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捫心自問后依然認為別無他法,即使眾人反對也將矢志不渝。”支持率跌至谷底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7月19日在山口縣下關市引用外祖父岸信介的座右銘,就內閣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決定稱:“作出了經得起歷史批評的判斷。”
日本首相府前,連日來不少國民打著“不安倍增”這個雙關的口號游行。安倍上臺一年零7個月后,日本不僅經濟上失落依然,還因為安倍內閣過分強調集體自衛權,過度追求強化軍力,讓承平日久的民眾感覺“不安”倍增。
集體自衛權帶來的不安
“日本沒有做任何對外作戰、發動戰爭的準備。”著名軍事評論家田岡俊次對筆者說。田岡從事軍事報道40余年,對日本軍事動態了如指掌。直接接觸軍方人員,去實地看軍備狀況,是田岡發言前的日常功課。
筆者在東京街頭,也未看到一個穿軍裝的現役軍人,更不用說軍車出沒了。安倍雖然順利成立國安委,立法加大對泄密懲處,增加軍費和軍隊編制,解除武器出口禁令,但他解禁集體自衛權遇到非常大的反彈,而日本國債總額已突破千萬億日元,安倍想繼續擴軍、發軍火財,困難同樣很大。
日本的報紙這樣寫道,日本的集體自衛權“劍指”中國及朝鮮,安倍甚至想象在某個第三國家,發動對敵對勢力的先行攻擊。《琉球新聞》在7月3日刊登評論文章說,安倍要保有的集體自衛權,就是要“提高抑止中國的能力”。
從7月9日《朝日新聞》針對安倍內閣以擴大對憲法的解釋來獲取集體自衛權所做的調查看,在東京發行的六大報紙中,《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東京新聞》持反對意見,而《讀賣新聞》、《產經新聞》及《日本經濟新聞》支持安倍的觀點。在地方上,40家地方報紙持反對意見,只有3家報紙表示了贊成。
“讓自衛隊員保衛日本國土,這是非常自然的事。現在還多了一個參加救災活動的新任務,從事這項任務,也是自衛隊員義不容辭的義務。但年輕人在報名參加自衛隊的時候,沒有做有一天出國打仗的準備。”田岡說。
民眾不愿出國作戰,國家以草率的方式強迫士兵出國,不符合日本這將近70年所貫徹的和平主義。二戰以后,日本士兵沒有在國外執行過殺人任務,沒有因參加維和行動死過一人,但現在怎么安倍內閣說改變對憲法的解釋,就能讓士兵出國作戰了呢?
既然是日本軍隊參加的戰爭,按照安倍的設想,在不少場合日本軍隊要先發制人進行攻擊,對方的反擊也在情理之中,日方將士陣亡將無可避免。但安倍對于將要發生的陣亡問題,一直不肯做任何解釋,就在最近被反對黨議員追問時,也只是說“我是自衛隊的最高指揮官,我會考慮這個問題的”。
走向更深的孤立
安倍重新上臺后,以每月必定外訪的高頻度,展現標榜價值觀的“地球儀外交”,并不斷試探中韓等國的底線。7月12日,安倍剛結束對南太平洋三國的訪問,又在籌備月底出訪中南美五國,還想9月訪問孟加拉國,為日本競爭安理會“非常任”席位游說。看似安倍外交無遠弗屆,其實在東亞留有很大空白。
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對于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東亞多國采取的是“我們不說,日本不忘”的態度。雖然日本戰后對世界和平的貢獻得到美澳等國稱贊,但在東亞這一近代史問題盤根錯節的地區,主動談慰安婦問題,為日本侵略戰爭哪怕做一點點象征性的辯護,都能破壞東亞各國與日本交往的默契。
“從軍慰安婦問題不存在強迫性。”安倍多次在回答日媒采訪時這樣說。安倍還反復表示,對1993年時任官房長官河野洋平關于慰安婦問題的發言,需要重新審視。安倍認為,在二戰前娼婦制度普遍存在,包括朝鮮半島出身的一些娼婦為日軍提供服務,不存在強迫問題。早前,安倍為了在荷蘭會晤韓國總統樸槿惠,承諾不會發表一份新的談話來否定河野談話,但背后他又組織了一個河野談話五人檢證小組,暗指河野談話是日韓政府共同炮制的,具有許多的不可信因素。
“參拜靖國神社,本來安倍可以自己一人去,但不是這樣。他要讓媒體知道,要大力宣傳,要表達在戰爭問題上向周邊國家示強的態度。”日本媒體同行告訴筆者,安倍要顯示在戰爭問題上日本意志堅決,隨時可以和周邊國家戰爭,陣亡的將士和戰前一樣,最后會回到靖國神社,成為諸神中的一員。
日本和周邊國家的關系,也被奧巴馬念茲在茲。烏克蘭危機中,安倍不甘心“背棄”普京,派安保局長訪俄,遭美方警告;MH17墜機前一天,安倍派外長訪烏,又得罪普京。為彌補外交損失,安倍宣布解除對朝的部分經濟制裁,提升日朝關系,但除了解決綁架問題,日本民眾對平壤并無太多期待。
“對中韓兩國高層的交往,很多日媒用冷嘲熱諷的態度報道,但對中韓經濟交往愈發密切后日本如何維系、擴大在中國的市場,媒體說得不多,安倍沒有給出一個說法。”曾在華工作的一位日本企業家對筆者說。
選擇離間中朝關系,讓朝鮮成為日本的候選友國,安倍內閣為此付出甚多。但中朝關系的疏遠拉近了中韓關系,日本對華貿易額逐年下滑,在中國空出的市場多半被韓國產品占據了,日本在東北亞陷入了更深的孤立。
不安的安倍首相
數月前在日本采訪時,看到在國會爭論時安倍臉上洋溢著自信,在經濟、外交問題上侃侃而談。7月14日,再在電視上看到安倍時,覺得好像變了一個人。他不再脫稿發言,身后的秘書飛快地翻閱幾個有5厘米厚的文件夾,迅速抽出一張紙來交給安倍。安倍聽著反對黨議員的質詢,然后拿起秘書遞來的文稿,一字一字地念起來。自信滿滿、顧盼自雄的安倍,忽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東日本地區的災后復興還在進行中,我們遇到的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嚴重缺乏勞動力。”在日本經產省,一位課長對筆者說。
應該說,這些年隨著媒體廣泛宣傳安倍經濟學的魔法作用,在心理上日本市民漸漸地擺脫過去少消費的特點,愿意去商場“血拼”了。今年4月日本消費稅稅率從5%提升到了8%,明年10月還有可能提升到10%。安倍要逼迫民眾消費,以此拉動經濟的發展。但“好不容易盼來了經濟復蘇的機會,工作卻又缺少人干了”,經濟評論家山田厚史擔心,日本勞動力的缺乏,一開始在勞動強度大、工資低的領域(如建筑業、餐飲業)首先出現,接著會慢慢波及其他地方,原來只使用最年輕、優秀勞動力的地方,以后逐漸地使用普通、老化的勞動力,日本產品、服務質量能否維持,將成為很大的問題。
安倍回答不了如果行使集體自衛權發生日本軍人傷亡后該如何處理的問題,對在老齡化愈發嚴重、勞動力嚴重不足、企業創新變慢后開經濟藥方也非常為難。通過歷史問題、集體自衛權問題向周邊國家示強,能滿足一些人在心理上比其他亞洲國家高一籌的自豪感,但這種自豪感并不能換來經濟上的繁榮。當人們對這種所謂的自豪感感到厭倦的時候,安倍的支持率也就開始下滑了。
剛剛上臺時的安倍,支持率曾超過75%,奧巴馬今年4月訪日時,還在自嘲不如“晉三”人氣高,但到了7月中旬,不論多么支持安倍的媒體,也不論怎么做調查,其支持率也只在50%以下了。日本生活黨黨首小澤一郎甚至稱:“安倍政權的高峰期已經過去了。”盡管安倍沒有放棄通過架空憲法最終實現修憲,但這也變得愈發困難了。7月1日安倍內閣通過承認集體自衛權的決議后,因為國民的“不理解”,因為接下來推動國會修改相關法律還會繼續拉低內閣支持率,安倍顯得愈發蒼老、精神欠佳。
“出國訪問的時候,安倍能在飛機上歇上幾個小時,或者十幾個小時,也只有這個時候,沒有人騷擾他;在日本的話,就沒完沒了地見人,沒完沒了地解釋自己的政策,安倍快煩死了。他希望每個月借訪問的時機,去國外喘口氣。”一位采訪過安倍的日本同行對筆者說。
而日本市民對安倍內閣的態度,已由淡淡的期望變成了某種沮喪。安倍也在考慮9月上旬前后改組內閣,更換逾半數閣僚。今后數年,日本會否持續“不安倍增”,要看安倍首相能否識“民意流水”而及時轉舵。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