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伊拉克20年的軍事冒險
——兼談美國“邊疆神話”及“開墾精神”
劉伯松
20年前的8月2日,薩達姆派遣伊拉克軍隊侵略鄰國科威特,很快地攻下它的首都,占領整個國家,并把科威特統治者家屬驅出,送至沙地阿拉伯安居。當時,薩達姆為什么這樣做?
伊拉克政府的說法是,科威特產油過剩,油價猛跌,嚴重影響伊拉克的國家收入,影響還戰爭債,薩達姆多次警告科威特都毫無效果,所以,薩達姆不得不采取軍事行動了。同時,跟據報道,薩達姆接見美國大使告知此事時,美國大使說這是他們阿拉伯問題,美國不會插手的。于是,一般人認為,薩達姆的舉動是獲得美國點頭的。
西方不同的說法
可能是薩達姆“誤解”了,美國、英國和其他國家反應極其迅速,一面宣布制裁伊拉克,一面警告薩達姆立即撤退科威特。這是美國在伊拉克20年戰爭冒險的開始。為什么美國這樣做呢?
西方說法不同,也很多。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及主要研究科學家John Tirman教授的分析,可有4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有關薩達姆本人。這位阿拉伯遜尼族強人,以鐵腕手段統治伊拉克、迫害他族、發動伊朗戰爭大災難、企圖研制核子、化學、生物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并期望象征式取代阿拉伯現代英雄——埃及的納薩爾——的地位和威望。根據這種說法,薩達姆挑起區域沖突、不斷威脅鄰國、明目張膽違反人權……。因此,為了區域甚至美國安全,他必須被趕出科威特和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族省,先是軍事遏制,接著制裁削弱,最后在2003年被廢黜,并被判死刑上吊。這是薩達姆應得的下場。這也是美國保守右翼派的典型說法。
第二種說法并不否認薩達姆的獨裁和暴行,但像他這樣甚至比他更壞的統治者有的是,為何美國僅僅針對他呢?這不是雙重標準嗎?因此,這種“壞人”的說法是不足夠成為理由的。這是美國自由派的典型說法。
第三種說法是:石油。美國在伊拉克20年戰爭的第一階段——“沙漠盾”和“沙漠風暴”軍事行動——就是因為科威特巨大的石油貯藏量和接近沙地重要油田。
第四種說法是:以色列。薩達姆公開敵視以色列是眾所皆知的,“沙漠風暴”戰爭時,他甚至向以色列發射scud火箭,也是哈馬斯的熱心支持者。這兩種說法在反美國家相當流行,在美國倒甚少見報,除非是一些邊緣的另類媒體。
因此,一連串的辯護和理由促使美國干預伊拉克20年。
“邊疆神話”和“開墾精神”的伸張
但這些理由并不完整,還有一個深層的原因。美國在外的種種軍事冒險不是偶然的,而是反映了美國歷史的“邊疆神話”和“開墾精神”。怎么說呢?一句可帶過:美國盎格魯撒克遜來到荒野的北美洲,克服了自然大地,克制了野蠻原始部落,奪取他們的資源,最后把北美洲重造自己的形象。于是,美國繼續向西擴展,打來的、買來的、騙來的,慢慢地整個加拿大以外的北美洲都屬于美國了。但美國這種所謂“邊疆神話”并不止于北美大地,它逐漸地演變成為一個概念,一種“開墾精神”,無邊無際,全球化了:拉丁美洲、太平洋、亞洲……
這就是今天的美國,一個永遠在擴張的美國。
二戰結束后,接著是幾乎半個世紀的冷戰,冷戰后美蘇雙霸世界現在變成美國獨霸世界,隨著中國的崛起,今天美國獨霸地位搖搖欲墜,但美國的“邊疆神話”續在,“開墾精神”不滅。伊拉克的冒險也應該從這個角度去分析去理解。雖然石油的誘惑是足夠吸引人的。但伊拉克對美國來說,是異地異族、落后貧窮,恐怖滋生之地,處處威脅美國安全,成為敵視美國不友善的“邊疆”了。它那甚至不存在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威脅著美國安全!因此,它必須要被征服、必須要被改造。所謂伊拉克自由民主,美國的自由民主才受到保障,美國價值才能發揚光大就在于此。
因此,美國說要把自由民主帶給伊拉克,他的戰爭口號就是“伊拉克自由行動”(Operation Iraqi Freedom,原先是Operation Iraqi Liberation的,后來發覺它的簡稱OIL,石油之意,做賊心虛,怕人而改的),把薩達姆丑化為不聽話的“野蠻的獨裁者”,大量石油,企圖改造伊拉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美國價值就是普世價值也就在于此。
“邊疆神話”和“開墾精神”的代價
征服伊拉克不易,改造伊拉克更難。和在越南一樣,伊拉克人民也不買美國的賬!他們不但不合作,與美國攜手繼續共造“邊疆神話”,發揚光大美國“開墾精神”,反而抗拒美國的入侵和“慷慨”。于是,就有了上世紀70年代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禁止石油輸出而導致油價猛增;伊朗伊斯蘭革命;蓋伊達(基地組織)興起……而“伊拉克自由行動”面對的反抗更表明伊拉克人民拒絕這種文化入侵!
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冒險代價也是巨大的。單單2003年開始的伊拉克戰爭的費用已超過3萬億美元了。人命代價更大,不過,“邊疆”往往是暴力所在之地。20年來伊拉克死亡人數難以相信,估計在30萬至50萬之間死于制裁期間(1900-2003);2003年戰爭7年以來,死亡人數相同,可能更多。美國政府從開始就沒記錄,就像當年美國“開墾”西部邊疆一樣。據估計,約有500萬人無家可歸。據多方報道,今天伊拉克生活條件比薩達姆時還差!
當然,美國的外交關系不限于這些軍事冒險,美國也參與各種其他和平往來關系,如各種貿易關系。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二戰結束以來,美國軍事沖突和對抗,從朝鮮半島、東南半島、阿富汗到伊拉克,還有其他數不清的明明暗暗小沖突,也有三、四十年吧。
小結:“邊疆神話”和“開墾精神”的終結?
美國的“邊疆神話”和“開墾精神”,有人說,這是美國的“天命論”(Manifest Destiny),也有人說,這是美國的“全球化”或“普世化”,也許還有人說,這是美國的“帝國主義”。
不管怎么說,美國在伊拉克20年的軍事冒險,恐怕已碰到墻,明年將要撤退,但地球上最大的美國大使館已開始使用了。不遠的阿富汗聽說也在籌劃談判,不久也要撤退,但阿富汗1千萬的軍事基地也許快要完成了。換句話說,美國圍困和監視中國和俄羅斯的運作剛剛開始,并還留下5萬軍事顧問、教官、保安、其他人員和94個軍事基地,美國撤退伊拉克其實并沒有撤退伊拉克!
另外,美國計劃在南韓海岸某小島建立海軍基地監視中國海軍動態、在印尼重新與該國特種部隊合作、在越南鼓勵它與中國談判島嶼與領海問題、在印度鼓勵它阻止中國海軍擴張……美國包圍中國“珍珠防線”已形成了。
美國建國,以開墾精神,以武力以買賣,逐步占領和控制加拿大以外的北美洲,并建立一個美麗的邊疆神話,形成一個特殊的美國。今天,美國價值“普世化”仍繼續這個傳統。美國的伊拉克冒險是不是美國“全球化”的一部分?
因此,美國在伊拉克打退堂是個假象,并不是表示“邊疆神話”和“開墾精神”的終結,美國下一個目標將是中國和非洲。“邊疆神話”再現神話?(2010-08-0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