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景同志遺體告別儀式,2022年11月16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東禮堂舉行。(中紅網金梅攝)
前來給張全景同志告別的朋友們在簽名簿上留言。(中紅網金梅攝)
張全景遺體告別現場排著長長的隊伍。(王俊義攝)
張全景遺體告別現場排著長長的隊伍。(王俊義攝)
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莊嚴肅穆,哀樂低回,張全景同志的遺像懸掛在東廳中央。(中紅網江山攝)
張全景同志遺體告別儀式現場情景。(中紅網江山攝)
習近平、李克強、趙樂際、汪洋、王岐山送了花圈。(中紅網江山攝)
告別儀式現場擺放了許多花圈、挽聯。(李先一攝)
張全景同志的遺體靜臥在鮮花翠柏叢中,身上覆蓋著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周圍擺放著花圈。(中紅網江山攝)
前來送別的人們緩步來到張全景同志的遺體前,肅立默哀,三鞠躬。(中紅網江山攝)
毛主席兒媳劉思齊的女兒楊東梅(右二),毛主席警衛趙同江(左二),中紅網總編輯江山(右一),紅色攝影師王俊義(左一)等來到告別現場。(中紅網金梅攝)
前來給張全景同志送別的人們。(中紅網陳勝攝)
前來給張全景同志送別的人們。(中紅網陳勝攝)
前來給張全景同志送別的人們。(王俊義攝)
前來給張全景同志送別的人們。(中紅網金梅攝)
前來給張全景同志送別的人們。(中紅網金梅攝)
前來給張全景同志送別的人們。(中紅網陳勝攝)
前來給張全景同志送別的人們。(中紅網金梅攝)
前來給張全景同志送別的人們。(王俊義攝)
前來給張全景同志送別的人們。(王俊義攝)
在現場發放的《張全景同志生平》。(中紅網紅色圖庫)20參加張全景同志追思會同志在座談。(中紅網金梅攝)
參加張全景同志追思會同志在座談。(中紅網金梅攝)
中紅網北京2022年11月16日電(江山、陳勝)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的組織戰線和黨建研究工作的優秀領導干部,中央組織部原部長、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張全景同志,因病于2022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11月16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了張全景同志遺體告別儀式。
11月16日上午,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莊嚴肅穆,入口上方懸掛著黑底白字橫幅:“沉痛悼念張全景同志!”東禮堂告別廳內外,氣氛莊嚴肅穆。張全景同志的遺體靜臥在鮮花翠柏叢中,身上覆蓋著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周圍擺放著花圈。吊唁大廳中間,懸掛著張全景同志的遺像,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趙樂際,國家副主席王岐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送了花圈。張全景同志夫人王壽榮、子女和孫輩,也敬獻了花圈。
送花圈的還有:中共中央組織部、全國政協辦公廳、全國黨建研究會、中央組織部辦公廳、中央組織部研究室、中央組織部干部二局、中央組織部老干部局、中央組織部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央組織部機關黨委(人事局)、中央組織部黨建研究所、中央組織部機關離退休干部第一黨支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大常委、山東省人民政府、政協山東省委、山東省紀委,張全景同志家鄉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等單位。告別大廳里,擺滿了各有關單位和領導送的花圈、花籃和挽聯。
10時許,有關領導、革命后代以及社會各界友好人士排成整齊的隊伍,在低回的哀樂聲中,緩步來到張全景同志的遺體前,肅立默哀,三鞠躬,并與張全景同志的子女和孫輩,親切握手,向這位一直堅決忠于、捍衛和弘揚毛澤東思想、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灑淚做最后的告別,向他的親屬表示深切慰問。
近日來,中共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單位、張全景同志的家鄉山東省等眾多有關單位、紅色團體、紅色友人、革命后代,先后通過來電、到家中吊唁,或到八寶山東禮堂現場告別等形式,表示哀悼與慰問,他們當中有:《雷鋒》雜志社總編輯陶克少將,毛主席兒媳劉思齊的女兒楊東梅,毛主席警衛趙同江,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潤為,昆侖策研究院副院長兼秘書長王立華,中紅網-中國紅色文化旅游網總編輯江山,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毛澤東思想旗幟網站站長胡澄,著名革命烈士惲代英后人惲仁祥,著名評論家司馬南,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紅色征程秦皇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陽黨校紅色傳承辦公室,北京星月旭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紅船優才團體;張勤德、王志剛、韓志華、張雪怡、李定凱、馬青柯、邱鋒、李平安、王子愷、簡振新、范景剛、黃黎民、張保華、徐蘭平、高曉峰、李先一、范曉偉、蔡詩華、靳建疆、顧金鐘、任黎明、孫瑞林、吳衛新、張京紅、張諒詩、帥平華、韓超導、李有存、申車臣、王京華、王韻梅、李元元、金梅、陳勝、劉釔宏、孟戈、杜萬華、楊艷成、趙君戀、丁小平、徐立平、張曉慶、張福儉、李森、張寶瑜、劉新麗、張仕文、魏欣、孫秀泉、劉建、張咸、王長友、吳剛、張成新、何海燕、徐春河、蔡金安、趙海志、徐長虹、王延明、夏少光、汪亭友、杜潔、劉源、劉旭宸、唐芳城、焦成毅、施紀平、劉松柏、劉靜、劉瑤、周鴻陵、里元、徐春和、呂詠璋、孫力壯、張學領、張學玉、李慧英、李長東、王鳳華、白琳、王俊義、張諒詩、王學誠、李洪波、張吉明、孫玉良、王琳琳、楊思基、徐發明、龔云、姚詠梅、江車生、汪紅、王汾平、陳先義、陳建華、薛成毅、陳龍獅、許可、高波、朱繼東、張晨、魏平等。有一位因在外地和疫情原因無法出席追悼活動的同志,向追思會致敬并呈送挽張部長一付挽聯:“全神傾注為民從政,景入桑榆赤心不移。”
2022年11月16日下午,北京部分紅色團體在古玩城舉辦了張全景同志追思會,他們是:中央政策研究室綜合局原局長張勤德,著名評論家司馬南,昆侖策研究院副院長兼秘書長王立華大校,中紅網-中國紅色文化旅游網總編輯江山,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毛旗網站站長胡澄,烏有之鄉網站站長范景剛,北京市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王子愷,清華大學教授李定凱,中國紅色歷程研究會會長馬青柯,毛澤東學院副院長徐蘭平,國防大學學者王志剛,學者簡振新、范曉偉,著名戰士詩人蔡詩華,毛旗網副站長李元,中紅網紅色圖庫部主任金梅,學者高峰曉等,參加了會議。大家踴躍發言,一致高度稱贊張全景同志,“他是一面高揚的紅旗,是泰山頂上一青松”(王立華大校語);“向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張老致敬,永遠懷念杰出的共產主義戰士張全景同志!”(馬青柯語),表示要“永遠學習張全景老同志活到老、學到老、戰斗到老、為人民服務到老的革命精神!”(李定凱語)
李殿仁中將送花圈并賦詩:沉痛悼念全景部長
神州折棟梁,天地共悲傷。
調鼎同伯樂,運籌如子房。
一身和氣貫,兩袖正風揚。
品節珠峰立,胸懷滄海裝。
常思貌慈靄,牢記話衷腸。
血碧呈清譽,汗青留美章。
感孚詩不盡,唯有繼君長。
(李殿仁,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副政委、中將、教授,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農委委員、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高級顧問、中國戰略管理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軍事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二戰史學會副會長、中國老子國際研究會顧問、中國墨子學會顧問。)
逄先知委員送花圈并敬挽張全景同志:做人民公仆慎終如始!
匪石匪席,不轉不卷,為共產主義鞠躬盡瘁,功昭百代;
樂水樂山,至純至剛,做人民公仆慎終如始,風范千秋!
(張全景系中共中央組織部原部長、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第六屆咨詢委員會委員。作者逄先知系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第六屆咨詢委員會委員)
劉潤為會長送花圈并賦詩:全景同志誄
嗚呼全景,別去匆忙!
君其雖壽,人亦悲傷。
乍聞噩耗,我心彷徨。
若有所失,精神依傍。
悵然無措,陟彼高崗。
碎云片片,夜空茫茫。
北風蕭瑟,落葉枯黃。
彼蒼者天,彼天者蒼!
怨天不語,涕淚沾裳。
累世農家,時難年荒。
投身革命,艱苦備嘗。
受命不遷,在黨為黨。
公心公仆,赤子心腸。
為解民瘼,不計火湯。
潔身自好,坦坦蕩蕩。
更壹志兮,大同理想,
不懼雨驟,任它風狂。
善氣迎人,和藹慈祥。
古之君子,難望其項。
泰山巍巍,黃河泱泱,
德州之風,山高水長。
烈士暮年,壯心激昂。
紅色文化,率先弘揚,
杰出旗手,卓越主將。
揚厲馬列,當仁不讓。
鉤沉爬梳,激活遺檔。
闡發傳統,圖振圖強。
掃蕩陰霾,斥退魍魎。
氣貫長虹,長劍如霜。
群小攻訐,殊不自量。
全景文章,光焰萬丈。
我輩雖駑,不甘頹唐。
高山仰止,追隨大方。
聞雞起舞,擊楫大江。
握君長劍,縱橫疆場。
大道之行,變換滄桑。
旭日初升,其道大光。
嗚呼全景,酹酒一觴,
君其有靈,伏惟尚饗!
(劉潤為:《求是》雜志原副總編、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
老戰士石祥賦詩:悼張全景同志
百姓誰不愛好官
好官忠于老百姓
生也全景
死也全景
鞠躬盡瘁
一張弓
(石祥,從戰士成長起來的軍旅詩人、歌詞作家,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中國老年作家協會會長,北京軍區政治部文藝創作室原主任。1988年授予大校軍銜,先后曾創作歌詞《毛主席是各族人民心中的紅太陽》、《祖國一片新面貌》、《十五的月亮》、《望星空》、《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軍歌》等。)
胡澄站長著文,痛悼馬列主義老戰士張全景同志:國失肱股 黨念忠良!
(文章載中紅網的紅色聯播欄目。胡澄,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毛澤東思想紅旗網站站長)
告別現場發放了《張全景同志生平》,全文如下: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的組織戰線和黨建研究工作的優秀領導干部,中央組織部原部長、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張全景同志,因病于2022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張全景同志,1931年12月生,山東平原人。1946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194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6月至1951年9月,先后任山東省平北縣六區區公所助手、小學教員、小學校長,平原縣教育工會常委、秘書兼平原縣各界人民代表會常委。1951年9月至1952年1月,在山東省總工會干部學校學習。1952年1月至1954年12月,任山東省德州專區工會辦事處組織部干事,1954年6月后兼任德州油廠工會主席。1954年12月至1966年9月,先后任山東省德州地委組織部干部科干事、工業部干部科干事、工交審干辦公室副主任,聊城地委工業部干部科干事、副科長,聊城農機廠工作組組長,德州地委工業部干部科副科長、組織部干部科副科長、組織部辦公室主任,平原縣“四清”工作團政治部副主任,德州市委副書記。1966年9月至1969年7月在“文化大革命”中受沖擊,下放“五七”干校勞動。1969年7月至1978年9月,先后任山東省德州地區革委會整黨辦公室主任,德州地區革委會政治部核心組副組長、副主任,山東省革委會政治部組織組核心組成員、黨務組組長,山東省委組織部領導小組成員、三處處長(其間先后擔任過泗水縣委常委,齊河縣華店公社工作隊隊長、黨支部書記)。
1978年9月至1991年2月,張全景同志先后任山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山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山東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他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決執行黨的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堅決落實黨中央關于平反冤假錯案的部署要求。他緊密結合山東實際積極推行民主評議和民主推薦干部工作,提出并推動高等院校開辦干部專修科,系統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中青年干部。他積極組織學習宣傳先進典型,大力弘揚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激勵廣大干部群眾為黨的事業多作貢獻,全省組織工作展現出新氣象。他按照中央部署開展正風肅紀,從紀檢干部隊伍自身抓起,注重整合力量,提升監督機制的整體效能,為加強全省黨風廉政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1991年2月至2001年2月,張全景同志先后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常務副部長、部長,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他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推動組織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大力推進干部制度改革,組織編制黨政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組織起草《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暫行條例》《黨政領導干部考核工作暫行規定》等一系列黨內法規制度。著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國有企業、黨政機關、高校、街道社區、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解決了黨建工作中的一些重大問題。進一步加強了黨的政治領導和基層組織建設。積極探索完善人才資源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與有關部門聯合開展“西部之光”、“博士服務團”等人才培養計劃,增強黨的知識分子工作合力。加強領導干部監督工作,建立縣級以上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為新形勢下提高黨的拒腐防變能力作出積極貢獻。注重發現和宣傳黨的好干部,參與組織表彰100名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推出孔繁森、吳金印、吳天祥等先進典型,撰寫的《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的縣委書記——谷文昌》產生較大社會反響。作為中央“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活動聯席會議負責人,認真組織開展黨性黨風教育,為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思想政治建設、在黨內開展集中教育活動積累了寶貴經驗。
1995年12月起,張全景同志先后任全國黨建研究會第二屆理事會顧問,第三屆理事會會長,第四屆、五屆理事會顧問。他重視調查研究和理論思考,組織力量深入開展黨的建設重大問題研究、積極撰寫黨建書籍和理論文章、評選優秀黨建讀物,參與編寫了《干部人事工作概述》等多部黨建著作。著力加強外國執政黨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經驗教訓研究,撰寫的《蘇聯亡黨亡國的慘痛教訓》等報告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肯定。注重加強黨建研究人才隊伍建設和研究會自身建設,為研究會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007年2月離休后,張全景同志以極大的熱情投身黨史、黨建研究,旗幟鮮明地同錯誤思想作斗爭,大力弘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注重掌握第一手資料,撰寫了大量有影響的文章,繼續為黨的事業作貢獻。黨的十八大后,他堅決維護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積極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他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關心黨的脫貧攻堅事業,多次為革命老區、貧困地區捐款捐物。他關心青年干部、青年學生成長,多次為他們作報告、講黨課,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引導年輕一代愛黨愛國愛人民,做黨和人民事業的可靠接班人。
張全景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十四次、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政協第八屆、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張全景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奮斗的一生,是為黨和人民事業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好黨員、好干部、好同志。我們要學習他的革命精神、高尚品德和優良作風,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同心同德、埋頭苦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張全景同志永垂不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