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由中央軍委委員、總后勤部部長趙克石領銜的后勤政策制度和保障力量改革專項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標志著后勤保障改革全面拉開序幕。這是軍委深改小組成立后,正式亮相并投入運作的第一個專項小組。從字面上來看,該專項小組職責覆蓋“后勤政策制度和保障力量”,這實則是透露出了改革的著力方向。
在1949年之后,除了1950年代經歷短暫的“八大部”時期,解放軍長期維持了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的三大部架構。直至1998年,在原國防科工委基礎上,并整合了總參、總后的部分職能組建了總裝備部,負責武器裝備建設,形成了現今的四總部格局,其后各大軍區、軍兵種、野戰部隊也相應形成了四部門模式。
然而,隨著軍兵種協同作戰的融合推進,后、裝分離的模式弊端越來越明顯,后勤部門負責軍需物資保障,裝備部門負責武器裝備保障,這種條塊分割,容易造成保障脫節,影響戰斗力,特別在戰時更是如此。
因而,趙克石領銜的專項改革小組統籌“后勤保障改革”,被認為是軍委決策層已經決意解決這一矛盾。實際上,在基層部隊,相關改革已經推進有時。從2012年起,中央軍委決定,在全軍師及師以下部隊實行重大改革,將后勤部和裝備部合并組建保障部,從而在師、旅形成了“司令部、政治部、保障部”新的三部制。團一級則成立保障處。從南京軍區等一些野戰部隊演習效果來看,后、裝合并后,部隊應急反應時間縮短一半,極大提高了訓練、作戰效率,證明了此項改革的正確方向,也為下一步改革提供了借鑒參考。
目前,只剩下高級指揮層級包括集團軍、大軍區和軍委總部,仍然維持司、政、后、裝四部制。不過,與基層部隊不同,總裝備部除了承擔武器裝備保障供應職能之外,還負責全軍裝備的科研、訂購,并直轄有大量試驗基地、保障部隊、科研院所,統管常規兵器、航天武器、核武器的研發。譬如外界所熟知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北京航天城都隸屬總裝備旗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也系由總裝備部部長兼任。因而,高層的后、裝改革,應該不會像基層那樣直接合并,而是會根據職能不同,分別進行或剝離、或重組、或加強的改革。
但無論如何,在此番軍委成立后勤政策制度和保障力量改革專項小組后,說明高層機構的適當優化重組,已進入實質性的論證規劃階段。后勤保障改革的全面推進,自下而上,勢在必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