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真
1997年10月10日 ,我們同張將軍一行在西安機場下機,并立即被他親二弟開車接到秦始皇陵區。因為他二弟那時是陜西省博物館館長,所以,在參觀時,給了不少的優待和方便。不僅能看到平日看不到的現場和實物,還派人講解。主講的是天津南開大學畢業的歷史學博士,學識淵博,口才生動幽默深入淺出,他的二個助手還配有彩色的袖珍視頻資料放映機,邊講邊放文獻資料,一下子就把我們3個外行人緊緊地吸引進去了。原來只想走馬觀花地看看一小時,沒想到下午2點才離去。今天,根據日記把自己的一些感悟寫下來,供大家參考。如能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我的目的就達到了。另外,由于自己歷史水平有限,文中有不妥的地方,多請指導和理解!注:只是作者一家之言,不代表全部真理。
下面是一些心得感悟的摘錄:
1)秦王為人,蜂準,長目,鷙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今天座上客,明日階下囚。不知什么時候,不知因為什么,不管以前的交情,也不管是客人,還是朋友,拉下臉來就殺人。例如,秦始皇毒死自己請來的韓國法家韓非子。對秦始皇這種叫人琢磨不透的朝令夕變的為人,雖然受到贏政重用的太尉 魏國人尉繚,也伴君如伴狼,沒有安全感。那么有智慧的人居然逃跑又被抓回,可見秦國的組織機構嚴密的風雨不漏,只能提心吊膽戰戰兢兢小心地為秦始皇工作。當然,這也是秦始皇所需要的。秦始皇認為,只有利益,沒有誠信,法、是實現利益的必須殘酷手段。
秦始皇的建筑工程,包括秦長城、秦馳道、靈渠、阿房宮及秦始皇陵等,規模均極為龐大,動輒勞動舉國人口興修,勞民傷財,不顧常年戰爭后的人民急需休養生息,就連秦國本部的人民也沒有享受到戰爭全勝后所帶來的好處,民怨沸騰,眾叛親離。
不少文獻均斥責在工程進行時造成百萬人命死傷,百萬戶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秦是一個法治國家,刑法歷而殘酷。偷盜剁掉手,晚交稅糧割耳,晚到軍隊,或工地報到,殺頭。軍人臨陣畏懼不前者,立斬。叛國車裂。窩藏罪犯,全家全村連坐。
秦始皇死后,從小就模仿秦始皇的秦二世胡亥上臺,按秦法,下令將宮中沒有子女的幾萬宮女全部殉葬,又下令關閉墓門活埋了工匠不計其數。目前考古發現秦皇陵大量分布有陪葬坑、殉葬坑、從葬坑。從陪葬坑里發掘了珍禽異獸坑和銅車馬坑,通體彩繪并裝飾有大量的金銀,制作相當華麗精美。殉葬墓里的殉葬者有男有女,是被殺戮后一齊掩埋的。從葬坑排列密集有序,坑里埋有跪坐的陶俑和馬骨,大約是宮廷的馬廄和養馬的仆役。秦政暴虐可見一斑。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秦二世胡亥在大奸趙高的指使下,大開殺戒。處死了自己的兄弟姐妹王公貴族,處死了可能危害自己皇位的扶蘇、蒙恬、李斯以下的幾乎整個朝廷大臣,“指鹿為馬”叫當時的大臣們心驚膽戰,為自保而眾叛親離,再沒有人真心為秦做事。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引賈誼《過秦論》:“秦王懷貪鄙之心……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詐力,安定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
唐朝文學家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評論:“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滅六國者六國也 ,非秦也;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秦始皇推行的是“以酷法治國”,秦的刑法嚴厲而殘酷。先秦時期百家爭鳴、多元思想的文化,自秦之后滅跡。秦朝以高度中央集權的政府機構來嚴格地管理人民的言行,因言獲罪,焚書坑儒,是從秦始皇開始的。而且,還要使用嚴酷的刑罰來保證政令的實行。例如,不能按時到達工地,要被全部處死,導致陳勝吳廣率民夫揭竿起義,以及全國各地的踴躍響應。后來滅秦的項羽、劉邦軍事集團,也是趁著這個機會發展起來的。
事實說明,雖然秦始皇在客觀上對歷史的發展是有貢獻的,也不管后人對秦始皇評價多么高,可是,當時的老百姓卻不歡迎他。秦始皇政權的專制獨裁、窮兵贖武、橫征暴斂、嚴刑峻法、生活奢侈,成為中國文化中代表暴君的符號。所以,秦朝在統一中國后只歷14年就被人民滅亡!
由于這個教訓,從漢武帝開始,以后的中國歷代統治者,雖然在組織上體制上仍然實行秦朝的中央郡縣制,但是在思想和文化上都把 推行以孔子的仁愛、中庸、為核心的儒家學說,作為統治手段。都以控制民心為先,思想教化為先,刑罰為輔。
2)秦朝留給我們的遺產中,有秦長城、秦馳道、靈渠、阿房宮及秦始皇陵等,最生動和最有藝術性的,莫過于秦兵馬俑。
當我們從地下封閉的墓穴中,挖出一張張2200多年前的秦人陶制面孔時,我們看到了中國男人最早的臉:樸素端莊、沉默剛毅、英氣俊朗、正義威嚴、雙目沉著、透著殺氣,毫無畏懼的神情,讓今天社會上的輕浮、浮燥、華麗、奢靡、貪婪、奸猾、作秀的面孔相形見絀。
我們感到一支沉睡幾千年的的秦軍正在中國被喚醒。于是,我們和它們,穿過兩千多年的歷史風塵,展開心靈上的對話。
秦武士俑官兵形象,是工匠根據當時的軍隊與真實得軍人塑造出來的,有據指揮中心位置的將軍,有層層組織的野戰部隊,戰車部隊,騎兵部隊。軍人來自漢族,也來自各地的少數民族。例如,戎、狄、羌、胡、巴、蜀、冉、白馬氏、夜郎、蠻等西部少數民族。按秦的兵役制度,男子17歲就到了服兵役的年齡,少數民族也不例外。
從秦俑的貌相看,絕大多數不是秀骨清象的南方人,更多的是闊面、高顴、大耳、方口厚唇、體魄高大的西北人。秦俑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寬額、厚唇、闊腮,純樸憨厚,多是出身于關中的秦卒。圓臉、尖下巴,神情機敏,似出身于巴蜀。高顴骨、寬厚耳輪、眼睛不大、薄眼皮,結實,強悍,像是隴東人。秦軍的主要成分,是來源于關中地區的秦人,雜有其他地區的成分。秦兵主要是從農民中抽拔的,今天我們看到的是兩千年前秦代耕戰之民的真實原貌。 秦俑面部彼此間有不少顯著區別,這是我國各民族在生理上的特征。但要完全分清其特征一定屬于某一個地區的民族,幾乎是不可能的。漢族人口眾多,也是長時期內許多民族混血形成的。秦俑的臉型、胖瘦、表情和年齡有差異。這與俑群的制造出自多人之手有關,更與秦軍來自全國不同地區有關,比如陜甘、兩湖、四川、齊魯、三晉、江浙等,各地區人的身高、臉型、風度都有差異,尤其在世代居住在一個地區的農民身上更為明顯。秦國兵源來自全國各地,是其體格和面孔的差異的主要原因。秦俑面部輪廓,以目、甲、國字形臉最多,申、由字形臉最少,說明秦代和現在人們的面部輪廓基本上相同。秦俑的面貌,也有美、丑、胖、瘦、年輕、年老、常見型和罕見型的區別。
中國有一種面相學和鑒人造型理論,說人的臉形可以漢字形態歸為八種:國、用、風、目、田、由、申、甲。元代人稱“八格”,清代人稱“八字”。所謂“相之大概,不外八格”。在常人看來,這是擅于相面的卜卦知識,是一種古老的游戲,但在今天也有不小的市場。作為卜卦,有封建迷信的欺人之談,而作為人的生物學解剖學說,它是有豐富的科學內涵的。秦俑的臉型,讓我們看到了這種傳統的淵源。在中國古代相法或鑒人術中,按人面部的形狀和顏色,歸納為金、木、水、火、土,所謂五行;也有用字形來區分人像類型的。這便被民間雕塑藝人所沿用,顏面的基本造型除上述的八種之外,也有十個字的說法,多了“自”和“日”字形。不同的臉型,構成各個形象的特征。我讀到的文獻中,專家王玉清將秦俑的臉面輪廓也列為八類:“目”字形臉,頭形狹長;“國”字形臉,方正稍長;“用”字形臉 ,額部方正,下巴頦寬大;“甲”字形臉,額部和顴骨處寬度接近,面頰肌肉顯著內收,下巴頦窄尖;“田”字形臉,面形方正;“申”字形臉,顴骨處寬,額部較窄,下巴頦尖;“蛋”形臉,額處寬,下巴頦尖,臉上肌肉豐滿,其輪廓線如同蛋形;“由”字形臉,額部較窄,兩頰和下巴處寬。
工匠們用寫實的藝術手法,把它們表現得十分逼真,惟妙惟肖。在這個龐大的秦俑群體中,包容著許多顯然不同的個性,使整個群體更加活躍、真實、富有生氣。秦俑是有草創的標本價值的。在其最樸素也是最宏闊的構造中,帶有生氣和動態,具有那個特定時代完美的秩序和迷人、和諧的魄力。他們是那個時代的真正男子漢。
秦俑個性十足,面部溝壑縱橫、化為飽含滄桑,中國男人味的臉譜是可以從秦人的遺傳基因中找到原始版本的。從秦俑演繹過來的當代秦人,中國現在男人的形象、品格和精神,又該是什么樣子呢?陜西人,秦男人,是守候家園的人,保護老婆的人,是現在真正的男人。
自古以來,男人是應當有胡須的,并且以胡須作為男子漢的陽剛之美。例如,關云長的美須髯,猛張飛的
亂虬胡、馬克思的大胡子、007的一字胡、張作霖的八字胡、日本人的仁丹胡。胡須像頭發一樣,它是男
人的面孔的一部分,自然地生長出來。只是在剃與不剃、留與不留,蓄怎樣的胡須樣式上,裝飾并改變著
人臉的形態。在古代,侮辱男人的辦法,就是剃掉他的胡須。沒有胡須的男人,被叫做太監。至今,伊斯
蘭的男士,還以胡須唯美,一臉好的胡須襯托著他們英雄氣概。例如,本*拉登,薩達姆,卡扎非。
現在,中國大多數人男人的胡須是愈來愈少了起來,一般是很少蓄留的,總是長了就剃,所以剃須刀和剃
須泡沫 產業的生意大為興旺。而在現代城市里,留胡須的男人大多是一些追求個性的人,他們大多是一些
藝術、娛樂、文化消費圈等的從業者和愛好者。有的是職業的需要,有的是不情愿淹沒在大眾化的潮水之
中而“立異”。大城市之外,尤其是在邊疆、鄉野古風遺存的地方,例如,中國的新疆,伊斯蘭和阿拉伯國家,傳統的胡須還經久地保留著。
在男人的臉上。它是一種尊嚴和力量的象征。
在百年前的審美意識中,崇拜英雄是對陽剛之美的向往。由于時代的變化, 陰柔之風興起。加上男女的
社會平等化的進程,女性地位的逐漸提升,一些人對所謂女人的陰柔之美給予關注。而個別男人為了得到
女人的欣賞,逐漸與女性化接近。尤其,現在的獨生子女,從家庭到幼兒園到中小學,幾乎常年生長在女
人之手里。酷臉英雄的時代過去了,奶油小生面孔的時代來到了。如今在上海廣州北京,我們所看到的中
國男模的臉,傳媒廣告中男模的臉,隨波逐流,“邯鄲學步”。在海外藝術季風的拂拭下,已經悄悄地發生了突變。一個顯著的傾向,就是已經少有男性美的魅力了。男人少了陽剛,多了陰柔,慢慢地中性化
雌化,并出現了做了變性手術的“妖人”。
這樣的男人,在戰場,怎么能打勝仗? 回歸秦俑,回歸秦朝的軍隊,回歸秦時代的軍人精神與氣概,這是今天對中國負責任的男子漢,第一件要做好的大事。
3)在賓館的小會客廳里,遇到了日本東京來的5人考察團。
其中2人與我方的賀教授是朋友,他們高興地手舞足蹈。因為,他們可能得到關照和方便,使考察更有收獲。共產黨會多,日本人禮多。在雙方交談的30分鐘里,他們給中國人哈腰鞠躬11次,平均不到三分鐘一次。可是,一提到釣魚島和琉球群島的問題上,他們卻不讓步。這就是現實中的日本人。
日本人卻很像古代中國人,無論是居住方式,思想、精神和文化,日本的民族服裝,幾乎就是中國唐朝服裝的翻版。而今天的一些中國人卻成了個四不像,徹底的迷失了,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信仰,沒有了自己的文化,沒有誠信。只剩下了貪婪,自私,對內兇殘,而對外又懦弱的一面。看看現在的新聞,沒有一件是令國人高興的事情。今天是鳳凰女,明天是李剛,后天是郭美美,再,就是對釣魚島問題,年復一年的無用抗議,中國年輕的一代真的完了嗎?
日本也有戰國時代,幕府時代,天皇時代,現在雖然還是美國的附庸國,亂象紛紛,但為何始終沒有喪失掉人的那份血性、那份執著、那份不屈不撓的好戰精神,為了一個小小的釣魚島,竟敢和自己的祖宗國—中國、對著干?
有人說“中國人一點都不懦弱”,那么,為何房子被流氓強拆,只有少數人保衛自己的財產,其他的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公車上有了明目張膽的小偷,為什么許多人都明哲保身裝著沒看見?連一個小偷都不敢抓的人,可能會勇敢地上戰場去打日本人嗎? 中國老祖宗——秦軍的精神哪里去了?
賀教授說,他在日本待了將近有10年,我想我更比你了解日本人。日本人從未學習過朝鮮,而是侵略朝鮮。日本人學習中國,創立了自己的文字,于是有了文明。日本人學習西方,發動了“明治維新”,于是成了僅次美國的經濟發達的國家。中國人在這后30年里到底向日本、向美國學到了什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