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義的神話走向破滅
2009年06月09日 來源:光明日報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持續蔓延。
這場危機對全球實體經濟的沖擊顯現日深,不少國家經濟陷入衰退、社會穩定面臨巨大挑戰,世界經濟秩序發生重大變化已成定局。
這場危機來得并不偶然,其始作俑者就是過去30多年以來被稱為“新自由主義”、“經濟自由主義”、“經濟原教旨主義”、“撒切爾主義”或“華盛頓共識”等意識形態主導的資本主義發展的理論與政策,統稱新自由主義。
新自由主義曾為應付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滯脹問題而崛起,在美英等發達國家日漸興盛,對市場經濟運行具有一定說明作用,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自我調節能力。隨著“華盛頓共識”的形成,它嬗變為國際壟斷資本的經濟范式、政治綱領和文化宣言,被當作實現社會繁榮富裕的濟世良方而強力推銷,實際上對世界各國發展的戕害則越來越大。這場金融危機,就是其嚴重危害的總爆發。
各國政府和人民在奮力應對這場金融危機、消化新自由主義帶來的苦果的同時,也逐步認清了新自由主義的真面目。新自由主義的神話,正在破滅。
一
全面私有化是新自由主義的前提和基礎。
為私有制辯護,是新自由主義的邏輯起點。他們堅持認為,私有制經濟自古就有,也將永恒存在。它最大的“好處”是為所有人的自由提供最重要的保證。每個人及每個家庭所追求的自由,最重要的是經濟自由。企業私有則是實現個人自由、經濟自由和提高經濟效率的基本前提和基礎。公有財產必須取消,一切財產應該屬于私人。公共服務應該普遍私有化,公共和社會開支應該減少。要以可靠的、理性的、可持續的資本主義企業追求利潤,不斷增加利潤。
在新自由主義那里,個人主義是全面私有化的理論基石。他們不僅秉承市場經濟下所有人都是“理性人”的假定,又越來越強化人們的占有欲望,甚至把獲取最大限度的物質享受當成了人活著的全部意義和最高目標,認為增加個人財富,是個人的天職,更是資本主義精神的實質。
在新自由主義旗幟下,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美國、英國為首的西方許多國家政府大力推行私有化或非國有化。將國有企業出售給私人,并通過引進外資來購并國有企業,削減或取消政府對私人企業的管制;賦予大公司特別是跨國公司以經濟權力,使它們更加富有;降低個人所得稅和公司利潤稅的稅率以激發社會活力;推行貨幣主義的單一規則,降低貨幣供應量增長率,提高利率,緊縮信用,以控制通貨膨脹;積極支持其他國家推行私有化政策,大搞私有化行動。
私有化進程中,少數國家表面繁榮和充滿活力外,大多數國家則出現了中小企業大量破產、工人工資大幅下降、生活費用不斷上漲、國民生產總值全面縮水,經濟陷入持續衰退的深淵,以至再掀國有化浪潮。私有化激發所謂“社會創造力”的同時,也釋放了個人趨逐最大利益化“合理”訴求。一些國家動輒價值數億美元的國有資產出售,就有10%的回扣。引發當前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金融業“精英”不斷進行欺詐式的金融創新,為牟取暴利而到處嫁禍債務風險。當正常經濟秩序無法承受“謊言”之重時,社會信用崩盤,危機與衰退已不可避免。
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私人占有生產資料對經濟發展會起到積極作用,但不能絕對化,任憑貪欲和極端個人主義像森林野火一樣蔓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越高,就越需要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和服務。經濟聯系越緊密,越需要合作,越需要依存,越需要“集體主義”。新自由主義全面私有化的主張違背了生產力發展的本質要求,激化了生產資料私人占有與生產社會化的矛盾,必使社會發展走向倒退。
二
完全市場化是新自由主義的重要內容。
新自由主義把亞當·斯密的市場機制理論推向極端,認為只要依靠市場的自由交易,社會就能自動實現充分就業和經濟均衡。只要按自由市場機制辦事,一切社會經濟問題和個人自由問題都可有序地迎刃而解。要讓市場機制去配置調節一切社會資源,不論是私人產品還是公共產品都應由市場機制去調節和安排。國家不應干預市場,只應關注貨幣的供應量。政府的基本作用是充當市場的“裁判員”,職能必須最小化。
新自由主義者將資本主義社會尤其是市場關系看作是無限的,認為一切阻礙它擴張的外部障礙都是暫時性的,都將被克服。他們沒有看到,就經濟本身說,市場也不是全能的。盡管市場能夠實現資源有效且合理配置,但也會造成極大浪費。況且,當代世界各國發展的目標已不僅是經濟增長,還要實現充分就業、物價穩定、促進收入均等化等等。而市場機制主要為單一的經濟效率目標服務,無法同時滿足這些往往難以統一的目標需要。唯有政府通過宏觀調控,才能最大限度地爭取多重目標的協調實現。現代經濟越發展,宏觀調控越重要。
在新自由主義旗幟下,美國里根政府一上臺就提出建立一個“小政府”,解除勞動力市場和汽油價格的管制,打擊工會,堅決對美元采取不干預的政策。他們還把許多社會公共服務項目交由市場去打理,把工人的薪資水平交給市場決定,不斷降低最低工資標準,以此確保市場變得更活躍。1999年,美國政府用新法取代了管制金融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徹底結束了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與分業監管的局面。小布什政府甚至嘗試拆下“新政”體制皇冠上的明珠——社會保障制度。眾多國家在新自由主義這個“通向美好未來彼岸”完美理論的指引下,也陸續隨美國起舞,任由市場去操縱經濟社會發展了。
當然,新自由主義的政策主張畢竟不能等同于當代資本主義的現實。國家干預并沒有完全停止,一些西方國家的社會福利開支甚至有所增加。然而,這些都遠不能消除完全市場化主張的消極后果。近20年來,正是在那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下,社會消費能力下降,全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世界銀行報告顯示,2004年全球60億人口中,10億人掌握全球GDP的80%,另外50億人每天生活費不足1美元?!度A爾街日報》再次指出,2007年全球0.7%的人卻占有了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財富,世界已經失去了平衡。美國里根政府盡管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持續“繁榮”,卻致使其制造業日益蕭條,財政赤字由500億猛增到1.5萬億。30年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最終給這個世界增加了兩億窮人。殘酷的現實促使各國不斷覺醒,注重社會福利導向的政黨在很多國家重新掌權?,F代經濟發展中,宏觀調控是調控經濟均衡有序發展,更是政府的重要職責。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在金融危機中不得不重拾宏觀調控工具被迫救市,放棄、背叛了新自由主義,就是最直接的證明。
市場對配置社會資源具有基礎性作用,但也存在明顯不足。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是合理的、必要的,但決不能將其夸大到“全能”的地步。新自由主義沒有看到“市場機制”與“市場全能”的區別,沒有看到或者不屑于去看到發展經濟必須維護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適度宏觀調控。不尊重勞動群眾發展中的主體地位,違背市場經濟發展規律,任由那支“看不見的手”肆意活動必然導致周期性危機。
三
最大程度自由化是新自由主義的核心主張。
最大程度自由化,主要是指金融自由化、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即所謂的“華盛頓共識”。金融自由化,就是打破國際間的金融壁壘,實行利率、匯率市場化,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下貨幣完全自由兌換,開放金融市場,放松金融管制,默許金融創新。貿易自由化,就是清除非關稅壁壘,實行低關稅率。投資自由化,就是市場全面開放,讓外國進入直接投資,取消各種障礙。
最大程度自由化的要害,是推行私人跨國公司支配下的全球自由貿易和自由金融,維護美國主導下的自由經濟,反對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自由化無異于是要自己完全敞開國門,放棄獨立自主地興辦和發展民族經濟的權利,任憑發達國家的過剩產品搶占自己的市場。發達國家在資金、技術和管理方面都占有競爭優勢,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很容易被外資所控制而處于依附地位。全面開放金融業,更為國際投機資本隨意進出,攻擊本國貨幣提供可乘之機。
在新自由主義旗幟下,20世紀80年代起,大部分西方國家展開了為資本爭自由的斗爭。它們把自由化作為經濟政策戰略工具,進而有目的地把這些工具推崇為國家意識形態。在輸出所謂自由、民主、人權價值觀和“消滅貧困”的糖衣下,通過貿易制裁或其他高壓手段強迫其他國家也采取同樣的措施,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弱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與此同時,西方大國又憑著自己的經濟優勢實行保護主義,讓自己自由侵犯別人,卻又剝奪別人的自由。美國積極打造“美元強勢”,強力推行金融自由化,長驅直入開放國家的金融市場,把開放國家卷入國際資本大循環以滿足自己的“超消費”。華爾街由此坐享其利,獲取壟斷收益。正因如此,美國對自由經濟的推銷、捍衛與維護不遺余力。
最大程度自由化帶來更多的不是自由,而是災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數量逐年攀升,處于弱勢的自然是發展中國家。在一個物質充裕的世界里,發展中國家仍然有數百萬人無力負擔最低限度的營養需求。許多國家食品和能源價格的上漲,對貧困人口則具有毀滅性影響。一些“轉型”國家實際上變成了西方的附庸國,他們的銀行等國民經濟命脈被歐美操縱。10年前東南亞金融危機,讓不少國家和地區至今仍心有余悸。拉美各國由于放松國際金融管制等,出現了10年倒退。這場金融危機是經濟過度自由化和虛擬化的集中反映,其直接導火索就是美國金融市場失去了必要管制,任由金融衍生品愈來愈多、形式愈來愈復雜,促使金融體系招致破產。
經濟開放,貿易自由,引進外資有利于吸收他國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但無條件、無選擇地任由資本進入無異于引狼入室,遺害無窮,必須有適度的規模與合理的限制。新自由主義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新殖民主義者在全世界進行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的工具。它所倡導的絕對自由化,不過是發達國家以欺騙手段千方百計撈取利益的一塊遮羞布,玩得不好也會自焚。
四
新自由主義在世界許多國家曾倍受推崇、所向披靡,在中國卻遭到重創。
20世紀90年代初,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曾經給我國改革開放繪制了一條路線圖。他“誠意”地建議,中國需要一個市場經濟;中國需要一個自由化的市場經濟;中國需要一個私有化的自由的市場經濟;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途徑就是全面私有化。顯然,他的這種設計不符合中國國情,他的“善意”我們也無法照單全收。
我們始終把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走中國自己的路,作為黨治國理政的根本方針加以堅持。既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形成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這使全社會充滿改革發展的創造活力,但與新自由主義反對公有制、主張快速私有化的觀點南轅北轍。
我們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建立并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的經濟制度,具有社會主義性質,不同于傳統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更有別于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黨的十七大強調,發揮國家發展規劃、計劃、產業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導向作用。這進一步表明,我們既運用“看不見的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尊重市場,尊重客觀經濟規律;也運用“看得見的手”,重視發揮國家的宏觀調控作用,保證經濟平穩、健康、快速發展,堅決抵制新自由主義完全市場化、反對國家干預的觀點。
我們積極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注重防范國際經濟風險。這讓我們在以新自由主義為基石建立起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中從容應對,并在國際分工中獲得益處。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積極保護勞動者的各項權益,構成了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現實要求。這有力地阻擊了新自由主義強調的經濟絕對自由,維護富人和資本利益、忽視社會大眾利益的政策主張。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而且至今持續、較快、健康發展的勢頭不減,向世界展示了社會主義可以經過改革和自我完善創造出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更好的奇跡。特別是在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我國及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形成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實施總額4萬億元人民幣的兩年投資計劃以及一系列重大舉措,保持了經濟增長較快、價格回穩、結構優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為推動恢復世界經濟增長做出了應有貢獻,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讓中國人民對自己所走的這條道路更加充滿信心。
我國經濟改革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取向,需要學習借鑒包括新自由主義在內的西方經濟學中關于市場機制運行的一般原則和理論,但決不會把他們的意識形態作為改革路線選擇的依據,更不會照抄照搬西方模式。新自由主義的核心主張不符合經濟發展的長遠目標,不符合生產力發展的基本規律,不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
五
新自由主義市場漸失、神話破滅,是歷史的必然。
新自由主義的全部理念,集中反映了資本增殖、擴張、榨取的內在要求,迎合了壟斷資本集團搶占發展中國家市場、向全球深度擴張的需要。它推行之初,確實使發達國家內部矛盾得以緩和。但是,伴隨以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由國家壟斷向國際壟斷過渡,它卻大大加劇了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間的基本矛盾,加劇了各經濟組織有計劃的生產經營活動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社會生產能力的持續增長同社會消費能力不足以及勞動者相對貧困的主要矛盾,加劇了其他各方面社會矛盾。
新自由主義越來越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近幾十年來,人類社會創造了巨大生產力和物質財富,文明進步程度遠遠超過了先前的所有時期。不能否認,新自由主義也在其中發揮了作用。但是更要清醒,它的核心思想既無新意也不科學,排斥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主張,極大地抑制了市場經濟合理配置資源和增進社會福利的潛力。它支持經濟加速金融化,鼓勵實體經濟向虛擬經濟轉化,促使美國資本為追求利益最大化甚至放棄發展優勢明顯的制造業。在新自由主義主導下,發展中國家因承接發達國家產業轉移而獲得了發展機會,卻付出了扭曲了經濟結構、把國民創造的大部分財富讓渡給國際壟斷資本的代價,削弱了發展動力。以新自由主義為理論依據,發達國家憑借經濟、科技實力壟斷產品生產標準和經濟運行規則,通過知識產權保護等手段,直接限制和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新自由主義進一步加深了階級、國家和民族矛盾。新自由主義主導下,各國內部民眾收入和財產的不平等狀況明顯加劇。特別是在美國,其程度已創造了歷史新高。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幾乎所有增長的成果都化作了利潤,而沒有化作工資”,階級矛盾日漸加深。伴隨新自由主義政策的推行,國際經濟、政治交往摩擦不斷、沖突升級,國家間、民族間事實上的不平等難以逆轉。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局勢更加動蕩和復雜,甚至引起許多拉丁美洲和亞洲國家社會暴亂。新自由主義這種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性質,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質疑、批判和反思,其中不乏西方國家有正義感的學者,激起了廣大民眾的反抗浪潮以及各國政府對政策的檢視與調整。
新自由主義催發了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腐朽性和虛偽性。在新自由主義主導下,當今美國資本主義順利由“生產型”向“消費型”轉變,不僅個人靠借貸超前消費,整個國家也靠舉債過活。個人主義、消費主義和現實主義已成其主流社會價值觀念,寄生性和腐朽性暴露無疑。新自由主義為使國際壟斷資本增殖永遠最大化,又使其腐朽價值觀顯得更加“合理”與普適,煞費苦心、不遺余力地推行世界經濟全球化,宣揚自由、民主、人權等名實不符的“普世價值”,開發無以計量的全球市場和人力,同化千差萬別的國家和文化,打造人們毫無差別的思想觀念、追求欲望甚至消費習慣。它已不再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學說,而是政治、是制度、是意識形態,是一種顛覆和滲透。它的自由擴張,是改變別國制度,讓世界成為美國的附庸。這必然遭到覺醒國家和民族全方位的抵制。
作為資本主義病榻旁的醫生,新自由主義倡導的是一種不穩定、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只能將人類社會引入歧途。伴隨這場金融危機的到來,它的好日將盡。
六
走出這場金融危機,建立世界新秩序,必須同新自由主義道別。
要凝聚共識,堅定告別新自由主義的決心。這場金融危機中,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辨清了新自由主義的嘴臉。然而,它畢竟是當代資本主義主流意識形態,作為國際壟斷資本集團的核心理論體系和價值觀念,短時間內是決不會輕易退出歷史舞臺的,必然以更加隱蔽的形式、更加“理性”的姿態混跡于世。其背后的主使者也決不會輕易禁錮自己貪婪的欲望,放棄自己多年習慣攫取的利益,也一定會不失時機地主動出擊,繼續以改良主義方式俘獲美味。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覺,以免遭受新的傷害。
要立足當前,盡快從金融危機中挺起?,F在各國都在世界經濟這艘大船上,面臨的是金融危機的狂風惡浪,把這艘大船安全駛向彼岸,是擺在世人面前的首要任務。這需要船上所有的人齊心協力、同舟共濟,進一步堅定信心,運用各種宏觀調控工具,實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手段,增強化解危機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加強合作,保持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導向的一致,大力加強貿易融資合作,不斷增強世界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進一步推進改革,堅持全面性、均衡性、漸進性、實效性的原則,推動國際金融秩序不斷朝著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發展;進一步反對保護主義,避免政策內顧,擴大雙邊貿易規模;進一步支持發展中國家,切實幫助他們維護金融穩定、促進經濟增長,把新自由主義長期施虐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要著眼長遠,不斷探索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當今時代,世界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樣化的趨勢不可阻擋,各國應順歷史潮流而行,蠻干和倒退沒有任何前途。要堅持開放,博采眾長,把實現本國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作為永恒的主題;切實維護廣大民眾的生存權、發展權,協調各階級和不同社會經濟體代表的利益,決不能以犧牲基本民眾的利益換取發展效率或滿足少數集團的利益要求;在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更多地發揮市場、價格、競爭作用的同時,提高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宏觀調控能力,進行必要的經濟管理;探索既適合自己國情、又符合時代要求的發展道路,堅決反對任何國家意識形態上的滲透,切實維護本國利益。
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將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一步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堅定不移地推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成員,中國還將繼續同國際社會加強合作,為推動恢復世界經濟增長作出應有貢獻,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打破舊秩序,建設新世界,是全世界人民充滿希望的共同使命。我們堅信,世人終將走到一起,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廖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