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清荷:《C型包圍》中的中國危機與美國意圖
一枝清荷
有一本書,叫《C型包圍》,是一位叫作戴旭的軍人寫的,在中國知道的人不算太多,喜歡的人卻不少。對我來說,這實在是一部值得細讀的書。因為在細讀之后,它會讓你感覺到一種痛,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就這么悄無聲息地襲來了。我不知道讀過《C型包圍》的人,是否與我有同樣的感覺:有時候,半夜里醒過來,摸摸胸口還在跳,就會很高興,因為活著就意味著還能再把《C型包圍》讀一遍,而讀《C型包圍》就意味著還活著。在這個處處有著生存危機、信用危機、道德危機以及戰爭危機的背景下,《C型包圍》所暴露出來的危機感,不僅僅只是作者的危機,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危機。所以對于《C型包圍》,我想把自己的表達說給兩種人聽:一種是讀過《C型包圍》的人,另一種是將要讀《C型包圍》的人。
讀過《C型包圍》人知道,初看寫的是中國面臨的困境,實際上主要寫的是美國咄咄逼人的全球戰略。作者以軍人的獨特視角和敏感性,向我們展示了世界的另一面:戰爭,是一種超乎尋常的現實。它不僅僅只是生活在紙上,電影鏡頭里,而是和我們每時每刻生活在一起。這是一個非凡的現實,這種現實表現在作者的論述中,就是和平與發展僅僅是事情的表象,我們所看到的和認識的一切,恰恰是被人為操縱的,是帶有某種目的的。我想任何一個愛國者,當他意識到這點的時候,都是不可能冷靜的。
《C型包圍》最大的價值就在于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美國。從戴旭的分析里,中國目前的地緣戰略態勢,已經陷入美國組織的C形包圍之中。這個C字形包圍,很類似中國圍棋中的“虎口”,是危險萬分的態勢。我們知道在冷戰期間,中國是處在美國的新月形海上包圍之中。如今,C字型包圍讓現在的中國多了一個陸地上的新月。而這種態勢,結合中國內部民族地區出現的動亂與外部環境的日益惡化——中國,又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C型包圍》中的美國,是一個人格化的美國。就像電影《黑客帝國》中的那個“母體”——她無所不包,掌控一切,她不帶任何感情卻又狡黠無比。這是一個可怕的對手,但想要成功地與這個對手周旋,就必須去充分了解它,去深刻認識它。那么我們該怎樣應對?怎么去入手?在這些行為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從當前流行的“種族沖突論“或者“文明沖突論”之類的論調,我們可以得到一些片面的結論,可這些東西歸根到底只會把我們的認識引入歧途;而沿襲冷戰思維,將美國與中國的沖突簡單看作意識形態的斗爭,或者所謂“民主與專制的斗爭”,則是幼稚的,不符合現在兩國的實情。
國家間力量的角逐,廟堂之上的縱橫捭闔。究其根源,當然最終要歸結到國家利益。但是什么叫國家利益呢?如果將國家利益僅僅看作這個國家所有人的利益,將國家看作鐵板一塊,將國家行為背后的動機簡單理解為“理性人”的利己。這樣的比喻自然是生動而形象的,但并不能使我們對此的理解更進一步,甚至并不能夠使我們走得比“種族沖突論”更遠。要能夠使認識上升到科學的層面,就必須懂得:國家利益絕不是一個籠統的全民概念,而應該是一部分人的利益,這一部分人也就是所謂“統治階級”。
因此研究美國做事的邏輯,不如研究美國統治階級做事的邏輯。美國的統治階級,毫無疑問是資本家。資本家處于統治地位,永遠繞不開的一點是利潤。無論是鴉片戰爭,羊吃人的圈地運動、黑奴貿易,還是發動世界大戰,我們需要搞清楚,資本家及其所控制的政府中,資本無限擴張,追求利潤才是他們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動機。除此之外的殺人、放火、販毒,甚至種族滅絕都只是附帶的東西,因為這些并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
事實上,追逐利潤的本性經常也可以被其他東西掩蓋。經過二十世紀世界戰爭與世界革命風潮的洗禮,美國政府并不是簡單地如企業一般追逐當前利益,一個“好”的政府會維護一個統治集團的整體和長遠利益。此外統治階級也會有分化,出現直接掌握政權的階層。因此,美國政府與其說是一個資本家的政府,不如更確切地說是一個屬于華爾街金融大鱷,大軍火商和能源巨頭的政府。利潤無疑是背后唯一的推動力,然而具體到美國的情況,美元和軍隊才是這個現代羅馬帝國的核心。唯有通過美元的強勢,美國才可以向全球收取鑄幣稅,華爾街的金融巨鱷則可以順利通過金融杠桿來剝削全世界。而維護美元強勢的地位則必須依靠分布于全球的軍事基地和航母,依靠對中東等關鍵地區的實際控制。美國軍事力量的全球布局,美國正在不斷進行的反恐戰爭與美國賴以大發其財的金融戰爭。這三者構成了一個整體。因此可以這么說《C型包圍》的三個部分,是準確抓住了美國全球戰略的要害。對于美國而言,其長遠利益不是別的,就是保持目前這樣一種地位,其他的短期利益必須服從這一長遠目標。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中國和美國的關系究竟是怎樣呢?從美國資本家的視角如何看待中國的發展?
我們需要明確的是,中國是美國全球戰略最重要的一環,中國的改革開放與經濟建設,是符合美國當前利益的。這不僅僅體現在充斥美國各大超市的中國制造,近萬億美元的國債持有,更重要的體現在中國國內大大小小的美資公司與被美國控股的合資公司。這些企業源源不斷地將利潤輸往美國;而將環境污染、能源消耗,和漂亮的GDP數據留在中國。美國和西方,為什么要來中國投資?是他們大發善心?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不依靠這些外國投資和外國工廠,就無法解決農民工的就業以及地區經濟的發展。這種說法在目前中國的社會背景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清荷認為,比起我國對于外來投資的需求,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才更加地刻骨銘心。對資本主義而言,什么叫先進生產力?是那些機器人,高端的自動化工廠么?如果你是這樣看問題,那無疑是片面的。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先進生產力就是以更低廉的勞動力價格,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因此,在某些特定情況下,黑煤窯與血汗工廠代表的才是資本主義的“先進”生產力。資本對廉價勞動力的需求,正如吸血鬼對鮮血的需求一般。發達國家為了預防國內發生革命而普遍采取的對勞動力自由轉移的限制,必然促使其國內工廠和附加值較低的產業向第三世界,向勞動力價格更低廉的地區搬遷和轉移。這種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這樣的轉移也就必然伴隨著投資與技術轉讓,也就必然表現為接受投資地區經濟和市場的繁榮。但這種繁榮,并不屬于多數中國人,而恰恰是屬于美國資本及其在中國的代理人。中國這樣的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受到美國歡迎的。
可是對美國而言,事情不會總是一帆風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美國的技術和資本優勢可能弱化。雖賺得盆滿缽滿,但也培養起自己的對手:中國新興的資產階級未必會滿足于別人吃肉,自己喝粥。這是由資本的本性決定,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而中國國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并且擁有優質廉價的勞動力,政治軍事上也不像日本完全依附于人,加上國家對于企業和國民經濟的控制力,使得中國成為有潛力威脅美國霸主地位的國家,這樣也就威脅到了美國的最大利益。所謂懷璧其罪,擁有這樣天賦的國家,必然成為打擊的對象。當然中國并非其打擊的唯一對象。凡是有可能威脅其地位的國家,美國從不手軟。在《 C型包圍》 第三部分“反恐戰爭”中,作者對此進行了生動而翔實的闡述。中國政府即使再溫順,再民主(反對派上臺也一樣),只要不是完全受其控制,只要還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那就一定是被重點防備的對象。
不過這樣一來,也產生了矛盾。中國的發展,符合美國的短期利益,甚至美國想要維持自身的發展還必須依靠中國。但這并不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怎么來解決這一矛盾?當然可以想辦法換上一個聽話的政府,使得對方政治上依賴于自己。但這還不夠,因為政權的更迭不是能夠完全控制的,俄羅斯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要想一勞永逸,最好的方法應該是發動顏色革命的同時,利用一段權力的真空期,將中國新疆,西藏等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國土徹底分裂出去。最好是分成七八個小國家:這樣既可以為其創造財富,又不具備挑戰其全球霸權的可能。其中分裂出來的某個部分,可以仿照東歐或者臺灣一樣,作為一個典型,進行扶持。因此,戴旭提出的“2030年肢解中國”的觀點,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符合美國統治集團利益的,必然會一直奉行下去的政策。而這樣的結局,應該也是劉曉波這樣的民主斗士們所追求的和樂意看到的。
但是,不能忽視的是:中國是擁有核武器,具備全球打擊能力的國家。美國不可能親自出面與中國進行正面對抗,甚至也不會進行全面封鎖,因為中國的大部分產能,大部分GDP都創造給了美國資本家。美國處于全球霸主這樣一個地位,也不允許其抽調全部的軍事力量來對付中國。如果這么做,等于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在元氣大傷的同時,會被自己歐洲盟友們奪走霸主的位置:一旦失去霸主地位,失去了美元的信用,那對于這個帝國而言無異于滅頂之災。他陳兵于中國四周,一方面可以幫軍火商推銷產品,更多的是一種政治上的施壓。有可能發生的軍事進攻,其威懾意義卻大于實際。很多事情本也可以假手他人:新疆局勢的惡化不是和美國人進入阿富汗相當吻合么?真正的棋子根本不在我們國土之外。美國期待的是我們內部,我們自身的某種變化,等到那個期待成為現實,再過來摘桃子不是恰好順理成章?
看看過去的蘇聯,就很清楚:他們真正仰仗和寄予厚望的力量,是臺獨疆獨藏獨等民族分裂勢力,是潛伏于我國境內眾多關鍵領域關鍵崗位,大大小小高唱普世價值的美國鸚鵡。軍事基地與航空母艦,如果不是為這些人壯膽,為他們保駕護航,那又是來干什么的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