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天道論》
肖起國
《老子天道論》,取全新視角,揭天道之秘,識老子天機。
看真實的老子,實際的天道,道德之真諦,道生的一二三。
(我的《老子天道論》已經成文,我將每周發出新的內容,敬請關注!)
(敬請關注肖起國的新浪博客,博客上更加系統連續。)
老子的天道理論,見于現世者體現為微、妙、玄,比微妙玄更深的層次就是混沌狀態,就是宇宙的前世,就是天地生成的部分。有關宇宙生成的這些內容分散見于《道德經》的許多章節之中,實為天機,為一般人所難以認識。天機不可泄露者,對于不識何為天機之人也。
老子的天道理論,雖散見于各個章節之中,實為各章的綱領和靈魂。把這些有關部分集中起來合而為一體,成為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從而能夠全面的、系統的、清楚的展現宇宙天地的生成過程、生命現象、運行規律,從中就可識得天機。在《道德經》中,老子給我們提供了明確的線索,做了確切的指示,為我們指點了天機,從而使我們識得天地大道。
在此,我們把老子《道德經》中有關天地生成、宇宙運行和天道理論部分的有關章句選取出來,引用加入《河圖》之天地五行生成句,加入《易經》兩句、《靈樞》一句,取其意義連貫,順序排列,匯聚成篇,最能夠反映老子思想本義,體現老子的天道思想,是為老子《天道論》。
老子天道論
一、 天道總論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35)
《易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顯道神德行。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2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微。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1)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7)
二、 混沌狀態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15)
無名,天地之始。(1)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14)
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15)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20)
三、天地生成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40)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42)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52)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52)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15)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5)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6)
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15)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14)
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25)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15)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25)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4)
《河圖》有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二生火,地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四生金,地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生之。”
四、道的運行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40)
曲則全,枉則直。(22)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77)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77)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9)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56)
五、德
孔德之容,為道是從。(21)
《靈樞》言: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34)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73)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38)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知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10)
從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23)
六、陰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42)
抱一為天下式。(22)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4)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28)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26)
七、世間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42)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為而不有。長而不宰。是謂玄德。(51)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16)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3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