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新時代的「新仁道主義」精神
——再論「道出于二」的當今世道
——紀念中國馬克思主義先驅李大釗誕辰130周年
龔忠武
新時代、新核心價值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獨特精神zeitgeist,古今中外的每個時代,無不因其所處的客觀時代條件而產生獨特的時代精神。所以隨著習近平的新時代揭開了序幕,自然也應產生新的精神,新的核心價值。(1)
習近平雖然在國內外的各種場合,例如特別是在2017年1月17日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18日在日內瓦聯合國萬國宮分別所作的兩篇主旨演講,《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簡稱兩講),列舉了一些中國文明的美德或價值,義利、仁恕、公私、和平、中和、博雅、親誠惠容、修德睦鄰等(2)。回顧在毛澤東主席之后的幾個世代的核心,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之中,只有胡錦濤特別重視社會主義文化和精神建設,并具體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和「榮辱觀」,作為時代的核心價值,并將愛國主義作為八榮的首要價值。(3)習近平繼之,接著在這個方向作出努力。
但胡錦濤所講的核心價值的對象,是單就國人而言,與世界人類無涉;而且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例如愛國主義,就沒有普世性。然而,習近平兩講的對象,卻是面向世界,面向全人類。所以誠如日內瓦總部總干事穆勒所言,作為一個強大而重要的力量,在推動建設一個更好的世界方面,中國正在發揮「催化劑」和「方向引領」也即指引何去何從大方向的重要作用。所謂引領,就是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指明全球治理之方和人類歷史發展的大方;或如英國的《金融時報》,期盼中國成為「全球治理的守衛者」和「開放貿易體系的火炬手」;期盼中國成為世界的「主心骨」,勇于擔當「全球醫者」、「全球仁者」和「全球領導者」。(4)質言之,中國古文明不僅復活了,還開始從東亞走向世界。所以,習近平的新時代,不僅是中國的,而且也是世界的。
但令人遺憾的是,習近平兩講中是將中華文明的美德平行并列,一視同仁,沒有特別從中標舉衍生總匯眾德源頭的核心價值。有鑒于此,本文嘗試根據當今世界的世道,根據中華文明的特點,參照西方文明的特點,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特別標舉「新仁道主義」,作為習近平提出的新時代的新核心價值,作為眾德之總匯。蓋仁德,是華夏民族文化的結晶,靈魂,是眾德之源,衍生而為王道的核心價值的仁道主義,是中國政治文化的標志性精神;所以如果要構建習近平的新時代的核心價值,核心精神,除仁道外,別無選擇;質言之,這個核心價值的仁道必須一脈相承,但必須解構重構,經過這樣大手術的仁德,已非舊貌而是新顏,所以本文特稱之為「新仁道主義」,以有別于「舊仁道主義」 。
舊的仁道主義,之所以要結構重構,是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綱常名教的封建宗法主義、君主專制主義腐朽落后的糟粕,而使仁道的原貌隱而不彰。這可能是習近平和胡錦濤不特別突出標舉仁道為新時代核心價值的一個原因吧。(5)所以本文提出的仁道主義是「新仁道主義」,是經過康有為、譚嗣同、孫中山、胡適、特別是經過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徹底批判改造過的「新仁道主義」,以與基于封建宗法主義的「舊仁道主義」作出區別。
需要指出,所謂價值,就是人們下意識里認知并通過實踐確認為真善美的事物,(6)而終極價值則是被公認為至真、至善、至美的事物;從而成為人們思想、信仰、心志、行為的準則標尺,進而成為個人、國家、民族追求的方向和終極目標,激勵驅動人們為追求此目標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當然,標志時代精神的價值是時代的產物,不是憑空產生的,既能體現時代的特征,還須植根于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文明特點。例如,胡錦濤總的「榮辱觀」,(7)就是針對當時市場經濟產生的社會上流行的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貪污賄賂、偽劣詐騙風行的腐朽墮落的世道而提出的。如上所述,當習近平在國際場合暢論核心價值時,則面對的是世界各大文明;而各大文明無不有自己奉行的核心價值。由于本文的題旨和篇幅所限,這里只論述中西兩大文明的核心價值;中國信奉王道的「仁道主義」,西方信奉霸道的「詭道主義」,各有所執,源遠流長。但不論其所執為何,都必須面對一項共同的挑戰:是否能夠回應當今的世道;質言之,就是面對當今世界面臨的嚴峻危機,是否能夠紓解當今人類所處的困境;是否能夠挽救人類的危機;是否能夠造福人類的福祉。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則此價值系統,縱然能夠引領風騷于一時,終必將為世人所唾棄而走上沒落衰微之路。
新時代的世道:道出于二
那么我們所處的時代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世道?
這里分別列舉中國和西方對當今世道的認識和理解。首先,習近平主席站在中國立場,于2017年1月18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面向世界,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其中對當今世道作了如下的刻刻畫:
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
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持續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成長,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戚相關。
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
同時,人類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危機陰云不散,發展鴻溝日益突出,兵戎相見時有發生,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魂不散,恐怖主義、難民危機、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
另外,早在2011年提出的《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更具體地揭示當今的世道,面臨諸多共同挑戰: 糧食安全、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網絡攻擊、人口爆炸、環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國犯罪等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成了嚴峻挑戰。
這是中國視野下的當今世道。
兩年多后也即于今年9月15日,法國總統馬克龍站在法國或西方的立場,在法國駐外使節的年會上,也對當今的世道做了類似習近平所作的一樣宏觀的刻畫:
國際秩序正在遭受空前嚴重的顛覆
國際秩序正在被一種全新的方式給顛覆,而且我敢肯定的說,這是我們歷史上經歷的一次重大顛覆,它在幾乎所有地區都具有深遠影響。它是一次國際秩序的轉型,一次地緣政治的整合,更是一次戰略重組。
西方近代長期的霸權遭受空前挑戰,面臨終結崩解
我必須承認,西方霸權或許已近終結,我們已經習慣了一種自18世紀以來,以西方霸權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這是一個源自18世紀受到啟蒙運動啟發的法國,這是一個源自19世紀受到工業革命引領的英國,這是一個源自20世紀受到兩次大戰崛起的美國。法國、英國、美國,讓西方偉大300年,法國是文化,英國是工業,美國是戰爭。我們習慣了這種偉大,它讓我們對全球經濟和政治掌控著絕對的支配權權。
新興國家中俄印崛起
接著又說:我們必須承認,中國和俄羅斯在不同的領導方式下,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印度也在快速崛起為經濟大國,同時他也在成為政治大國。中國、俄羅斯、印度,這幾個國家相對于美國、法國和英國,我們不說別的,光是他們的政治想象力,都要遠比今天的西方人強。他們在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后,開始尋找屬于他們自己的“哲學和文化”,他們不再迷信西方的政治,而是開始追尋自己的“國家文化”。這和民主不民主無關,印度是民主國家,他也同樣在這么做,尋找屬于自己的“國家文化”。
追根究底是價值沒落
當這些新興國家找到了自己的國家文化,并且開始堅信它時,他們就會逐漸擺脫西方霸權過去灌輸給他們的“哲學文化”,而這,正是西方霸權終結的開始;西方霸權的終結,不在于經濟衰落,不在于軍事衰落,而在于文化衰落。當你的價值觀無法再對新興國家輸出時,那就是你衰落的開始。
中國脫貧惠民成就驕人、法國貧富差距日益擴大
中國已經讓7億人口脫貧,未來還將有更多人擺脫貧困。但在法國,市場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大了收入不平等現象(暗指黃背心),過去一年中產階級的憤怒,讓法國的政治秩序發生了極深刻的變化。
法國和歐洲或將在中美兩極的夾縫中討生活
如果我們都失去了政治想象力,讓過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習慣來主導我們的策略,……那可以肯定的是,我們肯定會「失去控制」;而「失去控制」后,等待我們的,就是消失,文明逐漸消失,歐洲逐漸消失,西方霸權的時刻也會一同消失。最終,世界將圍繞兩個極點運轉即美國和中國,歐洲將必須在這兩個統治者之間做出選擇,歐洲,將完全失去掌控權。
對于上述習近平主席和馬克龍總統對當今這樣一個充斥矛盾、高度復雜多變、險象環生的世道,我們應如何站在中國文明的立場,從精神價值的維度,加以統攝涵括,這是本文的主題。
筆者曾在《從1927年李大釗、王國維的殉道談起——再論評說歷史人物的一個獨特維度—速度》一文中,提出王國維將近現代中國這一兩百年的歷史劇變,從中國儒家傳統哲學語境的高度作出最深刻、最簡明扼要的概括:「自三代至于近世,道出于一而已。泰西通商以后,西學西政之書輸入中 國,于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乃出于二」。(8)這個概括,是王國維就他當時所處的世道針對中國而言,但就上述習近平主席和馬克龍總統分別對當今世界的世道所作的刻畫而言,也可從哲學的高度概括為「道出于二」;質言之,就是中國王道的「仁道主義」同西方霸道的「詭道主義」兩大主流文明的較量竟存。
暫且撇開西方霸道的「詭道主義」不談,中國的「新仁道主義」能夠應對上述中法兩國領導人所刻畫的險惡世道世情嗎?下面將從中國的「仁道主義」的特點作出客觀的分析,并歷史地扼要概述從「舊仁道主義」改造為「新仁道主義」的過程。
新仁道主義注定走社會主義道路
首先,必須強調,今天的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完全符合中國「仁道主義」的初衷原旨。蓋「仁道主義」的仁字的字形,是按照「六書」造字原則中的象形、指事、會意而造,其中大有深意;仁,從人,表示一個站立的人;從二,不僅是我一個人,還有還有我以外的很多人;推而為團體、家庭、社會、國家、世界、人類;質言之,人、我,不是孤立的存在,依他依眾而存在;人,命定不能離群索居,孤立生存,而是社會動物。
由此推論,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源自中國的文化基因,隱然動物生存的自然規律相契合;雖然數千年來歷經無數次國破家亡,流離失所的碎片化生存狀態,最終由于堅強的血緣凝聚力而復歸團圓統一。
于此可見,中國先民的智慧,也可見中國文字是多么的神奇,竟然造字是就暗藏天機,超越時空,預知未來!
「仁」的本意,就是指以人為本,富有愛心。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將心比心對待每一個人。質言之,周公制禮作樂,孔子則把「仁」字哲學化,作為禮樂制度的精神核心,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道德規范和道德境界,從而在周孔手里,為華夏禮儀之邦奠定了基本倫理結構和精神的核心價值。
再者,仁字,還有一解,就是存二不存三,三代表天、地、人三才,存二不存三,就是指做人要化掉人心,超脫人心,升華人心,效法天地,只懷天地心;以天性善良、厚德載物的忠厚心、博愛心、包容心、仁愛心、謙讓心,來為人處世。這是中國天人合一的雛形。
基于此一理解,中國前賢先哲周孔孟荀將構建王道的仁道主義的人倫哲學體系,提出崇尚仁者愛人、博施濟眾、重德利用厚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噠而達人、推己及人等一系列的美德。其基本關切就是先人后己、睦鄰包容、濟弱扶傾;不像西方霸道的詭道主義,先己后人,損人利己,排他役人;果如此必然人我關系上,會滋生唯我獨尊、役人剝削的思想心態;在國際關系上引起敵意、紛爭誤判。
文明之間的差異是常態,異中求同,謙讓包容,方是走向和平的正道。專研大歷史的湯恩比,敏銳地看到,中國文化有一種異中求同的特點;這不同于在同中求異,進而把差異異類化的文明。刻意尋異是當今世道的禍亂之源之一。中國民間一個寺廟中經常同時禮拜儒釋道三教偶像,就是中國仁道主義異中求同、包容互讓精神的最好體現,同中東教派的仇殺大異其趣!
以上是從仁字的本義分析仁道主義的內涵。現在再從政治文化、人生觀、宇宙觀等維度作進一步分析。
新仁道主義立足于自主的人民
作為舊仁道主義代表的孟子曰,「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誰是勞心者,不就是統治者和龐大的文人官僚階層、地主階級么;誰是勞力者,不就是廣大的農民和手工業工人的勞苦大眾么。這些人在古代被稱為庶民,庶人,是被君主、士人統治歧視壓迫的下等人。但在「新仁道主義」下,按照毛澤東的《論人民民主專政》,孟子所謂的勞力者,即「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現在成了「治人」的階級,不再是「治于人」的階級。這是對「舊仁道主義」的「民貴論」和「民本論」的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性變化;(12)質言之,政權現在不再掌握在君王的手里,而是掌握在無產階級人民的手里;也就是說,無產階級對有產階級實行專政,而不是后者對前者的專政。一旦掌握了政權,就有權制定維護本階級利益的大政方針、法律、制度、和決定資源分配。
歷史地看,概而言之,政權發生這樣翻天覆地的革命性變化的思想,始于譚嗣同的《仁學》;其中疾呼「沖決一切羅網」,即「舊仁學主義」賴以存立的綱常名教,中經中國馬克思主義先驅和啟蒙者李大釗的《庶民的勝利》,完成于毛澤東的《人民民主專政》。這正是毛澤東所說的,「舊仁道主義」思想家康有為、譚嗣同等,盡管理想高遠,但始終找不到實現理想的道路,卻被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找到了。(9)這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
上述習近平主席和馬克龍總統揭示的問題,追本溯源,總的老說,就是政權的歸屬問題;中國共產黨是自主人民的政黨,是奉行經過馬克思主義改造后的「新仁道主義」的政黨;推而論之,鑒于中共在治理中國自己的事務上取得驕人的奇跡,因而在治理世界事務上,如果奉行中國的「新仁道主義」的價值觀,當可對上述習近平主席揭示的世道和當今世界面臨的危機,例如移民問題、民粹問題、恐怖主義問題、戰爭問題等,作出貢獻。
其次是與當代世道密切相關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人生觀。中國「仁道主義」的人生觀和西方「詭道主義」的人生觀各有所執,前者重德,追求人格完美;后者重利,追求金錢權力。這兩種不同的人生追求,推源溯本,有其深刻的思想原因;蓋人類各大古文明最初都經歷一段揚棄獸性、自覺人性,認識自我的階段,中國古文明和古希臘文明,當然也不例外;這個階段的一個重要特證就是人的自我覺醒。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大學》說「在明明德(認識你的美德)」,王陽明說致良知;前者是人的知性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后者是人的德性的自我意識的覺醒。一個重知性,一個重德性,道出于二,分道揚鑣,結果發展出了截然不同的中國「仁道主義文明」和西方「詭道主義」文明。
當然,這種人性的自覺,不是抽象憑空產生的,而是取決于人與其生態環境的互動關系。德國唯理主義(idealism)的一代宗師黑格爾,竟然站在人類精神文明的高度,唯物地、科學地論述大海對海洋民族的性格及其活動產生的決定性影響:
大海給了我們茫茫無限、浩瀚無際和浩渺無限的觀念……大海促使人類從事征服、從事掠奪,但同時也鼓勵人類追求利潤,從事商業活動。……(10)
上述論斷,淋漓盡致地指出海洋對西方霸道主義的工商業文明的影響,形成標志性的性格特點,掠奪、征服、追求利潤,內化為馬克龍總統承認的歐洲霸道的「詭道主義」文明的基因。這與置基于大陸農耕文明的華夏王道的「仁道主義文明」的標志性特點,先義后利、修文德以來之的和諧睦鄰外交思想,適成鮮明的對比!
可以想象,這種重利的詭道主義文明衍生的利己人生觀,顯然是造成當今動蕩紛擾世道的主因之一。豈不聞,太史公司馬遷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11)。君不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正是在世界各地不擇手段的逐利,才造成中東連年戰亂,人民流離失所的悲慘世道嗎?美國特朗普總統高唱「美國優先」,損人利己,到處制造矛盾,煽風點火,正是西方「利」字當頭的「詭道主義」的杰作!反觀習近平主席倡導推行的「惠」字當頭的「一帶一路」政策,先義后利,濟弱扶傾,互惠雙贏,正是中國「新仁道主義」造福人類、促進世界和平的典范。道出于二,中國的「仁道主義」與西方的「詭道主義」,孰優孰劣,豈非不言自明!綜上而論,馬克龍總統哀嘆西方霸權的沒落,走向終結,其來有自!
最后一點就是中國「仁道主義」的世界觀和宇宙觀。經典儒家,愛談天下,例如儒家經典之一的《大學》里說,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成為中國古代以來士人的天職。到了宋明,在佛教思辯的人生觀和宇宙觀的啟蒙和刺激之下,取得了進一步的充實和發展。至于天人合一的觀念,最早《禮記》中記載子夏問孔子,商湯、文王、武王何以能德參天地?孔子認為他們學到了天地的品德,「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君王要管理好天下百姓,就要學習天地日月的無私品德,以這種天人合一的心態管理天下,公平、公正地對待所有人,國家才能實現長治久安。天、地萬物之德都可以作為「人」學習的對象。到了北宋,張載最早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出「天人合一」的概念,他在《正蒙·乾稱篇》中提出「儒者則因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學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遺人」,也正是從天道與人德合一的角度出發,將天人關系與《中庸》的誠明觀念結合起來。特別是他著名的「四為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將「仁道主義」提升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大擴大了仁道的「天下」邊界,成為此后中國士人追求的王道的最高境界,終極價值。
繼而王陽明根據他的以仁為本的「仁學一體論」的心學說,提出「萬物一體之仁」的命題。 王陽明認為,由「一體之仁」的信念出發,有望實現「天地萬物本吾一體者」的和諧共存的理想世界,彰顯了富有中國特色、相對于西方「世界主義」的華夏「天下主義」的人文精神(有別于人文主義的精神)。正是這種寬容博大雄渾的仁道精神,包容多元性的「他者」的中國智慧,可以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和諧共存的倫理基礎,進而可望追求人與宇宙萬物和諧共存的理想世界,以緩解上述習近平提到的當前人類面臨的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
到了晚清的康有為和譚嗣同,前者的《大同書》,后者的《仁學》,在引入的西方自由主義思潮的刺激和啟發下,對「舊仁道主義」作了大幅度解構和重構。例如,譚嗣同的《仁學》認為「仁」為天地萬物之源,通與平等,為仁的主要內涵。饒有興味的是,他以儒學為基礎,將科學、哲學、宗教冶為一爐,以致得了消化不良癥;質言之,從當時引入西方有限的自然科學中吸取認識世界的養分,從佛學中擷取辯證思維的精華,從而構建一套完整的、有別于「舊仁學」的「新仁學」體系,以便證明天地間唯「仁」而已,用一個「仁」字來概括和解釋世界,包羅當時社會所有的新知識、新事物和新觀念。
譚嗣同的《仁學》中或許最具創意的是,他借鑒自然科學中的「以太」觀念來解釋仁。當然,以太的觀念已經被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否定了,但方興未艾的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以及量子糾纏、量子意識等新概念,卻起了譚嗣同《仁學》中超越時空的「通」的作用;例如量子糾纏說,有一對同質質子A和B,將之分開為兩處,但不論兩者距離多遠,間隔時間多長,只要一方起念,另一方不論多么遙遠,例如以光年計的外太空,則立刻回應。這是譚嗣同的通,在自然界所起作用的極致。量子意識的微觀物理學,尚處于非常初步的階段,未來前景無可限量。于此可見,「仁道主義」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可以有望從自然科學得到印證。
綜上而論,《大同書》和《仁學》中基于「仁道主義」的天下主義的宇宙觀,可以為習近平的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仁道主義」思想體系,提供豐富的養料。
注釋
道出于二的注釋:
1、本文是作者舊作《試論新時代的新范疇》的姐妹篇。參看《紅色文化網》
2、參看《烏有之鄉網》,2017年。
3、胡錦濤執政的十年,作了兩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一個是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榮辱觀;另一個是為了紓解廣大農民的負擔,不是走歷代輕徭薄賦的老路,而廢除實行了數千年壓榨農民的農業稅,以使農民早日發家致富,享受為人民謀福祉的改開政策的果實。
4、參看《烏有之鄉網》,2017年。
5、可能由于晚清以來,儒家的道德大廈遭到思想界徹底的批判后整個崩塌,以致矯枉過正,使其在人們的心里失掉了昔日的光芒。詳情見下文。
6、參看Th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vol. 7-8,p.230.
7、2006年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民盟、民進界委員聯組討論時提出「八榮八辱觀」。(2006年03月05日《新華網》)
8、參看《紅色文化網》、《烏有之鄉》、《察網》等網站。
9、毛澤東,《人民民主專政》:「康有為寫了《大同書》,他沒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條到達大同的路。資產階級的共和國,外國有過的,中國不能有,因為中國是受帝國主義壓迫的國家。唯一的路是經過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毛澤東選集》,頁1476) 10、黑格爾,《歷史哲學》,王造時譯,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頁93。
11、《史記·貨殖列傳》,第129章。
12、參看:百度·百科,仁道主義條:「中國民貴思想或民貴主義是以仁道主義為基礎的,它來源于孟柯對孔丘仁學在政治文化領域里的開拓與闡釋。中國傳統文化的民本實為民之主(即為民做主),不是人道主義語境中的民為主。民是被排除于人之外的卑賤百姓,是「可使由之,而不可使知之」的分子。民貴主義的民為邦本是手段、是專制話語,君為邦本是其真實與最終目的。貴民是為牧民。中國三千年的歷史本質是君主(皇權或王權)專制主義,民貴主義僅僅是它的補充、延伸、寄生物或君主專制的改良主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