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真實朝鮮:平壤街頭無廣告
10月2日至4日,朝韓兩國領導人將在平壤會晤,這是繼2000年6月韓國時任總統金大中對朝鮮進行歷史性訪問之后,朝韓領導人之間的第二次首腦會晤。屆時,“朝韓峰會”將會讓朝鮮半島,尤其是平壤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但對于全世界來說,朝鮮依然是一個神秘的國度。
幾十年前,朝鮮電影《賣花姑娘》、《金姬和銀姬的命運》深深地感動了一代中國人。時至今日,它們依然被許多人懷念著。然而,現在的中國年輕人,恐怕已無法想象過去那段歲月。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今天的朝鮮是陌生的。
8月初,晨報記者有機會踏訪了這片神秘的土地,從而能夠在朝韓領導人的第二次會晤之前向讀者介紹所看到的一切———一個真實的朝鮮。
鏡頭1:赴朝火車
盒飯兩葷兩素味道還不錯
8月8日清晨,在蒙蒙細雨中,記者從丹東火車站登上開往新義州的火車,經過鴨綠江上的中朝友誼橋,緩緩駛入朝鮮。
9月25日,在朝鮮首都平壤,一些市民在大成山革命烈士陵園參觀。9月25日是傳統的中秋節,朝鮮民眾在這一天紛紛前往公園或革命烈士陵園等地游覽參觀。 新華社記者夏宇攝
在新義州,記者換乘朝方列車,開始了真正的朝鮮之行。
這是一列被稱作國際專列的火車,雖然設施一應俱全,但明顯感覺到已有些破舊。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到記者和其他旅行者的心情,大家在火車加速后紛紛探出頭去,打量起這個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
8月的朝鮮稻谷翠綠,車窗外,大片大片的水稻田和玉米地從我們眼前掠過,清新的空氣讓人努力想從中聞出些什么。
稻谷是朝鮮人的主食,田地里,不時有辛勞的農民在耕作。水塘邊,孩子們在抓魚,發出一陣陣笑聲。經過一個水壩時,記者朝水壩邊的孩子們揮手,他們則歡笑著一個接一個跳入水中。
空氣里散發著雨后泥土的清香,而我們的腦子里則開始思考起土地和糧食的問題。
一位曾在朝鮮生活多年的老專家告訴記者,朝鮮多山,可耕地少,一遇到大雨,湍急的河流即易泛濫,影響農業收成。這場雨很可能給農業本來就不太發達的朝鮮帶來不小的影響。
果不其然,后來據朝鮮通訊社報道,8月初的一次大規模降雨給朝鮮的許多糧食產地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等記者回國后,又聽說朝鮮在9月受臺風影響,大雨再次傾盆而來,剛剛恢復的農業生產損失巨大。
不過,記者所乘坐列車當時似乎還未受到水災的影響,伙食水平仍然得到了比較好的保障。
火車上發的是兩葷兩素的盒飯,有牛肉,有雞蛋,還有泡菜,不少人一掃而光后說,味道似乎比中國的還要好。
9月25日,幾名朝鮮兒童在首都平壤的大成山公園里乘坐旋轉木馬。新華社記者夏宇攝
鏡頭2:平壤街頭
朝鮮人嚴格遵守公共秩序
經過約4個小時的旅行后,火車緩緩開進平壤火車站。平壤,以“平沃的土壤”得名,依大同江而建,已有1500年的歷史。
走在平壤街頭,處處能感受到朝鮮人民對金日成和金正日的擁戴。每個人胸前都佩戴著領袖像章,地鐵等交通工具內也懸掛著兩位領導人的肖像。
平壤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車、有軌和無軌電車以及由前蘇聯和中國援建的地鐵。
所有的車票一律5朝幣,如果買月票就更便宜。
讓記者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平壤市內居然還有出租車。據介紹,出租車的價格并不便宜,從首都機場到平壤市內15公里的路程,大約需要250人民幣。
由于能源短缺,平壤街道上汽車不多,但種類挺雜,猶如萬國博覽會,跨越半個多世紀的世界各國汽車都在這里找到。貨車有上世紀50年代蘇聯生產的嘎斯,也有90年代中國生產的東風。小汽車以老式的德國奔馳、日本皇冠為主,還有一些美式吉普。
平壤的街道整齊干凈,公共場所里沒有人大聲喧嘩。哪怕是在下班高峰時間的地鐵里,平壤人也都嚴格遵守著秩序??梢哉f,朝鮮人對于公共秩序的遵守,改變了許多人對這個國家的看法。導游樸小姐說,平壤大街上沒有垃圾桶,因為沒人會隨地扔垃圾,更沒有人隨地吐痰。
和其他國家的首都不同,有一樣東西在平壤街頭是無法看到的,那就是廣告。導游介紹說,在朝鮮只有一種產品可以打廣告,那就是朝鮮本國生產的“吹口哨”牌和“布谷鳥”牌汽車。
盡管朝鮮經濟困難,但平壤街頭的市民并不如外界傳言的那樣營養不良、衣衫襤褸。街上的女性衣著得體,式樣新潮,男士則多穿樣式統一的黑色或灰色短袖汗衫,看上去干凈利索。
5月8日,韓國代表團團長、韓國國防部政策企劃官鄭勝兆少將(左五)在會談前抵達板門店朝方一側的統一閣。韓國與朝鮮當天起在板門店舉行第五輪將軍級會談,就韓朝鐵路試運行的安全保障和海上邊界等問題進行磋商。 新華社/路透
鏡頭3:板門店
軍事分界區內北南往來日益緊密
旅行的第三天,記者來到靠近朝韓邊境的古城開城訪問。開城以南不遠,就是朝鮮停戰談判所在地板門店。
板門店,位于朝鮮半島中部、北緯38°線以南5公里處,一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由于朝鮮戰爭停戰協定在這里簽字,使其得以聞名于世?,F在,隨著德國柏林墻的倒塌,它可能是世界上僅有的人為地將一個民族分為兩種制度國家的分界線。
出乎記者的意料,我們在接近板門店時卻根本看不見想象中的碉堡、炮樓、鐵絲網和巡邏的士兵,反而看到一些農民在田地里割草、干農活。
導游樸小姐說,板門店附近一直都有人居住,還有不少商店和工廠,為駐扎在這里的人民軍和他們的家屬服務。南方的韓國一側也陸續建造了一些工廠,因此,盡管這里是一個軍事分界區,但北南雙方的往來日益緊密。
板門店的一個獨特景觀是南北兩方各自豎起的旗塔。韓國一邊的據說有100米高,而朝鮮一方的旗塔則高達160米,旗的長度達30米,號稱世界第一。進入板門店軍事區后,記者看到一塊刻著“1994年7月7日”以及金日成手寫簽名組成的石碑。據介紹,1994年7月7日晚上10時,金日成批閱了一份關于南北統一的文件后便逝世了。此后,為了紀念這一具有非凡意義的時刻,朝鮮人民將他生前最后一個親筆簽名刻成碑放在這里。
鏡頭4:簡易房
南北民眾只能夠在這里自由往來
再往前走,便可以看到7幢外表涂成藍色的簡易木板房,這些房子就建在著名的“南北軍事分界線”上。
這些木板房是朝鮮戰爭軍事停戰委員會的會議廳和中立國監察委員會的工作場所。目前只有最中間的一間房子可供參觀,也只有在這間房子里,南北兩國民眾才能實現自由跨越。
軍事停戰委員會的會議廳仍保持著當年談判時的模樣,墻上有16面參戰國的國旗,卻唯獨找不到中國國旗。對此,人民軍軍官解釋說,這是由于當時中國并沒有以國家名義參戰,而是以“中國人民志愿軍”名義參戰的緣故。
大廳中間放置著一張長桌,兩邊各有5把椅子,談判雙方代表當時各坐一側。而桌子的位置正好在軍事分界線上。
一名人民軍軍官說:“因為這條246公里的分界線,我們5000年來擁有同一個血統、同一個語言的朝鮮民族正經受著分裂的痛苦。現在,朝鮮民族只能局限在這個房間內自由往來。不過,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實現國家和民族的統一。”
令人感慨的是,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談判會議室和簽字房間的桌椅都還保持著當年的原貌,而朝鮮半島的分裂局面卻依然不曾改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