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界新秩序的誕生
劉伯松(蒙特利爾)
不可否認的,這次危機爆發,的確是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峻的經濟衰退,從美國本土開始延燒,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個個兵敗如山倒,人民失業的失業,企業倒閉的倒閉,銀行關門的關門,政府手忙腳亂,花錢救市卻不見起色,忙把一些銀行莫名其妙國有化。原
來起源于美國的金融海嘯,發展至經濟危機,現在已波及全球了。
在這種情況下,一年一度的G20峰會在英倫舉行,這邊抗議游行,那邊輿論紛紛,各有議程,各有表述。
一個世界新秩序的誕生
在倫敦G20峰會尚未開始前,西方不少輿論都認識到,倫敦G20峰會是歷史性的,因為象征著美國獨霸世界地位的結束。換句話說,一個由華盛頓單一超強掌控的世界秩序過時了,一個由多國領導的世界新秩序誕生了。
這次峰會也許是這個世界新秩序的第一次聚會。這個新的地理政治秩序方向未明,但肯定是和以往不同的。
簡括地說,長期以來,歐洲人,包括他們在北美和澳洲的后裔,以他們的共同價值、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支配和統治整個世界。今天,這個世界不再存在了;今天,這個世界是一個多極、多元、全球化的世界。
G20的前身G7,除了日本,但包括加拿大全是歐洲人或歐洲人后裔。這個7國集團管理和控制整個世界經濟33年了。今天G20的會員國來自世界各地,包含不同皮膚、文化、價值、態度、生活方式,等等。
不過這些新會員國都有一個共同的態度:憤怒,憤怒西方國家給整個世界帶來經濟大蕭條。比如,峰會前夕,巴西總統斯爾瓦曾埋怨說,這個危機是“那些藍眼白人的不理智行為”所造成的。回顧歷史,難道斯爾瓦的說法完全是錯了嗎?
再看看中國領導人對這次危機的反應。首先,他們譴責美國的資本主義是造成這場危機的根源。隨后央行行長周小川建議以新的儲備貨幣來替代美元的地位。難道這僅僅像一些人所說的是經濟民族主義情緒的爆發那么簡單嗎?
中國在G20的微妙角色
中國這次正式走向世界舞臺前夕,敲鑼打鼓,這邊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發文,力主以“超主權準備貨幣”取代美元;那邊中國副總理王岐山也在《泰晤士報》發文,表態中國支持IMF增資,包括愿意認購IMF發行的債券。但上臺后,卻又顯得非常低調。比如,胡錦濤演講時,一共使用了21個“我們”,在“我們”中,中國與G20聯結為一體,不分你我,中國與世界經濟聯結為一體,都是“我們”。比如胡錦濤說:“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渡過難關,實現我們共同確定的目標。”
與外界的預言相反,中國在峰會上極其低調。這意味著什么?
在被一些西方媒體解讀為“貨幣戰爭”一觸即發的緊張微妙氣氛中,胡錦濤與會時卻只強調合作,并未觸及容易引發爭議的敏感話題。盡管如此,會前的這場罕見的前哨戰為中國營造了聲勢,更為未來國際金融改革鋪好了道路。
G20倫敦峰會,中國一馬當先,羞答答地走上世界舞臺,帶領亞洲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爭取更大發言權,并以實際行動為國際貨幣基金注資400億美元。今后,中國所渴求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肯定會與日俱增的。而世界經濟中心也可能將會從歐美轉向中、日、印3國領導的亞洲了。
小結
什么才是這次會議的核心問題?簡單點說,就是以哪一種通貨取代美元,成為世界性貨幣?大家都了解到,美元是當前世界性的貨幣,卻給全世界帶來災難,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就因美國內部金融控制失靈,波及全球,無一幸免。有人說,世界上最該破產的是美國,但它今天仍是世界金融與經濟中心。為什么呢?因為倫敦、東京或北京暫時都不能取而代之。
世界金融海嘯里,惟有中國一枝獨秀。于是,西方一些專家學者都盼望中國出來,并建議它和美國共同領導世界經濟,所謂G2。但中國胡錦濤主席卻以《攜手合作,同舟共濟》為題發表重要講話,并很巧妙地在措辭中把中國融入世界,把“我們”這一個辭匯放大,“我們”不僅僅代表中國,還成為G20的代名詞!
一句話:世界難,中國也很難。大家攜手合作,同舟共濟吧!
那么,難道這次G20峰會就沒有贏家嗎?《萬維讀者網》有篇名叫《都上當了:美國才是G20峰會最大贏家》的文章里,有一段就這個問題說得很有意思,它說:
“……,幾個主要經濟體在不停地進行利益博弈。美日以“救”為核心,希望全球主要的經濟體參與到刺激經濟復蘇計劃中來;法德等國希望“改”,加強金融監管,尤其是對沖基金的監管;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希望“奪”,能夠在國際金融機構中謀到更大的發言權和份額。最終的結果是在共同的妥協下,各自的利益訴求都得到了吸納,表面上皆大歡喜。但最大的贏家無疑是IMF,美國《商業周刊》最新的文章題目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G20最大贏家》,而實質上擁有IMF控制權的美國,才是背后真正的最大贏家。”
最后,現時的中國有必要爭取世界領導權嗎?中國的重心是否應當是自身的改善和建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