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賭服輸 問問高盛吧
2009年07月22日 新民周刊
撰稿·朱偉一
2009年7月14日高盛報喜:其第二季度收入為137.6億美元,利潤達到創紀錄的34.4億美元。同日美國財政部宣布,6月底美國政府赤字達到1.1萬億美元。高盛歡慶之日,就是美國難受之時。
美國經濟依舊凄風苦雨。6月份美國新增失業人數46.7萬人,失業率高達9.5%,并很有可能在2011年上升到12%。有毒資產仍然趴在金融機構的賬上。美國住房價格有可能下跌40%,而各地區目前至多僅下跌30%,仍然還有下跌空間。
高盛為什么能夠頂風行船、逆勢起飛?難道是高盛中確有高人嗎?恐怕不是。高盛的收入主要來自交易。高盛的固定收益、貨幣和大宗產品交易部門是主要創收單位。所謂的交易其實就是豪賭,賭次債、賭油價、賭匯率。油價為什么忽高忽低,動蕩不停,就是因為有高盛這樣的公司在其中上下其手。美國為什么迫切希望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原因也在于此:華爾街要賭。不錯,有市場便有投機。投機是一種“必要的邪惡”。但問題是高盛賭輸了卻不肯出局。不僅是不出局,還要政府出資援手。其他人為什么就得愿賭服輸?甚至是沒有賭也得服輸——納稅人沒有賭也得出錢救高盛,中國沒有賭也要承受美元貶值的損失。
官商一家是高盛逢兇化吉的主要原因。高盛被美國人戲稱為“政府之盛”(GovernmentSachs)。為了獲取政府資金,高盛改為銀行控股公司。但政府除了給高盛資金和擔保方面的援助之外,并沒有對其加強監管,高盛仍然是為所欲為。但是,如果沒有政府站在高盛后面為其撐腰,客戶和投資者就會擠兌高盛,高盛也早已煙飛灰滅。還有,高盛從A IG處得到129億美元的合同付款。如果美國政府不救AIG,那么高盛就拿不到這筆巨資。雷曼一倒,高盛少了一大競爭對手。如果雷曼不倒,今天是要與高盛爭搶業務的。保爾森不救雷曼的時候一口咬定,他沒有這個權力。但救AIG的時候,保爾森就有權了,毫不猶豫,出手果斷。為什么救AIG卻不救雷曼?
高盛內部的領軍人物若是真的是智叟類人物,如果他們真的能見人之所不能見,他們為什么會如此驚慌失措地拋售高盛的股票?高管如此鬼鬼祟祟,很是委瑣。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只要高盛依然故我,美國就國無寧日,世界也無寧日。馬特·泰比(MattTaibbi) 先生在《滾石》雜志上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為《偉大的美國泡沫機器》(該書名比書名《偉大的博弈》如何?)。文章中泰比先生對高盛口誅筆伐,稱美國是“匪幫國家,是匪幫經濟”。泰比先生又指出:“我們有的人按規矩辦事,而另一些人則得了逍遙令,可以高高在上,無須勞作,直到曲盡人散。”而泰比先生所說的“其他人”和“匪幫”,指的就是高盛的那幫銀行家。《滾石》不是一張街頭小報。《滾石》雜志是美國的一份半月刊,是一份集音樂、政治和流行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刊物。該雜志1967年創刊,2009發行量為140萬冊。《紐約時報》也有文章指出,“高盛精于其營生,但高盛的營生對美國不利。”美國那邊對我們的國營企業多有非詞,非說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并以此為借口假世界貿易組織打壓中國。試問,高盛這樣的企業比中國的國企如何?不錯,高盛的高層領導并非由美國政府指派,但美國的財政部長和財政部的高官卻由高盛或其他華爾街的大銀行指派。試問,美國式的資本市場難道是市場經濟?世人都道市場經濟好,但我們經常將市場經濟與商業經濟混為一談。市場經濟要講供求關系,而商業經濟只講賺錢,高盛講供求關系了嗎?當市場已經將高盛唾棄,它卻賴著不走,憑借政治關系獲得政府援手,緩過氣來之后又繼續豪賭。高盛講市場了嗎?-
高盛八面圓通 世界恐無寧日
2009年07月24日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朱偉一
◎朱偉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
法學所兼職教授
在高盛為其第二季度137.6億美元收入以及創紀錄的34.4億美元利潤報喜的時候,美國政府赤字6月底達到了1.1億萬美元,失業率高達9.5%,并很有可能在2011年上升到12%;有毒資產仍然趴在金融機構的賬上,住房價格有可能下跌40%……
高盛為什么能夠頂風行船,逆勢起飛?難道高盛確有高人嗎?恐怕不是。高盛的收入主要來自交易。高盛的固定收益、貨幣和大宗產品交易部門是主要創收單位。所謂的交易其實就是豪賭,賭次債、賭油價、賭匯率。油價為什么忽高忽低,動蕩不停,就是因為有高盛這樣的公司在其中上下其手。美國為什么迫切希望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原因也在于此:華爾街要賭。
哈佛大學法學院的盧西恩·A·比比查克教授是美國少數敢于點名批判華爾街的學者。他說:“現在似乎又要重歸錯誤的短期分配結構。而這種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金融危機。”高盛這回或許是賭贏了,但這并不能證明賭博是正確的。如果賭錢賺了,周圍的人一片贊好或保持沉默,賭輸了就一片喊打,那賭徒如何會戒毒?金融危機遠未結束,高盛可以一如既往地推行高風險業務,而其風險仍然由全美納稅人來承擔,由全世界持有美元的國家和人民來承擔。
官商一家是高盛逢兇化吉的主要原因。高盛被美國人戲稱為“政府之盛”(Government Sachs)。高盛發行債券籌集280億美元資金,是由美國儲蓄保險公司作擔保的。以全美納稅人為其后盾。為了獲取政府資金,高盛改為銀行控股公司。但政府除了給高盛資金和擔保方面的援助之外,并沒有對其加強監管,高盛仍然可以為所欲為。但是,如果沒有政府站在高盛后面為其撐腰,客戶和投資者就會擠兌高盛,高盛怕早已煙飛灰滅。還有,高盛從AIG處得到129億美元的合同付款。如果美國政府不救AIG,那么高盛就拿不到這筆巨資。雷曼一倒,高盛少了一大競爭對手。保爾森不救雷曼時一口咬定,他沒有這個權力。但怎么救AIG時,保爾森就有權了呢?
在雷曼倒閉后的8個月中,高盛高管們也亂了陣腳,慌慌張張地出售其所持有的高達7億美元的高盛股票。而就在高盛高管大量拋售其股票時,高盛還從美國政府那里拿了100億美元救助貸款。美國媒體就此請教高盛,但高盛的發言人拒不回答。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只要高盛依然故我,美國就國無寧日,世界也無寧日。馬特·泰比(Matt Taibbi)先生在《滾石》雜志上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為“偉大的美國泡沫機器”,對高盛口誅筆伐,稱美國是“匪幫國家,是匪幫經濟”。泰比先生說:“我們有的人按規矩辦事,而另一些人則得了逍遙令,可以高高在上,無須勞作,直到曲盡人散。”而泰比先生所說的“其他人”和“匪幫”,指的就是高盛那幫銀行家。《紐約時報》也有文章說,“高盛精于其營生,但高盛的營生對美國不利。”
長期以來,對我們的國有企業,美國那邊多有微詞,非說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并以此為借口假世界貿易組織打壓中國。那么請問,高盛這樣的企業比中國的國企如何?不錯,高盛的高層領導并非由美國政府指派,但美國的財政部長和財長部的高官卻由高盛或其他華爾街的大銀行指派。試問,美國式的資本市場難道是市場經濟?世人都道市場經濟好,但我們經常將市場經濟與商業經濟混為一談。市場經濟講供求關系,而商業經濟只講賺錢。高盛講供求關系了嗎?高盛講市場了嗎?當市場已將高盛唾棄時,它卻賴著不走,憑借政治關系獲得政府援手,緩過氣來之后又繼續豪賭。
中國尚無高盛這樣的金融機構是件幸事。但中國仍然有人認為,高盛的方向是美國的方向,是全世界的方向。金融危機以來,國內已經從華爾街收編了不少人才,從高盛也收編了不少——據說都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式的英才,還有將才和帥才,其中一些人也已走上了相當的領導崗位。若是這些親愛的“海歸”能夠反戈一擊,以親身經歷控訴高盛和華爾街銀行的種種倒行逆施,那么國家有幸,民族有幸。若是他們只說其一,不說其二,甚至是充當高盛和華爾街在中國的代理人,販賣和兜售美式資本市場,那么高盛就會在中國上演其全版武戲和文戲,那結果恐怕就會很糟。
美國資本市場已是明火執仗了,但美國資本市場的信徒仍然到處宣講,而且只許他們大談資本市場的偉大博弈,不許別人批評資本市場的偉大騙局。其實,這些信徒在華爾街時,也是受欺負、受壓迫的。為什么回到國內后就裝神弄鬼,還要冒充是華爾街決定政策的人?
嚴酷的事實是,交易中與高盛互為對手時必須提高警惕,與高盛在同一條戰壕里時,更需要提高警惕。中國企業也曾在資本市場試水,與高盛對賭,小試牛刀。試問,中國企業可贏過高盛?沒有。從來是折了夫人或賠兵,經常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對高盛這樣的公司,我們應敬而遠之;高盛能夠稱雄的資本市場,我們更應敬而遠之。
附文:
高盛和摩根大通成后華爾街時代兩強
星島環球網 www.stnn.cc 2009-07-23
隨著高盛、摩根大通業績報告的出爐,華爾街新金融生態格局已逐漸清晰,高盛和摩根大通成為后華爾街時代的兩強。
高盛重獲“買進”評級
7月14日,高盛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凈利潤34.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4.59%;實現每股收益4.93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64%。這一結果遠遠超過此前市場預期。據華爾街日報進行的調查顯示,分析師對高盛第二季度每股收益的平均預測為3.48美元。
高盛第二季度盈利主要來自固定收益、商品期貨、貨幣交易以及傳統的投行業務。分析人士認為,高盛超過市場預期盈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競爭對手的乏力。自去年3月以來,華爾街五大投行中除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轉型成為銀行控股集團之外,其他三家投行先后處于被人收購和破產的境況中。盡管高盛轉型成為銀行控股集團,但是公司在投行上的優勢卻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
在華爾街頗有影響的銀行業分析師梅瑞迪斯·惠特尼認為,由于競爭對手已經銳減,高盛將在接下來的“發債大潮”中獲取豐厚利潤,美國政府大幅舉債應對預算赤字,可讓高盛賺進豐厚手續費。因此,惠特尼將高盛的股票評級調高到“買進”。這也是她離開奧本海默公司自行創業以來,首次建議買進銀行股。
摩根大通是受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影響最小和唯一一家自2007年每季均實現盈利的美國大型銀行。該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凈利潤達到27億美元,每股收益28美分,較去年同期增長36%。
財報顯示,摩根大通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為277億美元,從而使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創了歷史新高。去年3月收購了貝爾斯登的摩根大通的投行服務收入和投行市場收入均創歷史記錄,投行服務收入居全球同業榜首。此外,二季度該公司商業銀行、資產管理、資金及證券服務和零售銀行均有堅實的表現,從而部分抵消了消費者貸款和信用卡服務業務的信貸損失。
美銀花旗前景堪憂
美國銀行和花旗集團也提交了盈利的二季度報告,但是經過仔細分析,投資者對于這兩家公司的前景并不敢過于樂觀。花旗的盈利主要來自其出售經紀業務部門美邦證券所得到的收入。花旗出售美邦證券進賬111億美元。如果沒有這筆收入,花旗實際上第一季度虧損將超過20億美元。 ww
,
日發布的調查報與花旗類似,美國銀行減持部分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從而獲得91億美元,如果扣除這筆收入,美國銀行在今年第二季度也無法實現盈利。
從市場表現看,公布業績之后,高盛和摩根大通的股票不斷走強,花旗和美國銀行的股票則在業績披露之后一路下滑。
7月22日,富國銀行和摩根士丹利也將公布第二季度財報。不過,從市場預期來看,這兩家企業不在高盛和摩根大通所在的第一梯隊里。業內人士預計,在年內,高盛和摩根大通兩強領跑華爾街的格局將會進一步強化。
信貸風險有上升之勢
盡管美國幾家大型銀行的盈利狀況已大有起色,但銀行業面臨的信貸風險仍有上升之勢。
美財政部金融局7月21日發布的調查報道顯示,雖然美國大型銀行連續第二年收緊了貸款發放標準,但大型銀行所有貸款產品的信貸風險都在上升。
金融局稱,截至今年3月底的12個月里,對59家美國大型銀行的調查發現,86%的銀行表示嚴格了貸款發放標準,這是2004年至2007年期間銀行持續放松貸款標準以來連續第二年收緊貸款標準。其中,物業套現貸款、商業建筑貸款以及住宅貸款是信貸標準收緊程度最大的三個領域。
盡管銀行減少了貸款發放,但美財政部發現,對于多年來信貸標準松弛已經造成的信貸風險,銀行沒有采取太多措施加以糾正。在調查期內,零售和商業信貸的風險水平均有所上升,檢查人員認為未來12個月內信貸風險將繼續上升。(來源:中國證券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