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仰:中國從不拒絕海洋
劉仰
·
2012-01-25
·
來源:烏有之鄉
有人批評中國的教科書,認為教科書有些內容要修改,反過來,指出教育對國民素質和國家理念的重要性等等,就我的感受來說,至少在一件事情上可以證明上述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小時候通過教科書知道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這個數字深深地印在腦海里。等到長大才知道,960萬平方公里只是中國的陸地面積,中國還有很大的海洋面積沒有計入其中。教科書上只說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是否也是忽視海洋的一種體現呢?最近看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8集紀錄片《走向海洋》,感覺在很多觀念上,中國開始走上正途。
以往的教科書和主流觀念都說中國人保守、閉關鎖國,長城就是自我封閉的重要象征和具體證據等等。當年還有人說文明按土地和海洋分成黃色文明、藍色文明,說中國人只注重黃色文明,不注重藍色文明,所以近代落后了。此類觀點在很長時間在中國思想輿論界喧囂塵上,似乎成為解釋中國近代之所以落后的關鍵鑰匙。紀錄片《走向海洋》以大量的史實說明,從古至今,中國人從來都不拒絕海洋,反而對海洋充滿了向往,中國也始終大力經略海洋。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今年是龍年,從“龍”這個形象上說,它與海洋就有密切的關聯。當然,如果有人硬說龍是邪惡、恐怖的象征,似乎也可以詭辯說中國人懼怕海洋。但事實上,龍對于中國人是吉祥的,它是力量和能力的象征,中國人自稱“龍的傳人”,也體現了與海洋的關系。
從歷史上說,秦始皇多次東巡大海,派徐福出海,雖被人污為迷信神話,但就史實而言,它確實顯示出2000多年前中國人對于海洋的渴望。與秦始皇相似,曹操也對大海充滿遐想。中國的造船技術、航海技術從漢唐就領先世界,指南針、羅盤等直到今天依然是航海的核心技術,也顯示出中國人很早就有與海洋共舞的能力。我們知道大運河由隋煬帝修建,但多少人知道,元代南北航運主要靠海運?宋朝與金國還有“海上之盟”,南宋通往阿拉伯的海上絲綢之路使得泉州等港口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港口,馬可波羅對此驚嘆不已。明朝的鄭和下西洋更是史無前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全世界沒有一支船隊或艦隊超過鄭和。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海上大規模戰爭,說中國不注重海洋,完全是錯誤的。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海洋大國。紀錄片《走向海洋》在這個問題上給中國正名,我覺得這是改變錯誤觀念,正確認識中國歷史的正途。
但是,紀錄片《走向海洋》在某些問題上的闡述和解釋也未必正確,例如對鄭和之后,尤其是針對清朝“閉關鎖國”的解釋,由于臨近西方從海上侵略中國,這一部分的解釋,依然一定程度上延續了西方人的口徑。對此問題的闡述完全可以寫一本書,這里不展開,只說一點。如果乾隆拒絕馬嘎爾尼預示著中國的閉關鎖國,又如何解釋在此后東西方貿易間中國的大量順差,以至于英國不得不用鴉片來平衡,不得不用海洋武力征服中國?正確的解釋應該是,按照海洋公平貿易原則,西方人從來都不是中國的對手,因此,西方人不得不用武力打破公平貿易原則,建立只有利于他們的、傾斜的貿易原則。這一現象至今都如此。尤其是,明清之際,并且在清朝建立后很長時間里,清朝宮廷里有大量傳教士,如果說這些傳教士是向中國傳播西方文明,他們為何不傳播西方的海洋文化?我對此問題的解釋是,西方為了從海洋上打敗中國,進行了長期的策劃。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的滿清統治者,在清朝建立初期得不到漢族優秀知識分子大力支持的情況下,不得不借助西方傳教士。而西方傳教士在海洋問題上,有意地長期誤導了滿清貴族和皇帝,才造成滿清在海洋能力上大大倒退,最終不堪一擊。當然,清朝后期挪用海軍款,還有其他的原因,李鴻章的悲哀既是體制問題,也不是體制問題,此處不再展開。
紀錄片《走向海洋》雖然在上述問題上還有局限,但在很多當今現實問題上,它表達的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例如,涉及釣魚島、南海問題等,該紀錄片指出海上軍事力量的重要性,并且把軍事力量的壯大與經濟利益聯系在一起,這一點非常正確。根據中國的歷史教訓,這一點也應有所補充。中國人熱愛和平是對的,但是,戰爭與和平、武力與講理,是一個辯證的關系。我們要有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并不是要侵略別人,而是要保證公平的貿易原則。對于清朝來說,它希望海洋貿易能夠公平,這一點沒錯。清朝的錯誤在于,當公平失去的時候,它未能用講理來保證公平;當別人用武力破壞公平的時候,清朝在西方傳教士的誤導下沒有相應的海上武力制服公平原則的挑戰者。這對于今天具有同樣的意義。“止戈為武”,和平和公平,有時候不得不用武力才能保護,不能寄希望于他人,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最該吸取的教訓之一。
此外,在強調“走向海洋”的同時,也決不能輕視陸地。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強大的陸地做后盾,走向海洋即便成功,也不會持久。歷史上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日本都如此。英國是因為占據了印度,才使它的海洋能力得到支撐,但由于未能將印度融為一體,這種能力也必將失去。就此而言,當今美國擁有強大而持久的海洋能力,與它有強大的陸地做后盾是分不開的。如果南北戰爭美國未能統一,或者日后美國出現分裂,美國的海洋能力也將大大減弱。由此我們也能得出一個結論,中國要成為海洋大國,并且要成為海洋公平公正的保障力量,必須維護中國的統一,只有統一,中國才會無往不勝。
《走向海洋》冠以“中國第一部大型海洋文化紀錄片”的定義,也挺有意思。這一帶有官方色彩的紀錄片,用“海洋文化”一修飾,軟化了不少,這也算是一種宣傳技巧。但是,這種技巧對于關注這一問題的外國人來說,其實意義不大,不如直話直說。該紀錄片的文字版已由海洋出版社出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一讀,我認為,它將影響中國今后的海洋發展戰略。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