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儒學(五)——根本的人道教育
2011/10/12
我們有時會聽到這樣的話:“這個人太沒良心啦”“這個人沒人性”“簡直不是人,是畜牲”等,指的是某人違反常理,違背人的天性,做了大逆不道的事情!人的天性是什么?父母疼愛小孩,小孩親愛父母,這是人的天性,不需要別人教的;看到別的人或動物受傷、痛苦,我們的心也會跟著難受,“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也是人的天性;看見花朵很美麗,我們會起歡喜心,這也是人的天性;發現了好東西或有了好心情,希望別人分享,這也是人的天性。
佛經上講我們凡人是生在欲界天,生活在各種欲望之中,面臨種種誘惑,欲而不止,便有了種種的過失,違背了本有的天性,甚至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圣人為了提升人的靈性,增強人的智慧,明白人生的意義,于是勸導人們向善止惡,修身為本,邁向生命更高的層次!
善即是道,道存于心中即為德,德表現出來就是“仁、義、禮、智、信”五常。《周易》上講“立天之道曰陰陽,立地之道曰剛柔,立人之道曰仁義”,指出了“仁義”是人道的根本!什么是仁義?仁者愛人,仁者不自私,能將心比心舍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實每個人把圣人這一句話做到了,那么我們的社會就不會再有偷蒙拐騙,不會再有流血戰爭,就是人人向往的大同社會!孫中山說天下為公,馬克思說共產主義,實際上幾千年前我國古圣王堯舜就實現了大同社會。“先天下人之憂而憂,樂天下人之樂而樂”就是天下為公的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天下為公的境界。老子講:“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說白了就是天道為公。毛澤東及其家人,都奉獻給了革命,奉獻給了這個國家,他沒為個人謀求什么物質利益,一件睡衣補了那么多補丁也不舍得扔,確實做到了至公無私。每一位中國人都應尊敬和懷念這位老人!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是講人生最主要的學習,在于懂得光明之德性,在于親愛別人,在于死守善道,須臾不離。“止于至善”和佛經上講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意思差不多。老子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西方的一些宗教也都是以勸人為善為根本。可見在大道上,圣人教育世人的原則都是相同的。要想止于至善,必然要“克己復禮”,戰勝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欲望,改正自己的言行過失,才可以做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其實這幾句就是在講“明明德”的方法,是通過修身實現的。因此圣人講“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可見通過修身修心后,才能見道,見道后能明明德,明明德后才能親民,才能止于至善!止于至善,人類社會才能實現大同!所以圣人說“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意思是講,放棄以修身為根本的教育,想讓社會得到很好的治理,是不可能的。調合貧富兩極分化也是不可能的。
孔子為什么那么稱贊學生顏回?顏回可以三個月不違仁,這是很了不起的。那個時代別人頂多做到一天或一個月不違仁。我們這個時代,恐怕能做到一天不違仁的人也很少。其二,顏回“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生氣,知錯就改,不犯同樣的錯誤,這也很了不起。我們大多數人是知錯不改,明知故犯。孔子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知錯而不改,是真錯啊!我們能做到“不貳過”,人生的境界就會邁上很高的層次。其三,顏回住在陋巷,一瓢水一碗飯卻能生活得開心快樂,這是常人難做到的。顏回為什么能那么快樂?很多人不明白,其實他是明白了大道,精神生活在光明之中,甚至靈體可以游玩于別的時空,自然快樂無比。佛家道家都注重修煉,最后實現出世之目的,而儒家修心之法,同樣可以實現出世的目的,只可惜一般人不知或不屑這樣做。
儒學教育以天道人性為根本,啟發人守住自己的本性“仁義禮智信”,克制不合理的欲望,修心養性,識道、修道、弘道!致力于仁德君子的追求,以天下為己任,治國平天下;以萬民為牽掛,至公無私,實在是很完美的教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