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充滿生機,朝氣蓬勃是古今詩人謳歌贊美的大好時節。春天既是詩人的審美對象,更是詩人的審美感受之表達熱點: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辛棄疾《漢宮春--立春》:“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藩”;
段成式《楊柳枝》:“宜春苑外最長條,閑裊春風伴舞腰”;
李曄《巫山一段云》:“蝶舞梨園雪,鶯啼柳帶煙”;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然而,在杜甫這里,春天更有別樣感受。杜甫經歷了“安史之亂”,他的詩歌成就也主要集中和迸發在這個時期。如果我們打開唐詩或者《杜甫詩選》我們很難找到杜甫留給我們關于寫春天的詩歌。杜甫一生留下一千四百多首詩歌,在馮至先生編的《杜甫詩選》里,選了二百六十余首。而以“春”為題的只有五首,只占0.02%!不妨全錄在這里: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水生二絕》
一夜水高二尺強,數日不可更禁當。南市津頭有船賣,無錢即買系籬旁。
二月六夜春水生,門前小灘渾欲平。鸕鶿鸂鶒莫漫喜,吾與汝曹俱眼明。
《春日江村五首》
農務村村急,春流岸岸深。
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
茅屋還堪賦,桃源自可尋。
艱難昧生理,飄泊到如今。
迢遞來三蜀,蹉跎又六年。
客身逢故舊,發興自林泉。
過懶從衣結,頻游任履穿。
藩籬頗無限,恣意向江天。
種竹交加翠,栽桃爛漫紅。
經心石鏡月,到面雪山風。
赤管隨王命,銀章付老翁。
豈知牙齒落,名玷薦賢中。
扶病垂朱紱,歸休步紫苔。
郊扉存晚計,幕府愧群材。
燕外晴絲卷,鷗邊水葉開。
鄰家送魚鱉,問我數能來。
群盜哀王粲,中年召賈生。
登樓初有作,前席竟為榮。
宅入先賢傳,才高處士名。
異時懷二子,春日復含情。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我們不難看出,《春日憶李白》只不過是交代一個寫作時間而已,與春天一點關系也沒有。此時的杜甫是一個剛剛出道的年輕詩人;李白受皇帝賜金返回,他們在洛陽邂逅。李白雖然丟了宮前御用詩人的光環;但是,在詩壇依然是光芒萬丈的。我們從詩中句句對李白無以復加是推崇贊譽,可見杜甫以一個年輕人的地位對李白是高山仰止的。中國詩歌史上以“李杜”并提是在杜甫死后發生的事。
《春日江村五首》同樣只是一個時間、地點的交代;自頸聯起都是一轉筆鋒,議論自己的心情感受了。
《春水生二絕》也只是見漲春水的一點個人感受,凄苦貧窮之情溢于紙端。
《春夜喜雨》杜甫寫這首詩時,已在成都草堂居住了兩年左右。從上年的冬天到這年的二月間,成都一帶發生了旱災;這是詩人久旱逢甘雨的心情。“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并不是現實,只是詩人的想象和期盼而已。充分顯示了詩人通過詩歌表達的民生情懷。
《春望》這首詩,詩人在“安史之亂”中流離漂泊到了長安。盡管已是春天,鳥語花香的情景讓詩人倍感難受、悲戚、無助、失落、憂慮。。。詩人把這種感受移植到鳥語花香的春天情景中去了;故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千古審美絕唱!
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春天在杜甫的眼里與其他詩人和一般民眾都多少有那么一點點不同。換言之,杜甫根本沒有象其他詩人和民眾那樣去欣賞過春天?這也是杜甫的“沉郁”詩風決定的?
杜甫一生為“安史之亂”所困,在顛沛流離之中,耳染目濡具是戰亂創傷;力不從心與憂國憂民交織在一起;“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杜甫:《贈衛八處士》)他哪里還會有什么心情象其他人一樣去欣賞春之美呢?
盡管在美學理論中,主體與客體的關系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但是,自然美、藝術,或者實際生活(客體)對人引起的感受,總是與感受者(主體)的生活經歷有關系的。我們很難在杜甫的詩歌中看到他對春天的贊美與欣賞正是這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