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柏穎,中共長沙市委黨史研究室四級調研員
文章來源:《湘潮》2024年第3期
楊開慧是毛澤東青年時期最親密的戰友和夫人,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女性黨員之一。在建黨初期的艱難歲月,楊開慧以畢生精力支持著毛澤東的革命事業,她是忠貞不渝的妻子,是黨堅強的革命戰士。她以光輝短暫的一生詮釋了對黨和革命事業的堅守與擔當、對愛情婚姻的執著忠貞、對貧苦大眾的大愛與奉獻。楊開慧是毛澤東心中任歲月荏苒也不能忘卻的驕楊,她以青春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流傳千古的曠世絕唱。楊開慧的崇高精神、珍貴品質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敢為人先的精神和大愛為民的情懷
1920年,從北京回到湖南的楊開慧在好友李淑一的父親李肖聃的幫助下進入長沙福湘女子中學讀書。這是一所教會學校,楊開慧不屑于校方規定,堅持剪短發、拒絕做禮拜,經常出校參加愛國活動,宣傳婦女解放的道理。在《湖南通俗日報》和福湘女子中學校刊上,她發表了《向不平等的根源進攻》《呈某世伯的一封信》等文章,激烈反對封建禮教。她的行為被學校認為是過激黨,學校不滿并欲開除之。此時,湖南教育界就婦女的教育問題正展開熱烈的討論,楊開慧和福湘女中、周南中學幾名成績優異的女學生報考了長沙岳云中學(本為男校)。在進步教師的支持下,岳云中學破格錄取了楊開慧等6名女生,此事轟動了長沙城鄉,不少報刊還對此發表了評論,長沙男女分校的舊規被逐步打破,此有魄力和膽識的驚世駭俗之舉,展現了楊開慧至剛至柔的品質和敢為天下先的革新精神。
楊開慧雖出身書香之家,但家里并不富裕,生活清貧的她同下層勞動者和農民群眾廣泛接觸,對他們產生了深切的同情。父親回國執教之后,收入有所增加,但楊開慧同情下層人民的情懷一直沒有減退,這是她政治進步和從事工農運動的思想基礎,她在日記中寫道:“那時我同情下層生活的同胞,我忌恨那穿華服,只顧自己快活的人。我熱天和下層生活的人一樣,穿大粗布衣。”板倉的一位老者楊樂初,有嚴重的哮喘病,無依無靠,生活極為困難,楊開慧和母親時常幫助老人做事,常年送些衣物糧食接濟老人,楊樂初很是感激,逢人便說:“霞姑娘對我們受苦人真是太好了!”
據保姆陳玉英回憶,當年住在武漢時,街坊一個婆婆兒子死了,因無錢安葬,在農講所外街上痛哭,楊開慧聽了之后非常同情,和毛澤東商量,與大家一起捐了十幾塊錢,送給她安葬兒子。街坊鄰居聽聞后,都說農講所辦得真是好,是窮人們的靠山。不管是在板倉鄉下,還是在農講所、夜校,楊開慧長期深入群眾,在革命實踐中更加體會到下層人民生活之苦,她踐行著和毛澤東同樣的理想和志向,為下層民眾爭取權益,在黑暗的制度下爭取光明。楊開慧的大愛精神也感動著四周民眾,這種根植于民的大愛情懷,使楊開慧對革命事業有了更執著的堅守。
對革命事業矢志不渝的堅守
1920年冬,楊開慧參加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湖南第一批團員之一,并于1921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后,楊開慧在毛澤東等籌建的湖南自修大學學習,在中共湘區執行委員會機關負責機要和交通聯絡工作,并主持湖南省青年圖書館的工作。當時,毛澤東正在領導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楊開慧全心投入黨的工作中:白天,她選閱、剪輯報紙搜集資料,接待來訪客人;晚上,則為毛澤東謄寫文稿,準備夜餐,為秘密開會的同志們站崗。有時,楊開慧還隨毛澤東到長沙新河火車頭修理廠和第一紡織工廠進行調查,到工人夜校給工人上課,宣傳革命真理。
中共湘區執行委員會機關設在清水塘22號之后,為了黨的機關和毛澤東的安全,楊開慧把母親接了過來,一起做掩護工作,平時一些重要的文件,她藏在一只小首飾箱里,每天夜晚都放在睡枕之下,又在堂屋后壁上掛了一面鏡子,以便觀察大門外的動靜。當時,何叔衡、李立三、劉少奇等時常來此處匯報工作或者接受任務,因為楊開慧的機警細心,從未發生過意外情況,湘區黨的機關做到了高度保密。
1924年,楊開慧赴上海,協助毛澤東從事黨的宣傳工作,在上海小沙渡任工人夜校的教員。1925年,楊開慧隨毛澤東回到韶山,協助開展農民運動,開辦農民夜校。后又前往廣州和武漢做機要聯絡、文案整理和婦女工作,有時候還需要籌措資金,是毛澤東從事革命工作最忠實的伙伴和助手。
1927年年初,毛澤東對湖南農民運動進行了考察,3月,毛澤東從武漢回到長沙望麓園,楊開慧幫助整理謄抄毛澤東撰寫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篇重要著作完成后,最早在中共湖南區委機關刊物《戰士》周報上面刊載,后被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向導》周報、漢口《民國日報》的《中央副刊》及《湖南民報》轉載,共產國際執委會機關刊《共產國際》也轉載了該文,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對以湖南為中心的全國農民運動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里面也凝聚了楊開慧的默默付出和為革命作出的貢獻。
大革命失敗之后,毛澤東根據中央的指示,回到湖南領導秋收起義,之后隨部隊轉戰湘贛。楊開慧帶著孩子們回到板倉,并積極與地下黨聯系,組織地下黨員和農會骨干建立地方武裝,堅守革命直至被捕犧牲。
楊開慧英勇就義處小型紀念公園
對愛情婚姻的執著忠貞和擔當
對愛情婚姻的執著精神、與愛人患難與共的擔當在楊開慧身上尤為典型。1920年夏,毛澤東從上海回到長沙,準備在長沙籌建文化書社,卻面臨經費困難,楊開慧獲悉此事,馬上把父親去世后朋友所送的奠儀金捐了出來。文化書社開業后,為傳播新文化新思想、宣傳馬克思主義作出了突出貢獻。
1920年冬毛澤東和楊開慧結為革命伉儷,楊開慧跟隨毛澤東從長沙到韶山、上海、廣州、武漢等地,開始了居無定所、危機四伏的革命生涯。她既是革命戰士,還是忠貞的妻子和慈愛的母親。在白色恐怖之下,楊開慧一邊從事危險的革命工作,一邊撫育兩個年幼的孩子,卻從未退縮,時刻做好了丈夫和自己為革命犧牲的準備,她在日記中寫道:“假如他被人捉去殺了,我一定要同他去共這一個命運!”
1930年10月24日,楊開慧在板倉家中被捕,被押到長沙之后,面對嚴刑利誘,楊開慧堅貞不屈,在兇狠的反動派面前,她只說了三個字“不曉得”。敵人聲稱只要楊開慧登報與毛澤東脫離夫妻關系,就可以獲得自由,楊開慧毅然拒絕:“死不足惜,惟愿潤之革命早日成功。”11月14日,楊開慧被押往瀏陽門外識字嶺殺害,犧牲時年僅29歲。她以從容赴死的壯舉詮釋了對于愛情的忠貞和對黨的無限忠誠,她的執著擔當和忠誠品格是湖湘女子的楷模和驕傲,也為今天的新時代女性確立人生理想和價值追求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楊開慧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是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在風雨如晦水深火熱的黑暗年代,她勇敢地投身革命,與毛澤東結為人間知己,共同探求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她至柔至剛、忠誠不渝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譜寫了驕楊的壯麗篇章,她的崇高品德永遠為世人稱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