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博弈”的新回合
[于時語] (2008-09-16)
倏忽間,九一一事件已經七周年,美國傳媒的紀念回顧也幾乎例行公事。可是很少有人承認這一恐怖襲擊的罪魁禍首“基地”(基地組織)組織及其在阿富汗的保護傘,正是美國自身一手催生:本-拉登·本拉登和塔利班上層領袖,當年都是里根政府大力支持來對付前蘇聯的“自由斗士”。而蘇聯入侵阿富汗,則是繼續帝俄在百年前第一輪中亞“大博弈”中尋求印度洋暖水不凍港的夢想。
這一軍事冒險最終導致蘇聯崩潰之后,新一輪“大博弈”隨著美國企圖控制里海和中亞石油資源的努力而迅速出現。華盛頓借著俄羅斯在耶爾辛時代的沉淪,全面蠶食俄國在中亞、里海、高加索等地的傳統地盤,而終于導致了今年奧運期間的格魯吉亞南奧塞梯戰爭,而揭開了“大博弈”的最新回合。
阿塞拜疆對美“變臉”
筆者曾經指出:克林頓政府在新一輪大博弈的最大成就——繞過俄羅斯和伊朗的巴庫—第比利斯—杰伊罕(BTC)輸油管線,如今受到俄羅斯在南奧塞梯駐軍的直接威脅,迫使布什政府迅速派出美國石油利益的最高代表——切尼副總統前往有關國家活動。
盡管有華盛頓導演的“反俄統一戰線”,莫斯科在“大博弈”的最新狠招的后果仍然接踵而來。首先便是切尼在訪問BTC輸油管線的起點——阿塞拜疆首都巴庫時遭到的外交冷遇。
阿塞拜疆的阿利耶夫父子王朝受到華盛頓多年扶植。1999年秋,BTC輸油管線在美國主持下拍板,正是當時任阿國國家石油公司總裁的小阿利耶夫,對氣急敗壞趕來制止此事的俄羅斯副總理挖苦說:“您晚了一步,火車已經開走了。”
同一小阿利耶夫,如今在緊要關頭卻不“感恩圖報”,反俄態度卻是大幅度軟化。《紐約時報》披露切尼惱羞成怒,居然拒絕出席阿塞拜疆為其舉行的“國宴”。
其次便是繼BTC輸油管線建成之后在,華盛頓在“大博弈”的另一戰略性大動作——Nabucco天然氣管道線路計劃,在南奧塞梯的硝煙中眼看要胎死腹中。
與BTC輸油管線一樣,Nabucco天然氣管線計劃的要旨,也是繞過俄羅斯和伊朗這兩大“不友好國家”及其現有管線,而耗巨資新建通過格魯吉亞和土耳其的更長管線,向歐洲等地輸送里海和中亞的天然氣。
路透社報道:南奧塞梯戰爭后,“格魯吉亞能源走廊”的安全性遭到重大懷疑,威脅到歐美推動的這一計劃。《紐約時報》引用的前美國國務院專家,則認為在俄國和伊朗的聯手抵制下,Nabucco管線計劃的勝算大幅下降。這一結果是“西方的重大失敗”。
這是因為阿塞拜疆本身的天然氣儲藏有限,造價高昂的Nabucco計劃要吸引國際財團投資,必須包括從土庫曼斯坦跨過里海到阿塞拜疆的海底管道,以輸送中亞的豐富天然氣。在南奧塞梯戰爭后的新形勢和莫斯科的慫恿下,伊朗援引與前蘇聯簽訂的有關條約規定里海為沿岸各國共管的國際海域,以損害環境為理由,在9月初正式反對修建這條跨海管道,使得Nabucco計劃面臨難以逾越的國際法障礙。
雪上加霜的是南奧塞梯戰爭后,阿塞拜疆對Nabucco計劃的態度也急速變冷,反而與俄國國營天然氣公司Gazprom商量合作,成為切尼在巴庫拒絕出席“國宴”的一個誘因。
阿塞拜疆“變臉”,與莫斯科的軍事和外交壓力直接相關,特別是阿國有一塊與南奧塞梯十分相似的Nagorno-Karabakh分離主義地區。格魯吉亞戰火后,俄國外交部宣布該地與南奧塞梯“有別”,既表明了莫斯科玩弄外交籌碼的高度技巧,也迫使阿塞拜疆檢討向華盛頓一邊倒政策,而回到某種“平衡外交”。
美被迫同伊朗“和平共處”
伊朗的作用也不能忽視。阿利耶夫父子總統的姓,是“阿里”一名的斯拉夫化形式,揭示了阿塞拜疆作為前伊朗領土的什葉派傳統。阿塞拜疆族裔的伊朗最高宗教領袖哈梅內伊,因此頗有以“伊斯蘭民主”為武器給阿利耶夫專制政權制造麻煩的能力。
美國以什么手段來對付新近在“大博弈”中的重大挫折?將是下一任總統的一個主要課題,但是若干端倪已經顯現。這便是華盛頓針對伊朗的戰爭渲染明顯降溫,《華盛頓郵報》上新近還出現要與伊朗核計劃“和平共處”的言論。
法國《費加羅報》今年夏季已經一針見血地斷言:如果美國對伊朗動武導致油價暴漲,全球都要遭殃,只有俄國是唯一的贏家。
新近的發展,表明連布什政府也終于認識到:國際油價高漲,固然令美國石油巨頭賺得盆滿缽滿,但卻也是俄羅斯國力迅速恢復的關鍵。
有跡象表明,華盛頓打擊莫斯科的長遠戰略之一,會是以各種手段來壓低國際油價。最近一段時間來,盡管有戰爭動亂和颶風等等因素,國際原油價格卻持續下降,甚至跌破100美元,未嘗沒有這一“新冷戰”因素在內。
這一趨向如果持續,將是所有石油消費國的福音,也是北京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的良機。
·作者在北美從事科研工作
《聯合早報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