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事科研與轉基因
作者:劉仰
美國科技很發達,這毫無疑問,簡單說一下美國科技發達的規律,也許有助于了解轉基因的秘密。美國的科技發達有一個典型特征,就是軍事科研與民用技術的關系。在美國早期歷史上,這兩者的關系還不很明顯,或者說不太密切。例如,愛迪生的很多發明都以民用為最終目標。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曼哈頓計劃的實施,使得美國軍事科研與民用科技的關系日益緊密。
曼哈頓計劃的目的是制造原子彈,軍事目的達到了,該計劃中的很多輔助成果,便逐漸轉為民用。但是,核技術的關鍵部分,還在軍事控制領域。此后,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同樣是一個耗資巨大的軍事科研計劃,目的是與前蘇聯軍備競賽。阿波羅計劃的很多副產品,也逐漸成為民用技術。一些與我們現代人生活比較密切的,例如無線通訊、網絡等,最初都是軍事科研計劃,然后轉為民用。以至于我們現在很多人玩的電子游戲,最初也是軍事目的的仿真模擬。
美國的軍事科研與民用技術之間,除了表面上看到的這種關聯,還有什么規律?軍事科研為了達到它的目的,往往不惜成本,投入巨大。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如果軍事科研的成果,只能用于軍事,那么,除非打仗,它所花的錢基本上只是純粹的開銷。美國雖然富裕,也不能任龐大的軍事科研經費只開花不結果。因此,美國總是將一部分軍事科研的成果轉化為民用,通過壟斷專營、知識產權等方式,保證軍事科研的投入能夠從社會上收回一部分,甚至還能賺錢。信息技術讓我們能夠看到一些端倪。我們現在民間使用的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雖然已經很方便,但是,與美國在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中的軍事化信息技術相比,還是顯得很落后。這種關系就折射出美國軍事科研的核心技術,與部分轉為民用技術之間的差距。這種差距是故意的。
核技術如此,航天技術如此,信息技術如此,生物技術同樣如此。美國的生物技術研究以前并不發達,自從二次大戰期間與英國開始合作,并暗中同德國較量,美國的生物化學技術開始了較快的發展。日本戰敗后,美國獲得了日本731部隊的全部研究材料,美國的生化武器技術逐漸開始領先世界。尤其是,當全世界都將此殺人武器的研究視為不齒的時候,美國卻花了幾十年時間,秘密研制生化武器,并且在上世界70年代,由尼克松宣布加入修改后的“日內瓦條約”,明確任何國家擁有、研制生化武器都是非法,美國在生化武器方面的領先世界,已經無可動搖。此后,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基因技術在民用領域開始出現。
按照我們能夠看到的美國以往軍事科研與民用技術的關系,我認為,美國在生化武器領域的軍事科研已經有了絕對領先的成果。為了平衡此前在生物技術軍事化研究中投入的成本,美國將一部分生物類軍事科研成果轉化為民用技術,其中一部分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轉基因技術。這也從一個側面讓我們理解,為何那些“民用”生物技術專利,絕大多數都在少數幾個大公司手里,就如同美國幾個研制軍用飛機的大公司。同時也讓我們理解,為何少數幾個掌握生物技術專利的大公司在社會上如此臭名昭著,依然在美國活得很好,而且,與美國政府、美國軍方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同時,軍事化的生物技術部分轉為民用,也可以看成是對其成果的一種檢驗。
所以,簡單來說,轉基因技術不過是美國軍事生物技術的一部分,我們目前在民用領域能夠看到的轉基因技術,與美國沒有公開的軍事化生物技術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美國軍事科研與民用技術的關系,也可以倒過來看:只要美國在哪個民用技術領域領先,那么,在對應的軍事領域,美國一定有更領先的優勢。美國前幾天宣布,不追求所有國家都加入“防核擴散條約”,等于是宣布,當今世界上,在核技術領域,美國已沒有多少領先優勢,最多還有點資金的優勢。而美國嚴防其他國家發展和研制生化武器,說明它要確保自己在這一領域已經獲得的優勢。這一優勢的外在體現,就是我們在民用科技領域能夠看到的轉基因技術。我毫不懷疑地認為,轉基因技術的軍事科研源頭及成果,就是像曼哈頓計劃那樣,是為了殺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