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成為垃圾場
——哥本哈根思考之二
馬也
哥本哈根會議是西方發達國家同第三世界在生態和環境問題上矛盾的延續,一次比較集中的爆發。它貫穿會議的始終,決定性地影響著會議議程和幾乎每個主要環節。矛盾不會靠這樣的會議解決;挑開了,私下交易和外交辭令暫且擺在一邊,相當規模地爭吵一通,繼續積累和逐步走向激化就是了。
西方工業國的產生、發展和發達,從一開始就基于對人的剝奪和對自然的剝奪這樣兩個支點。起初是在幾個國家,后來則擴大為一定地區,然后是上世紀末以來的全球。在這些國家內部,多少還可以看到溫文爾雅、真真假假的紳士風度,在第三世界即其全球體系的邊緣,這種風度往往蕩然無存,被一覽無余的欺詐、貪婪、殘暴、野蠻取代。
對自然的掠奪,在拉美留下廢棄的礦井、干涸的河流、荒蕪的耕地、砍伐殆盡的雨林和流血的土地,在非洲留下戰亂、災荒、饑餓、疾病和遍地尸骨。在揭露與此相關的“戰勝者講述的歷史”即“被官方歷史掩蓋和篡改的歷史”方面,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兩部著作,具有經典的價值。[i]
一部是烏拉圭作家愛德華多·加萊亞諾的《拉丁美洲切開的血管》。它被引入中國出版的,已經是1984年的第38版。那里有玻利維亞的波托西,一座豐饒而美麗的山峰,曾經用白銀養活歐洲和造就一座因此聞名世界的、最富有的城市。一切閃光的東西都消失了,現在留下的,是800萬具印第安人的尸體,還有“哭泣過的山”、失業、廢石堆和舊巷道。一位當地的老人說:“這個城市給予世界的東西曾經是最多的,但是現在它擁有的東西卻最少。”
另一部是英國記者保羅·哈里森的《第三世界——苦難、曲折、希望》。作者遍游23個第三世界國家,第一次全景式地揭露西方對第三世界生態和環境的破壞,把這種破壞擺在一種具有歷史意義的、舉足輕重的地位?!膀滉査僚埃簾釒У亩蜻\”、“非洲的生態災難”、“拉丁美洲:生死攸關的土地”,成為這部著作的獨立章節。
西方征剿和搶奪殖民地的戰爭,跨國公司的活動,制造了第三世界的山河破碎和畸形存在,形成阻礙第三世界健康發展的現代世界秩序。在保羅·哈里森的著作里,北美和西歐控制著世界礦物燃料進口總量的2/3,金屬礦產和鋼鐵的3/4,有色金屬與非金屬礦產的4/5。1970年,第三世界生產世界各類礦產的30%,自己消耗6%,4/5出口到西方。1975年,北美和西歐所耗能源超過世界總消耗量的一半。這年的計算顯示,美洲人均消耗能源相當于813公斤煤、亞洲545公斤、非洲395公斤,美國為11000公斤,歐洲4000公斤。
也是那個七十年代,美國總統福特簽署一份文件——美國國家安全備忘錄200號,提出美國應該通過各種方式限制第三世界工業化和人口增長,避免其消耗大量自然資源影響到美國的國家安全和海外利益,同時要求“美國必須隱瞞從發展中國家獲得自然資源的真實意圖,應讓人們覺得美國的計劃不是自私的而是利他的,否則有可能引起其他國家的強烈反彈”。
一切都在繼續。“限制第三世界工業化和人口增長”在繼續?!皬陌l展中國家獲得自然資源”在繼續?!半[瞞”也在繼續。凡此種種,都在以更糟糕的方式繼續。1995年,舊金山費爾蒙特飯店,從喬治·布什、撒切爾、布熱津斯基、戈爾巴喬夫到一幫代表性大款大腕,積聚于此,召開一次西方政界、商界、學界領袖擴大會議,確定他們“通往二十一世紀的道路”:“20比80”的世界?!澜缰涣粝滤麄冞@個20%人口就可以了,80%“剩下的多余無用的居民”和“被排擠出局的人”,則只能清掃街道、家庭幫工,或者任其自消自滅。其中包括“富裕國家將不再有數量上值得一提的中間階級”,絕大多數屬于第三世界。[ii]
第三世界的資源仍然源源不斷地流入西方。想拿走的拿走了,想留下的留下了。按照美國國家安全備忘錄200號的規定,“各種方式”的家族增加了新成員。一個是從西方遷來高污染、高耗能和沒有發展前途的夕陽工業,另一個是從西方運來他們的工業廢料和生活廢料。一片癡情,迎上去“接軌”嗎?卻接上一個第三世界成為全球垃圾場的“軌”。
2006年英國數據顯示,其國內垃圾處理率18%,大量垃圾被運到第三世界??铺氐贤哒?,這年來自西方的500噸毒垃圾傾倒在它的港口城市阿比讓,導致17人死亡、10萬人健康受損。2009年巴西圣保羅發現的一批英國垃圾中,有使用過的醫療注射器、留著血污的血袋、廢棄馬桶墊和尿片。印度是世界最大的電子垃圾場之一。英國的《金融時報》,曾提供這樣一幅印度大城市的現代風俗畫:周邊是如山的垃圾,和在黑色塑料之間翻找殘羹剩飯的瘦得像山羊一樣的人們。在印度尼西亞,官方承認的國外垃圾沿海非法入境點,在2000處以上。
印度媒體載文,說按重量計算,美國對中國出口最多的是垃圾。美國媒體也報道,2004年到2008年間,美國向中國出口額翻了一番以上,從347億美元增加到715億美元。其中“傳統三大項”為電子元件、油菜籽和糧食,增幅最快、已經成為第一出口項目的,是垃圾。2000年到2008年,中國進口美國垃圾暴增916%。[iii]
哥本哈根會議主要討論的主要問題是氣候。垃圾同樣是造成氣候發生不利于人類生存的變化的原因之一。在西方工業化國家內部,富人制造垃圾而窮人被垃圾包圍。在全球,富國制造垃圾而窮國被垃圾包圍。災難最終吞噬著窮人和窮國。一個集中的結果,就是氣候。哥本哈根會議期間,非政府組織“德國觀察”公布的一份《全球氣候風險指數》,說“貧困國家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1990年到2008年間,受極端天氣影響最嚴重國家依次是:孟加拉國、緬甸、洪都拉斯、越南、尼加拉瓜、海地、印度、多米尼加、菲律賓、中國。[iv]
垃圾問題,氣候問題,以及整個地球的環境生態問題,是目前世界經濟政治秩序的必然產物,是在這一全球秩序的范圍內無法解決的問題。這種秩序不斷地制造問題,每一次解決問題的步驟,都不過在徒然深化舊問題和增加新問題。在西方國家,垃圾處理廠的選址往往涉及到政客的得票和丟票。在全球,用垃圾淹沒第三世界,已經在引發無法遏止的憤怒和抗議。2006年8月,特特迪瓦阿比讓人民對進口洋垃圾的回答就是,幾乎亂拳打死批準進口的運輸部長科貝寧。
1997年,美國學者詹姆斯·奧康納出版《自然的理由》,提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生態危機并存的雙重危機理論。該書的重大貢獻,在于揭示西方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已經走到這樣的地步,即它無論在經濟方面或是在地球的環境方面,都在日益暴露出無法掩飾的不可持續性,失去存在的依據。資本的積累和擴張及其全球性的不平衡發展,對人的壓迫和盤剝走到極限,對自然的掠奪和破壞也走到極限,導致自然修復能力的消耗與衰竭,使這種消耗和衰竭成為不可逆轉的過程。哥本哈根會議,把它作為全球生態危機的制造者,送上了被告席。受到最大傷害、在即成全球秩序中再也找不到出路和產生出希望的人們,正在成為最嚴厲的審判官。
在哥本哈根會議的會場之外,聚集著十數萬示威游行的人們。他們不信任會議的討價還價會有什么成果,高呼著有鮮明政治色彩的口號。民間組織在同一城市舉行自己的“人民氣候大會”,通過《制度改造——不是氣候變化》的宣言,拒絕目前世界秩序下的市場主導和科技為中心的解決方案。
人類從現存世界秩序下的解放,既是人的解放,也是自然的解放。徹底擺脫雙重危機的,只能是雙重解放。解放的旗幟,將從現存世界秩序的最大受害者那里,從失去苦難之外再不會失去任何東西的人們那里,飄向全世界。
美國學者約翰·H·福斯特,在《每月評論》2010年1月號發表《為什么要進行生態革命?》,引述美國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研究所主任、著名氣候學家詹姆斯·漢森的話,把我們這個世界持續惡化的生態狀況,稱為“通過放大反饋加劇形成的引爆點”。2009年9月,這位學者因為反對破壞環境而遭當局逮捕。福斯特認為,世界面臨經濟帝國主義和生態帝國主義的現實,“生態革命時代的主要歷史代表和發起人,要從極可能最早被即將來臨的災難所打擊的第三世界群眾中重尋找”。
2010年3月18日
--------------------------------------------------------------------------------
[i] 愛德華多·加萊亞諾《拉丁美洲切開的血管》,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版;保羅·哈里森《第三世界——苦難、曲折、希望》,新華出版社1984年版。
[ii] 漢斯-彼得·馬丁、哈拉爾特·舒曼《全球化的陷阱——對民主和福利的進攻》,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
[iii] 《垃圾圍城在多國變政治話題》,《環球時報》2010年3月17日;《垃圾是美國對華最大出口》,美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2010年3月3日。
[iv] 法新社哥本哈根2009年12月8日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