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仁義禮(一)
毛澤東的仁
表面上看毛澤東和孔子常提的仁義禮不搭邊,實際上以毛澤東代表的中國革命先驅親手砸碎了舊中國,也砸碎了傳承千年禁錮人民思想的仁義禮,但是卻并沒有完全拋棄仁義禮。而是將馬列主義和中國文化中仁義禮的優秀方面結合用來改造舊中國,建設新中國。毛澤東的仁義禮是用共產主義理想改造過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別開生面,生動活潑的文化觀,這種文化觀最根本的特點就是順應人民的呼聲,發揮人民的首創性,保護人民的積極性,以鞏固人民當家作主的無產階級政權,讓勞動人民從此不再做牛馬,而是做人,過上人的幸福生活。他老人家晚年發動的文化大革命就是對建立這樣一種文化觀的執著嘗試!要理解文化大革命就必須先了解他的仁義禮。
什么是仁?仁:源于人的惻隱之心,就是要學會愛別人。單單說愛別人是空洞抽象的,只有要去愛什么樣的人,不愛什么樣的人,這才是具體的,這就是爭論的焦點。中國封建社會千年以來的封建統治階級和知識分子倡導的“仁”就是教導要愛和自己有血緣關系的人,在這個基礎上衍生出了孝的文化觀。普通人有這樣的“仁”沒什么問題,哪怕是今天都無可非議。問題是如果這個人擁有了公權力,還能要這樣的“仁”嗎?古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不僅是事實,還是合法的。比如嫁了皇帝,那一家人就是皇親國戚,就可以有錢有權,甚至還有封地了;如果有幸娶了公主這樣的官二代,那就成了駙馬爺,就能在大街上“飆馬”,撞死人連“公安武警軍隊”都不敢動。為什么?因為全中國的土地,財富,人民都是皇帝一家的,這就是中國封建社會統治的本質,這樣的仁歸根結底就是一個私字,將天下的權力,財富看成了是自己家的。到地方上就是縣太爺的,他們都是大大小小的地主階段統治的代表人。那時的老百姓都覺得這很正常,他們不覺得自己的這種思想很悲哀,這就是當時“仁”教育的結果啊!哪怕到今天大家頭腦里都不自覺的有一點這個思想的殘余,自己一旦當官了,也許就要覺得自己要和普通人不一樣,否則就沒身份。毛主席覺得這種仁放在普通人身上是小仁,放在統治者身上就是無恥。當皇帝的當官的都這樣想,都這么自私,都只考慮自己家的利益,那普通老百姓怎么有好日子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不就是這個原因么?他為什么選擇馬列主義?是偶然么?不是,他干革命初衷就是為當年中國絕大多數的窮人打天下,這個信念和共產主義理想不謀而合。因為共產主義運動是大多數人的運動,共產主義運動不同于歷史上的其他運動,就在于歷史上的運動都是少數人的運動,而共產主義運動要為大多數人的權利福利而奮斗。馬克思將這個目的寫進《共產黨宣言》,而他的年少時立下的理想就是將自己的一生為世界大多數人的權利和福利奮斗,并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這個事業。
那么新中國建立起來了,人人都起來當家作主了,工農階級的人都當管理者了,還能要這樣的仁愛么?人人管理社會的時候都自私,先想到自己的親戚,社會能建設好么?所以他覺得,自己的家人當然要愛,那是要在家里愛,是小愛。大家都當家作主了就更應當愛自己的階級弟兄,愛幾千年來被奴役壓迫的老百姓,愛無產階級,全世界的受壓迫的無產階級都要愛,小愛要服從大愛,大愛才是真正的仁,特別是對搞政治的人。這樣的愛靠自覺是不夠的,還有靠法律制度,靠民眾監督,所以他1975年憲法把以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的這些權利以法律形式形式寫進去了,又把“干部必須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納入重要條款,以督促干部不脫離群眾。這種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的“大民主”的形式和法律的保障,群眾以組織的形式對各級官員具有直接約束權力,以這一種方式,公開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發動廣大群眾來揭發官員的黑暗面,以行使人民當家作主,管理國家的權力。同時又要大家斗私批修,因為此時的大家不僅僅是小家庭里的人了,也是社會的實際管理者,所以人人要斗私批修。
而封建時代,資本主義國家,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政客們不一樣,他們不論談什么民主自由,就是不給群眾行使管理國家權力的自由,還千方百計將大多數人排除在國家政策制定和權力行使之外。他們自己當然不會斗私批修,自然不好要大家斗私批修。今天貪腐的泛濫和群眾脫離了權力監督密不可分。但是文化大革命的這一場建立社會主義文化觀的大演習,大大解放了中國人的思想,大大消除了中國人千年來的奴性。今天大家都可以看到,哪個官二代就憑是親屬關系就上臺,肯定是要被罵的,是百姓不能容忍的,這就是文化大革命的積極影響意義。今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應對西方的思想意識形態顛覆就應該特別注意吸收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嘗試,吸收毛澤東的文化思想,并對古人講的仁義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今所用。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