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扼制中國的崛起、監視中國的最新軍事動向,長期以來,美軍以日本作為前沿基地,從水下、地面、太空等多方位、全角度對解放軍展開立體偵察。美日海底傳感器、海面X波段雷達、空中預警機及反潛機、太空間諜衛星等先進偵聽設備全天24小時不停運轉,緊張地注視著解放軍的一舉一動。
10月7日傳來消息,駐日美軍三澤基地決定停用1965年就開始使用的對華巨型雷達天線網。此舉不但不意味著美日放松對華軍事監視,反而是監聽設備的升級,監聽手段的強化。從向駐日軍事基地、關島軍事基地和澳大利亞增派“全球鷹”高空無人偵察機,到在亞洲地區部署三部X波段反導雷達,全面監視中國的彈道導彈活動情況,美國無時無刻不在精心搜集關于中國的重要軍事情報。
美軍航空母艦戰斗群進入東海和南海海域,除了向中國展示“軍事肌肉”之外,還有一項更大的任務是搜集中國沿海軍事部署的情報。航母戰斗群本身就配備多種電子戰機,其中包括偵察機、預警機、反潛機等,當艦載電子戰機飛到一定高度時,就可以搜集關于中國沿海軍事設施的電子情報,尤其是中國二炮導彈在沿海基地的部署情況,這是美軍最想掌握的解放軍情報。美軍已經具備利用衛星實時傳送情報的能力,根據軍事偵察衛星傳回的數據,再加上電子戰機獲得的資料,美軍借這次航母戰斗群亞太之行,完全可以獲得大量的軍事情報。
除了反導X波段雷達、預警機之外,美日在亞太水域的幾條重要海道都布設了水下監聽設施,專門用來探測中國潛艇的行蹤。在太空中,美日的軍事偵察衛星也在24小時不間斷地飛臨中國,監視中國重點軍事地區的一舉一動。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美日業已形成并仍在強化專門對付中國的全方位、立體化偵察監聽網。
美軍航母是搜集情報的高手
日本共同社10月7日報道,1965年就投入使用的美軍三澤基地巨型雷達天線網終于因老化而停用。這座雷達網當時是為了監聽蘇聯、中國等遠東地區的無線電通訊。該雷達天線網直徑約440米、高約37米,數十根垂直天線分兩層排列,可從360度任何方向監聽信號,當時堪稱是監聽中國情報的重要設施。
不過,日本媒體也分析了停用這座雷達天線網的真正原因是維護管理費用日益昂貴,與其這樣還不如投入新的軍事偵察設施。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世界報》特約軍事評論員陳光文認為,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偵察和監聽只會加強,不會削弱。
對于美國第七艦隊出動基地位于橫須賀的“華盛頓”號航母與來自美國西海岸的“斯坦尼斯”號航母共兩個戰斗群駛往西太平洋海域執行警戒監視任務,美國《時代》周刊分析認為,此舉意在牽制試圖在亞太地區擴張遠海作戰能力的中國軍隊并抑制其發展。美國海軍此番在西太平洋的大動干戈,應該是增強自己對亞太地區控制能力的重要一步。
但是美國智庫“洞察中國”發表的文章提醒道,“華盛頓”號航母的航行路線正好經過中日兩國十分敏感的釣魚島海域,外界猜測美國此舉意在遏制中國,防止后者對釣魚島發起軍事行動。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被外界忽視,那就是盡可能多地搜集中國沿海地區的軍事設施和部署情況的一手資料。
其實早在2010年底美韓軍演,“華盛頓”號航母開進黃海時美國就用過這招。由于以“華盛頓”號為首的這支“航母機動部隊”被高科技“全副武裝”起來,能夠精確地搜集中國沿海地區重要軍事情報,尤其是導彈基地和機場的位置,這也讓中國在沿海的軍事防御面臨“完全暴露”給美軍的危險。
別的不說,單就美軍航母搭載的E-2C“鷹眼”預警機而言,這就堪稱是一臺搜集電子情報的“機器”。預警機,又稱空中指揮預警飛機,它集指揮、情報、控制和通信于一體。一位中國軍事專家曾說,“一個國家如果有較好的預警、監控、情報搜集能力,即便戰機數量只有對手的一半,也一樣可以贏得戰爭。”E-2C目前是美海軍唯一的現役預警機,總數約130多架。
預警機最突出的作用還在于,它是處理各種情報的“加工廠”。預警機的作戰管理指揮控制系統可為“全球鷹”無人機提供“信息包”處理能力;可對各種情報數據進行比較、融合,并將實時綜合態勢圖顯示在地圖顯示器上;能進行協調、引導和指揮戰區內情報偵察平臺和武器平臺的作戰計劃,迅速對來襲的地面目標或低空飛行目標進行識別和跟蹤,并能有效控制無人機。
據《世界報》特約軍事評論員陳光文介紹,正是因為看到預警機在探測中國軍事情報方面的巨大作用,美軍在十年之前就開始向日本和臺灣地區輸出預警機。值得警惕的是,日本時至今日還在為增強空中預警力持續增加投入,并且也在不斷購進美制先進預警機。部分軍事分析家猜測,通過加大在日本和亞洲其他地方部署預警機的數量,美國有意在中國大陸周邊建立一條“空中預警帶”。如此一來,美日就具備了對中國大陸24小時的監測能力,再加上日本預警機也具備全天候早期預警能力,美國借以封鎖大陸的“第一島鏈”已經具備了對華不間斷預警偵察能力。
X波段雷達全天候監視中國二炮
為了有效監控中國大陸海軍突破第一島鏈,美日苦心經營了數十年時間,建立起一套復雜的監視體系。尤其是基于軍事、民間高水平的科技偵察手段,日本目前已經形成了擁有電子情報衛星、預警飛機、偵察機、雷達、監聽站、間諜衛星等多種手段的偵察預警網絡,特別是日本情報搜集系統在美國的幫助下,致力于提高對周邊地區的軍事情報搜集能力,建立了龐大的資料庫,完全具備了對中國實施超高空、空中、海面和海下目標進行情報搜集的全方位、全時段、立體化的偵察模式,其重點是對中國的戰斗機、艦船及導彈進行偵察和情報搜集。
正是因為日本在對華情報搜集能力上已經羽翼漸豐,美國就有精力專門部署偵察監控設施對付中國的彈道導彈力量,在此過程中,X波段雷達擔負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據美國《信號》雜志介紹,X波段雷達性能十分先進,之前美國已經在日本部署了一座該型雷達,但是由于中國彈道導彈能力最近幾年急速上升,技術更加先進,而且數量不斷擴大,所以一座X波段雷達根本不夠用。為了實現在亞洲打造反導網的最終目標,美國最近決定在日本部署第二部X波段雷達,在菲律賓再部署第三部該型雷達。《世界報》特約軍事評論員郭宣警告稱,在中國周邊部署三部X波段雷達,從理論上說,美軍的反導雷達網已經覆蓋中國全境,形成了美國想看到的“天羅地網”。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介紹,美國計劃把第二部X波段雷達部署在日本本州島的最北端,目前已派工作組前往日本尋找部署雷達的適當地點,可能會在數月內部署完畢。而在菲律賓部署的X波段雷達,主要負責中國南部導彈基地的活動,三部X波段雷達組成的弧形反導雷達網能夠刺探中國境內的彈道導彈活動,這對中國國防安全將構成嚴重威脅。
中國著名軍事專家李莉告訴《世界報》,美X波段雷達高20米,有6萬個天線陣列,能夠覆蓋全方位目標。就常規彈道導彈目標而言,X波段雷達的探測跟蹤距離高達4000公里;對于減低信號的彈道導彈,其探測距離也可達到2000公里,甚至可發現數千英里之外棒球大小的物體。更有相關資料宣稱,先進的X波段雷達部署后,甚至可以辨別出導彈誘餌彈頭與真正的導彈彈頭。
此外,一旦美國在日本部署第二套X波段反導雷達系統的計劃實現,那么從理論上來看,美國就能夠監控從俄羅斯西伯利亞到中國西北基地發射的洲際導彈,而雷達系統所配高靈敏度傳感器甚至可辨認出飛來導彈的形狀。由于中國西北導彈發射場較多,是二炮試射各種彈道導彈的主要場所,因此X波段反導雷達網將使美軍對二炮活動的刺探能力將大大提高。
與此同時,據美國《空軍》雜志介紹,美國陸軍將把從中東撤離的大批軍事裝備轉移到亞太地區,其中包括將部分“死神”和“捕食者”無人機部署在沖繩,和關島的“全球鷹”無人機一起,監視中國的軍事活動。如果這些無人機沿著中國東海飛行,也將能夠探測到解放軍的戰術彈道導彈活動。
海底、太空監視晝夜不停
除了二炮導彈力量之外,美日最想掌握的當然是中國海軍潛艇的動向。因為在水下活動使潛艇的隱蔽性較強,再加上中國擁有70余艘各型常規動力、核動力潛艇,對美國海軍航母戰斗群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大型水面艦艇來說,都是最具威脅力的“殺手”。
為了更好地監控中國潛艇的動向,《世界報》特約軍事評論員郭宣介紹稱,美日采取了縱橫交錯式地布網模式。首先,沿南北向的太平洋第一島鏈是美日布設水下潛艇監聽設施的重點區域,其目的是為了將中國潛艇封堵在第一島鏈之內。其次,沿東西向的幾條重要海道,也是美日重點監控的區域,因為解放軍海軍的水面艦艇和潛艇多數都要通過這幾條海道穿越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
因此,可以說第一島鏈已經成為美日重點關注的海域,解放軍的一舉一動都會觸動他們的敏感神經。
為了實現對第一島鏈附近海域的有效監控,防止大陸海軍突破島鏈,美日苦心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建立起了一套復雜的水面、水下情報監測網。情報監測網的偵測重點是大陸的潛艇及各型水面艦艇的電磁特征和通訊信號。目前美日已經建立了相當龐大的水下監聽系統,主要通過在臺灣島南北兩端鋪設海底纜線,向北經釣魚島與琉球群島連接,向南穿過巴士海峽連接菲律賓。這套水下監聽系統通過分析海底聽音器、海流波動等方式來判斷與搜集中國潛艇的活動。
除了水下監聽之外,在水上監聽部分,美日方面主要依靠在宮古島和福江島上設立的電磁監聽系統,與駐日美軍三澤監聽站、橫濱上瀨谷監聽站以及沖繩楚邊監聽站對由渤海、黃海海域南下的中國艦只實施聯合電磁監控。
由于技術的不斷提升,美軍目前正結合天基、空基和海基武器系統和偵察系統,試圖打造一個三維立體式的“對華偵測網”。據美國《空軍》雜志2012年10月刊介紹,美軍已經把天基偵察設施作為“打贏一場戰爭的關鍵”。
目前,美軍天基的衛星偵察、通訊、指揮的系統就有先進極高頻衛星通訊系統(AEHF)、先進極地系統(APS)、先進寬帶系統(AWS)、國防衛星通信系統(DSCS)、國防支援計劃(DSP)、全球廣播系統(GBS)、全球定位系統(GPS)等十多種,整個地球每時每刻每寸土地都在美國衛星的監視之下。可以說,經過五六十年的經營,美國通過軍事基地、航母戰斗群、太空軍事化等措施,已經建設了一個全球聯網、覆蓋海、空、天、地、電磁、網絡等多維的全球立體戰場。
對中國來說,美軍的情報偵測網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加上美國重返亞洲的計劃,中國的外部安全環境已經大大惡化。不過,中國自古就強調軍事戰場建設是軍事斗爭的重要準備工作,所以,中國也正在依托自然條件、現代科技手段加強武器的隱蔽性和誘騙性,通過各種手段來抵消美國的軍事情報優勢。
(《環球視野》摘自《世界報》)
鏈接:美將反導網設到中國門口 (周之然 程維丹等)
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24日“公開要求”,韓國應加入美國的全球導彈防御系統。對于已經將“打造亞洲版反導”喊了很多年的美國而言,納入韓國無疑會是實質性一步。“應對朝鮮威脅”,這是美國解釋此舉的公開說法。“堵到中國門口”,卻是世界不少媒體對此的共同看法。韓國國防部長官24日稱,韓國現在沒必要加入美國反導系統,為激怒中國的可能性“滅火”。但“韓國版反導系統”與美國反導系統無關的說法在韓國內外遭到廣泛質疑。俄專家科羅特琴科25日呼吁俄羅斯在亞洲部署能遏制美國反導系統的導彈。中國也被認為不可能對美國此舉置之不理。德國《萊茵日報》擔心,難道亞洲要走向另一場導彈危機?奧地利《新聞報》評論說,美國令這一地區比任何時候都危險。26日,韓國將第三次試射“羅老”號火箭,這是其前不久宣布延長導彈射程后,又一次試圖在導彈發射能力上取得突破。法新社稱,如果成功,將不會得到朝鮮喝彩。
美將反導網支到中國門口
美韓24日在美國防部舉行第44次韓美安保會議。會議結束后的聯合記者會上,美國防長帕內塔說,韓美兩國正在繼續商討導彈防御體系(MD),就增強反導能力,今后美方將持續同盟友展開合作。韓聯社評論稱,美防長此番話是在迂回地表示,韓國應該加入美國反導系統。但在俄新社看來,這其實就是美國發出的“公開邀請”。
“五角大樓的全球反導網越張越大。”讓德國新聞電視臺25日發出此種感慨的原因是,上個月,美國剛就在日部署第二套尖端X波段反導雷達系統與日本達成一致,眼下正為這套系統尋找落腳地。美國在日的第一套反導彈雷達系統部署在本州島最北端。路透社報道稱,美助理國防部長克雷登曾透露,美國將通過兩組“三邊會談”在亞洲推進“新反導壁壘”:一組是美日澳,另一組就是美日韓。
“應對朝鮮威脅”,這是美國將反導系統推進亞洲的公開說法。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在最近一次活動中,韓美聯合司令部司令詹姆斯•瑟曼說,朝鮮新領導人金正恩比其父親金正日“更具攻擊性,更難以預測”。韓國《東亞日報》25日報道稱,韓美計劃在2015年構建成一條對朝“殺傷鏈”,可以在1分鐘內探測到朝鮮全境內利用車輛運載的彈道導彈,在1分鐘內識別目標和位置,在3分鐘內決定是否打擊,并在25分鐘內完成打擊。據韓軍相關人士介紹,朝鮮的車載彈道導彈從坑道中出來到完成發射需要約1小時20分鐘,“殺傷鏈”意味著朝鮮所有車載彈道導彈威脅“都將被清除”。
但在“俄羅斯之聲”看來,這不過是個借口。美國《華爾街日報》曾援引一名美國高級官員的話揭開其中奧秘:“要么把朝鮮和中國都封堵住,要么兩個都不封堵”。該報道說,美國一直在東南亞進行選址評估,希望部署第三部X波段雷達,以便形成一個弧形,更精確地追蹤任何來自朝鮮和中國的彈道導彈。德國《商報》評論稱,現在這個“包圍圈”越收越緊。
“中國已經注意到有關報道”,在25日的中國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新聞發言人楊宇軍上校回答《環球時報》記者相關提問時說,中方一貫主張,有關國家發展反導系統不應該超出本國的防衛需要,也不應有損于地區的安全與穩定。朝鮮官方媒體則發表多篇評論,抨擊美日韓相互勾結,對朝鮮進行軍事威脅和挑釁。朝中社25日以“尋找活路的最后合謀”為題,批評美日韓如此變本加厲勾結意在以朝鮮“威脅”為借口,完成侵朝攻擊體系。
韓國《中央日報》稱,美國一直邀請韓國參與反導系統,但韓國政府因擔心刺激中國和巨大的花費而猶豫不決。24日在會見韓國記者時,韓國國防部長官金寬鎮再次就此“滅火”。韓聯社報道說,金寬鎮稱,“韓國現在沒必要加入美國反導系統,希望外界不要誤會”。該報道稱,迄今為止韓國政府一直表示將開發“韓版反導體系”,并說這與美國的反導無關。
“如果‘宙斯盾’級驅逐艦發現朝鮮發射導彈,這算不算反導系統的一部分?”韓聯社的一篇評論文章稱,韓國國防部政策計劃官員申元植少將本想以此說明“韓版反導與美國反導無關”,軍事專家卻都認為,問題的答案其實是,“這就是真正的導彈防御”。韓國國防研究院研究員白承周25日對媒體說,“韓美實際上已經就構筑反導系統進行了非常具體的合作”。最新的例子就是針對朝鮮構建的“殺傷鏈“。《朝鮮日報》報道稱,韓美協議的內容是,打擊決策和實施打擊由韓軍完成,前期目標識別則由美軍協助。
中國國防大學軍事專家李大光2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韓版反導系統”的確與“美日反導系統”有所不同,卻并非無關。一個用于攔截短程導彈,一個用于攔截遠程導彈,相輔相成。
亞洲站到導彈危機邊緣?
除優先保障本土安全外,美國還在歐洲建立了實力強大的反導系統,并一直想通過北約東擴將其推近到俄羅斯的西大門。在中東,則用和以色列共同研制的“箭”式防空導彈實施保護。中國《航空知識》雜志副主編王亞男25日對《環球時報》說,亞洲一直是美國反導的薄弱環節,目前主要依靠日本和它的海基力量,部署在陸基的很少。美國防部門認為,美航母戰斗群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因此迫切希望在亞洲擁有一個強大的防護網。“美俄反導之爭延伸至東亞”,日本TBS電視臺25日評論說,韓國和日本出于自身需要,或許會歡迎美國反導系統,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必將帶給東亞更為緊張的氣氛。“俄羅斯之聲”援引俄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專家沃龍佐夫的話說,這將徹底改變這一地區局勢。他說:“韓國已經將導彈射程增加到800公里,這樣的距離不僅能覆蓋朝鮮全境,還能覆蓋中國和俄羅斯的大面積領土。因此,俄中不可能對這此置之不理,這一點相信華盛頓也心知肚明。”
俄羅斯《國防》雜志主編科羅特琴科25日呼吁,為應對美國的新反導計劃,俄羅斯需要在亞洲部署能遏制美國反導系統的導彈。此前,俄羅斯專家還曾討論,俄中是否該認真考慮聯手對抗美國。俄《今日報》網站25日援引俄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總局局長科舍廖夫的話說,俄中兩國相比而言,美國的亞洲反導系統對中國核遏制力威脅更大。俄專家提出的俄中聯手建議包括建立突破美反導系統的新武器系統、建立真正的軍事政治聯盟,以及共同對美國及其盟國實施經濟制裁。“美國反導系統就像一塊巨石,橫亙在各國之間”,德國《萊茵日報》評論說,1962年,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讓人類從未如此接近地從一場核戰爭邊緣擦身而過,并留下幾十年冷戰。難道現在世界要重啟另一場冷戰嗎?“俄羅斯之聲”認為,亞洲已經瀕臨導彈危機邊緣。德國《柏林日報》的說法聽起來沒那么聳動,該報稱,亞洲地區正興起一場導彈熱。朝鮮宣稱試射新導彈,美國忙著推進“東方戰線”,中俄顯然將不得不跟進。
事實上,美國人對反導系統也充滿爭議。美聯社稱,美國每年花近100億美元用于導彈防御。與此同時,軍費預算太大的壓力與日俱增。但是,對于反導系統到底能不能針對遠程導彈實施有效防衛,保護美國免受這種威脅卻有待證明。王亞男說,在美國構建亞洲版反導系統的道路上,中國和俄羅斯是兩大障礙。美國的東亞盟友日韓關系不如它的歐洲盟友那么穩固,也對美國的計劃構成困難。李大光稱,從技術上講,美日反導系統在全球范圍內也算得上是最成熟、最完善的一個,但距離美國想打造的亞洲反導網還有距離,這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實現需要緩慢的過程。
韓國還要走多遠?
韓國26日將第三次發射“羅老”號火箭。這一消息昨天被韓媒大幅報道,稱現在火箭狀態良好,韓國即將成為世界上第十個能獨自發射衛星上天的國家。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說,“羅老”號發射工程有著糟糕的記錄,曾在2009年和2010年兩次發射,但均未能進入軌道。逾200家韓國公司和研究機構參與了韓國航天工程,迄今已花費52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億元)。韓國政府決定,如果第三次發射失敗,“羅老”號項目將被終結。
不過據悉,韓國政府已經批準了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研發。法新社評論說,韓國試圖加入包括中、日、印等亞洲大國在內的“精英俱樂部”。由于缺乏美國的支持,韓國——這個亞洲第四大經濟體落在了后面。多年來,首爾的太空雄心受到其主要軍事盟友美國的約束,后者擔心韓國發射導彈或火箭會加快地區軍備競賽的步伐,特別是同朝鮮之間的競賽。韓國《京鄉新聞》25日的社論稱,“羅老”號是2002年韓國與俄羅斯協商引進的一級火箭技術,但俄羅斯不讓韓國專家靠近,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這也并不完全是韓國的火箭。
韓國《世界日報》25日報道稱,根據韓國科學技術企劃評價院估算,韓國現在的火箭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60%,在發射體結構設計和電子等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83%,但在液體火箭推進器(世界先進水平的50%)和推進試驗(世界先進水平的23%)方面得分較低。
英國《每日電訊報》稱,如果今天發射成功,將使首爾在同平壤的競爭中勝出一籌。今年4月,朝鮮發射了一枚它所聲稱的多級火箭,并搭載一顆衛星,但最終失敗。韓國堅持認為朝鮮發射的是彈道導彈。似乎為了避免外界的不良聯想,韓國媒體25日將“羅老”號一律稱作“宇宙發射體”,而不稱火箭。李大光2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就本質而言,韓國發射“羅老”號火箭跟朝鮮發火箭、發衛星性質一樣,都是要提高航天能力,歸根結底也是為提升導彈發射能力。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501期,摘自2012年10月26日《環球時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