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中亞五國領導人就要相聚在中國西安開會,可簡稱為“C+5峰會”。
這個會,按我的個人設想,早十幾年召開就更好,它會對地緣政治及國際政治產生更大的影響。
2009年,我在《熱戰時代》一書第325頁至330頁中提到,中國與中亞曾經有活躍的“絲綢之路”交往史,進而由此聯想到新的合作機遇,再又提出“長城計劃”,或者稱“小馬歇爾計劃”,希望合作共建“中國-中亞走廊”。
2013年,中國領導人在中亞訪問時也提到了絲綢之路。再后來,中國學者又把海上絲綢之路合并到陸上絲綢之路的規劃中來,據此誕生了“一帶一路”。
美國現在批評中國,說中國的“一帶一路”是早就規劃好的要搶奪美國利益的戰略,其實是有些夸張和歪曲事實的,因為這個戰略并非一次性提出,是邊走邊捏合的。
跟“一帶一路”成型有些相似的概念還有“改革開放”,大家都把1978年當成這四個字的元年,其實也不準確。改革,這個詞自1950年起就很常見,后來更多會提到“建設”兩個字,再后來還上升到“革命”。開放,是1980年以后才提得多一點,之前也不是常用詞。1984年以前,任何正式或非正式文件、政策中都看不到這四個字的組合,重要大會報告中更不會有,直到1984年一位前領導人在福建合并到一起講,然后就成了熱詞。
很多事情,都是一邊走一邊想,沒有傳說中那么神秘。
中亞五國,人口加起來大概也就8000多萬,經濟總量也很一般,但它是前蘇聯解體后的產物,它有獨特的文化與信仰,它又處在大國競爭的特殊位置,美國,俄羅斯,日本,土耳其,中國,都不可避免地要與它產生化學反應。
經過幾十年的外交磨合,逐漸形成了以下格局:
俄羅斯與中亞以獨聯體為基礎的“R+5”。
美國以打楔子為目標的“A+5”。
日本以配合美國遏制中俄為目標的“J+5”。
土耳其以文化信仰整合及帝國復興為目標的“T+5”。
這樣一來,不怎么有突出優勢的中亞五國就扮演了地緣政治的重要角色,最后可能會形成一個“RJACT+5”的互動格局。
俄羅斯與中亞的特殊關系自不必細說,日本的戰略大都處于設想中,土耳其的影響根深蒂固,從現實角度看,最值得推敲的是美國對中亞的滲入。
2016年,美軍中央司令部計劃投入近40億美元,在五個主要歐亞、中亞國家建立數十個軍事訓練基地、預警雷達站、軍用直升機機庫和多用途邊境安全檢查站。美軍從阿富汗撤撤出后,仍舊在中亞地區部署精銳部隊,包括四個營兵力的、隸屬美軍第三空降師的特種部隊。
美國在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建立軍事訓練基地,并在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建立多個直升機機庫、警犬中心、狙擊手訓練中心和邊防哨所,而僅用在改進和修建邊防檢查站的費用就高達1000萬美元。其中有兩個邊防站最令人矚目:一個是建在土庫曼斯坦東南部、極靠近伊朗邊境的瑟拉斯邊防站。由于與伊朗接壤,該邊防站可以用來直接監控伊朗,并在一旦爆發美伊戰爭時,可以立即轉為美軍戰略基地;另一個是在吉爾吉斯斯坦費爾干納盆地距巴特肯不遠的邊防站。
美國的介入動機不良,“顏色革命”仍然是美國策反中亞的既定政策,短期的和平并不表明美國遺忘了中亞的存在,相反,美國的民主宣傳、情報收集和支持反政府人士的工作一刻也不會停止,在一個較長的“熱戰”時期,美國需要很多火藥桶,它會根據時機和自身的需要定時引爆不同的火藥桶。
2023年,美國首次實現了與中亞五國展開“1+5”集體對話機制,雖然沒有取得比較明顯的外交成就,也沒有在經濟合作上有質的突破,但借俄烏沖突困難期的介入,會對俄方產生較大的心理影響,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中國同中亞五國的“C+5機制”到底該怎么運轉才比較符合各方意愿?
首先,必須考慮到民族宗教信仰這個歷史大背景。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力量能超過文化信仰的力量,尤其是在伊斯蘭世界內部。長期以來,這個世界在與其實世界打交道時都保持了一個距離,教義上沒有排它性,事實上有排它性,它的融合性幾乎只體現在內部。當極少數人利用文化信仰做文章時,它可能在極短時間內給原本友好的關系帶來致命影響。費爾干納盆地曾是中亞地區“三股勢力”活動最為猖獗的地區,也曾是某分裂組織“伊斯蘭運動”的大本營所在地。推進關系過程中,把文化融合的重要性應放在首位,國民心理因素靠近了,基礎才牢固,合作才具有長遠性。
第二點是必須考慮到俄羅斯的情感。
獨聯體是一個區域性國家組織,它的緊密關系是客觀存在的,對俄羅斯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尤其是在中亞國家內部仍然包含著約兩成的俄羅斯族。中國外交一向秉持非排它性,做到“多邊共贏”,才能穩定發展。
大國都在爭奪中亞,俄羅斯也沒有閑著,正準備重新啟動在某些地方建立軍事基地,俄羅斯向吉國政府提出在南部奧什州或賈拉拉巴德州,建設軍事訓練營的方案。俄羅斯計劃把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快速反應部隊訓練,安置在在這個新軍事基地內。很顯然,莫斯科的這個新軍事基地構想,主要還是用以平衡、牽制美國在中亞地區的軍事存在為根本目的。
有鑒于此,“C+5”應該把重心放在非軍事合作領域,不必摻和到美俄在中亞的軍事競爭。
第三點是“C+5”應該與“上合組織”保持大原則上的統一性和協調性。
中國是“上合組織”的主要倡導國,維護并發展好這一組織非常重要,它的影響大于“C+5機制”。為了建立一個和諧穩定的中亞,為了讓“上合組織”發揮作用,中國必須為此付出努力,在尊重所有成員國自身意愿的前提下提高“上合組織”成員國自己的安全保障能力是最重要的研究課題,也只有集體組織框架下的整體性安全保障才是最有效的保障,任何單獨力量和競爭性力量都只會形成負面因素,中亞國家也只有最大限度地避免成為大國角斗場,才能真正實現自身的穩定繁榮與安全,中亞如果成為新的“火藥桶”,最大的受害者是中亞和周邊國家的人民。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上合組織”中的大國有能力也有責任避免中亞成為地區“火藥桶”。一個和平繁榮的環境符合整個地區的利益,和平穩定是一切美好理想的根本保證。
中國肯定需要與中亞國家保持軍事合作,但這種合作應當在“上合組織”框架下進行。
第四點是要做出讓全世界看得見的合作成果。
中國同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潛力巨大,“中哈石油管道”的建設開啟了雙方能源走廊構建的序幕。不過,能源走廊決不能只局限在石油天燃氣,更要把目光盯緊廣義的能源。煤礦資源也是中亞部分國家的重要能源,特別是哈薩克斯坦品,煤探明儲量接近2000億噸,集中分部在卡拉干達、埃基巴、馬斯圖茲、圖爾蓋、日蘭奇克、楚河、伊犁河大型煤田。這些能源足以讓中哈雙方合作建設多個具有世界影響的能源集團。石油、天然氣儲藏在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水電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塔吉克斯坦的水電資源達6400萬千瓦。這些能源都是中國與中亞合作的潛力所在,如果可能的話,中國應當實現雙方在能源合作方面的一體化進程。
中國同中亞國家的緊密關系決不只能局限在能源走廊,中國應當力求在此基礎上建立更為開闊的合作概念,爭取最終實現共建共享的能源走廊、文化走廊、高鐵交通走廊、商品流通走廊和工業產業鏈互補走廊,如果能夠把這五大走廊做細做實做強,那么,中國與中亞的穩定關系必定能持久化。
中國與其把大量的外儲投資美國債券,不如加大與友好國家的工業合作兼援助計劃,可以考慮推出超過3000億美元的“中國——中亞五大走廊建設合作遠景規劃”,讓中亞人民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讓中亞人民與中國人民攜手創造繁榮穩定的二十一世紀地區新秩序。
“C+5”緩緩來了,它注定是一個新機體,也一定會誕生新成果。
需要提醒的是,在這條路上,我們也可以肯定要遭遇挑戰,不可能一帆風順。在文化交流方面,雙方也許會在某些方面表現出分歧,但更多的是交集點。古代的“中亞”更應該是個文化概念,而非嚴格的地理概念,它不僅包括今天亞洲中央的廣大地區,還包括一部分歐洲地區,不僅指今中國以外的中亞地區,也指今中國境內部分地域。
在一個非常大的范圍和框架之下構建著眼于文明創新的“C+5走廊”非常可行,即便有碰撞也不必害怕,雙邊或多邊交流,需要在碰撞中實現交融和發展,世界和諧也需要碰撞,如果回避碰撞,害怕沖突,就不會有繁榮與文明的共享。
附言:
1,網傳一老師將村長一家三口殺害,另傳一農民提著屠刀致9死一傷。評:最近殺人案有些多,前幾天剛有人在火車上被殺,刀子危害已經不亞于美國的槍支危害。個案原因重不重要?當然重要。但是,社會整體性暴戾更值得反思,現在的人,不管什么年齡,動不動罵人,動不動打架,動不動提刀,沒有什么深仇大恨的事,卻有著一顆恨天恨地的心。是什么推動了這一進程?
2,五部門發文取消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到證。評:這個證早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年輕人的就業難怎么解決?在我看來,中國在就業方面并非是絕對的崗位供應不足,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厭倦就業”。為什么會這樣?大學畢業生,技術學員,優秀的只占少數,大部分是普通人,當他們進入社會后,實際收入跟理想收入落差太大,尤其是整個社會收入落差也巨大,兩極分化得不到解決,十幾年的苦讀最后仍然心存恐懼,收入越低的人,穩定性也越差,嚴重缺乏安全感,這大大降低了新一代人就業意愿,“啃老族”、“獨身族”和“混族”不斷壯大,這構成了中國的長線危機。兩極分化和勞動法空轉是人口大國最突出的兩大就業矛盾。年輕人就業比天大,老人要盡可能讓出空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