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滄桑,歲月如歌。我現年82歲,一個鬢發雪白步入高齡的女老人。是一名黨齡28年的中共普通黨員,在職工作37年,退休26年的小教高級教師。頭頂夕陽披晚霞,有學有為有樂度余年,積極參加過多種社會活動。為學習、宣傳、實踐體現毛澤東思想的延安精神,加入曲靖地區(后改為市)延研會快18年,在本會第18會員小組(市老教師合唱團),連選連任副組長至今時達15年。平生愛好之一是唱歌,特別是傳統革命歌曲。熟悉的經典歌曲有許多,最難忘的是《東方紅》、《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社會主義好》。結合自身的經歷和體驗,感受最深的是:“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河深海深不如毛主席情誼深,千好萬好不如社會主義好”。這也是眾多老同志和人民群眾的共同心聲。
今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誕辰120周年,我心潮激蕩,撫今追昔,百感交集。對我們黨和國家的締造者毛澤東主席,更加懷念。從已經學習到的許多有關宣傳報道和資料中,受教育最大的,是習近平同志任黨中央總書記前后的兩次重要講話:一是2011年3月到湖南調研時,他曾深情的說:“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大好局面”; “我們這一代人,是在毛澤東思想教育培養下成長起來的”。這是要廣大黨員和干部,特別是老同志,都重溫黨史,正確認識毛主席的歷史地位和豐功偉績,思源固本繼承傳統,才能與時俱進,振興中華。二是今年7月,特地再訪革命圣地西柏坡,瞻仰遺址和看展覽后,就地開座談會有重要講話。用他的深刻認識和體驗,強調堅持毛主席提出過的“兩個務必”,一定要搞好從嚴治黨,做到密切聯系群眾,求真務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對于正在蓬勃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有力的推動,也是落實堅持“兩個務必”的實際體現。對在職各級領導和廣大干部是感召,老干部們也應接受再教育,團結一致齊奮斗。
熱愛共產黨和新中國,敬仰開國領袖的人們,常把毛主席比喻為心中不落的紅太陽,毛澤東思想放光芒是照耀人生之路的明燈。如果說樹葉上的一滴露水珠能折射陽光,那么人的成長如小樹苗離不開陽光。能成為社會有用之材,靠毛澤東思想教育培養,受益于普照華夏大地的陽光。毛主席的光輝照身上心明眼亮,人生旅途的曲折雖多也不偏離方向。回望我的經歷和體驗正是如此,記憶深回味長不淡忘。眾多老干部、老教師、老職工有共同的感受,但具體內容卻各有不同。趁紀念毛主席誕辰120周年交流心聲,也是點微薄的獻禮。情長箋短難盡敘,我寫此拙文求教,擇要點簡略追述如下:
(一)新舊社會兩重天,受過苦難才有甜;飲水思源談幸福,黨的恩情說不完。我出生在貴州省草海邊的威寧縣城,家庭原屬小康的書香門第,因世事多變成為城市貧民,生活十分困苦。父親畢業于貴州省高級師范多才多藝,因恨腐惡拒不從政,存“教育救國”之夢,回縣辦學報效家鄉。曾約幾位回鄉校友創辦私立中學,但無資助辦學一年就夭折。繼而任縣立一小校長,雖治學有方出成就有名望,卻被官紳排擠棄職,改赴百里外村小教書數年,因無錢送禮遭改聘失業,陷入窮愁潦倒,難維持家計。五子女中三個兒子先后遠走外省謀生,我童年被給了偏遠苗寨人家作養女,后來自奔回家,能讀了四年初小。抗戰勝利時慈母帶著我流落滇東,在曲、沾兩城,靠她做多種手藝及大哥扶助為生。我才能上高小,畢業于曲靖城文華小學,報考沾益龍華中學,只讀了兩年休學。在“三座大山”壓迫的舊社會里,我苦度歲月17載。恨黑暗求光明盼翻身,終于迎來了共產黨創建的新中國誕生,真是十分慶幸。百廢待興之際,曲靖縣恢復擴建鄉村小學,1950年火紅的夏天,獲招收培訓,我當上了小學教師。先后五年在三個區的中心小學校任教,勤學苦干在鍛煉中成長。23歲結婚成家后,除盡孝敬父母和養育后代之責,一切以工作為重,在不同崗位履職又32載。退休前后因有多項先進事跡,榮獲地、縣(市)嘉獎。平凡人生不暗淡,先苦后甜有幸福,黨和毛主席的恩情深似海重如山。
(二)毛澤東思想光輝照,心明眼亮意志堅;踐行宗旨當民仆,層次低微有奉獻。我參加工作前一年,在龍華初級中學讀書追求進步,在學運中受到革命啟蒙教育,并成民青盟員梁冬蘭等的知交。受信任冒白色恐怖傳遞書信情報,曾助梁脫險轉移下鄉打游擊。被敵懷疑追查,為避迫害我速離校到曲靖縣鄉下躲藏了數月,臨近解放回城才獲安全。雖父輩的“教育救國”夢難圓,但新中國成立后振興教育前景美好,我有幸當上鄉村小學教師引以為榮。踐行毛主席關于“忠誠教育”事業的教導,勤學苦煉教書育人,獲學生和家長厚愛結下難忘的情緣。還積極配合農村減退、土改、互助合作運動,不少夜晚深入村莊辦掃盲班,受鄉村干部群眾支持。五十年代中期改行,曾調到地直財稅、保險部門工作三年,曾多次抽派下鄉支農,積極參加過的事多:當地委工作隊員,到羅平阿崗鄉辦初級農業社半年;隨專署農水局技術員檢查防洪、水土保持等,工作大半年,跑遍南盤江沿線縣、區、鄉、村,未叫過一聲苦。毛主席教導:“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自己能對此做點工作勞而無怨。因我在1954年冬曾被調派到省首批幼教培訓班學過專業,組織部在1958年初決定歸隊,調曲靖師范幼兒園當教師。在該園工作到退休止,連續任教達28年。知黨的幼教事業始于延安時期,毛主席親自題詞:“好好保育兒童”,要求認真培育革命后代。戰火逼近延安時,中央保育院成“馬背上的幼兒園”,隨軍轉戰陜北,歷盡艱險未受損失。我們在和平建國時代,理應把社會主義祖國的兒童保育好。因此,我從未見異思遷,而愛崗敬業專心致志的工作。不僅教過多屆大、中、小班,還教過特設的小幼班,先后任過幾個年級教研組長都做出成績。曾榮獲地區“熱愛孩子賽媽媽”獎、市“幼教先進工作者”獎,評為小教高級教師職稱,退休前三年實現了光榮入黨的多年渴望。還難忘我曾多次走出校園,深入鄉村工作,成磨煉受教育。例如:本園首次建教學樓,奉派赴沾益縣邊遠山區德威林區,組織伐木和運料苦奔波,風雨無阻完成任務。抽調幾次支農,到鄉村搞過蹲點抗旱等工作,還在師范農場農忙時,去參加勞動。身在校園不離社會,事實不勝枚舉。1960年我自告奮勇,利用星期天假日,到西山公社東村,輔導三個隊聯辦幼兒園有成效,既解放婦女勞動力投入農副業生產,又讓孩子們在集體經濟關愛下獲幼教,當地干部群眾為此高興。雖然上述這些事很微小,但使我對實踐黨的群眾路線有體驗,深感遵循毛主席教導的“兩個務必”十分重要,退休后的晚年也要密切聯系群眾。
(三)繼承傳統度晚年,有學有為講實干;奮斗不息苦中樂,體現人生價值觀。我退休后讀老年大學一年,知人生晚年是“二度春”。自感夕陽好但為時不遠,有學有為才有樂,爭朝夕莫遲延。即把志趣與社會需要相結合,及時創辦私立幼兒園解民憂。得到全家人支持、教育局領導首肯,堅持自立更生闖難關,籌備創辦了起名“育蕾”的私立幼兒園。一身多職當園長、教師、總務,忙里忙外苦奔波,連續辦園五年,從開始兩個班隨后增到四個班,共招收培育大、中、小班幼兒達五百多人。既堅持保教并重質量好,又勤儉辦園,各項收費都比公立幼兒園低。因辦園有成效,獲眾家長贊揚、黨政領導鼓勵,信息傳得廣,有反響,在全地區起了帶頭作用。曾先后聘用待業女中學畢業生共20多人,學會保教業務,帶動城鄉辦起了20多個民辦幼兒園。在我申請停辦時,將積存的萬元教學設備,無償捐獻貧困的革命老區馬龍縣大莊鄉軍村助學報效鄉親。并隨即在市(縣級)成立的幼教研究會選任常務理事,分工輔導城鄉集體和個體幼兒園,盡義務奔走了五年,并捐書捐物助學。為了受革命傳統再教育獲激勵,除就近參觀本市多處革命遺址外,曾和老伴張映農一起先后出省旅游觀光三次:到北京參觀天安門、瞻仰紀念堂毛主席遺容;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赴南京憑悼雨花臺烈士陵、參觀梅園新村中共代表團遺址緬懷周恩來同志;到廣州拜謁廣州暴動烈士陵園及葉劍英同志墓;遠赴海南省,參觀紅色娘子軍、瓊崖縱隊等紀念地遺址。進入新世紀后,隨市延研會參觀團見學兩次:赴革命圣地延安瞻仰很多處紀念遺址學歷史憶傳統;到湖南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赴河南臨穎縣參觀了堅持毛澤東思想育人的紅色億元村南街。雖然上述參觀學習都靠自費,但很值得,成為一生最難忘的教育,深受激勵催人振奮。因此,近15年里熱誠參加市老教師合唱團各項活動,并連任市延研會在本團的會員組副組長,積極當好服務員,與30多位會員情誼很深。互相勉勵共同積極學習、宣傳、實踐延安精神,樂度晚霞之年,不斷關注時政、關心社會,各自盡力之所及獻余熱,在人生歸途中保持好晚節。
(作者:系現曲靖市第一幼兒園退休老教師、市老科協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市延研會第18組副組長、市老教師合唱團團委宣傳組成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