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明清之際,總要生發(fā)出許多感慨。傳統(tǒng)史學講善善惡惡、正邪曲直,不唯此,不能樹之風聲、申以勸誡,但在很多時候,這樣的立場就不免顯得簡陋呆板了。明朝亡國,當日死社稷者有之,圖復國者有之,晦跡避世者有之,易服色、改衣冠以仕新朝者亦有之。吳梅村原本也是想作遺老的,卻迫于壓力,不得不應(yīng)召進京,作到了新朝的國子監(jiān)祭酒。如此,是否因為他作了“貳臣”,或者是他自稱的“兩截人”,便對他加以批判貶斥呢?至少于我而言,這還是要大為躊躇的。
吳梅村不能赴死,而陳子龍、夏完淳等人卻能臨難不茍,舍生取義。史傳記載,吳梅村之所以不堪壓力而出仕,其中有家累的原因在;張煌言懸居海中,清兵令其父致書勸降,張煌言復信稱:“愿大人有兒如李通,弗為徐庶。兒他日不憚作趙苞以自贖。”其父也暗中寄語,稱“汝弗以我為慮也?!保ㄈ嫱睹鞴蕶?quán)兵部尚書兼翰林院侍講學士鄞張公神道碑銘》)顯然,與陳、夏、張諸君子相比,吳梅村是有所不如的。不過,死節(jié)甚難,以此責人,則明末不受此責者恐怕甚少;而全家保親的壓力,在當日確實很沉重,我們知道,黃宗羲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而辭別海上義軍,回鄉(xiāng)隱居。吳梅村在這兩件事情上退讓了,實在是不必深責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被迫出仕新朝,事后既沒有找“水太冷”、“奈何小妾不肯”這樣的可笑借口,也沒訴諸“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這樣的堂皇理由,而是輾轉(zhuǎn)于慚愧和痛悔之中,至死不已。
吳梅村出仕后自責自悼的詩句,其中尤為痛切者,如《臨終詩》其一“忍死偷生廿載余,而今罪孽怎消除?”《賀新郎》“故人慷慨多奇節(jié)。為當年、沉吟不斷,草間茍活”等等,人所熟知,他后半生痛苦懺悔的情狀,也是人所共見。人們能夠同情、原諒他,如趙翼稱:“梅村當國亡時,已退閑林下,其仕于我朝也,因薦而起,既不同于降表僉名;而自恨濡忍不死,跼天蹐地之意,沒身不忘,則心與跡尚皆可諒?!币孕雄E而言,吳梅村沒有為敵前驅(qū),沒有開門迎降,出仕后也沒有作馬融草奏李固這樣的醜事;以心志而言,雖然他沒做到守志不移,于道義或有虧欠,但他能夠自省自責,于孔子所言的“行己有恥”,庶幾近之。顯然,人而有恥,則他對道義的崇信便不會徹底廢頹,我們的道義觀念,固然是由種種卓犖不凡的言行所昭示的,但往往更是由這樣的有恥之心來維系的。履行道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能因此廢棄這一責任,這大概就是我們能夠同情、理解吳梅村的原因吧。
而“有恥”也未必是件容易的事情。孟子稱:“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在今天以辭令為機巧者,正是頗為常見。對于一些人而言,相信吳梅村并不虧于道義,恐怕并不是什么難為的事情,理由則更是拈之即來。不過,再進一步,要相信洪承疇與吳梅村、吳梅村與顧炎武之間沒有道德之差,我想,只有頭腦結(jié)構(gòu)非常奇怪的人才會承認它們。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luò)無版權(quán)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wu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