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危機大事記(二十二)
2010年3月
1日,美國《洛杉磯時報》發(fā)表“中美國”論創(chuàng)始人、哈佛大學教授尼爾·弗格森《美國:脆弱的帝國》,稱美國崩潰“可能瞬間發(fā)生”。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刊出《中國:新的經濟模式?》,說“中國銀行業(yè)的行為,并不說明中國在遵循某種‘新模式’,它們可能重復西方陷入金融危機的同樣錯誤”。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發(fā)表《賣數據繩給中國來絞死我們》,主張美國不應該放松對華技術出口管理。鑒于“中國會不惜觸犯法律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因此“目前向國外轉移大量先進技術確實表明有必要重新審視當前的出口管制體系,但應該著力于加緊而不是放松管制”。
日本《朝日新聞》發(fā)表《中國企業(yè)加速收購日本企業(yè)》。
美國市場觀察網站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敦促中國在匯率問題上采取行動”,“以罕見的直率措辭指出,人民幣的幣值被嚴重低估了”。
2日,中新網據臺灣東森新聞網報道,由于英鎊兌美元匯率大幅下跌,債臺高筑的英國可能淪為下一個希臘。
美國商務部初步裁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銅版紙和磷酸鉀鹽征收反補貼懲罰性關稅。這是自今年2月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銅版紙發(fā)起反傾銷調查和美國初步裁定對從中國進口的無縫鋼管征收反補貼關稅之后,中國遭遇的又一起歐美貿易保護事件。一些中國專家認為,“虎年伊始,我國多個先進制造行業(yè)頻遭歐美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調查和裁決,反映歐美正在將我升級轉型中的新型產業(yè)作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新重點。”
英國《金融時報》刊出《銀行存款構成中國通脹風險》。
《金融時報》中文網載文說,根據歐洲鐵路行業(yè)協(xié)會的一項調查,從現在起到2016年,亞洲高速公路有望每年增長9.3%,大部分增長來自中國。“由于中國自主設計和制造的列車運行結果不佳,目前中國正在運行的高鐵列車采用的都是從法國、德國或日本引進的技術”,但這種情況也可能改變。
3日,美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發(fā)表《垃圾是美國對華最大出口》。文章說,2004年至2008年,美國對華出口翻一番以上,從347億美元增加到715億美元。電子元件、油菜籽和糧食是美國對華出口的傳統(tǒng)三大項。“出口增幅最快、目前已躍升第一大出口項的卻是垃圾”。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有關數據顯示,中國進口的美國垃圾(廢鐵、廢紙等)2004年以后增速驚人,在2006年至2008年期間暴增916%。“值得安慰的是,美國制造至少有一樣東西仍保持著優(yōu)勢,那就是制造垃圾。”
美國彭博新聞社網站發(fā)表《史宗瀚稱中國的隱形債務可能導致2012年危機》。史宗瀚為美國西北大學政治經濟學家。他說, 2010年中國負債占GDP比重為22%,“令史宗瀚擔心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激增的貸款并未列入中國負債占DGP比例的官方統(tǒng)計中”。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刊登《美國將改變定義貧困的方式,這是近45年來的第一次》,說新定義在考慮家庭收入和食品價格之外,還將考慮開支和實物補貼,包括醫(yī)療、育兒、住房和公用事業(yè)等開支。美聯社報道說,新的標準將使貧困率從13.2%提高到15.8%,從3980萬人增加到4740萬人。
英國《金融時報》刊出《中國企業(yè):赴美上市變赴美上庭?》,說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因發(fā)布虛假信息遭集體起訴。
德新社自香港報道,澳門2月份賭場營業(yè)收入16.8億美元,同比增長69.4%,為有史以來第二高的月度數據。2月下半月,日收入達到最高峰,為8755萬美元,“內地賭客推高澳門賭場收入”。
4日,彭博新聞社網站發(fā)表《日本財政大臣應對連奧巴馬都不愿觸碰的銷售稅“禁忌”》,說日本正在尋求避免重蹈希臘危機的覆轍,討論提高銷售稅,表明財政危機十分嚴重。
“美國之音”中文網報道,2009年中國對美國的投資劇增,投資重點轉向服務業(yè)和地產業(yè)。
5日,俄羅斯政府日前出臺一項投資計劃,在未來10年投資200億美元升級改造汽車工業(yè),打造民族汽車產業(yè),使俄羅斯成為世界級汽車生產基地。
英國《衛(wèi)報》刊登《日本:墜落天使》,說東京街頭表面繁榮,但是“日本緩慢發(fā)展的金融危機看來很可能惡化”。
美國彭博新聞社網站報道,2009年上海GDP增長8.2%,達到2183億美元,香港萎縮2.7%,為2107億美元,上海經濟規(guī)模首次超過香港。
6日,美國《紐約時報》發(fā)表《換走生產率》: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以來,普通工人的工資增長低于生產率增長。
數據顯示,2009年美國生產率比1980年提高了40%以上。
但是美國勞工部的這種統(tǒng)計,只計算美國工人的勞動時間,盡管美國擁有的工廠和實驗室在不斷向海外轉移,而在衡量生產率的最終的產品計算中外國工人占很大比例。
我們所認為的生產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一直是由外包在推動。
文章寫道,美國人對他們的經濟實力和弱點非常盲目。“依賴不準確的生產率數據,定會招來災禍”。
英國《衛(wèi)報》網站報道,高爾夫熱在中國驟然升溫。
8日,美國彭博新聞社報道,“魯比尼說,‘極其謹慎的’中國將把人民幣升值限制在4%。”
巴西發(fā)展、工業(yè)和貿易部公布以化妝品和食品為主、包括汽車和家電的產品清單,作為因美國拒絕取消棉花補貼而采取的制裁措施。
9日,法新社華盛頓電,美國實施奧巴馬“推動出口戰(zhàn)略”,重點關注農產品領域,將向外國壁壘宣戰(zhàn)。
彭博新聞社網站報道,2009年美國百萬資產家庭增加16%,而2008年減少27%。
德國《商報》刊登《中國市場上沒有形成泡沫》。
日本《產經新聞》報道,“中國國內越來越多的人預測人民幣將出現升值。否認升值的報道難覓蹤影,容忍升值的論調開始出現”。
香港《南華早報》刊登《知名專家學者拋出中國可能讓人民幣升值的驚人觀點》。
10日,法國《費加羅報》發(fā)表《西班牙:可預見的衰落》,說西班牙處在嚴重危機中,“從一個經濟樣板變成一個危機的國家”。2009年出現33.7%的負增長,2010年還會有1%的負增長,失業(yè)率19%,年輕人失業(yè)率達到40%。公共赤字2009年為12.5%左右,2010年會在10%左右。這是建筑業(yè)成為“單一產品”經濟的結果。危機出現前,西班牙30%的人口直接間接地從事建筑業(yè)。住宅數目2007年底的每年100萬套,已經跌落到如今的10萬套。家庭負債從1999年占年收入70%,上漲到2008年初的140%。
俄羅斯報紙網刊登《稀土州》,說美國開發(fā)大型稀土礦挑戰(zhàn)中國。
11日,奧巴馬在美國進出口銀行發(fā)表演說:
存在對外逆差的國家,需要加大儲蓄和出口。存在對外順差的國家,需要刺激消費和國內需求。
正如我此前所說,中國轉向更加以市場為導向的匯率,會對全球重新平衡做出重要貢獻。
法新社報道這個演說時評論,這是中美政府近期一系列爭論之后“最新出現的沖突跡象”。
境外輿論就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7%發(fā)表議論,稱這是“16個月來最高”,“超過預期”。
美國傳統(tǒng)基金會網站刊出該基金會亞洲問題研究中心亞洲經濟政策研究員史劍道(德里克·西瑟斯)《印度經濟在衰退嗎?》,認為印度經濟在衰退,美國應該引導其進行“市場化改革”。
希臘最大的兩個工會再次發(fā)起250萬人參加的全國大罷工,抗議政府緊縮政策,航空、擺渡、鐵路以及銀行、學校、媒體全部停業(yè)。過去一個月里,希臘已發(fā)生多次罷工。
12日,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過去20年間,韓國潛在經濟增長率縮水至1/3。
《日本經濟新聞》刊文報道,中國地方財政問題愈發(fā)嚴重,預計2010年地方財政赤字將達2000億元,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的瓶頸。
13日,英國《泰晤士報》網站報道,歐盟國家同意向希臘提供250億歐元援助,但是“現在還沒有達成協(xié)議”。
英國《獨立報》報道,中國有望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環(huán)境質量僅是局部改善了,總體還在惡化”,可能成為世界污染最嚴重的國家。
14日,香港《南華早報》發(fā)表《中國對波爾多葡萄酒的愛好超過美國》,稱中國“救了波爾多葡萄酒”。
15日,美國《時代》周刊刊出扎卡里·卡拉貝爾《為債務辯護》,認為美國負債看似龐大但仍屬可控,“經濟規(guī)模急劇擴大,相對于經濟規(guī)模,以全球標準衡量,債務并不特別高”,只要美元維持低利率,不論債務多么龐大,“都是可以管理的”。
美國《新聞周刊》分析豐田事件,發(fā)表《“迷路國家”日本跌至新谷底》。
美國130名眾議員聯名寫信,要求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懲罰中國”。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刊發(fā)克魯格曼《挑戰(zhàn)中國》,要求采取懲罰性措施逼迫人民幣升值,“美國財政部必須停止和稀泥”,“我們要和中國講理,不要搞對抗。但我們已與中國講理多年,至今毫無成果”,怎么辦呢?“現在必須挺身對抗”。
美聯社自華盛頓報道,中國已經連續(xù)3個月減持美國國債,但仍然是美國最大債主。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載文稱,中國2月份CPI同比上漲2.7%,存款利率只有2.25%,表明中國實際利率已經為負。這種狀況的持續(xù),將是危險的信號。
針對美國棉花補貼政策,巴西政府宣布,開始就在服務和知識產權領域對美國采取報復措施進行磋商,包括停止發(fā)放藥品許可證和拒付版權費用等。巴西計劃在服務和知識產權領域向美國每年多征2.38億美元關稅。按照巴西政府上周已宣布的一份對美國商品的制裁清單,將對美國工業(yè)產品每年多征5.91億美元的關稅。
16日,路透社報道援引奧巴馬發(fā)言人對記者的談話,稱“白宮今天說,奧巴馬希望中國采取更為面向市場的機制來處理其匯率問題”。
美國民主黨、共和黨兩黨14名參議員提出議案,呼吁奧巴馬政府就人民幣升值一事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
美國《外交政策》發(fā)表經濟學家丹·紐曼和前財政部副部長、深圳發(fā)展銀行董事長弗蘭克·紐曼文章《不要干涉人民幣》。
星島環(huán)球網據美聯社消息報道,“韓國中產階級持續(xù)崩潰,在韓國人口中所占比例持續(xù)減少”。中產階級崩潰導致各種收入均衡指標日漸惡化。
美國眾議院健康委員會批準總額達110億美元的救助法案,以救助在“9·11”廢墟工作受感染、患上癌癥或呼吸道疾病的救援人員和工人。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和美國《華盛頓時報》網站3月15日和16日分別載文稱,美國谷歌高層管理人員中,“99.9%地確信,谷歌將執(zhí)行關閉在華搜索引擎服務計劃”。
17日,美國參議院通過175億美元的創(chuàng)造就業(yè)方案。
美國《紐約時報》發(fā)表社論《中國會聽嗎?》,稱中國不讓人民幣升值,是一種“挑釁”,這“不但會擠占美國商品的空間,還會擠占其他發(fā)達國家的出口,威脅這些國家的經濟復蘇”。文章把中國置于“需要全世界來教育”的地位,號召各國和國際組織共同逼中國就范。
法新社華盛頓電,《專家:強迫升值人民幣可能最終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法新社華盛頓電,“分析人士說,強迫人民幣升值可能適得其反”。
法新社布魯塞爾電,“在歐盟抱怨中國采取保護主義行為的背景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天對美國要求允許‘被嚴重低估’的人民幣升值表示支持”。
世界銀行季度報告將中國2010年GDP增長率上調至9.5%。
美國《華爾街日報》發(fā)表《外國企業(yè)對華關系惡化》,“美國之音”中文網發(fā)表《外企擔心在華營商環(huán)境惡化》,宣傳“中國的民族主義正在抬頭”,“中國入世所催生的自由化進程正在逐漸停滯”。
18日,《經濟參考報》發(fā)表原載美國《大西洋月刊》第3期的《一個新的無就業(yè)時代將如何改變美國》,說美國失業(yè)率可以略有下降,但是“衡量失業(yè)和就業(yè)不足的最全面標準”在2009年10月份達到17.4%,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最高的。2009年一年,已經有44%的美國家庭,出現過失業(yè)、工作時間減少或減薪的情況。文章提要為:
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在清華大學演講說,“并非只有美國希望在人民幣問題上有所作為”。
美國《華爾街日報》發(fā)表《人民幣成為替罪羊》,主張在人民幣自由兌換而非匯率問題上對華施壓。
香港《南華早報》刊出《盡管警告不絕于耳,但中國并非即將破滅的泡沫》。
英國《金融時報》發(fā)表《亞洲的通脹妖怪跳出瓶子》。
路透社報道,中國對澳大利亞小麥需求大增,說過去5個月里,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約40萬噸小麥,成為澳小麥第三大出口國。
美國《紐約時報》刊出《瑞士制造商答謝中國市場》,說“中國消費者救了瑞士表”。
美國《華盛頓郵報》刊出《皮尤報告顯示,多代同堂的家庭達50年來最高點》,說這是因為“美國很多家庭要面對失業(yè)和付不起按揭的困境”。
俄羅斯《導報》發(fā)表俄羅斯央行原第一副行長奧列格·維尤金《危機遠未結束》,認為全球經濟危機遠未結束,俄需要利用間歇期調整政策。
19日,國際勞工組織發(fā)表報告稱,經濟危機已經導致全球喪失160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制造業(yè)大約喪失940萬個工作崗位,占一半以上。
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關閉位于5個州的7家銀行。美國今年破產銀行數量升至37家。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國2009年共破產銀行140家,創(chuàng)1992年以來最高紀錄。格林斯潘在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fā)表最新研究成果《危機》,承認監(jiān)管不力是導致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
20日,德國《青年世界》發(fā)表《籠罩在中美國上空的云》。原文提要為“相互依賴讓超級大國癱瘓:華盛頓敦促北京讓人民幣升值,但是中國經濟承受不起這樣的壓力”。
21日,阿根廷工業(yè)和旅游部宣布對原產于中國的鞋類采取最終反傾銷措施,以保護本國制鞋工業(yè)。
22日,美國《時代》周刊刊出美國基金會經濟增長項目政策主任邁克爾·林德《乏味的時代》,認為人類正生活在“技術停滯時代”。
法國《回聲報》發(fā)表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努里爾·魯比尼《歐元區(qū)和負債國左右為難》,認為歐洲各國財政刺激計劃的推出和私營部門虧損的“社會化”,也就是用加大公共債務的方式來解決私營部門的債務問題,是有風險的,整個歐洲都“面臨著進入惡性循環(huán)的危險:預算赤字、經常項目收支失衡、外債日益沉重、經濟陷入停滯”。
日本《產經新聞》發(fā)表《美中貨幣戰(zhàn)令人堪憂》,說從長遠看,“人民幣緩慢升值對中國來說是上策”。
俄羅斯《導報》發(fā)表《瞄準鏡下》——
美國人在低價人民幣中獲得了許多好處。美國低價獲得了實用的產品,如服裝、鞋子、電器等等。實際上中國的政策對美國有利。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當天發(fā)布的報告認為,中國經濟在未來二三年里不會出現大波動,但難以維持當前的增長速度。
23日,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在其網站公布《不公平的對華貿易造成國人失業(yè)》,說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使2001年到2008年間美國失去240萬個就業(yè)崗位。
《世界新聞報》發(fā)表《美國養(yǎng)老金虧空近兩萬億》,稱美國已有地方政府因無錢償還養(yǎng)老負債而不得不申請破產。
24日,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鐘山與美國財政部長莫蒂西·蓋特納會談。其后《華爾街日報》網站25日報道,“中美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發(fā)出和解信號”。
日本國會通過2010年財政預算,年度新發(fā)國債規(guī)模約44萬億日元,比上年增加33.1%,占總預算支出比例高達48%。舉債成為日本政府最大財源。
葡萄牙信用評級遭降,歐元對美元匯率跌至10個月來的最低點。
25日,歐盟首腦峰會同意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手,援助債臺高筑的希臘。因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來被視為“不發(fā)達國家債主”,此舉引起議論。德國《金融時報》稱,現在“另一個病人已處于重癥監(jiān)護狀態(tài),這個病人就是整個歐洲”。美國《華爾街日報》也說,“歐洲已經是世界的病人”。俄羅斯《新消息報》26日的文章指出,“歐洲還將面臨8年危機”。
26日,世界貿易組織數據顯示,2009年世界貿易量縮減12.2%,貿易額下降23%,是二戰(zhàn)以來最大的。美國出口額下降18%,中國下降16%,日本下降26%。2009年全球進口也受到重創(chuàng),美、中、日分別下降26%、11%、28%。2009年中國超過德國成為世界頭號出口大國。該組織說,2010年,世界貿易量有望增長9.5%,
27日,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同美國三大信用卡公司——維薩、美國運通、萬事達——討論了向世界貿易組織起訴中國的可能性,以向中國施壓,迫使中國開放信用卡市場。貿易政策咨詢師大衛(wèi)·哈特里奇說:“如果美國政府想對中國來硬的,信用卡是個很有用的案子”。
《日本經濟新聞》說,日經股指已經連續(xù)上漲7周,比去年3月末上漲了35%,短期內呈現過熱狀態(tài),2010年上半年可能總體呈現上漲趨勢。26日東京股市日經股指大幅度上漲,創(chuàng)2009年以來新高。主要原因是外國投資者大量買入。
28日,美國《洛杉磯時報》刊出《中國到處都是人,卻沒足夠的手干活》。
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簽署最終股權收購協(xié)議,以18億美元收購該公司旗下沃爾沃轎車100%股權以及相關資產。英國《金融時報》稱,這是中國迄今在收購知名豪華品牌方面的最大手筆。
29日,英國《金融時報》刊登記者艾倫·貝蒂《華盛頓準備迎接棘手的人民幣問題辯論》,說美國專家正在探討壓人民幣升值的策略,這個“郁積已久的白熱化問題”,“有可能再次燃起熊熊烈火”。
法新社自華盛頓報道,“美國批評北京故意壓低人民幣價值以獲得貿易優(yōu)勢;與此同時,世行行長羅伯特·佐里克今天說,中國該調整人民幣幣值了。”
法國《論壇報》發(fā)表《人民幣不升值,七國集團就不能擺脫危機》,呼吁日本和歐洲,通過支持美國壓人民幣升值以擺脫危機。
英國《金融時報》刊登斯蒂芬·羅奇《責怪中國解決不了美國的問題》,認為從谷歌到人民幣,美國沒完沒了地緊盯“中國問題”不放,中國被當作美國一切問題的罪魁禍首,“這反映了政治替罪羊和糟糕經濟學的一種潛在的有害組合”。政治壓力是基于美國工人的焦慮。它建立在糟糕經濟學基礎上。2008-2009年,美國與90多個國家有貿易赤字,美中貿易僅占中國貿易總量的12%。
法國《回聲報》發(fā)表《嚴重分化的印度》,說廉價勞動力是印度經濟增長的秘密法寶,印度經濟增長只有3億人受惠,另外7億人極度貧困——
在印度拉賈斯坦邦的焦特布爾市市郊,有一所工科學校。學校的大門宏偉氣派,非常現代,可是從側面卻可以看出整棟樓的陳舊破敗。這所學校反映的,正是印度的尷尬。在超級現代和極端破敗之間,真實的印度到底是什么樣子?
俄羅斯《專家》周刊載文稱,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金融資本提供者”,“這是世界金融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30日,法新社報道,搜尋人員找到全球最大主權基金——阿布扎比投資局總裁謝赫-阿卜杜拉的尸體。四天前,他乘坐的滑翔機在摩洛哥一個人造湖附近墜落。他的投資局規(guī)模達6000億美元,大量投資于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qū)。他本人被美國《商業(yè)周刊》列為全球百大權力人物排行榜第27位。分析人士擔心,他的意外身亡,可能導致該投資局內部權力紛爭和管理混亂,引起市場波動。
日本央行一份研究報告表示,中國不太可能經歷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日本所面臨的資產價格泡沫破滅,但資金快速流出,可能導致房地產價格大幅調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在布加勒斯特發(fā)表演講說,“歐洲經濟體面臨的風險,是掉到第二梯隊,不能像美國和亞洲那樣躋身第一梯隊。”
31日,香港《信報》刊出社評《通脹籠罩亞洲,香港漸次加風》,列舉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qū)通脹數據:
香港2月份通脹率2.8%,高于1月份的1%。繼地鐵宣布從6月1日起調高票價,煤氣也宣布加價2.8%。年初已經加價的公共事業(yè),則有中電、天星小輪及山頂纜車。
印度批發(fā)價格指數漲幅2009年6月為負1%,11月到2010年2月同比漲幅從5.6%跳升到9.89%。
越南通脹率7個月內上升超過1倍,達8.5%。
菲律賓通脹率連續(xù)3個月高出4%。
韓國中央銀行公布,韓國2009年人均個人負債高達1794韓元(1美元約合1130韓元),超過人均國民總收入(GNI)2192萬韓元的80%。這是韓國人均個人負債自1975年開始統(tǒng)計以來的最高水平。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