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國”的一廂情愿暢想曲
——第二屆外交部藍廳論壇點評
去年12月14日,以“新時期的中美關系”為主題的第二屆藍廳論壇隆重舉行,外交精英云集,言論引人矚目。
據權威媒體介紹:
藍廳論壇是外交部創建的政府、企業、學界、媒體及公眾等中外各界溝通交流的平臺,旨在為社會各界和地方就中國外交政策等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建立新渠道。論壇取名于活動舉辦地外交部南樓“藍廳”。藍廳論壇創辦于2010年12月,目前已舉辦兩屆。作為藍廳論壇的受邀媒體,《廣州日報》國際版特開辟“藍廳瞭望”欄目。欄目將詳細介紹每屆藍廳論壇的精華,權威解讀中國外交的政策宗旨,傳遞中國外交的最新政策,以饗讀者。
在胡錦濤主席即將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之際,以“新時期的中美關系”為主題的第二屆藍廳論壇于14日下午舉行。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駐華外交使節、在華外國工商界人士、知名專家學者以及中外記者等200多人出席。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王緝思主持論壇。
顯然,這是中國精英階層的一個外事沙龍。
層次雖然極高,但所發高論卻讓人很難認同。茲為簡要點評如下。
一,無視現實,一廂情愿
1,“周邊局勢,沒有人能包圍中國”
“我并不認為任何人有能力在亞太地區構成對中國的包圍圈,我也不認為亞太有多少國家愿意成為包圍圈的一部分。”,中國和亞太鄰國的關系是很好的,這些年也取得了很大進展,相互間的利益交流越來越深入,只要看一下過去這一二十年,亞太地區的區域合作和一體化進展就可以知道,中國和本地區國家,所追求的目標實際上是一致的“
癡人說夢。實不值一駁。
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南海攪合,印支半島、次大陸、中亞、蒙古見縫插針,黃海、東海沒完沒了軍演,三艘航母——難道就是為了對付朝鮮?蘇聯瓦解之后,美國的軍事力量逐漸東移,關島夏威夷基地、F22F35不斷加強,是圍堵朝鮮?
“沒有人能包圍中國”——從何說起。美國人不能,不敢?
2,把愿望當成現實
“中美合作不可逆轉”。
“面對風風雨雨中美之間唯有合作,別無選擇。他強調,推進合作應該成為新時期中美關系的主旋律。”
還好,是“應該成為”,話未說滿。
不過,這又怎能“不可逆轉”?一廂情愿,把未來時的或然判斷,當做現在時的肯定判斷使用了。
“不可逆轉”是雙方的事,你能當美國人的家嗎?帝國主義的本性如何,還是溫習下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吧,那才是科學。“新自由”是資本和霸氣的工具,貓論只能給點市儈機智。前蘇聯在戈爾巴喬夫、葉利欽時代 按照美國的意愿圓滿地“轉型”了,后來不也是“逆轉”了嗎?
3,“合則兩利,斗則兩傷”?
作為外交辭令,用用也未嘗不可。如果一廂情愿地當真,就危險了。
再者,當對手氣勢洶洶地向我耀武揚威,把軍艦開導自己家門口時,說這個話,就是示弱了,對手和世人都會看不起。黃海軍演是在家門口撒尿屙屎,蓋茨帶著三艘航母來訪問咄咄逼人,就是這自作多情呼吁出來的。
喁喁仰望,這話恐怕是說給美國人聽的。
人家一心一意‘伙伴’,怎么就不給臉呢?
帝國主義就是戰爭,美國是最大的戰爭的策源地,是世界不安定的根本因素。列寧的論斷并未過時。 兩大陣營的“冷戰”是沒有了,但“冷戰”從未“結束”。東中國海“軍演”接三連四,還不是“冷戰”嗎?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那一次不是美國發動挑動的!
“斗則兩傷”,未必。美國的“核心利益”就是靠著“斗”來保障的。
基辛格說得好:“誰控制石油就是控制所有國家。誰控制糧食就是控制所有人。誰控制金融貨幣就是控制全世界。”不靠著航母、F22和貧鈾彈,能控制這些嗎?
不靠軍事霸權,美國人能夠隨心所欲地脫鉤黃金,靠著印花紙和打白條,靠虛擬經濟剝削全世界嗎?
沒有戰爭,美國的軍工集團的超額利潤從何而來?
李明博前兩任,朝鮮半島日趨和諧,美國不攪合,眼看離卷鋪蓋走人不遠了。
南海不搗騰,東亞南亞的自由貿易區紅火了,美國怎么“重返亞洲”?
華約解散,北約不斷東擴到西太平洋了,這不是“斗”嗎?
世界大局,基本敵我關系不能做出正確判斷,后果是可怕的。
“和平與發展”的論斷是一個戰略性的誤導。從思想上解除了自己的武裝,適應了看過壟斷資本建立全球化統治的需要。
“合則兩利”——“中美國”是一個寄生組合,美國是寄生,中國是寄主,這樣的“合”對美國和中國的買辦階級可以說是“兩利”,對中國人民則是災難。
即使如此,美國之“利”也不以此為滿足。
我生產你消費,你拿走利潤我要GDP,再加上增持美元,這還不行嗎?
俄羅斯四分五裂后還出了個“普京現象”,不“東擴”、不搞“顏色革命”行嗎?
我的“核心利益”,是要你民窮財盡四分五裂,光是“姓資”和“普世”還是不行的——不“斗”,我如何利益最大化!
“合則兩利”,老弟未免太天真。
4,一廂情愿,心知肚明
“他強調,推進合作應該成為新時期中美關系的主旋律。”
“平常心態決定看待分歧的氣度。和任何其他雙邊關系一樣,中美有交往就會有分歧,即使是合作領域,也存在十個手指長短不齊。中美關系順利時,要放眼長遠,對困難估計足一些。關系不順時,要著眼大局,不讓一時一事干擾整體合作。”
從炸館到黃海東海耀武揚威航母訛詐,從支持豢養藏獨疆獨民運法輪以及對臺售武,經濟掏空、軍事圍堵、政治分化,無所不用其極,這僅僅是“十個手指長短不齊”嗎?
說得太輕巧。
“應該”的“主旋律”,一廂情愿,自己也心知肚明。
二,媚美惑眾,用心良苦
“論壇”本應據實論辨,共商國是,藍廳卻一味抒情寫意,猶如音樂沙龍,高奏中美國暢想曲,一面向美國拋媚眼,一面糊弄百姓誤導國民。
“中美之間唯有合作,別無選擇”
“合則兩利斗則兩傷”
“中美合作不可逆轉”
“周邊局勢,沒有人能包圍中國”……
說給美國人聽的,是傾訴,是抒情,祈望打動感動。
也是說給中國老百姓聽的,是教誨,是糊弄,保證推行和諧。
這些高論,完全可以和主流經濟學家許多高論共輝日月。較之諸如“只有拉大差距,和諧社會才能有希望”、 “改革必須犧牲一代人”、“中國人窮因為仇富”、 “窮人上不起因為收費太低”等高論,一點也不遜色,實在是“奇跡”,其用心良苦,定可銘之金石,永垂不朽。
三,信口開河,不顧邏輯
1,國力遜美就得韜光養晦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國力當然是在上升,這是大家已經親眼目睹的事實。但是中國的國力和美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說還有巨大的差距,也是一個事實,特別是我們中國人需要清醒面對的一個事實。崔天凱強調:“崔天凱特別強調,中國不會放棄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他指出,不存在中國國力比過去強了一點兒,中國就要改變外交政策,甚至要改變自己發展目標的事情,中國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暗含前提:落后只好挨打,奴隸邏輯。
2,不稱霸等同韜光養晦
“鄧小平先生也說過,中國永遠不稱霸,即使中國將來發展了,也不稱霸,他這些話現在還是繼續有用的,還繼續是我們的指導思想。”
獨立平等與反帝反霸,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毛澤東時代也是“不稱霸”。但“不稱霸”不等于“韜光養晦”,做縮頭烏龜,只會被動挨打,人家得寸進尺,自己步步退讓。
3,對中國的包圍圈,“不認為有”就是“不存在”
記者現場提問:我們非常關注美國是否在亞太地區聯同日本、韓國等在中國周邊構建起了戰略包圍。
“我并不認為任何人有能力在亞太地區構成對中國的包圍圈,我也不認為亞太有多少國家愿意成為包圍圈的一部分。”,中國和亞太鄰國的關系是很好的,這些年也取得了很大進展,相互間的利益交流越來越深入,只要看一下過去這一二十年,亞太地區的區域合作和一體化進展就可以知道,中國和本地區國家,所追求的目標實際上是一致的。
“我并不認為任何人有能力在亞太地區構成對中國的包圍圈”,是大傻話,不是大言欺人,是大言欺已。
說這傻話,是以“不認為有”取代“不存在”——不存在“包圍圈”,自然“合作是主旋律”啰。
4,兩個“奇跡” 并論,匪夷所思。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所長謂“中美關系已經是奇跡”。
“回顧國際關系史我們就會發現,中美兩國已經創造了奇跡。從1971年乒乓外交算起,中美已經保持了40年的和平共處。兩種不同的文明形態,兩種不同發展階段的大國,歷史上還從來沒有過。”
“兩種不同的文明形態,兩種不同發展階段的大國”——刻意回避“不同社會制度”,普世歸化也。
“和平共處”,就是指不同社會制度間國家關系,“40年”云云,何“奇”之有!
兩個“奇跡”相提并論,倒是“奇跡”:
毛澤東時代“閉關鎖國”,能夠并列“奇跡”,承蒙奉承謝天謝地。然而,毛澤東時代,美國人封鎖中國近30年,包括在朝鮮動武不成,最后不得不紆尊降貴,上門認輸建交,稱之為奇跡,一點也不夸張。
后30年,“打YN給美國人消氣”,建交談判默許對臺售武送美國意外驚喜,黃金儲備作抵押,增持美國國債“救美國就是救中國”,直到大使館被炸的奇恥大辱……這一系列都發生在“站起來后”之后,說奇跡倒也算“奇”!一個“奇”在霸權老大紆尊降貴中國人揚眉吐氣,另一個則“奇”站起來后復又趴下甘受凌辱,二者實在難于相提并論。
面對黃海軍演,論壇上一屆是部長譜寫了“中美雙贏”奏鳴曲,這一次,則由次長為首席琴手演奏的則是“中美國”暢想曲。多年前,劉索拉曾以一篇《你別無選擇》一舉成名,如今,這首中美合作“別無選擇”的暢想曲,但愿也能夠一路暢響下去,一百年不用“選擇”別調。
附:
中美之間唯有合作,別無選擇
崔天凱《新時期中美關系的主旋律》的主旨演講并回答了眾多記者的現場提問。崔天凱表示,面對風風雨雨中美之間唯有合作,別無選擇。他強調,推進合作應該成為新時期中美關系的主旋律。
本報記者受邀參加外交部“藍廳論壇”進行現場報道
開篇語:
藍廳論壇是外交部創建的政府、企業、學界、媒體及公眾等中外各界溝通交流的平臺,旨在為社會各界和地方就中國外交政策等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建立新渠道。論壇取名于活動舉辦地外交部南樓“藍廳”。
藍廳論壇創辦于2010年12月,目前已舉辦兩屆。作為藍廳論壇的受邀媒體,《廣州日報》國際版特開辟“藍廳瞭望”欄目。欄目將詳細介紹每屆藍廳論壇的精華,權威解讀中國外交的政策宗旨,傳遞中國外交的最新政策,以饗讀者。
文/圖 本報特派北京記者 李明波、駱貴卿
在胡錦濤主席即將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之際,以“新時期的中美關系”為主題的第二屆藍廳論壇于14日下午舉行。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駐華外交使節、在華外國工商界人士、知名專家學者以及中外記者等200多人出席。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王緝思主持論壇。
崔天凱發表題為《新時期中美關系的主旋律》的主旨演講并回答了眾多記者的現場提問。崔天凱表示,面對風風雨雨中美之間唯有合作,別無選擇。他強調,推進合作應該成為新時期中美關系的主旋律。
個人資料 崔天凱(主管美大地區事務、新聞工作的副部長) 男,1952年10月生,浙江省人,法學碩士。 1977年~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師范大學教師; 1978年~1979年,上海師范大學外語系研究生; 1979年~1981年,北京外國語學院聯合國譯員培訓班研究生; 1981年~1984年,聯合國總部秘書處會議服務司中文處譯員; 1984年~1986年, 外交部國際司隨員、三秘; 1986年~1987年,美利堅合眾國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生; 1987年~1996年,外交部國際司副處長、處長、參贊; 1996年~1997年,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外交部發言人; 1997年~1999年,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公使銜參贊; 1999年~2001年,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常務副主任; 2001年~2003年,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主任; 2003年~2006年,外交部亞洲司司長; 2006年~2007年,外交部部長助理; 2007年~2009年,駐日本國特命全權大使; 2009年至今外交部副部長。
(據中國外交部官方網站)
胡主席訪美 開啟共贏新篇章
中美合作不可逆轉
崔天凱在演講中首先提到了,胡錦濤主席將對美國的國事訪問。他指出,2011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胡主席訪問美國則是中國外交在這一年的開篇之作。崔天凱說,中美都期待著胡主席此次訪美將開啟中美合作共贏的新篇章,將給兩國人民帶來新的希望和機遇。
崔天凱在演講中指出,2010年的中美關系,更吸引眼球的似乎是兩國關系中的“壞消息”。面對風風雨雨,中美關系這艘航船究竟能不能繼續向著合作的方向前行,駛向更加廣闊的前景?崔天凱說:“我們的回答應該是肯定的、明確的。中美兩國之間唯有合作,別無選擇。加強合作將帶來中美兩國和世界的共贏。推進合作應該成為新時期中美關系的主旋律。”
崔天凱回顧了中美建交三十多年來的歷程,他特別強調中美合作的歷史趨勢是不可逆轉,中美合作的現實步伐也不可阻擋。他指出,奧巴馬總統就職后,中美關系自冷戰后第一次打破怪圈,迅速實現平穩過渡。在過去兩年內,中美元首已七次會晤,兩國政府首腦、立法機構領導人也成功實現互訪或會晤,兩國高層往來的密度、廣度和深度都創造了新紀錄。
困難障礙
“合則兩利”“斗則俱傷”
針對目前中美關系的一些困難和障礙,崔天凱特別指出,過去三十多年來,中美關系從來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在曲折中前進,遇到的困難和障礙不可謂不多,其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是臺灣問題。
此外,兩國之間既存在社會制度、歷史文化、發展階段不同造成的結構性矛盾,也面臨局部利益訴求不同、溝通協調不夠導致的具體分歧。
崔天凱認為,也正因為存在這些問題和差異,兩國對話合作就更顯重要。唯有合作,才能保持和擴大雙方關系的積極面,管控和減少消極因素,使兩國關系的主流始終同兩國長遠利益的需要相吻合。這就是“合則兩利”的前途,否則,只能滑向“斗則俱傷”的結局。
聯系當前中美關系發展的需要,崔天凱提出了三點思考。
思考之一,平等和尊重決定相互交往的高度。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是兩國關系行穩致遠的基礎。
思考之二,相互信任決定互利共贏的深度。無端猜疑不僅沒有必要,而且十分有害于雙方合作。
思考之三,平常心態決定看待分歧的氣度。和任何其他雙邊關系一樣,中美有交往就會有分歧,即使是合作領域,也存在十個手指長短不齊。中美關系順利時,要放眼長遠,對困難估計足一些。關系不順時,要著眼大局,不讓一時一事干擾整體合作。
外交政策 不放棄韜光養晦政策
現場提問:中國是否認為自己的國力在上升,美國的國力在下降,就忽視了鄧小平的韜光養晦等方針政策?
崔天凱: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國力當然是在上升,這是大家已經親眼目睹的事實。但是中國的國力和美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說還有巨大的差距,也是一個事實,特別是我們中國人需要清醒面對的一個事實。崔天凱強調:“美國國力有沒有下降,應該讓美國自己來判斷,我們認定的事實是,它的技術遙遙領先于中國。”崔天凱特別強調,中國不會放棄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他指出,不存在中國國力比過去強了一點兒,中國就要改變外交政策,甚至要改變自己發展目標的事情,中國不會做這樣的事情。因為這并不符合中國的長遠利益,“鄧小平先生也說過,中國永遠不稱霸,即使中國將來發展了,也不稱霸,他這些話現在還是繼續有用的,還繼續是我們的指導思想。”
周邊局勢 沒有人能包圍中國
現場提問:我們非常關注美國是否在亞太地區聯同日本、韓國等在中國周邊構建起了戰略包圍。
崔天凱:“我并不認為任何人有能力在亞太地區構成對中國的包圍圈,我也不認為亞太有多少國家愿意成為包圍圈的一部分。”他解釋說,中國和亞太鄰國的關系是很好的,這些年也取得了很大進展,相互間的利益交流越來越深入,只要看一下過去這一二十年,亞太地區的區域合作和一體化進展就可以知道,中國和本地區國家,所追求的目標實際上是一致的。崔天凱同時表示,美國作為一個世界性大國,它在亞太地區也有它的存在和利益,也有一些歷史上所形成的同盟關系。“我們愿意尊重美國在本地區的合理利益和存在,我們也愿意和美國加強在本地區事務當中的協調和合作。”
五大專家點評:
在崔天凱副外長的演講之后,王緝思主持了專家研討。博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國委員會會長馬振崗、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袁鵬等分別就中美經貿關系、中美戰略互信與安全合作、中美在亞太地區合作、中美關系前景等作專題發言,并與嘉賓進行互動交流。
“期待中美關系新的春天”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王緝思
“期待中美關系新的春天”
未來中美關系是合作還是對抗?我有一個基本判斷,那就是未來的中美關系合作依然是主流。我聽到了中方對胡主席訪美的期待,那就是推進合作應該成為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美關系的主旋律。
有人說現在的天氣很冷,我想起了無論是1972年尼克松總統的訪華,還是1979年鄧小平先生的訪美,都是在寒冷的冬天。我想這表明了中美雙方都期待著兩國關系一個新春天的到來。我看到了中國政府為改善中美關系作出的努力,我也期待著美國政府也作出同樣的努力。
“未來十年合作依然是主流”
博鰲論壇秘書長、前駐美大使周文重 “未來十年合作依然是主流”
胡錦濤主席即將對美國的訪問,將為中美關系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發展確定方向。在第一個十年,中美雙方做到了以合作為主線。我相信第二個十年,我相信也是可以做到的。條件已經具備了,關鍵取決于中美雙方的努力。
中美關系未來發展的一個積極因素就是經貿合作。中美雙方互為對方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國,兩國企業家的積極性都非常高,中美經濟的互補性很強,不形成直接競爭關系。美國從中得到了很大的利益,有助于美國減少通貨膨脹。因此我相信,未來十年經貿關系依然是中美合作的一個積極因素。
“中國從不想與美國爭霸”
中國前駐英國大使馬振崗 “中國從不想與美國爭霸”
中美安全關系依然是雙方最敏感的軟肋,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領域。奧巴馬政府上臺后,中美關系在很多領域都有發展,唯獨安全領域沒有亮點。
最近幾年,不少西方輿論認為中國的崛起勢必會對美國構成直接威脅。我認為這種觀點主要有兩方面的錯誤。首先是時代錯誤。現在是21世紀了,安全觀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那種“一方全贏、一方全敗”的觀點行不通了;其次是對象錯誤。中國走的是一種與眾不同的道路,中國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堅決不稱霸、不當頭,從來沒有與美國爭霸的念頭。所以我認為,未來中美是否會發生戰略對撞關鍵還是在美國。
“中美在亞太有共同利益”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 “中美在亞太有共同利益”
去年中美關系遇到的麻煩,與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有很大關系。美國政府認為,中國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逐漸上升,而美國的影響力在下降。中國的快速發展也引起了周邊國家的擔心。
我認為,中美雙方在周邊國家其實是存在廣泛共同利益。第一,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符合中美共同利益。朝鮮半島是否真的要打仗?歷史已經證明,戰爭手段無法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第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符合中美共同利益。第三,推進地區一體化建設符合中美共同利益。如果中國周邊地區不穩,對中美雙方都沒有好處。
“中美關系已經是奇跡”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所長袁鵬 “中美關系已經是奇跡”
回顧國際關系史我們就會發現,中美兩國已經創造了奇跡。從1971年乒乓外交算起,中美已經保持了40年的和平共處。兩種不同的文明形態,兩種不同發展階段的大國,歷史上還從來沒有過這么長時間的和平。2010年中美關系出現的問題,我更愿意看成是這種奇跡延續下去不可避免的陣痛。
當然,對未來中美關系的期望也不能不切實際。中美關系早已經過了那種高層互訪就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階段,那是40年前就經過的階段。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美雙方應趁著胡錦濤主席訪美的良好氛圍,理性得推動中美關系繼續向前發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