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七章的感悟
理平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七章(原文):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譯文】
道常常表現為順其自然自然而然,表面上看好像沒有做什么(無為),其實世上的一切都在道(規律)的掌控之下(無不為)。執政者如果能遵循“道”(規律),萬事萬物將會自然而然地產生、發展、滅亡(新的產生)。當自生自滅(新的生)產生貪欲時,就用“道”的樸來規范它。用“道”的樸來規范它,就不會產生貪欲之心了,萬事萬物沒有貪欲之心就會回歸于自然(靜),天下將自然而然達到穩定與安寧。
【感悟】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無為”思想在老子《道德經》中多次闡述、解釋。老子的道不同于任何宗教的神,神是有意志的、有目的的,而“道”則是非人格化的,是客觀的,看它看不見,聽它聽不見,但“道”的作用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道是產生天地的淵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是宇宙中最大的象,道澤潤萬物而不辭,讓萬物自生自滅(新的生),但又不主宰萬物,讓萬物能自然而然地產生、發展、滅亡(新的產生)循環往復,以致無窮,所以是“無為”,“無為”實際上是不妄為、不強為,不人為(偽),而是遵循道(規律),自然而然,順其自然,這樣萬事萬物就會歸順于道,歸順于道就會達到“無不為”的結果。征服世界,并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征服自己,就是要做到不自大、不自見、不自持、不自霸,要像水一樣地滋潤萬物而無所求(無欲),像水一樣地滴水見日月(包容),像水一樣的止水(心若止水,寵辱不驚),像水一樣地平(公平),像水一樣地無色(透明),像水一樣地折射出彩虹(非凡),像水一樣地低調(謙遜),像水一樣地深不可測(學問),像水一樣地滴水穿石(恒心),像水一樣地排山倒海(能量),像水一樣地化作云海(自由),像水一樣地化作江河湖海(動力),像水一樣地化作氫氧燃燒為水(能源),像水一樣地冰出于水又寒于水(升華),··· ···從這意義上說,為人處事都要向大自然學習,向天地學習,向水學習!生是上天賦予的權利,活則要靠人的智慧與勇氣,面對生活中的艱難險阻,用坦然的心去面對,用超然的心勇闖難關,用悟然的心回歸于自然而然,不斷取得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這樣的生命才更有意義!
“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執政者如果能遵循“道”(規律),萬物將自然而然地產生、發展、滅亡(新的產生)。“道法自然”,自然就是無為,所以“道”也無為。“靜”、“樸”、“不欲”都是無為的內涵。執政者如果能依照“道”的規律為政,惠民,不危害百姓,不胡作非為,老百姓就不會滋生更多的貪欲,他們的生活就會自然、平靜、質樸。萬物也能遵循自然而然的規律,自生自滅(新的生)的良性循環,人與人就會實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人與自然就會實現“人人呵護自然,自然孕育人人”的良性循環,天下就會實現物質的和與意識的諧良性循環,就會不斷實現和諧世界。萬事萬物都遵循產生、發展、滅亡(新的產生)的規律。從地球來講,它也遵循產生、發展、滅亡(新的產生),作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是否會隨著地球的滅亡而滅亡,答案應當是否定的,因為人類在地球毀滅之前,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一定會研制出兩倍光速的載體(日光與月光合二為一的光速,理論上應當是成立的,當今的人類已經發現了超光速的粒子),人類就能擺脫地球對人類的束縛,在無限的宇宙中自由、自在地尋找到新的適宜人類生活的新的地球。從這意義上說,我們人類就不應僅僅局限于一個有限的地球,不應僅僅局限于地球上有限的資源,我們應在保護好人類目前的共同家園——地球的同時,更應以地球為原點,以宇宙為座標,不斷把全世界研制宇宙飛船的人、財、物、技術聚合在一起,這樣可避免走彎路,避免走重復之路,盡快研制出人類共同所需的二倍光速的宇宙飛船,自由地翱翔于宇宙之中!到那時,人類才能從必然王國升華為真正的自由王國。從人類社會形態的發展來講,它經歷了原始公有制社會(原始社會)到私有制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從私有制社會回歸于新的公有制社會(公私合一的和諧社會——大同世界)循環往復,以致無窮。其實公與私本身就是一對矛盾,兩者各以對方的存在而存在,在公平、公正、公開和公信的前提下,兩者可共生、共存、共享和共樂于和諧世界之中。如,資本主義社會其物質形態私有制為主體,意識形態公有制為主體(思想公有化于民主法治的體制之中);社會主義社會其物質形態公有制為主體,意識形態私有制為主體(統一思想于某某1人,也就是思想私有化于某某1人,某某1人的思想自由就會剝奪13億人的思想自由,某某1人就會壟斷13億人的無限精神財富,當人的思想自由被剝奪時,人就會被代表、被貶值為低等動物“白貓黑貓”,就會失去人的靈性、理性和悟性,就會干出禽獸都不如的蠢事,就會背離大道,大逆不道,就會男盜女娼,就會道德敗壞,公平、正義缺失,長此以往國將不國,黨將消亡)。其實雙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以對方的存在而存在,在一定條件下兩者可互動循環,物質形態私有制可通過虛擬經濟即股市、期市、債市等轉化為社會化的大生產、大流通的公有制體制之中。同樣意識形態私有制可通過民主法治體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通過網絡、新聞媒介開放,使人們的思想公有化于憲法和法律之中,也能實現人人有“言”能“皆”表(諧),并在公平、公正、公開和公信的爭鳴中“比”較,明“白”(皆)是與非,這樣才會產生“萬家爭鳴,萬花齊放”的氛圍,這樣人類的無限精神財富才能轉化為無限的物質財富,這樣才會有中國創造,才會有教育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等,才會有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層出不窮!這樣才能廢除意識形態“一言堂”,廢除單色(紅色)一統天下,讓天下“萬物將自化”,真正實現天覆為衣,地載為養,天覆地載,萬物化生,真正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
“化而欲作”,萬物自我生長過程中,難免會滋生貪欲。其實,人是高級動物,只要是動物,就會有本能和欲望,就會有貪欲,有自大、自是、自主、自霸等人性的弱點。對待欲壑難填的現狀,“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即以道的無名之樸鎮之。無名之樸者,是謂現素抱樸,少私寡欲,一旦淡化了名利、錢財、地位、權勢,就會回歸于自然而然,就會不欲、不主、不霸。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上下不欲,天下清靜,將自正而歸大順焉。道總是潤物自然,所以會無為而無不為。因此天下萬事萬物會自成天性,態勢發展會自得端正,天下自然清靜,自得端正而回歸到永久的和諧大同。
本章是《道德經》中“道經”的最后一章,老子把第一章提出的“道”的概念,落實到他理想的社會和政治——自然無為。在老子看來,執政者能依照“道”的法則來為政,順任自然,不妄加干涉,百姓們將會自由自在,自我發展。永恒的大道始終無為,但是卻取得了無所不為的成果。大道運行沒有時空限制,具有永恒的客觀規律性。正是這至誠不移的客觀規律性,才孕育化生出天地萬物,取得無所不為的結果。
道法自然,人法大道。大道是可以認識的,認識大道才能更好地自學自愿地用道養生、治國。
就養生而言,“侯王”就是自我。自我因循大道,“無為”以養樸,樸“無不為”以養生。自我若能甘守“無為”之道性,無名之樸也就漫漫生長。隨著樸的成長,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將自然平衡健康,自行調節轉化,身體也將會陰陽平衡,良性循環,不斷實現身與樸統一。在身體發展轉化的過程中,倘若受到外來邪魔的侵襲,我將靜以守樸,用樸來鎮懾邪魔。邪魔得以鎮懾,無名之樸也就能無欲。能夠靜之以道,鎮之以樸,不再產生違背大道的妄念,那么,心情就會安定,身體自然百邪不侵,從而健康長壽。
就治國而言,執政者若能因循大道,實行“無為之治”,即以“無為”來修訂善法(遵循道的原則訂立的法——善法),以善法“無不為”治國。隨著符合自然規律的法律的逐步完善,公民民主自由,國家繁榮富強就自然而然地能得以實現。在規律面前人人平等,個個自由,倘若有不法之徒危害社會,即可用神圣的法律來鎮懾他們。社會上沒有了不法之徒,神圣的法律也就失去了作用。這就是說,法不害人而人自害。如果人人能夠消除不道的觀念,于“不言之教”之中,天下也就安定太平和諧大同了。
本章是對道經的總結,中心議題是“無為而無不為”,即老子的以道(規律)為本的思想,也是老子思想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命題。
大道無為,始終按自己的軌道運行,使得整個宇宙和諧有序;執政者無為,遵守合乎自然法則的社會法則,可使社會和平安定;自我無為,遵守合乎自然法則的人生法則,可使自我健康長壽。這里,宇宙、社會、人生是“實”、“有”,自然法則、社會法則、人生法則是“虛”、“無”,實與虛、有與無是辨證統一的,欲治實、有,必守虛、無。自然法則是永恒不變的,所以,“無為”的目的在于尋求“樸”即合乎自然法則的社會法則和人生法則,治國以法,治身以樸,則“無為而無不為。”
大道之性體現了無私、無欲、無爭、守柔、貴弱、謙恭、純真、誠信、公平、正義、仁慈、博愛等特性,道性既是樸性,體現于人即為“上德”。人人真樸,社會自然淳樸安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