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共領導人談“9•11”事件和反全球化運動及美國左翼現狀
于海青
2002年3月5日,應邀訪華的美共代表團一行四人,與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所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了歷時兩小時的座談。美共主席塞繆爾•韋伯、勞工委員會主席肯尼斯•馬歇爾以及非洲裔美國人解放委員會主席戴比•貝爾,就中國學者提出的關于“9•11”后美國國內形勢、反恐戰爭、反全球化運動、美國左翼力量以及美共發展現狀等問題,闡述了美共的看法和應對策略。下述是其主要觀點。
關于“9•11”事件和反恐戰爭及美共的對策
美共對“9•11”后布什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行動持堅決批判態度,認為“9•11”事件的發生賦予了布什政府前所未有的主動權,它利用國家處于危急關頭,利用了悲劇性的事件,將國際國內力量組織了起來。布什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的“邪惡軸心”理論,實質上是在反對恐怖主義的幌子下,試圖挑起更為廣泛的戰爭。因此,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包括核武器和生物武器在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從而給世界帶來新的危險。在國內問題上,布什政府也進行了一系列針對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的反動活動,使人民的民主權利受到極大限制。這與上世紀50年代的麥卡錫時代非常類似,在美國發生了大量人民民主權利受侵犯的事件,主要包括人民的經濟需求遭到忽視國家經濟已下滑一年之久,且到目前并無恢復跡象;成千上萬的移民被投入監獄等等。美共認為,“9•11”事件發生后,布什通過發表一系列講話,為其行動貼上了愛國主義的標簽。受此現象迷惑,前一段時間反對布什政府的范圍和力度都不大,但現在情況已經發生改變,工人運動和婦女運動都有所發展,并且開始將斗爭目標指向布什政府出臺的各項政策,特別是反對增加480億美元軍費開支以購買更多武器的聯邦預算案。去年11月的選舉,就是進步力量與圍繞在布什政府周圍的反動力量進行斗爭的鮮明表現。美共對這些斗爭持歡迎和支持態度,表示要積極參與其中,并發揮指導作用。針對這種局勢,美共提出了當前就是要聯合其它社會主義運動和組織,以阻止最強大跨國資本的進一步發展。
在恐怖主義及反恐戰爭問題上,美共同樣持反對立場,指出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都不是自由主義的行為方式,在道義和政治上都不具有合理性。恐怖主義的發生和發展沒有造成美帝國主義力量削弱的實際結果,反而給美國在全球范圍的勢力擴張制造了借口,并推動了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全球蔓延。美共指出,美國在中東地區對以色列沙龍政府的支持、經濟全球化的新發展以及貧窮、失業現象的激增等等,是恐怖主義產生顯而易見的原因。恐怖主義的領導人多為富有階層,應把那些明知是恐怖主義而積極領導恐怖行動的組織者與參加恐怖組織的普通人員區別對待。在談到反恐戰爭的發展前景時,美共強調任何反恐戰爭由布什政府領導都是令人遺憾的。布什政府發動的戰爭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即建立美帝國主義領導的世界新秩序,同時,這一行動也有為了競選,爭得選民的考慮。當然,反恐戰爭不可能在一夕間完成,但決不應該由布什政府領導,而應發揮聯合國和世界人民的主導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美共雖然把遏制布什政府作為其當前的緊要任務,但它仍把長遠目標設定為建設社會主義。美共認為,由于殺傷性武器擴散以及貧窮、饑餓等全球性問題的存在,現在比從前更需要發展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人類與世界未來的選擇。但美共同時也指出,社會主義的發展不應有一個萬能模式.各國要根據自己的國情和社會歷史來選擇通往社會主義的道路。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與反全球化運動
美共指出,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帶來了深遠影響。作為全球最發達的國家,許多人認為這一進程不會對美國工人產生影響,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實際上,全球化對美國工人也造成了巨大消極作用。在美國,許多城市和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工廠倒閉、工人失業等現象;種族歧視和壓迫蔓延,大量非裔、亞裔和波多黎哥裔的移民,正在遭遇窘境和危機。因此,經濟全球化會使所有人受益的說法是不符合實際的。但是這種狀況在客觀上也極大促進了新一輪工人運動的興起。在1995年當選的勞聯—產聯領袖領導下,美國工人運動有朝著階級斗爭方向發展的趨勢。美共指出,資本主義美國和世界的發展,將會對美國工人運動產生推進作用。關于美國經濟的走勢,美共對格林斯潘“美國將戰勝經濟危機”的樂觀估計持保留態度。這種認識與其它左翼政黨和資產階級政黨的看法是一致的。美共認為,20世紀90年代那些造成美國經濟增長的因素不能再發揮作用,經濟學上長波理論的產生條件顯然已不存在。美共同意其國內經濟學家提出的觀點,即美國經濟將有可能出現短暫回升,但很快又會發生新的危機,美國經濟發展“L”型走勢明顯。
對于一浪高過一浪的反全球化運動,美共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美共認為,反全球化運動尤其是1999年西雅圖及全球化事件的發生,已在美國國內以及世界范圍引起關注。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也是正在不斷發展的運動。在反全球化運動中,工人運動是主要組織者,當然其它各種運動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括美共青年團在內的青年人積極參加到運動中,他們在各個社區,更多是在學校里開展活動。雖然目前的反全球化運動尚無統一中心,但這一運動確實已經吸引了不同民族、不同層次群眾的目光,從而必將對美國的社會主義運動產生深刻影響。關于反全球化運動面臨的挑戰問題,美共認為,主要是必須為全球化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政治出路。美共可以接受資本全球化的概念,但問題的關鍵在于是由跨國壟斷資本還是由工人階級來掌握運動的主導權。美共提出,必須要將這一權利從資產階級轉歸工人階級及其同盟者手中。而針對反全球化示威運動中的反華、排華現象,美共指出,許多工人運動從事這種活動是不對的,美國工人應該選擇其它立場。
階級結構變化對美國工人運動和美共工作的影響
近年來,美國工人的游行示威活動有所減少。美共認為,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與美國法律對工人運動的限制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勞聯—產聯領導人的變化關系密切。目前,隨著國內經濟結構的變化,其階級結構也有所改變。許多從事傳統產業尤其是鋼鐵、汽車業的工人減少,而從事服務業和新興技術行業的工人越來越多。但在最近一段時期,科技領域的工人失業嚴重;在“9•11”事件后,又出現了有色人種和新移民大規模失業的情況。因此,目前工人運動主要就是針對該事件對工人階級造成的影響,要求政府保障工人的工作權利。
美共認為,工人階級構成的變化,標志著工人階級范圍的擴大和數量的增加,經濟領域中這些新部分的產生,把包括公共服務、醫療衛生和新興行業在內的更為廣泛的工人階級吸收到工人運動中來,因此實際上工人階級的力量壯大了。工人階級的罷工游行只是顯示階級斗爭的一種形式,工人階級構成的變化不是弱化而是進一步強化了階級斗爭。對此,美共領導人舉例指出,勞聯—產聯的新當選主席并非來自傳統產業,而是從服務業工會中產生的。雖然具有這樣的背景,他們仍然受到了廣泛支持。在上任之初,他們就把工會章程中的反共詞匯刪除,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工人運動的方向。同時,這也表明共產主義在工人運動中仍然具有一定支持率。
美共也對某些人關于隨著科學技術發展,中產階級增加而工人階級減少的說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雖然從事鋼鐵、電力、交通等行業的工人人數有所減少,但這并不表明工人作用減弱。實際上,傳統行業工人的作用大大增強了。據最近美國勞工部提供的數字顯示,汽車行業若有一人失去工作,其它行業如服務業就將有7人失業。顯而易見,即使在傳統基礎產業如空運、海運等長途運輸業中,工人階級仍然發揮著中堅作用。有鑒于此,美共指出其工作重點是轉變思想,擴大工人階級范圍,依靠所有產業的革命力量,建立起最廣泛的工人聯盟。
此外,美共還對經理層和持股人的階級屬性作出了界定,指出工人階級和工人運動中股權問題的出現始于20世紀20年代,隨后全球性經濟危機便從美國蔓延開來。現在,隨著股權對配制度的利益擴大,美國的階級斗爭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形勢。美共承認,在過去一段時間里,美國社會確實出現了許多首席執行官和持股者。但美共也強調指出,并不是所有持股者都是富有階層,他們也要參與由股市支撐的政府救濟金計劃,即使包括原通用總裁雅柯卡在內的首席執行官階己也要靠薪金生活,也要遭受剝削。因此,美共認為工人階級的概念,要在靠薪金謀生后加上一層“剝削”的含義,即誰在剝削誰的問題。只要是受到剝削的,就是工人階級,例如從事白領工作的教師,他們在實質上與鋼鐵工人并沒有什么不同,也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當然美共也指出,工人階級本身并不是一個簡單、固定的概念 在從前許多年里,醫生一直并不認為自己是工人階級,但現在他們也承認自己與流落街頭的拾荒人一樣是受到剝削的。在美國社會中還存在著大量自雇者,他們是與工人階級不同的另一部分。
美國左翼力量及美共與世界左翼的關系
美共領導人指出,美國左翼與以社會民主黨為代表的西歐左翼不同,并未形成一支體制化的力量,它是一個較松散的組織。實際上雖然許多人信仰共產主義思想,但并未親身參加到這一運動中來。就目前而言,堅定的美共黨員只有大約2萬人,而參加勞聯—產聯的工人則達到1300萬。
美共一直珍視并在不斷擴大和深化與進行共產主義運動各黨派的關系。當前,美共只是與美國國內的左翼力量保持密切聯系,并經常就共同關心的話題,如爭取和平、爭取工作權利等展開討論,但與世界其它左翼黨派的聯系尚少。美共尤其強調左翼團結的重要性,認為左翼只有團結起來形成運動,才能對布什政府構成挑戰和威脅。但同時也指出,僅僅依靠左翼力量不能改變國家基礎,也不能改變布什政府的根本框架,只有加入其中成為中間力量才能發揮更大作用。針對新世紀各種形勢的新變化.美共認為,左翼間的交流和對話,必須根據形勢變化而采取與上個世紀不同的方式方法。
美共認為,與過去50年相比,現在是美國有組織的工人運動發展的最好機會,已有許多組織的大門向其敞開。美共舉例說,在到中國之前,他們曾與工會領導人交談,發現包括勞聯—產聯領導人在內的許多人對中國的發展興趣盎然。工會領導人準備了許多問題,希望美共借這次交流的機會向中共提出來。這一情況表明,共產主義在工人運動的對話中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歡迎。當然,這些對話實際上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美共為進一步深化雙方的對話交流作了大量工作。由于美國工人受到資本主義全球化和布什右翼政府的壓迫,特別是由于反恐戰爭的進行,國家由于健康醫療、社會保障和新興行業發展的財政經費大幅縮減,起先,勞聯—產聯對布什政府政策保持緘默,通過美共堅持不懈的努力,現在勞聯—產聯已轉變態度,開始強調經濟問題,強調應該把資金支出用于人民的需要,而不是用于軍事目的。
(《環球視野》摘自2002年第4期《馬克思主義研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