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古代的時候很興盛的,在現在很多國家也很興盛。你不要簡單地把它當做扭曲的人生觀來對待,因為他講的一些道理很終極。
佛教很科學的,只是現在科技還沒有實證。從感性的角度來講,釋迦牟尼佛祖一個人講了那么多經典,包羅萬象,如果不是大徹大悟,能說得出來么?還有佛經浩如煙海,無所不包,那些看起來很不可思議的東西如果是編造出來的,那佛祖得有多聰明才編出那些東西來呀!就像中醫的經絡穴位,看不見摸不著,起初西方科學不是很懷疑嗎?但是你想,如果這些都是一個人編出來的,首先起這么多名字不容易吧,然后說得這么具體到位也不像編的,再說拿編的東西給中國人看了幾千年病,這也太大膽了!
由幾個關鍵詞說說我的對佛教的感受。
神通:佛教有五眼六通。眼睛、耳朵、鼻子、嘴巴都有各種神通。其中眼睛的有科學研究了松果體。然后是打坐。關于打坐,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有個人體潛能的研究。李嗣涔是學電機出身的,后來應邀組織人體特異功能研究。他就研究了打坐,在萬念放空的寂靜狀態下,人體的腦電波頻率會發生變化,這時人體就會出現很多奇妙的感受。
這得提下內證。內證是古人看世界的一種方法,不是像西方那樣借助外物去實際研究,而是在守靜極,致虛篤的靜坐狀態下,反觀內心,參悟道理。只要方法到位,智慧自然開啟。這也是佛家說萬物收攝于一心的道理。聽起來挺玄的是吧。
順帶提一下傳統文化,其實我們的文化是一個很好的寶庫,只是在西方科技的逼迫下,顯得很灰頭土臉,人們對自己的文化失去了信心。但是現在西方越來越深入東方的文化,覺得妙不可言。西方的東西直白,道理說得清清楚楚,容易理解,一看就懂,方便為自己辯護。有邏輯的外衣保護自己。而東方的東西,就像東方人一樣含蓄,所以要慢慢體悟,不然很容易下錯誤的判斷。不過東方的文化有缺點,就是沒什么邏輯,純粹靠的是人的感悟和體會。東西方文化只有結合一下才好。西方科學的瓶頸靠東方文化帶引來找到出路,而東方文化的神秘靠西方科學的直白來一探究竟。
靈魂:佛教是沒有靈魂這種觀念的。為了敘述方便,借用靈魂的說法。現代科技在物質上的研究已經窮盡到夸克了,于是轉向對精神的研究。有研究表明心也是有思維的,而且心的反應比腦還快,所以中國古代好多成語,用心來造詞,也是有道理的。佛教對心靈的研究很細致到位,唐玄奘的唯識學,討論的就是諸法由心生,諸相由心造。佛教中有八識,分別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其中前5識是感官,后3識是思維。現代科學的靈魂研究到了“意識”這一步。最后一識是干什么的呢?是記錄你所有的念頭和行為的善惡的。這得與因果輪回結合說,阿賴耶識就是記錄善惡,推動輪回的。佛教對人、對物、對這個世界的分類不是隨便的,也不是編的。
因果輪回:佛教很核心的一個教義就是因果輪回。因果是指,人的每一個念頭,做的每一件事,都會記錄著,時機成熟時再算賬,到時候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就像一顆種子,時機就是陽光雨露,只要你種了因,加上時機催發,必然結出果實。你做的事,起的念在佛教中叫做業。輪回是指,人的肉體死去,但阿賴耶識不會消失。死亡之后,假設稱為靈魂,佛教把這個叫中陰身。中陰身就在我們四周飄蕩,然后業力會牽引他去該去的地方投胎。所以墮胎是不道德的,因為胎兒已是肉體和中陰身的結合了。
這就引出了佛教的命運觀。佛說命運更加透徹與根本。佛認為一個人從出生就帶有上輩子或者多輩子的習氣,所以性格各有不同,而且有很多沒來由的喜歡和厭惡。而上輩子和你有過緣分的,不管是善緣還是惡緣,以后都要還。夫妻相聚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有些人能成為你的子女也是因緣業力的牽引。有人一輩子諸事順利,生來就出生于富貴之家,那是以前的善業積累。反過來就是惡業的積累。只要你這輩子多行善事,命運是能改變的。而西方科學很多也在研究輪回現象,有很多例子網上可以搜到。
六道:佛中有六道的說法,指的是: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六道中人只占一道。前三道是三善道,后三道是三惡道。這六道的生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修行好就不斷向善的道進發,自甘墮落,多行不義就向惡的道下墜。所以生而為人是幸運的,要珍惜。許多畜生想修成人身而不得。這聽起來像是神話吧!曾仕強說,有沒有地獄?有,就在我們地面一尺,只是你看不見。他說我花了四十年時間研究這個,我不會輕易亂說。當然他沒有展開說,因為礙于意識形態的問題,他只能提一下。曾仕強是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華人三大管理學家之一。
那么有六道,我們是不是可以不在意人道的事情呢?不是,佛不是虛無的東西,我們世界的釋迦牟尼佛的落腳點是人道,是人日常的生活。有些人學佛,好像要和世俗劃清界限,死不往來,這是錯的。佛就在一言一行間,就是衣食住行。人都做不好,你還想成佛。《紅樓夢》中賈政給寶玉的對聯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開始賈寶玉十分厭惡這句話,好像俗世這趟渾水沾一下,就玷污了自己。最后悟了這句話,出家去了。就是因為世俗之中正是成佛的地方。你若有佛的心態,蕓蕓眾生都是那么的可愛。
無分別心:金剛經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要起分別心。首先是不要把“你”和“我”對立開來。人為什么會產生“我”這個概念的,為什么一切都是我要好,這個在佛經中有說,我說不清楚。反正要不我執。這個很難做到。然后就是不要把不同的“你”對立起來。不要說我更喜歡張三,而我很討厭李四。這都是沒有境界的表現。有格局的人,是見眾生如一的。自己慢慢體會,有了我相、人相麻煩就慢慢來了。當然不是要求人人成佛,至少學到人家這種生活態度,心態改變,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
反觀內心:這是佛家的,也是我們文化的產物。人要觀照自己的內心,看自己是如何起心動念的。對于生活中有很多普通的場景和想法,你若是能多問幾個為什么,多觀想自己的心念,你會發現好多下意識的思維很有分析的價值,這就是平常之中見神奇。返觀內心是打坐的基本要求。反觀時不能站在“我”的角度來看,要跳出來。不能想,我要成功,我餓了,我今天想追這個女生等等。而是要從新分出一個人來,這個人無我相,不帶自私的想法(有點靈魂出竅的感覺),來分析當下的你,你在想什么?你為什么要這么想?你的這個念頭的根由在哪里?不斷追問,人生觀會改變的哦。
吃素:說起吃素,這個觀念稍微被人接受點了。以前說的時候,大家都說,國家營養協會,居民膳食指南都沒說起吃素這回事。吃肉不好。你去看看屠宰場的視頻就知道多殘忍了,動物們臨死前的怨氣很深。而且用因果輪回的觀點來看,你吃葷,是犯了惡業。佛家舉了很多殺生或者吃太多肉而遭報應的例子。用進化論的觀點看,人是不需要像今天這樣吃這么多肉的,是我們的欲念太深,貪圖一時享受造成的。人的小腸很長,肉食類動物的小腸都很短,這樣吃的肉很快就排出,不會在體內腐敗,積累毒素。所以人的生理結構更適合吃素。
學了這么久的,始終一點我不太明白。那就是佛教倡導斷欲去愛,不生淫邪之念。但是人怎么傳宗接代?要繁衍,總得生點淫邪之心吧?看了各種解釋,我也逐漸接受了,人的大部分煩惱是因為情感引起的。情是無常的,是苦的。但是要是所有情分都放下,那活著還有什么意趣。但是佛的回答很好,要把私人情感放下,對眾生生起大慈悲心,這是一種更廣闊的愛。這不是上綱上線,刻意拔高。你去親自實踐,善待周圍的人,心境就不一樣了。
再說下我的實際體驗。兩個瞬間:第一次,一次晚上跑5000米時,看著遠處的高樓和燈光,全速奔跑,放空自己,把周圍的世界都模糊掉(跟電影特效一樣),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時候,我稍微體會到了點無我與反觀內心的感覺。
第二次:一次傍晚坐摩的時,車速較快,從人群中劃過。我當時也是把周圍模糊掉(這個方法似乎很好),然后我起了這么一個念頭:人活著就是為了玩,為了給無聊的生活找點事做。玩經濟、玩游戲、玩文化、玩音樂、玩哲學、玩科技……假設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存在,你多么想能有個人陪你玩,你會覺得與人打交道是一件多么有樂趣的事。從這個角度說,別人的存在是為了讓你得到樂趣,你的存在同樣是為了讓別人得到樂趣。
有人說我們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他人。一開始我覺得這么想很丟失自我,而且也顯得太過高尚。但是作了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的假設之后,我明白了,為了他人就是為了自己。人有時候要有一點玩的心態來生活。這樣一些丑惡的現象,你看不慣的人就都改變了,相由心生這個道理很奇妙的。佛為什么創造一個詞叫蕓蕓眾生,并且以普度眾生為己任,也有這么點韻味在里面。
佛教是一個主張實踐的宗教,不是把佛法當做哲學來研究,你去照他教的方法,鍛煉自己的心靈,親自體會一下開悟的感覺,是很奇妙的。人最重要的是思想,思想一變,境界就不同。看到同一人,同一物,內心所作的反映就不同。
最后推薦《金剛經》、《心經》兩部經典。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