完)。
當時,人民日報媒體發表的同類問題的新聞報道及評論,不止一篇、還有其它。如此,照農業部門那些官員的說法,中國執政黨喉舌早在八年前就搞了多次的“危言聳聽”了?
人民日報媒體那些報道述評是多年前發表的,口氣是“預設”或“預測”。然而,根據上述美國官方發布的一系列“農業恐怖主義”的文獻看,以轉基因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基因武器不但已成為現實、且已經具備足以破壞美國整個農業糧食生產供應系統的攻擊能力了。若不是如此,那么,與農業糧食安全相關的常規管理政策文件應該由美國農業部、衛生部和環保局等主管部門頒發,而不是由美國國防部、聯邦調查局和國土安全部等國防安全部門以“農業反恐”為主題來頒發國家安全政策文件。
換句話說,美國聯邦調查局今年二月發布的“農業恐怖主義”文件,足以說明轉基因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基因武器已經對美國形成了嚴重的國家安全威脅。而照中國農業部門官員的說法,美國白宮、國防部、國土安全部和聯邦調查局等等,都在搞“危言聳聽”、且搞了好幾年和今后還要搞至少十年以上了。
不管怎樣,人民日報媒體八年前陸續發表的關于基因武器及相關風險管理意識的報道評論,說明當時的中國當局的相關決策還是有生物國防的意識的,還是能在金錢利誘面前保持冷靜頭腦、因而能做出暫緩轉基因食品作物商業化的正確的戰略選擇。然而,2007年以后,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
譬如,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應邀擔任美國轉基因種子杜邦公司的顧問(如今,他是美國杜邦公司顧問兼職中國農業部副長),一些農業部門官員及學者成為轉基因公司資助的推銷機構組織的成員代理,而一些院士等也成了轉基因公司的顧問,即實現了轉基因商業利益的官商結合和學商結合;于是,中科院和農業部門不再是為中國當局決策而提供科學依據的專業參謀部門,而是演變成了為外國轉基因公司商業利益而游說中國當局決策部門的公關機構了。
再譬如,2007年,一些官方媒體公開加盟孟山都公司的轉基因年度推銷宣傳陣營,實現了“媒商”結合。于是,那些本來是執政黨喉舌的官方媒體,成了為外國轉基因公司商業利益服務而影響中國社會的宣傳媒體和輿論武器,以至于他們開始封殺封閉轉基因食品作物危害風險闡述的聲音,甚至對拒絕轉基因食品的消費者民眾搞起了政治誹謗、對闡明風險的記者作者搞起了飯碗威脅等手段。
長話短說,2007年以后,出現了官商學媒“四位一體”的既得利益集團,他們壟斷了相關話語權和控制了信息流通,使決策層無法了解真實情況。結果呢,發生戰略性決策失誤,轉基因技術在中國泛濫成災、造成危害而無人過問和無人管理;在外國轉基因品種的攻擊下,中國豆業瀕臨徹底崩潰的絕境,而大米和玉米等糧食作物正面臨著同樣的破產威脅;與此同時,中國出現了5000萬人口不育的問題,……。簡而言之,中國的農業面臨著整體瓦解的命運,而全國民眾的食品安全感已經大體喪失,如同人民日報評論所說、那是“老百姓”成了“老不信”、即出現了民眾對國家的規模不信任。
對比美國官方關于“農業恐怖主義”的文件看,中國的農業糧食供應系統和社會生活已經出現了“農業恐怖主義”活動發生效力的各種跡象。如此,能不能說,中國的農業正在蒙受“農業恐怖主義”的襲擊,而主管部門不但不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職責,反而為基因武器攻擊大唱贊歌、甚至對呼吁國家安全的公民搞打擊報復等惡劣行為的事呢?難道,在轉基因食品作物的攻擊下,中國的豆業瓦解崩潰、中國部分失去了糧食自給能力、全國食品安全感喪失和老百姓成了“老不信”等等事實,都是“危言聳聽”嗎?國家管理陷入了如此嚴重的麻木不仁和安全失控的狀態,還不夠令人咋舌嗎?說到這里,不得不提出一個問題:究竟什么是農業發展國家管理的“制高點”?是國家安全和民眾安全、還是既得利益團伙賺錢發財?
不管怎樣,事實說明,2007年至今,在轉基因食品作物方面,中國發生了戰略性決策失誤;更令人關注的是,相關決策人還沒有改正錯誤的跡象、而是把問題留給下一屆。如此,中國的農業糧食生產供應系統及其安全能否在“農業恐怖主義”威脅面前得以幸存發展,只好是拭目以待了。
主要相關資料來源參考:
英專家預言:基因武器數年內問世。
人民網,2004年10月27日09:55。
http://www.people.com.cn/GB/keji/1056/2946444.html 。
美國聯邦調查局:農業恐怖主義。2012年02月。
FBI: Agroterrorism: Threats to America's Economy and Food Supply。
By Dean Olson, M.A., February 2012 。
http://www.fbi.gov/stats-services/publications/law-enforcement-bulletin/february-2012/february-2012-leb 。
附圖上:2008年到2012年,美國白宮、國防部和聯邦調查局先后頒布的關于“農業恐怖主義”和“農業反恐”政策措施的公告之封面。來源:該文件頒布者各部門網站。
附圖下:美國佛羅里達州官方關于“農業反恐”政策介紹中的農業恐怖襲擊圖景插圖之一。來源:美國佛州農業局。
#-#-#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