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的中醫情結
侯立虹
庚子冬至來臨,自然也到了家家戶戶吃餃子的日子,想起今年新冠疫情的猖獗,中醫勇戰新冠惡魔的貢獻,不免憶及餃子的中醫傳說和有著中醫影子的餃子文化,感慨萬端,故而奉上餃子的中醫情結。
餃子的發明,有眾多傳說,最靠譜最可信的當屬中醫之功。醫生張仲景曾擔任長沙太守,其與他官的最大區別,就是每逢農歷初一、十五不辦公,而在大堂上為人置案診病名之“坐堂”,成為后來中醫“坐診”的發端,他也被尊稱為“張長沙”,此間所開藥方則叫“長沙方”。張仲景發明餃子,發生在他卸任長沙太守、告老還鄉的途中。據說,他棄官返鄉正置寒風風刺骨的寒冬,正趕上流行傷寒時節,他在路上看到很多百姓不僅餓得面黃肌瘦,而且兩耳凍傷,心里甚是難過,便日思夜想琢磨用中醫辦法幫助窮苦百姓,終于研究出“祛寒嬌耳湯”。他先讓徒弟們在空地搭起棚子,支起大鍋,把羊肉和祛寒藥物放在鍋里同煮,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起來,做成形似耳朵的“嬌耳”,再下鍋煮熟,每個窮人都能從這兒免費領到一碗湯、2個“嬌耳”亦即餃子,人們吃完后頓覺渾身發暖,精神抖擻。于是就像制作中成藥一般做了很多,煮熟贈送窮人從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傷寒,治好了凍耳。由是民眾紛紛模仿制作,形成了冬至、過年吃餃子的習俗。雖然這個傳說不知與正史記載是否相符,雖然也有女媧、李世民、蘇巧生發明餃子等傳說,但聯想到每逢流行瘟疫,中醫用大鍋熬制藥湯濟世救人的情景,益發感到餃子就是中醫救死扶傷的大愛結晶。人們感念醫圣而鐘情餃子,賦予了餃子中華民族大愛向善的品質,形成了諸如“餃子就酒越吃越有”、“餃子和觴越吃越旺”“餃子吟唱越吃越壯”、“餃子交心越愛越深”的多種口頭語,留下了“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如倒著”、“吃了餃子湯,勝似開藥方”的各種諺語,創造了“送行餃子迎客的面”、“頭鍋餃子二鍋面”的眾多民謠,“茶壺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大年初一吃餃子——隨大流”、“豆芽包餃子——內中有彎”、“隔壁包的餃子——誰知是什么餡兒”的數不清歇后語,這些諺語、口頭語和歇后語,或反映風俗習慣,或鞭撻社會現象,或揭示做人道理,或告誡如何養生,也就形成了特殊的餃子文化,而且餃子文化,不斷把正統文化與民間文化相結合,逐漸融入正史演繹、美麗傳說和中醫養生的內容,成為播種大愛和善良、寄托美好愿望的聚合器,放射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光芒。
餃子文化散發著中醫膳食文化的芳香,日漸發展為囊括烹飪膳食營養和眾多科學的飲食文化。餃子作為蒸煮食文化的佼佼者,不僅傳承了中醫養生的傳統飲食文化,也對人類飲食文化做出了特殊奉獻。從烹飪科學來說,餃子以水煮為制熟方式,100℃的水溫既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殺菌,食物的營養成分在成熟過程中不會被損害,避免了燒烤煎炸所產生的致癌物,保障了食品保險。從膳食科學和營養科學來說,餃子的餡料包在面皮中,合理組合谷類與菜果、肉類,使主副食搭配公道,營養豐碩并酸堿平衡,契合科學的膳食寶塔形結構,既順應人們的飲食習慣,又合乎“食飲有節”、“謹和五味”、“和于術數”的養生之道,而且餃子經水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淀粉類多糖充決裂解,利于人體吸收。于是,餃子成了國宴和大小賓館不可或缺的主食,催生了遍布大街小巷的餃子館、琳瑯滿目的餃子宴、色彩紛呈的包餃子大賽,孕育了快捷方便速凍餃子、各種樣式包餃子機器、諸多靈活的包餃子機器人的宏大市場,加之我國的中筋小麥又最適合做餃子、面條,使得餃子躍而成了一種產業。顯然,餃子文化不僅情系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和營養烹飪文化,還關系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的身心健康,也就更加凸顯它的社會價值和使用價值,必然實現快速而健康的發展。
餃子文化更有著弘揚中醫醫理的難能可貴,給予餃子中醫的包容、煎熬和守道,為人生帶來啟迪和啟示。首先是中醫運用眾多不起眼的中草藥醫治百病,讓餃子折射出包容精神。餃子包納一切的特點,既表現在可葷可素任由選擇,蘿卜白菜能夠做餡兒雞蛋茄子也能做餡兒,牛羊肉能夠做餡兒海鮮魚蝦也能做餡兒,也表現在可以滿足不同口味,素食者可以吃素餃子,肉食者可以吃肉餃子,水煮與蒸煎各取方便。餃子這種容人容物的大度,頗似中醫的博大精深,啟迪人們應有餃子那樣的包容胸懷,讓生活充滿坦然愉悅,充滿陽光燦爛。第二是中醫治病需要煎藥熬藥,讓餃子閃耀著忍受煎熬的挑戰精神。餃子無論起始和面的百般揉搓,搟皮的來回擠壓,還是包時的折捏鎖拘,無論是水煮的一次次沸水滾燙,還是油煎的一遍遍滾油煎熬,無論是大人的有規律褶皺,還是小孩胡捏亂推,餃子都能默默忍受直到成熟。餃子無所畏懼的迎接挑戰,就像中醫面對各種疑難雜癥,啟迪人們笑對人生的坎坷,人生旅途難免被人狠狠的捏一下,被水燙一下,再下到鍋里煮一下,被咬一下,沒有這些經歷就不會成熟,不管是推下水、扔下水被水煮,還是放進鍋、扔進鍋被煎熬,一生中不趟幾次渾水,不受幾次煎熬就難以成功。第三是中醫的守道根本,使餃子詮釋著堅守底線精神。中醫不僅守有病治病無病防病的道,還需守救死扶傷醫者大愛的道,而餃子基本要領是包住餡,包得再好煮破了就是失敗,可一味防止破包不進餡,就會失去餃子的初衷。做人也是一樣,必須守住底線,守住基本規矩和道德,可為了守住底線什么都不敢干,也就違背了底線精神的本意。當然,中醫還有很多醫理,餃子還有諸多可貴精神,由此說明餃子文化不僅僅是民俗文化傳統文化的凝聚,也包含著中醫的深刻哲理,給人生無數的啟示和啟迪,而餃子能夠穿越千年而不易,正是深深打上民族傳統烙印的緣故。
餃子,飽經歲月滄桑而青春不衰,根本原因在于其不斷滿足人們飲食和心理需要的服務本性,日益適應時代進步永不落伍精神,散發著悠久歷史和濃郁文化底蘊的芳香。餃子文化是因餃子興起的文化,為顯現自己魅力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自覺接受歲月長河洗禮,廣泛吸納傳統和地方文化哺育,不斷汲取群眾智慧營養,茁壯成長為獨具特色的大眾文化,不僅扮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更獨領民族飲食文化的風騷。餃子和餃子文化充滿著民族氣息,凝聚著中醫大愛和健康美食,包藏著民族自豪感,那些淺薄無知的人,讀不懂餃子文化的中醫大道,卻像夸大西醫鄙視中醫一樣,鄙視餃子土氣,假充時尚盲目崇拜洋快餐靚麗,難免數典忘祖,貽笑大方。此即庚子冬至探求餃子中醫情結的根本所在。
2020年12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