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年,西方秦國的國力在“七雄”之中早已首屈一指,然而,齊、楚兩個東方大國實力仍不容小覷。起初,齊、楚兩國關系相當融洽,合縱聯盟,共同御秦。對此,秦國統治者很是憂慮。于是,秦王派張儀向楚懷王許以商、於六百里之地,引誘懷王與齊斷交,與秦結盟。鼠目寸光的懷王果然中計,與齊國斷絕了盟友關系。接著,懷王便向秦國索要土地。狡詐的張儀拒不認賬,抵賴說秦國當時答應的是六里之地,沒聽說是六百里啊!楚懷王惱羞成怒,向秦國舉兵復仇,結果戰敗,亡兵失地。后來,秦國又假意向楚國割地求和,楚懷王卻說不要秦國的土地,只要得到張儀才甘心。于是,張儀來楚。他通過賄賂懷王的寵妃鄭袖吹“枕邊風”,再對懷王進行巧舌如簧的詭辯,竟獲得昏庸的懷王的諒解,被釋放歸秦。再后來,秦王又以和楚懷王通婚為借口,引誘懷王到秦國,楚國的奸臣子蘭等也攛掇懷王前去;屈原力阻懷王入秦,懷王不聽,最終前往。于是,懷王被秦國扣留,逼其割讓楚國的土地,懷王不從,最后客死秦地;幾十年后,楚國也在秦國的持續威逼蠶食下滅亡。
我認為,楚懷王的悲劇命運是因為他“貪小利而無大略”的性格特征。雖說在戰國末年,秦國的國力已強于任何一個諸侯國,卻也并未強大到可以以一敵眾的程度。尤其像楚國這樣的大國,如果采取正確的外交、軍事戰略政策,等待時機,并非沒有翻盤的機會。在那時的國際形勢下,處于楚國國君的地位,假如稍有些大局觀,都會看出與齊結盟遠比與秦連橫有利。可是,楚懷王只看到眼面前的小利,卻沒有絲毫長遠的戰略眼光。秦國一用利益誘惑,懷王便一而再,再而三地上當受騙。對內,楚懷王不辨忠奸,被鄭袖、子蘭等奸黨所迷惑,而疏遠、貶黜屈原這樣的忠臣;對外,屢受張儀的欺騙,最后身死異國,楚國也難逃滅亡的命運。
戰國前期,各諸侯國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攻戰,那時的確是“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可自商鞅變法,秦國國力漸趨強盛,一家獨大,其“吞六合,并八荒”的野心逐漸暴露之后,形勢就發生了改變——東方六國有了共同的主要敵人——虎狼之秦。雖然不可否認,東方六國之間也存在著尖銳的矛盾,但很顯然,秦國與東方六國之間的矛盾在當時已上升為主要矛盾。處于六國的地位,稍有遠見的統治者一定會采取“合縱抗秦”的國家戰略。可是,六國的統治者基本都和楚懷王一樣,不顧大局,各為私利,結果合縱失敗,轉而落入秦國“連橫”的圈套,最后被秦各個擊破,亡國喪家,中國歷史上歷時500多年的春秋戰國時期也宣告結束。
當今,世界局勢很不太平,和平與發展并未成為世界形勢的主流。縱觀如今的世界,美、歐、日、俄、中是五股主要力量。當前,西方世界與俄羅斯的對抗局面已經形成。在這種形勢下,中國要想“不站隊”、兩邊討好是不可能的;你可以一廂情愿地不把人家當敵人,可人家早已視你為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中、俄兩國相較于美國而言都處弱勢;中國若與美結盟,就好似戰國時期東方六國與虎狼秦國的“連橫”,最后的下場如何,有史為證。況且,中美之間一貫對立,意識形態分歧嚴重,互不信任,后來雖然建交,只不過各取所需,兩國之間貌合神離。中國向美示好顯然只是一廂情愿,拿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退一步講,即使美國放下恩怨,同意與我交好,中國采取助美攻俄,或者保持“中立”的政策,美帝在解決了俄羅斯之后,勢必對我下手,到那時,我國面臨的戰略態勢將極為兇險,甚至是不可收拾。中俄兩國唇齒相依,在如今局勢下是天然的同盟者,因此,聯俄防美、聯俄抗美是中國必然的戰略選擇。
要說國際關系中“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這句話真的成立,那其中的“利益”也只能是一個國家的“長遠利益”。如果為了一些眼前的蠅頭小利就真的朝秦暮楚,放棄正確的國家戰略方針,那后果恐怕就不僅僅是“得不償失”那么簡單了。對此,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