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讀《老子》第1章的現代價值
文化探索發現:《老子》第1章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2個字,從2300余年以前的莊子開始就被誤讀了,譬如被誤讀成:“道”若可以稱道,便不是那永恒的“道”;“名”若能夠名說,便不是那永恒的“名”。 被誤解為:“老子指出了:道是不可以認知,不可以名說的”。 于是造成了嚴重后果。當今21世紀的老子研究,必須首先對第1句以及全1章給出正確的解讀,才會確有成效,提升《老子》的現代價值。
第1章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為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正確解讀,應該這樣:
1)道,是可以知道的,可以認知,可以命名,可以表述的,但不是時下大家經常說的那樣的道;它有其名,是顯然的,可以闡明的,但不是時下大家經常說的那樣的名。
(道,時隱時現,似無似有),“無”,是說我們并不準確知道天地元始的由來;“有”,是說我們確實知道萬物都由其母體所生發。
(所以我們)從經常隱去的“無”,可以感悟到“道”的玄妙變化;從經常出現的“有”,可以感悟到“道”在萌生萬物。
這“無”與“有”,或“常無”與“常有”,都是同出于“道”的稱謂,確實很玄;這種玄,玄之又玄,正是那一切學問和生命奧秘的源泉。
2)然后可以延伸領會:在其中,老子指明了3個要點:
1“道”是可以認知的,可以表述的;
2“道”在“無-有”之間循環運作的功用,決定著自然萬物的生死成敗;
3“道”是生命學問、一切學問和幽玄奧秘的源泉。
這樣作正確解讀,可以提升《老子》的3點現代價值:
1)依據這樣的入門感悟,則可以比較輕松地讀完81章,發現:可以按4個與政治有關聯的主題對《老子》作新意的解讀,并有好些難題幾乎可以迎刃而解:
在“圣人之治”題下解讀28章,發現:老子是主張“大道政治”的,而“無為”觀,只是其中的一個觀點;老子曾給“政治”下過定義-“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表述了“政治25原理”。 25原理中涉及到民心、民生、道德、稅賦、刑律、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
在“大道之理”題下解讀14章,發現:老子表述“道”有6種基本運動情態;“道”有10種基本功用;老子認為“道的功用”是一切政治的必然的原始依據,于是確立他的“政治25原理”。
在“圣人之德”題下解讀2章,并解讀有聯系的其它若干章的一部分。發現:老子給道德下過明確的定義;道德有著高低不同的三重境域(比于赤子、上善若水、效法天地);老子主張:國君應該以圣人之德治世,以圣人之德制立法令,以圣人之德引領民眾自生、自化、自為、自賓。
在“老子的道學方法與態度” 題下解讀8章,發現:老子表述了5種道學方法或哲學方法,譬如:強為之容法、虛極靜篤法、為道日損法、以身觀身法、為而不爭法;老子也對當時的浮躁學風提出過鄭重的批評。
其次,還有大約18-20章,是老子表述關于時弊、關于用兵、關于法治等幾個題材的。再其次,還有一些屬于表述其它哲理的,或者目前仍不容易領會的章句。
這樣一來,在比較輕松地讀完81章之后,發現對老子其書、其人就比較清晰了。《老子》原來是一本有完整文體結構、有鮮明中心思想的偉大杰作,并非如個別人(如梁啟超)所說“那是偽書、那是多人共同完成的文集”什么的;也不是只為了論道德而作的“道德經”;也不止于是哲學巨著。最準確的說,它首先是道學巨著,比哲學更高個層次;或者說它是哲學政治學,或道學政治學吧。老子其人,是積極在世的、熱衷道學政治的大智慧,老子是主張大道政治、圣人治世的,他特別重視通過關心政治以關愛民生。老子是道學的創始人,而不是道教的創始人。
2)在對老子其書其人比較清晰之上,再去了解先秦諸子百家,乃及宋代的程、朱、陸、王們,發現:老子的道學理論是清晰地成為一種文化認知體系而呈現的。
在這其中,老子的“道”就如一座廣廈的主體建筑,孔孟儒學、黃老四經、法家、道教、佛教、周易、醫學等則是必須的批搪與裝飾材料。等到室內、外裝修基本完工了,就可以“大廈進眷志喜”了。這座安頓國家民族生命的、安頓民眾生命的精神廣廈,就是老子所稱的“天下神器”(精神部分)。這精神部分的行為表達,勞動、建設、生產、生活,就創造出五彩繽紛的社會形態。
所以進一步認知:大中華傳統文化,是以道學為智慧原點為綱領的,以儒學、“黃老”學、道教、佛教、墨家、法家、兵家、醫家等為科為目而展開,然后又全都以政治學或社會生命福祉為歸結,而經世致用,這是一個蔚為大觀的道學文化體系。《老子》是描述其體系的底本,后世大中華民族的一切智慧學問,盡在這一壯觀體系之中。
如果各家各派的理論,從來就沒有對于“道”的基本遵循,這種文化精神體系就不可能構成。這個體系本來就存在的,只因兩千年間對《老子》道學的研究實際陷于困境之中,才引出許多“兩千余年的怪現象”。
3)《老子》第1章關于“道”的3個要點(“道”是可以認知的,可以表述的;“道”在“無-有”之間循環運作的功用,決定著自然萬物的生死成敗;“道”是生命學問、一切學問和幽玄奧秘的源泉。)都獲得了現代科學的認證。
1愛因斯坦相對論發現了最著名的定律,叫“質量-能量守恒定律”, 用數學公式表示則是:E=MC2 (這里的E代表能量,M代表多少質量,C代表光的速度,近似值為3×10^8m/s,這說明減少質量,可以使能量增加;也可以通過減少能量,來創造物質)。
現在可以用這個公式來解釋老子關于“道”的第2個要點:當C代表極高運動速度(近于光速) 這時,等式左側的能量E無限大,右側的物質M已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無”; 當C代表極低運動速度(近于0) 這時,物質M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有”( 萬物,金剛石等);當C代表一般低速和一般高速的運動這時,M是那有滋有味有情的果蔬五谷、烏獸蟲魚,這時的E、M、C就是可丈、可量、可計的整個現實世界。天地之間萬般的物類、萬般的生命,就是這樣從無到有、由生而死的,循環永恒的。
于是可以說了:愛因斯坦的物質能量守恒定律E=MC2,反映的是老子的“道”在“無-有”之間永恒循環運作的功用。
或者說:愛因斯坦的E=MC2就是老子的道的數學表達。
2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指出:“整個有機界的發展史和個別機體的發展史之間有著驚人的類似。”,“隨著第一個細胞出現也就提供了整個有機界形態構成的基礎。”還指出:“生命是蛋白體的存在方式,這個存在方式的重要因素是在于與其周圍的外部自然界不斷的新陳代謝”。二十世紀生命科學的繼續發展,為這種認識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彩的有力證據。
現在明白了:恩格斯說的那個“有著驚人的類似”的因素、那個蛋白體、那第一個細胞,在2000多年以前,在老子所處的那個世代叫什么呢?老子把它叫“道”,叫“眾妙之門”。
于是可以說了: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方法對近現代的科學知識作出的歸納,也就是老子運用“為道日損法”( 道學研究五方法之一)所認知的“道”。
3現代生命科學關于生命基因(恩格斯所指的蛋白體)的研究,發現:一切生命物都起源于一個細胞;而種胚細胞幾乎都是園形的,外周是稀薄的胞漿,中心是結實的胞核,可以視為是地球(包括大氣層)的縮影;胞核內有一個特殊的蛋白體,蛋白體由一條長長的蛋白鏈首尾吻合而又復折迭的團園體,就是孟德爾發現的染色體;一條蛋白鏈由兩條多肽鏈并行而又扭轉結伴而成,兩條肽鏈依靠高能磷酸鍵偶合成四種核苷磷酸對,由帶正性生物電勢或負性生物電勢相互吸引而達成穩定,就叫基因DNA;DNA上的四種核苷酸又是由多種物質元素和小分子構成的,并有復雜的空間結構和位置差異,這種差異就是生命信息密碼;對基因密碼的人工破譯,近些年已發展為世界性的龐大的基因工程,再又導致生物克隆技術、轉基因食物產業的發展等等。然而這些生命信息或密碼之多,乃至無限,人們的科學方法絕對不可能將其全部破譯。
于是可以說了:現代人關于生命奧秘的大量研究,仍然處于2500余年以前老子斷言的“玄之又玄”狀態;道是可以認知的,但不盡可知,亦無需求盡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